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 《论语》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4 题号:18521950

阅读下面两则节选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选文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选文二: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吾与点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异乎三子者之撰
C.沛公安在D.夫晋,何厌之有
3.下列对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皙没有直接指出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其政治理想及高洁志趣。
B.孟子举了霸道的种种危害之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于是孟子水到渠成地推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即“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C.孟子认为,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这是一个有仁德的君主不会犯的错误。
D.孟子认为,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B.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不必能;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B.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C.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D.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藜羹,“藜”是一种野菜,俗称灰菜,“藜羹”即用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B.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弦歌”也代指礼乐教化。
C.《诗》,即《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晚期的诗歌。
D.稼穑,种植农作物叫作“稼”,收割农作物叫作“穑”,“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被困陈、蔡,绝粮七天仍慷慨讲诵,弦歌不辍。通过与子路、子贡、颜回三名弟子的对答彰显自身志向、启迪弟子。
B.子路认为君子不会被围困,对孔子被困的处境十分不解。孔子在解答中列举古代圣贤的事例分析自己“不遇时”的原因。
C.重耳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他被困曹、卫时,勾践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他被困会稽的时候,孔子以此阐述君子生于忧患的道理。
D.颜回认为,孔子之道不容于世,更显其君子气节。三名弟子的回答,孔子最欣赏颜回的,甚至发出愿做颜回家臣的感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2)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
5.子贡给孔子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孔子为什么不赞成子贡?
2021-11-13更新 | 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和马的态度。
2.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更认同上面哪一种标点。
2018-05-22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善而教不能,则劝。”

(选自《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材料二:

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兴跃。革乱补弊,移风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承风。

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妇,残朝涉。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瞻天下,封微子于宋。

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滕》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乃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

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强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

(摘编自《越绝吴内传第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殷A汤B遭C夏D桀E无F道G残H贼I天J下K于L是M汤N用O伊P尹Q行R至S圣T之U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任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举”字意思不同。
B.王道指国君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和方法,“道”与《过秦论》“废先王之道”的“道”意思相同。
C.易,指改变,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的“易”意思相同。
D.从,指跟随,与《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汤重用伊尹,革除乱政,改变习俗,建立新法,以教化百姓;商纣残暴狠毒,最终身死国灭。这两例说明了王朝兴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B.武王和文王一样品格高尚,获得了诸侯的拥护。他看重贤臣的力量,一直等到纣王将身边贤臣全部处死,才召集天下诸侯,兴师讨伐纣王。
C.周公摄政,赏罚分明,爱惜民力,推行礼义,百姓生活安定;遭遇诬告,就辞去高位避到边境。成王了解周公的高尚品德后连夜赶路迎回他。
D.晋文公未执政时,周天子势力弱小,诸侯混战不休,实力强大的凭武力称霸天下。他执政后,诸侯听从他的号召,周天子的地位才得到尊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
(2)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
5.材料二中的为政举措,与材料一中的为政思想,有哪些契合之处?
2023-08-27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