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海明威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83367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拳击家

[美]海明威

尼克一骨碌起身,抬头目送末节货车拐过路轨,不见了灯光。他摸摸膝盖,裤子划破了,皮肤也擦破了,两手都擦伤了,眼圈准保发青了,已经感到痛了。

这个扳闸工真是混账东西!

来啊,小子,那家伙说,我给你看样东西。他上当了,刚走过去,他的双手双膝就磕在路轨旁边了。

水洼地在升起的薄雾里朦朦胧胧。尼克眼睛又痛,肚子又饿,顺着路轨一直走了好几英里,两旁的水洼地还是一个样。后来,前面出现一座桥,桥外是群山,黑咕隆咚的。尼克看见前方有堆火,他立刻顺着路轨小心地走过去,火堆这会儿很明亮,有个人坐在火堆旁望着火,尼克走近,他还是一动不动。

喂!尼克说。

那人抬眼看看。

你哪儿弄来个黑眼圈?他问道。

一个扳闸工揍了我一拳。

从货车上掉下来吗?

不错,我早晚要揍他一顿。

那人瞧着尼克,笑了。在火光下尼克看到他的脸变了相。鼻子是塌下去的,眼睛成了两条细缝,两片嘴唇奇形怪状,在火光下神色同死尸一样。

你不喜欢我这副嘴脸吗?那人问。

尼克不好意思了。

哪儿的话。他说。

他们的拳头落在我身上都开了花,可谁也伤不了我,那小个儿说道,听着!叫我阿德好了。

好!

我不大对劲,那小个儿说道,我是疯子。

尼克忍不住想笑出声来。

你很正常嘛。他说道。

不,我是疯子。

你怎么会发疯的?

我不知道,阿德说,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

我就是阿德·弗朗西斯。

不骗人?

你不信?

信。尼克知道这管保错不了。

有个人顺着铁道路堤下来,穿过空地走到火堆边。

喂,柏格斯!阿德说道,这是我老朋友柏格斯。

幸会!柏格斯说道。

我是尼克·亚当斯。

黑人柏格斯在火堆旁打开一包东西,往一个平底锅里搁上火腿片。锅烫了,油啦嗞直响,在锅里打了几个鸡蛋,不时翻着面。

亚当斯先生,请你把那袋子里的面包切几片下来吧。柏格斯从火边回过头来说道。

尼克掏出一个面包,切了六七下。阿德眼巴巴看着他,探过身去。

尼克,把刀子给我。他说道。

别给!亚当斯先生。黑人说道。

那个职业拳击家坐着不动了。

亚当斯先生,请你把面包给我。尼克就把面包递给他。

黑人捡起一片火腿,搁在一片面包上,上面再盖个煎蛋。

阿德接过三明治,张口就吃。

留神别让鸡蛋淌下,黑人提醒了一声,这个给你,亚当斯先生。剩下的归我。

尼克对小个子阿德慕名已久,知道他是过去的拳击冠军。打从黑人说起刀子的事他还没开过口呢。

弗朗西斯先生,你还要来点吗?柏格斯问道。

阿德不答他的碴,兀自瞧着尼克。

弗朗西斯先生?黑人柔声说。

阿德不答他的碴,兀自瞧着尼克。

我跟你说话呢,弗朗西斯先生。黑人柔声说。

阿德一个劲地瞧着尼克。他拉下了帽檐,罩住了眼睛。尼克感到紧张不安。

你怎么胆敢这样?他从压低的帽檐下厉声喝问尼克。

你不请自来,吃人家的东西,人家问你借刀子,你倒神气啦。你当我们能容忍你到什么地步?

他站起身来,狠狠瞪着尼克,步步紧逼,左脚迈出一步,右脚就紧跟上去。

一瞬间,趁小个子低着头,黑人照着他后脑勺的一下。他扑倒在地,脸埋在草堆里。黑人抱起他到火边,轻轻放下。

真对不起。他说道。

没关系。尼克看见草地上的棍子,棍子有个柔韧的把儿,重的一头裹着手绢。

我不希望你把他打伤,也不希望他打伤你。黑人笑道。

你自己倒把他打伤了。

每当他这样发作,我总是只好给他来一下。

他怎会发疯的?尼克问道。

噢,原因可多着呐!黑人在火边答道,又给那个昏迷不醒的人铺在脑袋下的衣服捋捋平。

一则,他挨打的次数太多啦。再则,他结了婚,这下就惹出不少麻烦来了。

这事我倒记得。

可不,有不少人对他妻子看不顺眼,纷纷嘀嘀咕咕,有一天,她就此出走了。他就这样发疯了。

你在哪儿认识他的?尼克问道。

在牢里。黑人说。

他笑了笑,低声又说:我出了牢,就去看望他,我愿意陪着他。

你们都干些什么?尼克问道。

噢,就是到处流浪。

他挣了不少钱吧。

可不。不过,全花光了,要不就是给人夺走了。她给他寄钱呢。

亚当斯先生,我随时都可以叫醒他。请你趁早走吧,实在是怕他见到你又惊动了。你沿着路轨走两英里就看到城了。你最好带一份三明治。黑人这一番话说得彬彬有礼。

尼克离开火堆,走到铁道路轨上去。他竖起耳朵,只听得黑人说得低沉柔和,就是听不出说些什么。后来又听得小个儿说:柏格斯,我脑袋好痛啊。

只消喝上这一杯热咖啡就好了。黑人的声音在劝慰。

尼克走上路轨,没想到手里还拿着一份三明治,就放进了口袋。趁着路轨没拐进山间,他站在逐渐高起的斜坡上回头望着,还看得见空地上那片火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扳闸工的“坏”、拳击家的“怪”、黑人的“柔”以及尼克的单纯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B.阿德在职业生涯中多次受伤,在生活中屡受打击,最后发疯,是一个失败者,和《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截然不同。
C.尼克在一片黑咕隆咚的背景中看到了一个火堆,这个明亮的火堆暗示黑暗中也会有亮光,暗示外面的世界既有残酷也有温情。
D.小说结尾尼克走上路轨后,才意识到手里还拿了一份三明治,表明尼克耳闻目睹拳击家的创伤之后,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2.小说开头部分表现了尼克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迷惘的一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出现的一类作家。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海明威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不过,在《拳击家》中,作家叙述现实社会残酷的同时,也写到了其中温情的一面。“温情的一面”有哪些体现?它们各自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知识点】 海明威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一动就会疼痛至死。

怎么啦,宝贝?

头痛。

你先上床。我过会儿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道。

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个儿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试着睡会儿?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爸爸,要是您嫌麻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不嫌麻烦。

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夹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但大部分钻进了灌木丛。动身返回时,我窃窃自喜,因为我在离家不远处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人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脸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大约一百。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我很放松。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觉得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计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计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

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

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小男孩误以为自己即将因发烧死去,在紧张的状态中熬过一整天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内涵丰富。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拉近了作品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亲切,增强了感染力。
C.小男孩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望能引起其重视和怜悯,但粗心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叙述中设置了悬念。
D.小说语言简洁,叙述中省略了许多交代;叙事客观,淡化主观感情色彩,这体现了作者“冰山理论”的特点。
2.小说中间插入了父亲外出打猎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海明威曾说:“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结合小说中“小男孩”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2-08更新 | 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说:“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克里语: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库兹乌兹: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人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做了铺垫。
D.本文写作的情节只集中于整个故事的结局,而事件的起因、经过,则通过人物内心独白间接交代,这样的安排使得情节集中,毫无枝蔓。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B.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其性格特点。
C.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皮埃尔内心的悔恨与自责通过其动作、语言等描写直接表现出来。
D.本文在表现人物心理上采用多种形式,有时是直接描写人物心理,采用抒情独白式;有时是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来表现。
3.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0-10-10更新 | 1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东北风,微风,”老人说,“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

他的左手抽筋还没完全好,但它慢慢能张开。

“我讨厌抽筋,”他想,“这是身体的背叛。”有时人们会因为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在众目睽睽之下大煞风景。他觉得抽筋也是对自己的羞辱,尤其是孤身一人的时候。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想起了那次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酒馆里,他跟一个从西恩富戈斯来的大块头黑人比手劲,那个黑人是码头上力气最大的。整整一天一夜,他们俩把胳膊肘撑在桌面那道粉笔线上,前臂伸直,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都试图把对方的手压倒在桌面上。煤油灯下,他一直盯着那个黑人的胳膊、手和脸。相持八个小时之后,他们每四个小时换一次裁判,好让裁判有时间睡觉。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他们俩都死死地盯着对方的眼睛、手和前臂,人们走进走出,坐在靠墙的高脚椅上观看。墙壁是木制的,漆成明亮的蓝色,灯光把他们两人的影子投射到墙上。黑人的影子大得出奇,随着微风吹动灯盏,巨大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整个晚上,两个人风水轮流转,人们把朗姆酒送到那个黑人嘴边,给他点燃香烟。朗姆酒一下肚,那黑人就会拼命使劲儿,有一回他把老人的手扳下去将近三英寸,那时候的老人还不是老人,而是“冠军”圣地亚哥。但是老人又把手扳了回来,两人成了平手。当时,他有把握击败黑人,那是个好样的黑人,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天亮时,人们要求把比赛定为平局,可裁判却直摇头。老人用足了力气,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往下扳,直到落在木头桌面上。比赛从星期天早上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一早上才结束。人们要求算作平局,因为他们得到码头上去干活儿,把成袋的蔗糖装上船,或者到哈瓦那煤行去上工。其实人人都想让比赛有始有终。可不管怎么说,他结束了这场角逐,而且是赶在大家必须去干活儿之前。

打那以后好一阵子,人人都管他叫“冠军”。春天里他们又进行了一场比赛。他轻而易举就赢了,因为在第一场比赛中,那个来自西恩富戈斯的黑人被他打垮了自信心。后来他又比赛过几次,就不再参加了。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要做到,就能打败任何人。他也确信不疑地认为,掰手腕对用来钓鱼的右手不大好。在几次练习赛中,他曾经试着用左手,可他的左手总是不听使唤,不怎么得力,他对左手毫无信赖可言。

此刻还有一点阳光,老人想直到晚上天气转冷之前,这只手应该不会再抽筋,可是到了晚上,真担心它会出什么幺蛾子。

一架飞机从他头顶上飞过,沿着航线前往迈阿密,他眼看着飞机的影子惊起一群群飞鱼。

“有这么多飞鱼,说明附近一定有鲯鳅。”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身子向后仰,他想试着向船后靠,去看看那鱼群,但是因为海水颠簸,他只能暂时坐着不动。小船在慢慢地前进,他一直望着飞机,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

坐在飞机里一定会觉得很新奇,他想。不知道从那么高的地方望下来,大海是什么样子?要是他们飞得不是太高,一定能从空中清楚地看到鱼。在捕鱼船上的时候,我待在桅顶横杆上,在那么高的地方甚至也能看到不少东西。从那儿往下看,鲯鳅的颜色显得更绿,你能看见它们身上的条纹和紫色斑点,还有游动着的整个鱼群。为什么在黑沉沉的海流中飞快游动的鱼,背部都是紫色的,而且一般来说都有紫色条纹,又或斑点?鲯鳅看上去是绿色的,这当然是因为它们实际上是金黄色的。不过,当它们实在饿极了要吃食的时候,身体两侧会现出紫色条纹,跟大马林鱼一样,这是因为愤怒吗?还是因为他们极速逃窜所引起的?

天快黑的时候,老人那根粗钓线被一条鲯鳅咬住了。他第一次看见那条鲯鳅是在它跃出水面的时候,在最后一缕阳光的照射下,它呈现出真金一般的颜色,在空中狂乱地挣扎摇摆。那条鲯鳅惊慌得一次次跃出水面,好像在做杂技表演。老人费力地挪到船尾,蹲下身子,用右手和右臂拽着粗钓线,左手把鲯鳅往回拉,每扯回一段钓线,就用赤着的左脚踩住。等鱼到了船尾,绝望地来回乱窜乱跳,像尖刀一样砰砰地砍向船身。老人探出身去,把这条带着紫色斑点、金光灿灿的鲯鳅拎进船里。那鱼的嘴在钩子上抽搐一般急促地张合不停,又长又扁的身体、尾巴和脑袋在船底乱撞一气,直到老人用木棍猛击那金闪闪的鱼头,它才颤抖一阵,纹丝不动了。

老人把鱼从钩子上取下来,又装上一条沙丁鱼做鱼饵,扔进海里,然后他慢慢挪到船头。他洗了洗左手,在裤子上擦干。他把沉重的钓线从右手换到左手,又在海水里洗了洗右手,这当儿,他眼里望着太阳沉入大海,还有那斜入水中的粗钓线。

“你们还是老样子,一点儿没变。”老人说。不过,他观察着拍打在手上的水流,发觉船走得明显慢了。

“我来把两只桨横绑在船尾,这样一来,夜里就能让它慢下来,”他说,“你们能熬夜,我也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从他和那个黑人的指甲缝里渗了出来”,不仅表现了比赛僵持之久,更体现了老人面对强大对手永不服输的意志。
B.作者为展现老人钓鲯鳅的过程,运用了“挪”“拽”“拉”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了老人捕鱼动作熟练却又异常艰辛。
C.小说首尾两句话,“天气对我有利啊,鱼儿”和“你们能熬夜,我也行”体现出了老人将鱼视为同类和平等对手的观念。
D.作者细致描写老人成功捕获鲯鳅后用海水洗手的场景,表现了老人悠闲自得、心满意足的状态,凸显老人的自信和从容。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运用大段文字描写飞机过后老人的心理活动,从老人自身角度表达所思所想,使其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B.老人掰手腕时奋力拼搏和捕鱼时全力以赴,体现了西方崇尚个人战斗意识,强调为自我而战,为灵魂尊严而战。
C.小说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叙事风格简明、生动、热烈、典雅,极具海明威的个人特色。
D.小说不断切换人称视角,不仅避免了叙述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而且能够充分全面地叙述故事和呈现人物。
3.圣地亚哥代表了海明威心目中理想的“硬汉”形象,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老人“硬汉”形象的。
4.小说插叙了圣地亚哥比赛掰手腕的情景,请分析其作用。
2024-04-08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