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俄罗斯 > 契诃夫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44 题号:186194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勋章

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

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了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

(注)安娜三级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高一个等级,而符拉季米尔勋章又比安娜三级勋章高两个等级。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尤里特兰勃良看到了普斯佳科夫佩戴的勋章后,“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表现了对普斯佳科夫追慕虚荣、弄虚作假的不屑与嘲讽。
B.小说《勋章》运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不仅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普斯佳科夫”的心理活动,而且也描述了其他人物在宴会场合内外的不同神态、心理、言行,以及所发生的事情等。
C.“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使得“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D.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小说《勋章》同《套中人》一样,意在嘲讽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像“普斯佳科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存在的社会问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勋章”为线索,把作品中的各位人物如何看重“勋章”、如何借用“勋章”、如何炫耀“勋章”、如何比较“勋章”、如何幻想更高级别“勋章”等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B.“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这句对普斯佳科夫的语言描写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也让读者对情节会如何发展充满好奇。
C.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独特的叙述方法,自然质朴的文风,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出俄国社会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社会地位、身份或者显赫的头衔的追求,来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社会浮华而虚伪的本质。
3.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梳理。
4.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契诃夫这篇小说标题的作用。
【知识点】 契诃夫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勋章

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初级军事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作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的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拉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普斯佳科夫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解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用左手吃东西,就声明他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啊,只求这顿饭快点结束才好!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极其忸呢不安,正瞧着他,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荣华富贵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使得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现出惊讶和疑问的神情,嘴角露出狡猾的笑意,原来的困窘神情也渐渐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弗拉基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个等级,而弗拉基米尔勋章又比安娜勋章高一个等级。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枚小小的勋章却让人平添了对普斯佳科夫的敬意,连赶车的见到衣服上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也对普斯佳科夫肃然起敬。
B.“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这样的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D.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小说《勋章》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不仅仅是为了嘲讽像“普斯佳科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教员,更是为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的某种社会现实。
2.下列对本文中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的形象和塑造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去商人家赴宴,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追求商人女儿而借勋章。胸口金光闪闪的勋章令他自己骄傲。
B.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是个善良朴实的人。最初戴着勋章,感到心中不安,看到法国同事时,急忙遮盖自己的勋章,表明他尚有羞耻心,善良朴实。
C.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塑造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区区一个小玩意儿……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等是心理描写,“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等是动作描写。
D.作者通过对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借勋章参加商人宴会情节的描写,表现不择手段满足虚荣的人比比皆是的现象,体现对俄国社会浮夸、贪慕虚荣的批判。
3.小说的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斯皮奇金这个人物在文中着笔不多,却至关重要,请分析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2020-08-11更新 | 1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副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环境,烘托主人公约纳的形象。
B.作者在选用句子方面,短句多,句子结构简单,短小精悍,显示出了语言简洁的特点,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达到了精炼生动的表达效果。
C.作者善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约纳和乘客的对话不仅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且能恰当地映射出此情此景下人物的内心活动。
D.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这和鲁迅《祝福》的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遭遇是一致的。
2.有人说《苦恼》这篇小说是以冷静的笔调、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小说的结尾,约纳终于找到了诉苦的对象。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2021-10-23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渴睡

[俄]契诃夫   

夜间,小保姆瓦尔卡,这个十三岁的姑娘,正在摇一个摇篮;她哼着歌、声音低得刚刚听得见:睡吧,好好睡……

长明灯在天花板上印下一大块绿斑,襁褓和裤子投下长长的阴影……灯火一闪摇,绿斑和阴影就活了,动起来。

娃娃在哭。他早已哭得声音哑了,可是他还是不停地哭;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止住。可是瓦尔卡困了,她的眼皮睁不开,脑袋耷拉下来,脖子酸痛。她的眼皮和嘴唇都动不得,她觉着她的脸仿佛干了,化成了木头。

“睡吧,好好睡。”她哼道。

火炉里有个蟋蟀在唧唧地叫。隔着门,在毗邻的房间里,老板和师傅阿法纳西在打鼾,摇篮怨艾地吱吱嘎嘎响,瓦尔卡哼着——这一切合成一支夜晚的催眠曲。这声音催她入睡,她却万万睡不得,要是睡着了,主人们就要打她了。

灯火摇曳。那块绿斑和阴影动起来,扑进瓦尔卡的半睁半闭的、呆瞪瞪的眼睛里,在她那半睡半醒的脑子里化成朦胧的幻影。她看见一条宽阔的大路,满是稀泥;沿了大路,背着行囊的人们在路上慢慢走,阴影摇摇闪闪;大路两旁,隔着阴森森的冷雾可以看见树林。

现在她看见自己在一个黑暗的、闷得不透气的茅草屋里。她那去世的父亲这时候正在地板上翻来覆去地打滚:她看不见他,可是她听得见他痛得在地板上打滚。

母亲从医院回来了,小声说:“他们夜里给他治了病,可是将近早晨,他却把灵魂交给上帝了。他们说治晚了……”

瓦尔卡走进树林,在那儿痛哭,可是忽然有人打她的后脑勺,下手那么重,弄得她的额头撞在一棵桦树上。她抬起眼睛,看见自己面前站着老板。

“你在干什么,你这个贱丫头?”他说,“孩子在哭,你却睡觉!”

他使劲揪一下她的耳朵,她晃了晃脑袋,就摇那摇篮,哼她的歌。绿斑、裤子和襁褓的影子,跳动不定,不久就又占据了她的脑子。她又看见满是稀泥的大路,背着行囊的人和影子已经躺下去,睡熟了。她也想睡得不得了——母亲催她快走,她们俩正在赶到城里去找活儿做。“看在基督面上,赏几个钱吧!”她母亲遇见人就央求。

“把娃娃抱过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凶起来,“你睡着啦,下贱的东西?”

瓦尔卡跳起来,往四下里看一眼:原来这儿没有大路,没有母亲,没有遇见什么人,只有老板娘站在房中央,她是来给孩子喂奶的,等她喂完奶。阴影和天花板上的绿斑正在明显地淡下去,快要到早晨了。

瓦尔卡接过娃娃来,又摇起摇篮来。绿斑和阴影渐渐不见了,可是她还是困,困极了!

“瓦尔卡,把炉子生上火!”门外传来老板的声音。

“瓦尔卡,烧茶炊!”老板娘喊道。

“瓦尔卡,把老板的雨鞋刷干净!”

“瓦尔卡,把外面台阶洗一洗!”

活儿多的是,她一分钟的空闲也没有。她恨不能往地板上一扑,什么也不管,睡它一觉才好。

白天过去了。瓦尔卡看见窗子渐渐变黑,就按一按像木头一样的太阳穴,微微笑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笑。昏暗的暮色摩挲着她那几乎睁不开的眼睛,也许她不久就可以好好地睡一觉。到傍晚,客人们到老板家里来了。

“瓦尔卡,烧茶炊!”老板娘喊道。

“瓦尔卡,快跑去买三瓶啤酒来!”

“瓦尔卡,快跑去买伏特加来!瓦尔卡,拔瓶塞的钻子在哪儿?瓦尔卡,把青鱼收拾出来!”

最后,客人们到底走了;灯火熄了,老板和老板娘都去睡了。

“瓦尔卡,摇娃娃!”她听见最后一道命令。

蟋蟀在炉子里唧唧地叫;天花板上的绿斑、裤子和襁褓的影子,又扑进瓦尔卡的半睁半闭的眼睛,弄得她脑子里迷迷糊糊。

“睡觉吧,好好睡。”她哼着。

娃娃还是啼哭,哭得乏透了。瓦尔卡又看见泥泞的大路、背着行囊的人、她母亲、她父亲。样样事情她都明白,个个人她都认得,可是在半睡半醒中她就是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力量捆住她的手脚,压住她,不容她活下去。她往四下里看,找那个力量,好摆脱它,可是她找不着。临了,她累得要死,用尽力气睁大眼睛,抬头看那闪闪摇摇的绿斑,听着啼哭声,这才找到了不容她活下去的敌人。

原来敌人就是那娃娃。

她笑了。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绿斑啦,阴影啦,蟋蟀啦,好像也笑起来,也觉着奇怪。

这个错误的观念抓住了瓦尔卡。她从凳子那儿站起来,脸上现出畅快的笑容,眼睛一眨也不眨,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想到她马上就会摆脱那捆住她的手脚的娃娃,觉着痛快,心里痒酥酥的……弄死这个娃娃,然后睡吧,睡吧,睡吧……

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向那块绿斑摇一摇手指头,悄悄走到摇篮那儿,弯下腰去,凑近那个娃娃。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因为她能睡了。

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由蟋蟀声、鼾声、摇篮声等声音组成的催眠曲的描写,与瓦尔卡渴睡至极却不能入睡形成反差,揭示了瓦尔卡悲惨的境遇。
B.小说描写梦中父亲生病离世、母亲带瓦尔卡进城找活,以梦境的形式展现了瓦尔卡的往昔生活,并在家庭变故中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走向。
C.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梦境、回忆、幻觉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梦幻与现实交替出现,相互渗透,以瓦尔卡如煎似熬的窘境深深感染读者。
D.小说中的主人公瓦尔卡是契诃夫小说众多“小人物”中的一个,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一样,都是处在社会底层中受压迫的形象。
2.小说多次写到长明灯的绿斑、襁褓和裤子的阴影,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
3.瓦尔卡杀死了那个娃娃,“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2021-07-04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