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88363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道,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文本二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B.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C.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下列对守明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口中说着不要婆家的东西,却手上像“捍卫什么似的”不让妹妹拿,少女的害羞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B.还没做鞋就幻想“那人”穿上鞋的场景,体现了守明对爱情充满憧憬,也包含了她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C.本来只是想让“那人”试试鞋子,却没想到被迫与“那人”握了下手,这是守明品性柔顺的体现。
D.守明是一位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青年女性的典型形象,虽有一定的进步意识,但仍以传统美德为主。
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他便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他坐下来。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在家时你干什么?”

“帮人拖毛竹。”

“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二)

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不肯借的道理了。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①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三)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③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路上休息时,我问及通讯员的过去、年龄、家庭状况等情况,主要是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B.从我和通讯员借被子的不同结果以及对百姓的不同看法中,可以看出我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方面更为成熟老练。
C.通讯员拒绝让新媳妇给他缝补衣服,一方面有赌气的成分,但重要的是体现了革命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
D.面对通讯员的牺牲,新媳妇发出了两次短促的“啊”,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是一致的,流露出新媳妇的悲痛之情。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设为背景,将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作正面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取材是非常讲究的。
B.新媳妇“咬着嘴唇笑”的细节,既体现了新媳妇努力克制自己行为的可爱,也侧面反映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慌乱局促的可笑。
C.文中新媳妇宁静的小院、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战地的月亮等,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淡化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D.文章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通讯员的形象丰富化、立体化,实现了人物形象由扁平向圆形的转变。
3.“通讯员”鲜明地展现了特定年代特定年龄的“青春模样”,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文中三处画线句都提及通讯员肩上撕下来的“布片”,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4-01-11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貊为邻

李丽

挖煤跑运输,都是刀口舔血。

我都干过。

程其康递上两句话,仿若递上烟和打火机。

这地方太阳露脸少,洒一丁点太阳星儿,地上就长满了晒太阳的人。万年村村委会外的广场上长了一群人,他们摆龙门阵,健身,打纸牌……红墙、琉璃瓦、整齐的小高层,家家户户彩灯绕梁,绕树。大熊猫塑像在广场上扎堆,大大小小胖墩墩,圆滚滚,一个个憨态可掬。万年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子,是小名响叮当的新农村。

程其康,万年村民兵连长。眼前这个快60的硬板人,我喊他程叔。叔一喊,他的话就像大片的阳光向我泼来。

以往挖煤炭,砍木头,运输、跑山……啥挣钱我干啥。17岁砍树,吃住都在老林子。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腿泥。一回坐拉木头的车下山,翻了。车背上几十根搂粗的圆木,顶上挤的二十几个人,一齐翻了。我不动了,眼一睁,还活的,爬起来一通跑啊。跑远了,惨叫声中回过头,不忍看。那回死了12个人。

22岁,赶煤炭车,又翻了——我翻车翻出经验了!看车子歪歪着,我赶紧朝反方向跳。吼了一嗓,3个人活了。另外一个反应慢,给煤压死了。

程叔揭开的老旧岁月,仿佛是揭开青苔覆盖下的湿土,大地的脉动、呼吸和遍山的生命清晰凸显。我跟着他的讲述进入他的世界,他曾经的森林。

不让砍树,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后来不让挖煤,近两年喊关电站,说是这山划给了大熊猫。村民慌了。以往苦,到底有口饭吃。九死一生,好歹有个生的豁口。眼下连豁口都给堵了。这是要村民倒回去同野猪、猴子抢粮食?

好在水到穷处,云就起了。世界最大面积珙桐林惊现龙苍沟。雅西高速贯穿此地。芦山灾后重建。地利迎来天时,一束又一束的光打进龙苍沟。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中国第二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建成。

资源不让卖了,我们还可以风景。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一样!这也是饭!生态饭。旅游饭。

程叔,你碰到过熊猫没?

熊猫?

那东西啊,我跟他一处歇过。程叔说。

1998年,我们两兄弟上山掰笋子,山上笋子多,尤其是钉钉竹的。钉钉竹,就是我们说的方竹,竹节上长一圈细钉钉。熊猫爱吃。农历七八月,但凡有把力气的人都舍命上山掰笋子。庄稼只能吊命,想手头有几个宽裕钱,就靠这东西。搭个棚,山上吃,山上睡,一去十来天。笋子削了壳,炕干背下山。一来轻巧;二来干笋价好,也不愁坏。

一天我们兄弟俩回棚傻眼了,湿笋,干笋一根不剩。不晓得啥野物在老鹰岗把竹子按翻一槽,笋壳一地。野猪是拱,老熊不吃笋子,难道真是那家伙?那家伙有,轻易碰不到,鼻子灵着呢,闻着人味儿,老远就走了。

第二天,我专门往那地方寻——那家伙正坐着嚼笋子,离着十几米,看得清清楚楚。人家硬是长得爱人,胖,还白净,圆乎乎的,不带一点凶气。我看饱了才走。

后来听说隔壁村有人抱回来一只小的,拴着喂了几天,林业局的人闻风进村喊放了。

老林子啥都有。野鸡、猴子、野猪、麂子不说了。老熊不少,小熊猫也有。还有催生子,像长翅膀的松鼠,能从这树飞到那树。以前的大相岭,深山老林。野物多得满山叫。

跑山嘛,见啥弄啥。一回围野猪,跳弹了,眼见一个人倒向刺笆笼。倒下的人慌,立着的人更慌。磕绊穿跌跑过去,还好,只伤了腿肚子。两根水青杠,几根野藤子缠个架子就抬下山。碰到路远人少伤得重的,骨头就丢在深山老林了。

程叔说一句是一句,吐出的话头像霰弹。霰弹过处,有死亡,有擦伤。

那年头,靠山打猎,靠水打鱼。跑山人进山要敬山神爷,怕回不来呀。现在可碰不得,保护动物嘛。

程叔,你晓得更老的老年熊猫叫啥不?

叫啥?

貊!

啥?

村里的地坡坡坎坎连不成片。远看青幽幽一片,近了尽是荒柴。黄柏、茶,都种过,效果不好。倒是几年前种的第一批方竹,盛产了。这回加大力度,把零地规划起来,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村书记杨晓林,边说边往公路上走。纷纷雨好,栽竹子就得泥巴湿。

近八点,顶着雨,种苗车来了。村民们背着锄头镰刀往下苗处靠拢。

2780棵,丈长,母带儿两年生,好活。没有烟斗根,你看这须这根,资格得很。老板的自豪劲儿高过万年村的山头。

森林点兵靠春风,方竹基地点得靠人了。杨晓林挨家挨户点发竹苗。

村支书和程叔一边走,一边说,往年满山种玉米,收一季庄稼,腰包没鼓,腰杆倒瘦了不少。另一个接话,当初村里人放下锯子,铁铲,脸黑得能扭出水来。都认为大熊猫跟人抢饭吃,国家顾野物不管人。现在才知道,竹子一坐窝,照样有饭吃。

李大姐往泥窝杵竹苗,手忙着,嘴也不闲:以往地里刨食,心上的茧疤比肉厚。面朝黄土背朝天,前脚收了菜籽,后脚点玉米,没个歇时。庄稼多,天气潮,秋收的玉米晒不干,还受潮发霉,玉米粒能在玉米棒子上排开队伍奓嘴生秧。得空进山找副业,掰笋子,扯草药,换几块盐巴钱。哪里能想到,种了大半辈子庄稼,如今放下土巴碗,开起了农家乐,端起了金钵钵

农民翻身做掌柜了哇。你看你,里里外外都挣钱。支书接过话头。

还不是托了大熊猫的福。李大姐想要忍住不笑,但没忍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叔在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时,有二十几个,12个,3个这样的数字出现,使得死亡的意外显得真实可信,又让人感到痛心和可惜。
B.“貊”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在题目中颇具悬念,但大熊猫塑像,划山给大熊猫,程叔碰到大熊猫等情节都为此名字的揭示作足了铺垫。
C.结尾处李大姐想要忍住不笑,但没忍住,是目前的幸福生活让她觉得满足。由此也可以看出,往年靠山吃山地里刨食的生活不如农家乐。
D.“我”是文章的线索,串联全篇,通过”我”和程其康的对话及“我”的所见所闻,回忆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有利于掲示文章主旨。
2.文章有两处划线句子提到程叔说的话,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3.本文在小山村的变化中寄喻了时代的大变革,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这种变化。
2023-04-27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未站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的眼。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上猛撞。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不会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得呼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牵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没事吧?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裤子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飘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忽然发现牵引机没了动静,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没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患有恐高症,而城市里面却高楼密布,“我”与城市间存在着矛盾。
B.“我”尝试克服恐惧,成功赚到很多钱,这是“我”隐瞒恐高真相的原因。
C.“我”高空作业时的状态是这样的:大口地呕吐,成为他人眼中的“蜘蛛”。
D.“我”因意外在高楼滞留一夜,被人救援后成为蜘蛛,这就是“我”的异化。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我”吊高作业时“身上绑着很多绳子”的遭遇,体现了“我”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为下文蜘蛛的出现埋下伏笔。
B.文中充满谐趣的父女对话的片段,借孩童的口吻指出了“我”此时就像一只蜘蛛,以“我”的视角来呈现,具有讽刺意义。
C.文章以一个来自乡下的打工者为主人公,描写他为了在城市立足,不断迫使自己挑战极限,最后在挂在高楼上一夜后成为“蜘蛛人”。
D.“我”的遭遇体现了一个打工者为在城市实现理想,在严苛的自我要求和艰难的工作环境的压力下,最终不幸成为理想的奴隶。
3.本文的结尾采用卡夫卡式结局,富有隐喻效果,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有人评本文“以意象为镜面,来映照人的内心世界”,请通过“鸟”的意象来分析“我”的心路历程。
2023-04-17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