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89682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懒 捐

叶 紫

离清明只差三天了,去年曾是一个大丰年的邓石桥,谷子被剃头刀子似的捐税刮个精光。今年,家家都没有种谷,谷只卖两元钱一石,可是,谁都没有方法能够捞到几块的种谷钱。

乡长、绅士,联名向县政府去请愿,要求借一两千谷种下来,在往年,这是常事。可是今年,县政府一粒也不曾答应,谷是有的,统统关在县库里,一半颗也不能发下来。

一天,两天……清明节。始终没看见县政府派人下乡来。

丁娘,从床底下,打开着一口破旧的衣箱,打开给宝宗看:这是我的一只银手镯,那是你小时候带的颈圈,两样,到城里去总该可以换三四元钱吧!

宝宗的喉咙像哽了一块石子。将纸包插在怀中,飞步地向城中赶了去。

下午,在宝宗还没有回来的当儿,团防局的团丁拖了一大串人犯光临到丁娘的茅棚子里来了:丁桂生名下,预征民国四十七年田赋一两,正税附加共六十一元九角,除正税六元须即日缴纳外,附加税限在四月底缴齐!

饭,饭都没有吃的啦!

混账?!

话没有说完,团丁们便一把将她拖着。结果人没有被带到县城去,而辛辛苦苦用银器换来的五元钱,却被当作四十七年的饷银征去了。临走,还被捉去了一只大雄鸡,算是补充正税的不足。

天,天哪!你为什么专寻我们寡妇孤儿来作对呢?

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传来的消息,说是沧水铺,大渡口,许多地方,没有谷下种的田,通通改种了鸦片烟了。

鸦片烟?那是害人的东西呀!不犯法吗?

犯法?还是团防局里吩咐种的啊!种鸦片烟赚钱啦。

丁娘,她是一个恨鸦片烟的人。她不懂,为什么人家都欢喜吃它,为什么团防局里还要叫大家都种。

三胡子朝丁娘手舞足蹈地乱说起来:至少,一亩田,得收六十两,一块钱一两,就有六十块呀!……

好吧!等大家都种了再说吧。三胡子常常来游说的时候,她总是拿这么一句话儿来回答他。

宝宗,那孩子,的确有些使丁娘着急:你在想些什么呢?

妈!我想去年陈老三他们那些人啊!去年,他们不缴租,他们是有些儿道理啊。要是我们今年同他们一样,不缴捐款,我们不是都已经泡了种吗?

陈老三,枪毙了呀!不许你乱想!

还有柳麻子他们,还正在罗罗山呢。

丁娘的心中暗暗地吃了一惊,她想不到这孩子竟会变得这样糊里糊涂起来了。

烟苗,是团防局里散发下来的,将来收下来时,每亩田,应当归还团防局十两,算是苗费。丁娘,她本是不打算种的,后来是看见大家都种了,又禁不住三胡子那么说得天花乱坠地左劝右劝,她才下着那最后的决心。

丁娘的希望一天天的坚实起来了,只有宝宗,他一个人不同,他总觉得这事情不大像有希望似的。他常常劝他的妈不要妄想,世界上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恐怕还有什么花样跟在后面呢……

突然地——在乡公会大门前,闹出了一个像晴天霹雳似的消息。

什么,又来了委员?

委员!还有告示呢。一大张一大张地贴在乡公会的门首。杂粮捐!

他说我们有稻不种,种烟苗。我们都犯了穷法’,所以都要捐,每亩田,正附是四十三块,还有团防的烟苗费。

去!我们都和这些委员算账去!

下午,千百个人团集在乡公会的门前,由团丁和卫队们开了三四十响朝天枪,算是代替了委员老爷们的回话。

怎么办呢?

怎么办?宝宗从人丛中跳了出来,说来说去,反正都是种的这鬼鸦片烟。现在,我们已经捞不到这鬼东西的好处了,我们不如大家齐心,把它拔了起来,一股脑儿全给它毁掉,大家都弄不成,看他还能派我们的什么鬼捐鬼税。

夜晚,全邓石桥的烟苗便统统倒在田土上。

丁娘的心绪,又焦灼而烦乱地,想不出来丝毫办法,终于病倒下来了。

在一个母子们闲谈的午夜。突然地,外面跑进来三胡子。

为什么这样慌张呢?三胡子!

不,不,不得了!县里又派人来征什么懒……懒捐的来了。现在还到处捉人。很多人都跑到罗罗山去了,你,你……

懒捐!?

拔掉了烟苗的都是懒鬼,都得抽懒捐。见人就抓!你是发起拔苗的人,你得赶快跑……要不然!……

三胡子像怕人追着了他似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拔着腿子逃了。

你去!你不要管我!去吧!平静了,再回来。

丁娘,尽量地挥着手,样子像急得要爬起来,宝宗连忙跑上去将她扶着。

天色已经乌黑了,远远地,有一阵嘈杂的人声,渐渐地向这儿扑来了。宝宗,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被,他很急速地跑出了自己的茅棚子,准备向着罗罗山那方奔逃着。因为那儿,还有早就被赶去了的一大伙呢。

回头望望家,望望妈妈的病床,宝宗的心房像炸裂了一样。腿子抖战地,像浸在水里。他再用力地提将起来,向黑暗中飞跑着。

妈呀!……

第二天,全邓石桥像沉了似的。旷野里,看不到行人,看不到任何生物。除了那遍野憔悴的罂花,和一杆团防分队的大旗以外。

193446日下午十时在上海

(有删改)

[注]①民国四十七年:中华民国纪年法,是公元1958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大丰收的邓石桥今年没有谷种,折射出当时苛捐杂税之多,更可悲的是谷子的价格虽不贵,但也没有人有钱买谷种,体现出他们极度的贫困。
B.连村妇都知道鸦片是害人的,但团防局还通过各种手段逼迫百姓种植,足见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政府的黑暗,以及作为普通百姓艰难生存的无可奈何。
C.小说后半部分的线索人物三胡子虽言行不多,但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特别是他用计算收入来游说丁娘的描写,形象地体现出其愚昧和无知。
D.结尾一段的环境描写很让人压抑,“全邓石桥像沉了似的”体现了村庄的寂静,“看不到行人”显示了邓石桥没有活力,“团防分队的大旗”证明了统治仍然存在。
2.人物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从开篇到团防局收懒捐之间的相关情节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外部环境的推动。
3.有人认为叶紫小说刻画的人物有类型化(小说中的某一类人物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特征。请结合文本中宝宗这一人物,简要分析小说具有人物类型化特征在人物、环境和主题上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剪纸姑娘(节选)

黎燕雄

陈懿到的时候,刘丽正对着镜子跳舞。她穿着桃红色上衣、黑色紧身裤、洗得暗淡的粉红色芭蕾舞鞋,对着壁镜稳踮足尖、走碎步,娴熟地做着摆头、夹肘等一串儿动作。镜子里的她,仿如一把剪刀,正慢慢剪出一个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姑娘。

“刘丽、刘丽,快来看,你要的东西来了!”

陈懿这时向她咧嘴一笑,马上打开手中的羽毛球筒盖子,把暗藏的玄机显露出来:一幅红色的剪纸画。这幅五羊戏红棉,嫣红一色,却跌宕有致。仔细一看,每个主角都有几道属于自己别致的小纹路。木棉花与五只羊,被阴阳线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幸福洋溢。

刘丽正忙着筹备“广州元素”舞蹈比赛的事情。

叫“剪纸姑娘”。找个什么背景呢?脑袋瓜特别灵活的陈懿出了个点子:“对于老一辈广州人来说,除了三雕一彩一绣外,剪纸也是传统的民间技艺。既然你的舞蹈是剪纸姑娘,那就去找一些剪纸类的作品。我认识一位梁姨,经常在我那买纸,是一位剪纸大师。

下午两点,恩宁路一条小巷子里,陈懿和刘丽在一栋清旧的五层楼房前停了下来。陈懿急忙走到一楼右边,敲了三下。

簇新的半透明格子不锈钢门。房子大飘窗前有一个玲珑小巧的花圃,一些润湿而新鲜的生命满身披着温暖的阳光,三角梅、黄风铃花、如意花、含羞草……

梁姨听到声音,缓慢从屋里走出来。她轻笑着说:“剪纸要的是一种坚持。一把剪刀,剪不出金,也剪不出银,但它却陪伴了我大半辈子了。”十五岁时,她的外婆突然对她说:“你没事就学学剪纸吧。以后出嫁,可以自己剪喜字。”因为外婆这句话,梁姨就拿起了剪刀,而且再也放不下了。

刘丽不禁想起自己从五岁开始学粤剧,苦练唱念做打十余年,眼睛传情更是练得炉火纯青。只是,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往事了。每次一想到粤剧,她就会想起对爸爸的懊悔。爸爸是广州民间艺术馆一名粤剧演员,从小就让她学唱粤剧。但她喜欢跳舞,对唱粤剧有种抵触情绪。为这事,甚至在爸爸生命弥留之际,还毫不妥协地和爸爸吵架。

“剪纸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现在能登上大舞台,是因为你的舞蹈出色。我得感谢你。”刘丽知道,梁姨这并不是敷衍的应酬话。

“刘丽啊,我给你看看我的剪刀吧!”梁姨兴致勃勃且又沾沾自喜地说。梁姨走进卧室,拿着一个铁盒子,走出来。铁盒盖子上面的字,已经模糊得看不清。

梁姨说这是外婆留给她的老剪刀。别人剪好一幅画至少要用到七把剪刀,她却只喜欢用这把老剪刀。每次拿起它,她都觉得很珍重。梁姨进了剪纸这行五十年以来,每一件作品,都是呕心沥血地去完成。为了锻炼手指是灵活度和下刀的准确度,她坚持在大米上刻字。从一开始只能刻一个字,到最后一粒米能刻二十个字,煞费心思。认识的人,都说她是钻牛角尖。可对她来说,剪纸是随心所欲的信手拈来,展现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交集。

当梁姨听到陈懿请她为刘丽剪纸时,激动得整晚睡不着觉。她说她仿佛看到了剪纸上的木棉花、五羊在吮吸着刘丽这个女孩的生命,使剪纸吐露出生命的艳丽。

舞台上,刘丽轻巧的身影如一把剪刀在春风中挥洒自如,人刀合一、游刃有余地在纸张上穿梭刻画。无须底稿,一刀一线,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鸟兽虫鱼、花草相拥、祈福文字跃然而出……这是一等奖的成绩!比赛现场,大家对这场舞蹈把粤剧与现代舞结合、剪纸与舞蹈结合,先是惊叹不已,然后赞口不绝。

四天以后,陈懿到的时候,刘丽正对着镜子练舞。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市局要求我继续跳剪纸舞,多添几幅剪纸画,我想请你拜托梁姨再剪几幅作品……”刘丽停下跳舞,像小孩般快活,喋喋不休地说着。

陈懿却低声打断了刘丽的话:“梁姨不能再剪纸了,她的左眼完全失明了,右眼的视力也只剩下0.2了。”

“前几天不是还好好的吗?”

“毕竟是上岁数的老人了。这几天她连续剪纸,想剪一幅精作送给你。”

陈懿说完,打开手中的羽毛球筒,摊开一张红底紫面的剪纸画:上面是一位正在红棉树下跳舞的姑娘。她全身粤剧演员的装扮,眼睛特别有神,轻盈地摆动双手。她在转动,裙摆飞了起来。她转啊转,旋得像风一样……

还有,她托我把她这把老剪刀转赠给你。她说,你就是她剪纸生涯里的一缕春风,裁出满树碧玉。

刘丽像被掏空五脏六腑,心绪茫茫。她想起自己一度想把粤剧这个老旧的东西丢弃,钻研现代舞。可是,即使在现代舞这一块繁花盛放,也不是梁姨剪刀下的碧玉。想到这里,她顿时充满了斗志。她感到梁姨对艺术的坚守火花传遍她全身。

“我收下了。”她托着老剪刀,感觉手中沉甸甸的。

在二月里的春风里,一个朝气蓬勃、青春亮丽的姑娘被剪出来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肖像、动作描写表现出刘丽舞蹈技艺的娴熟和对舞蹈的热爱,比喻照应了小说题目,也预示了她舞蹈比赛的成功。
B.对梁姨住处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清新、简朴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性格,为后文梁姨与刘丽愉悦的交谈做了铺垫。
C.梁姨的话“一把剪刀,剪不出金,剪不出银”揭示了传统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寞,以及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忽略和漠视。
D.舞蹈比赛中对刘丽舞蹈的描写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既展现了刘丽舞蹈的精美绝伦,又表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2.梁姨的两幅剪纸画的意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3.“老剪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6-07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瘸叔出行

曾立力

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瘸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瘸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⑪瘸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头匆匆追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瘸叔!贺喜瘸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话音没落,就拉着瘸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瘸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这鱼哟,市面上稀罕得很!

⑫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瘸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⑬这时天已放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瘸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小说中“出行”一词含义的理解。
2021-09-04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

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光芒,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不满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比较讨厌李响”,是因为李响说话时有些含混不清,还总爱蹦来跳去,我担心他摔坏了。
B.李响说:“我在那里打过仗!”他在南泥湾打的不是枪林弹雨的仗,而是与自然之间的对抗。
C.李响瞒着家人出去当兵,中途一直也没回过家,但是曾经托县上的干部送回个包裹来。
D.我受到爷爷事迹的感召,也想为南泥湾献一份力,所以这次带来技术,还准备捐赠环保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比较讨厌李响”“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开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
B.小说构思巧妙,以后来人的视角写一个死去的人物的事迹,却又让后来人与死去的人同一个时空出现,新鲜而不落俗套。
C.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李响是个十八岁的青年,他的话语里充满了青年人豪气冲天的干劲,但有时也显幼稚。
D.小说卒章显志,最后的呼喊声里既揭示出祖孙三代的关系,也表明我了解到李响的事迹后,内心充满敬仰与骄傲。
3.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结合文本,选取两处进行分析,并简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响,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
2022-11-20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