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0 题号:181421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

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儿的旧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

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荨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阴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而且带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

“喂,你进来干什么?”那老头龇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

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

“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您要不要买外套?”

“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

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

“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

“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

“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

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上来,然后再从上而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

“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

“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久,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

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骂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儿一会儿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囔着说要把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别的方法折磨我。

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

“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

“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

“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

“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四便士,总可以了吧?”

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

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这几句描写表明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
B.那个地方正好有很多旧衣服店,但大卫来回走了好几趟,发现并没有适合卖衣服的店,只好找到街角一家不起眼的店卖掉衣服。
C.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才感到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缺钱而又不得不坚持。
D.老头把大卫当做骂他的小孩之一,于是冲出屋子抓住大卫的头发,当得知大卫要卖衣服时,他松开了大卫,并和大卫做成了买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第一天早上写到第二天早上,从城里写到乡村,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的态度的描写。
C.“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这一句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D.“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这句话从儿童的视角来写蛇麻,凸显了大卫内心的孤独。
3.小说是如何刻画酒鬼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容来看,大卫的行为能给你哪些启示?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 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 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 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说说你对“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的理解。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20-06-15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托布拉

(英)吉卜林

英文报纸上是这样写的,犯人的脑袋述够不着被告席的顶端。”但是,没有人报道这件案子,因为谁也不在乎托布拉是死是活。在法院的红房子里,陪审员们坐在小托布拉上头,坐了整整一个漫长而炎热的下午。

不论什么时候陪审员们向他提出问题,他总是行个举手礼再回答,陪审员们的裁决是是证据不足,而法官也同意这个裁决。千真万确,小托布拉的妹妹的尸体是在井底发现的。可小托布拉是当时方圆半英里范围内唯一的人。而那个小女孩也许是偶然掉进井里的。于是,小托布拉就被释放了,人们告诉他说,他自由了。这话对来他说并不像听上去那样慷慨,因为他无处可去,既没有东西吃,也没有衣服穿。

他快步走进法院的院子里,一屁股坐在井栏上,考虑着如果跳进井下的黑水里淹不死,会不会导致在苦海的黑水里挣扎一辈子。有个马夫把一只吃空了的马粮口袋放在砖堆上,小托布拉因为饿极了,便动手把袋子刮了一遍,寻找马儿漏下的湿麦粒。

马夫喊道:喂!小偷!刚从庄严的法庭里释放出来的小偷!过来!”小托布拉被揪着耳朵带到一个高大肥胖的英国人面前,马夫对英国人讲述了一遍小托布拉偷吃马粮口袋的事。

“哈!哈!哈!”英国人叫了三遍,“把他放进网里,带回家去。”于是,小托布拉被扔进大车上的网里,他看上去像一头猪一样被紧紧捆住,然后被拉到英国人家里。“哈!”英国人跟原先一样大嗓门叫着,“你们谁,喂喂这个小要饭的。我们叫他赶马车!明白吗?”

用罢晚饭,仆人们在主人正房后面的住处躺下来歇息。这时,马夫头对小托布拉说:说说你自己的事情吧!你怎么进法院的?为什么来这儿?快回答,你这个小兔崽子!

“家里不够吃的,小托布拉轻声回答,这个地方真好啊。"

说老实话。马夫头插了一句,不然,我们就让你去清扫那匹大红公马的马厩。那匹马咬起人来可像匹骆驼。

我们家本来是榨油的。小托布拉一边说,一边在尘土里蹭脚指头,我爸爸,我妈妈,我哥哥——比我大四的哥哥,我自己,还有我妹妹。”“她就是那个死在井里的小女孩吗?一个曾听到审讯情况的马夫问道。

是的,小托布拉沉痛地说,她就是我的死在井里的妹妹。还是在很久以前,一场大病传到我们榨油的那个村子。我妹妹瞎了眼,后来,我爸爸与妈妈都染了天花病死了。我们几个孩子就成了孤儿,我哥哥十二岁,那时我才八岁,还有那个瞎眼的妹妹。不过,当时牛和榨油机还在,我们就凑合着跟从前一样以榨油谋生。榨油机是台旧机器,而我们——我哥哥和我,并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我们没办法把大梁的端部牢牢地固定在槽里。

是呀,确实是这样,穿着华丽衣裳的马夫头的妻子加入了他们的谈话,插了一句,那是个有力气的人才能干的活。我在娘家做姑娘的时候……

住嘴!女人家!马夫头喝道,往下说,孩子!

没什么。小托布拉说,有一天,大梁压塌了屋顶,什么时候我记不住了。最后屋顶坍塌,大部分墙也倒了下来。屋顶和墙砸在我们的牛身上,牛脊梁被砸断了。结果,我们没了家,也没了榨油机和牛——只剩下我哥哥、我自己和瞎眼的妹妹。”

“我们哭着离开那个地方,手拉着手,穿过了田野。我们剩下的钱只有七安那六派。那时正在闹灾荒。我不清楚那块地方叫什么名字。有一个晚上,当我们睡着了的时候,我哥哥拿了我们仅剩的五安那钱,逃跑了。”

“我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我爸爸的在天之灵会诅咒他的。我和妹妹在村里要饭。但是,没人肯赏点剩饭。人们都说:‘到英国人那里去,他们会给的。’我不知道英国人什么样子。但是人们都说英国人是白人,住在帐篷里。我去了,但我现在说不清去了什么地方。我同妹妹一点吃的也没有了。”

“在一个炎热的夜晚,她哭着要吃的。我们来到一个井边,我叫她坐在井栏上,乘机把她推进井里。说真的,她什么也看不见了,死了比活着挨饿强。”

“呜!呜!”马夫们的妻子哭了起来,“是他把女孩子推进井里的,因为死了比活着挨饿强。”

本来我自己也要跳井的,但是她当时没死,在井底喊我。我一害怕,就跑了。有个人从庄稼地里跑出来说,我把她害死了,还把水井给弄脏了,我被带到一个英国人面前,他是白人,样子很可怕,住在帐篷里。他把我送进了法院。但是没有证人。而且,死了比活着挨饿强。再说。我妹妹什么也看不见,年纪又那么小。

只是个孩子。马夫头的妻子随着说,“可你是什么?弱得像只小鸡,小得像匹刚活了一天的马驹,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原来肚子里空空的,可现在肚子填饱了。”小托布拉一边说,一边躺在土地上伸伸四肢,我现在想睡觉了。

当小托布拉舒舒服服睡着了的时候,马夫头的妻子在他身上盖了一块布。

(王逢鑫译,有删改)

【注】①安那、派:英属印度时期流通的辅币单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小托布拉“脑袋还够不着被告席的顶端”,陪审员和法官都对他感到怜悯,因而一致做出了无罪的判决。
B.小说描写马夫所侍奉的那个英国人“高大肥胖”,说话“大噪门”,寥寥数笔,就刻画出殖民者作威作福的姿态。
C.“马夫们的妻子哭了起来”表现出底层民众的善良天性,并为最后“马夫头的妻子在他身上盖了一块布”做了铺垫。
D.整篇小说以小见大,借一个孤儿的悲惨遭遇,揭示了英属印度阶级压迫、天灾频仍、民不聊生的广阔历史图景。
2.小托布拉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交代妹妹确实是被小托布拉推下井的,令人在惊讶之余,却对“凶手”恨不起来。请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2023-06-04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吉尼斯世界纪录

牧毫

“这是一个有些离奇的故事。”他说。

他是我一个朋友的父亲,其时我们哥儿几个正坐在他家的客厅里。后来我们都想不起来他怎么会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

“大学里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刘孟,他有个亲戚在国外,有一天他拿了一本书给我们看,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出于好奇,我们大家都抢着看,有个叫余永明的,竟看入了迷,他借去一连看了好几天,后来他向我们宣布:他这辈子一定要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时,我们都当做一个笑话听,谁知道这本书真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喝上一口茶,我们都听得入了迷,呆呆地望着他。

“其实余永明并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相反, 在班上那么多才子面前,他显得像个丑小鸭。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分到了一个科研所,他一天到晚就想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试过在一块巴掌大的石片上刻《唐诗三百首》,手划破了好几次也没成功;他试过做一个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可怎么也飞不上天。由于他整天想着吉尼斯世界纪录,单位里很多人干脆就叫他‘吉尼斯先生’。

“有一回他差点成功了。他成功地把八个铅球叠在一起,还拍了一张照片,寄给已到国外的刘孟,请他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编辑部申请。很长一段时间,他容光焕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可是不久,刘孟来了一封信,说在几个月前,国外已有人将十个铅球叠在一起了。而且,要想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必须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编辑或他们指定的人员现场公证才能有效。

“那天晚上,我到他家去了。我们俩喝了一瓶酒。我劝他:‘老余,不要搞了,有这份精力干点别的不好吗?’你们猜他怎么说?他说:‘我连这件事都干不成,还能做什么事情?’这事过去几十年了,现在想起来就像昨天一样。我这几十年,学书不成学剑,学剑不成又经商,反反复复,科研上没干出什么名堂,倒是干上了经理。想想就是缺乏老余这种一竿子到底的精神。”

老头子感慨起来,我们赶紧问:“后来呢?”

“后来,由于老余出身不好,又迷着吉尼斯纪录,所以很快就下放了,一下十几年,监督劳动,哪里有机会搞什么吉尼斯世界纪录。直到那一年,老余被平反了,一回到所里,他又继续创造他的纪录。这回他是准备用几十万根火柴搭一座摩天大楼的模型,不用胶水,不用东西捆绑,全靠火柴之间的弹性,真不容易。”

“要不是下放时手落下了毛病,他这次肯定成功了。他在大楼快完工的时候,有一次他手一阵颤抖,再也不听使唤,重重地压在快做好的模型上,近十年的心血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老余当场就昏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老头子又喝了一回水,半天没有说话。我们问:“完了?”

“完了。”

大家笑起来:“这个故事编得有些意思。”

他站起来,从抽屉里掏出一张花花绿绿的通知单,眯着眼,慢慢念道:“我们极其荣幸地通知余永明朱生:由于加州大学刘孟博士的推荐,经过我们的证实,余永明先生是世界上试图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花费时间最多的人。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编辑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余永明先生将作为‘世界上最有毅力和恒心的人’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2012年)

文本二:

养家的孩子(节选)

[英]莱斯利·霍沃德著     曾有英译

“钱呢?”他问道。

男孩子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他很怕父亲,没敢说话,只是用舌头舔了舔自己那没有血色的嘴唇。

“说呀,”男人逼问着,“钱呢?”

“别把钱给他,”母亲说,“别把钱给他,贝利,把钱交给我。”

孩子的父亲一步步逼近了孩子,在咆哮中露出了他胡子下面的牙齿。

“钱呢?”

孩子直盯着父亲的眼睛。

“我弄丢了。”他回答说。

“什么?……”父亲大喊起来。

“我把钱丢了。”孩子又说了一遍。

男人立刻挥舞着双手大喊大叫:“弄丢了,弄丢了!你说什么?钱怎么会弄丢的?”

“我把钱装在一个包里,”孩子说,“装在一个小信封里,我把小信封丢了。”

“丢在哪儿了?”

“不知道,可能掉在街上了。”

“你找了吗?”

孩子点了点头说:“可没找着。”

孩子父亲的喉咙里发出一种声音,半咕噜半呻吟很像动物的叫唤声。

“这么说,你真把钱给弄丢了?”男人追问说。他边说边向后退了两步,接着解下了腰带——他的腰带,是一条又宽又厚还带着一个沉甸甸的铜扣环的带子。他对男孩吼道:“过来!”

孩子咬着下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他慢慢走过去,孩子的父亲抬起了胳膊。母亲在这之前一动未动,这时候她快步向前抓住了男人的胳膊。狂怒之下的男人来了劲头,他一下把妻子推到一边。他用皮带狠狠地抽打着孩子的后背,并凶狠地往孩子的腿上乱抽。孩子被打倒在地,可他仍然一声不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本一以老头子为叙述角度,通过老头子口述,讲述了余永明的故事并将其贯串起来,起到线索的作用。
B.文本一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事件为题,余永明这个人物形象在创造世界纪录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刻画。
C.文本一中老头子开始对余永明起初的决定并不看好,后来对他的“一竿子到底”的精神也满是调侃与不屑。
D.文本二通过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来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养家”的孩子的不幸与不易,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2.余永明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一分为二地来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3.故事性与戏剧性是小说的艺术特征,文本一具有中国传统小说故事性强的特点,文本二具有西方小说戏剧性强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别作简要分析。
2023-03-02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