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5 题号:184628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审判(节选)

徐纪周   朱俊懿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

徐忠拿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

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

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

何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被告人赵立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

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的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高启强蒙了”起笔,接着以黄瑶连续的喊叫入笔,话语间针锋相对,既暗示了黄瑶强烈的愤怒,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黄瑶点头回应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询问,既呼应了上文黄瑶叫名字都觉得恶心的情节,也为下文展现其复杂人性做了铺垫。
C.“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黎明彻夜未眠、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及内心的焦灼。
D.高启强向安欣道歉,希望安欣照顾他妹妹高启兰,并回顾2000年春节吃的那顿饺子,充分展现了其人性的复杂、立体、多面。
2.关于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回顾友谊,言简意赅。
B.“日子平淡充实。”“好像也不错。”平实的对话中,体现的是两个人落寞的心境。
C.管教走过来:“该走了。”平静的话语,善意地提醒,也预示着高启强生命的终结。
D.高启强起身后回望安欣,千言万语,却只字未说,生动地刻画出他复杂的心境。
3.小说选文部分在叙事上颇有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段与众不同,《史记》《聊斋志异》也有此笔法,试结合选文部分,分析其作用。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坐对一山愁(节选)

张拓芜

日日夜夜他坐对一幅彩色的黄山照片,他们相对无语,却似乎隐隐约约地沟通;①他喃喃对它诉说一些相思和向往,仿佛那郁绿的松梢会摇动,那奔泻的松涛就是答复。实际上,黄山对他来说还真陌生,他从没到过太平县境,他所看到的黄山只是一小幅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劣质印刷品。也不知翻照多少遍了,粒子粗糙,影像模糊,一幅摄影却变成一张点画,但就这样,还珍宝似的压在玻璃的正中央。

别无他故,只因为黄山是皖南的一部分。他是泾县人,泾县离黄山还远着,还有300来里地;但是他贪婪而霸道地据为他故乡的一部分。为的就是那份日思、夜念、难以排遣、无法诉说的浓浓乡愁。

长时日地坐对,凝视、仰望那迷漫云雾,氤氮岚气,那朝瞰夕晖的金光灿烂,不就是自家后门边河对面的四顾山?一声无来由的汽车喇叭惊扰了他,再仔细些一看,才不是!四顾山圆润、敦厚、婉约、土气,怎比得这峻峭、挺拔、瑰丽、秀逸的黄山?他有些泄气,燃起一支烟卷,又陷入沉思;还是比得的,黄山虽好,毕竟不是我泾县后人的;四顾山也有黄山的不及之处,比如朴拙、野趣、憨土之气等等。

四顾山,他总共上去过两回。两回都是懵里懵懂,上山时都是漆黑的深夜,虽然都打着火把,火把的光亮只及一两丈远,要不是跟着大队人走,恐怕连下山的路都找不着。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如果把黄山比作相府千金,则四顾山就是采薪的村姑。如此一比,他就释然些了。

如今老了,有了些微常识,才知道四顾山在全中国诸大山岳中一千名以内是排不上榜的。和五岳相比,只不过是座小丘;在他的心中,世上没有一座山比得,因为四顾山是他最熟悉、最亲切的家山。

把黄山故作四顾,是极其勉强无奈的;从来名山胜水,要得诗人名士咏吟品题,四顾山地处偏僻,无此福气;好像现代的地理学家和摄影家也从未履临斯土,为了养我乡愁,暂把黄山借来一用罢,那天晚上,他陪好友去和明晨离台的摄影家话别,那摄影家正在装箱打包,他看到其中一幅似曾相识,心中大动,忙说:那幅不是黄山吗?”“正是。”“卖不卖?”“先生你要吗?

既然买不到四顾山画,那就弄幅黄山来解解馋罢!虽不是泾县的,但至少是安徽的。

他根本没有考虑到售价问题,以平常的常识判断,摄影总是照片,是可以一再复制的,售价总不会高出油画、国画和水彩,三两千元大概够了。下楼后好友告诉他每幅售价1万整,吓得他舌头半晌缩不回去!

如今这幅摄影作品已在好友手中提着,他也只好咬着牙关认了。好友知道他经济情况很不好,说由她付款,他坚决不答应。

挂在电视机的上方,对面的长椅正是他平常阅读、看电视以及玄思冥想的座位。自从有了黄山图,他的头颅开始15度的抑扬,夜以继日地读啊、认啊的,这以后竟成为他日常正规的课业。虽是相对无言,却能互通讯息,不管山岚云霭、谷风松涛,都能了然它们的语意,如比手画脚的手语一样,聪人懂得;图若有灵,当也能从泪眼中读出他的思念与狂恋!

③读图的时候,也很有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浑然境界,心中好生舒畅通泰。但两者层次悬殊,李白是诗人与哲人的情境,他是个极其俗鄙的游子,只为了抒发、诉说浓烈的乡愁,所以要故意地疑将黄山作后山了。

他常搜索枯肠地写些故土风物的小文,别人或许觉得无甚足观,而他却慎重将事,摊开稿纸之前,几乎有沐浴斋戒、焚香顶礼的虔敬,一如抄经;他把平日的朝思暮想、感恋怀念发展成一种感恩的反刍。那宛如一坛陈年老酒,愈久愈甘洌香醇,愈久愈平和醪厚。其实家山对他来说应是模糊的,自12岁那年离开故乡,就再没有机会踏进斯土半步。12岁只是个少不更事的小不点,因为身在此山中,也不曾对山川草石多做深入的了解,而且足迹所及也只是附近几个村庄,离家25里的县城,总共只去过一回,但他对故乡似要比他住了30多年的台湾还熟稔,第一眼看到那幅照片,就认出是黄山。

那幅图的取景只是黄山一个小角落,不是名气响亮的天都峰、始信峰、蓬莱三岛、飞来石等等的名胜;但他竟一眼认出,好似老朋友久别重逢。这就是故国家园给予他的精神感召!

他没有跟家人联络过,看到别人接读家书的欣喜和悲愁,他的心头更是酸湖翻搅。主要原因是他这40年来一直坎坷蹭蹬,一事无成,乏善可陈,没脸向家人报告近况;二则故乡亲人都已年迈凋逝。

新近从同乡处辗转得悉,他的老父业已作古,由于消息来源九转十八弯,又欠详尽,强迫着自己不去相信。回到家立即摊开一叠纸,恭恭正正地写下:父亲大人膝下……

离开父亲膝下已达44个年头,1万多个日子离乱分别,有多少话语、多少思念要倾吐诉说?但父亲业已作古,这封和着血泪的家书竟是欲寄无从寄了。也罢,我就用依稀的,不标准的,几乎遗失了的泾县土话读给壁上的黄山听,山山相连、血脉相通,请你转达给四顾山听,父亲的坟墓一定葬在四顾山脉的某个小丘的山麓。④父亲啊,你听得到不肖游子遥远的呼唤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顾山虽是家乡的山,却记忆模糊,有些土气,没有黄山的峻峭、瑰丽,所以“他”将黄山的照片挂在墙上。
B.“他”的经济情况很不好,却坚决不让好友付款。“他”买的不仅仅是一幅摄影作品,更是一帖解愁药。
C.“他”40年来没有跟家人联络过,得知父亲去世,却要写一封欲寄无从寄的家书,表现出游子的心酸与思念。
D.最后一段运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抒发的感情更加真挚强烈,进一步增强了作品感染力。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摇动”“答复”,化静为动,让人感到似乎隐隐约约的“沟通”,表现“他”对故乡浓厚的感情。
B.句子②将黄山比作相府千金,将四顾山比作采薪的村姑,两座山形象鲜明,各有其美,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C.句子③引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人与山“相对无言,却能互通讯息”的境界,“他”的心里悠然自得,舒畅通泰。
D.句子④表层的意思是儿子对去世的父亲的愧疚与呼唤,深层意思是漂泊的游子对故国、家园、亲人的呼唤。
3.“他对故乡似要比他住了30多年的台湾还熟稔,第一眼看到那幅照片,就认出是黄山。”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作品以“坐对一山愁”为题目,有什么含义?以此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3-10-13更新 | 1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白

羊毛

老骈喜欢书法,从前当局长,担心在位上专心于此会分散精力,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故一直深藏不露。从局长位置退下赋闲在家,老骈开始公开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尝试参加各类书法赛事。

市书协联合一家房地产企业,搞了个鳌头杯一年一度全市书法大赛。因为这家企业注册的是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且专门在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周边拿地,企业就用鳌头为赛事冠了名,取意独占鳌头

鳌头杯共设置有金鳌头、银鳌头、铜鳌头和泥鳌头四个奖项。金、银、铜奖一般先行揭晓,泥鳌头奖属纪念奖,获奖面较大。为让大家都能到颁奖现场,营造气氛,泥鳌头奖到颁奖现场才予以公开。老骈第一次参加鳌头杯赛事,获得了泥鳌头奖,他并没有觉得遗憾,反而很是高兴。老骈不在乎得不得大奖,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老骈笑着说。

客观地说,老骈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原本很高,最特别的是,他能在书法作品的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这让业内人士大为赞赏。但老骈参赛作品署的是艺名,评委圈子里并没有人和他熟悉,然后予以特别关心。金、银、铜奖名额寥寥无几,入围除了讲求作品质量,还要充分采纳被赞助单位意见,赞助商也没有人注意老骈那个艺名,这样一来,老骈其实就很难崭露头角。当老骈现身领泥鳌头奖时,这才有人认出他来。

一年时光转眼过去,又到了鳌头杯赛事开启。老骈特意挑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上乘作品,再次寄送给组委会。不久赛事揭晓,老骈竟斩获了金鳌头奖。金鳌头奖只有一名,上台领奖时,老骈思前想后,忽然感到局促不安。

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总和书协主席老胡共同为老骈颁奖,夏总意味深长地对老骈笑道:老局长,您藏得很深嘛,请您千万不要多想,您看,您现在也不在位置上,条条杠杠对不上!老胡附和说:老局长作品留白技艺超凡,金奖落在您身上,只要有一个理由就足够,那就是实力。老骈听了两人的安慰,这才安心领奖。

颁奖那天,组委会通常将得奖作品一并展出。老骈尽管捧了个金奖,但他感觉其他作品都有可鉴之处,就挤到人群中认真观赏。哎,您说,这书法比赛,不要也掺和着什么乱七八糟事情,听说这次捧走‘金鳌头’的,还是什么局长!”“老兄多虑,人家老骈那局长早就不干了,况且他在位时口碑很好,再说您看他这幅金奖作品,先不说笔力强劲,仅这留白手法,就余味无穷。”“退下来毕竟影响力还在嘛,你大概没听说,新任的住建局长老顾,当年和老骈同在一个部门,据说还是老骈的得力助手。对话的两人没有发现老骈,老骈无意中听到他们小声对话,霎时感到毛骨悚然。

之后,老骈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家关起门,一门心思练书法,却不再参加任何赛事。书协主席老胡给老骈打来电话:老局长,今年的比赛,怎么没看到您的作品?赶快补交一幅,还来得及。老骈推辞说:金奖的瘾都过了,还去凑什么热闹?老骈的内心,其实还想以作会友,和业内人士加强交流。就说老金吧,他就是老骈在赛事期间结识的书法界好友。

又过了两年,住建局长老顾调回外地老家。国家也大力号召公平公正,社会风气越来越清明,鳌头杯赛事经过整顿也规范起来了,评委都聘请外地的书法行家。老骈在心里合计了一通,如今在台上的领导,自己基本都不认识,于是他重新做出决定,准备参加鳌头杯赛事。老金,今年赛事开启,劳请您届时提醒我!得知老骈想再次参赛,好友老金很是开心。

赛事揭晓的时间很快到了,老金在心里为老骈祝福,老骈的作品先前他看过,几年一过,老骈的书法水平更是登峰造极,留白手法十分老到。得不了‘金鳌头’,‘银鳌头’还是有把握的。老金对同在现场的老骈说。老骈的视线落在主席台液晶显示屏上呈现的一幅书法作品上,他似乎不赞同老金的话语,笑着摇摇头。

金,银、铜三项大奖逐项开启,老骈落榜了;紧接着泥鳌头奖也宣读完毕,仍旧没有听到老骈的名字。老金着急得抓耳挠腮,替好友老骈惋惜。老骈,看来这赛事还真有问题,你一旦在官场完全没有了影响力,人家就彻底抛弃了你。

这倒也不是!参观完获奖作品展,老骈请客和老金喝两杯。老骈席间和老金交心,原来啊,老骈并没有寄送作品参赛。老骈,那你这是玩的哪一着?”“还是和你说一声吧,市里新到任的井副市长,是我的侄女婿,而且他还分管国土工作。后面的话老骈虽然没有再继续说,但留白,老金已经全部领会,他在老骈面前伸出大拇指,真心为这位好友点赞。

老骈看后,微微笑了笑,抿一口酒,说:老金,想看我的作品,欢迎到鄙处来,清茶一杯,我还是供奉得起的。说完,二人又哈哈大笑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老骈对待参赛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从参赛到不参赛,再到最后想参赛但最终又没参赛,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B.老金是老骈的好朋友,他反衬了老骈的形象,小说借他之口肯定了老骈的书法水平,也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小说主题。
C.“他似乎不赞同老金的话语,笑着摇摇头”,这处细节描写为下文老骈没有参加“鳌头杯”书法比赛埋下了伏笔。
D.老骈并没有参加这次书法大赛,小说这个结尾出人意料,但仔细思考,这个结尾的安排又合情合理,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中“留白”一词多次出现,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情节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请结合本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老骈的形象特点。
2022-07-13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愿坚

林大妈住在东山岛的一个小山上,山前是一列大山岭,山后靠海是一马平川的平地。林大妈的屋后有一片竹林。她和小儿子阿根,就靠这片竹林过日子。

林大妈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背弯、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偏偏不服老,每天拄着拐杖,夹着弯刀,钻到竹林里,这里扫扫烂竹叶,那里给笋芽松松土,一磨蹭就是一天。有时不小心踩断了一棵笋芽,她就心疼得一天吃不下饭去。

林大妈这样没死没活地干,她是有打算的,这个打算在她心里已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前,她老伴临死的时候,对她说:“你跟着我苦了一辈子……咱俩受点苦也算不了啥,只要孩子……无论如何得给他成个家,抱个孙子……”从那时起,林大妈就想积蓄点钱,好给孩子成家。可是,她刚积了几个钱,要给大儿子阿桂成亲,却碰上蒋军撤退,阿桂被抓去了,几年的积蓄被抢得一干二净,林大妈只好带着小儿子过着苦日子。

但是,不管日子多么苦,林大妈给儿子成家的念头始终没有断。蒋军抓去大的还有小的,现在小儿子也长大了,当上了民兵;听说在山下村里还找了个对象呢。

于是,林大妈干得更起劲了,把那又壮又直的好竹子一根根地拣出来,捆好放在一边存起来,一有空就来看看竹垛,数数捆数,点点根数,心里盘算着:“到时拿几捆换木料搭三间房子,剩下的卖给合作社,买布、买猪肉……一定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就在这个时候,东山岛的战斗发生了。林大妈家前的那座大山上,成了战场,数不清的解放军战士攻上山去打敌人。

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阿根到民兵队去集合了,林大妈靠在竹子垛上,摸着心爱的竹子。大炮“咕咚咕咚”地震得人心跳,林大妈望望战场,想起了那些抓走大儿子的蒋军又来了,这群狗东西啊,我这竹子……

忽然,一阵脚步声从竹林后面传过来,越来越近,接着几十条黑影窜过来,为头的压低嗓子喊:“什么人?过来!”

林大妈吓坏了,她哆哆嗦嗦地走过去,一下被那家伙抓住了。

“快说,这山上有没有你们的解放军?”

林大妈告诉他们,这山上没有别人,只有她一个孤老婆子。

那人推她一把说:“去,烧开水!”

“没有柴火!”林大妈稍微清醒了些。

“这里有!”外面的人拉进一捆竹子,“咔嚓咔嚓”折断了,丢给她。

竹子,就是林大妈的命啊!现在,她忍住心痛,慢吞吞地把锅里添上水,刚要擦洋火,一个蒋军拉住她:“把门关起来,不要让火光露出去!”林大妈关上门,点起火来。竹子在火里烧得啪啪地响,每响一声,林大妈的心就抖一下,这不是烧竹子,简直是烧她的心。

就在这时候,蒋军们忙起来了。蒋军军官说:“再过半个钟头就开始,我们从海上摸到这里,要从后面打他们!只要打下前面的那个大山头,”他用手朝大山一指,“我们就能占领全岛。听明白了没有?”那个蒋军军官瞟了林大妈一眼。林大妈连忙转过脸去,向灶坑吹了几口气,假装没听见。

蒋军的话,林大妈虽说不能全听懂,但是意思是知道了。她闭着眼,心里好像烧滚了的锅:这些土匪就是抓走大儿子阿桂的蒋军!现在又来了!我得赶快去报告!可是怎么去呢?要是阿根在家就好了。

她想:我死了倒没啥关系,只要人民解放军能保住东山岛,往后阿根就有好日子过。

她想着想着,忽然眼前一亮,听见“啪”的一声。她睁眼一看,原来蒋军们正在抢水喝,一个蒋军踢着了竹火,照得满屋亮堂堂的。那个蒋军军官火了,就打了那家伙一个耳光。

这时,林大妈心里一下子亮了,她暗暗骂道:“畜生,你们怕火呀!”她有办法了,趁着蒋军不留意,拿着一盒火柴,偷偷地溜出屋子。

摸呀,摸呀,竹垛摸到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手也在发抖。她想这竹子就是准备给孩子办喜事用的,只要火柴一擦,就要烧个精光,可是一想到屋里这些可恨的蒋军,立刻把心一横:“不,一定得烧,一定得让解放军知道!”她咬紧牙根,抓出三根火柴并在一起,“嚓!”一道亮光,焦干的竹叶一点就着,火苗着旺了。火被风一吹,一会儿,火柱冲上天空。

火光把敌人吓坏了,一个蒋军像疯狗一样扑向林大妈,因为怕解放军听见,没敢放枪。林大妈抡起拐杖,拼上全力向蒋军打去,接着一头撞到蒋军的怀里……

她醒来的时候,是大白天了,原来自己躺在担架上,身边站着阿根和一个姑娘,还有一大群解放军同志!

林大妈望了望那堆竹子灰,两眼直瞪着儿子,呆了半天,才想到昨夜的事,说:“孩子,我对不住你,你那竹子叫我烧了。”阿根向那个姑娘笑笑,又转过脸对林大妈说:“妈,你不要心疼那竹子了。你知道,亏你那一把火才保住了咱们东山岛哇!”

林大妈望望她那片可爱的竹林,望望解放军同志,又望望儿子阿根和那个不认识的姑娘,愉快地笑了。

195422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十多岁的林大妈,背弯、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每天拄着拐杖,夹着弯刀,没死没活地干,就因为她不服老。
B.林大妈老伴临死的时候对林大妈的嘱托被林大妈一直牢记在心里,她过着苦日子,积了几个钱,要给当民兵的儿子成亲。
C.东山岛的战斗打响,“几十条黑影窜过来”,林大妈担心自己心爱的竹子被蒋军糟蹋,又怕又恨,不由得“哆哆嗦嗦”起来。
D.林大妈望望那片可爱的竹林,再看看儿子和姑娘,“愉快地笑了”,暗示她已经确定这个姑娘就是儿子的对象,心里特别愉快。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对竹子的描写贯穿全文,既写出了竹子对林大妈的重要性,又象征着她正直而有气节的精神。
B.“抓住”林大妈,“折断”竹子等细节写出了蒋军蛮横的军阀作风,是为了与林大妈的勇敢形成对比。
C.第四段交代林大妈的家庭状况,为后文“她醒来的时候”,看到“身边站着阿根和一个姑娘”埋下伏笔。
D.小说以东山岛战役为背景,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体现了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3.本文标题“火”内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3-02-05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