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抒情性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92732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05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2.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加点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4.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知识点】 抒情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世上最长的彩带

叶辛

①世上最长的彩带,是哪一个能工巧匠织出来的?它足有百里之长,宽处达十里,窄处也有二里多。这么奇妙的景观,却险些让我错过了。

②这天早上,岭腰山巅之间,全都笼罩在乳白色的雾纱之中,所有的景物都看不见了。于是我说,改变行程,我们不进山看花了。

③谁知我这话一出,招来同行者的一片反对之声。我知道山里的天气,这雨雾一起,啥子都看不到,不是白走一趟?哪晓得这话一出,贵州朋友笑了起来,说黔西北高寒山区,十里不同天,说不定我们的车子一开过去,天就晴朗了。

④事情真如他说的,我们的面包车转出了几个山弯弯,天就放晴了。恼人的冷雾细雨全都没了。扑面而来的,全是目不暇接的杜鹃花。

⑤下得车来,我们已经置身在杜鹃花的花海之中。只见四面八方,山上山下,高高低低全都是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每一朵花都有海碗那么大。那鲜红的是马樱杜鹃,那水灵灵的是露珠杜鹃,那让人盯着看不厌的是迷你杜鹃,那花瓣儿几乎透明的是水红杜鹃,那花色儿繁艳艳的是多花杜鹃,那夺人眼球的是紫色杜鹃,那开得让人忍不住想折下一枝来的是锦绣杜鹃……

⑥我凝神赏花,不由吟出一首诗来:一朵一朵又一朵/十朵百朵千万朵/缤纷五彩漫山坡/迸然怒放朵堆朵

⑦一个服饰时尚的漂亮姑娘躺倒在草地上兴奋地打着滚,没有人觉得她过分,同行的一位老教授说,我年轻一点,也会往草地上滚一滚,百里杜鹃真的太美了!

⑧上世纪80年代初,百里杜鹃景区刚被发现时,我来过这里。原来这又叫黄家坝的地方,红军长征时在这里打过著名的黄家坝阻击战。如今,这里专门成立了百里杜鹃风景管理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游客们蜂拥而来!

⑨百花坪上传来年轻男女们的笑声,万花楼前传来苗族姑娘的歌声,花廊那边传来彝族小伙弹奏的牛腿琴声。哦,远处的花峰延伸到花谷深处,形成了一条波动起伏的美不胜收的彩带。

⑩那么大的花海,那么长的彩带,一天时间是游不完、看不尽的,只能走马观花地赏完百里杜鹃的1/10。

没有人晓得这么美丽的杜鹃花下头,是煤山煤脉。杜鹃花专爱长在煤山露头处饱含腐殖酸的土壤里。农民们却是深知的。现如今,大山的秘密让人识破了,就是这年年春天都会恣情怒放的百里杜鹃,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山民们世世代代熟视无睹的杜鹃花,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还有9/10的杜鹃花林,我们只能借助疾驰的面包车隔窗欣赏了。仿佛了解我们的心思,西斜的太阳露了脸,让我们得以尽情地观赏百里杜鹃的美景。

那艳如云霞般的红杜鹃,把一整座山都染成了火焰色;那娴静、淡雅的白杜鹃,千万朵大白花把山体染成了皑皑白雪;那紫色杜鹃点缀在繁花丛中,那绚丽多彩的各色杜鹃争奇斗艳,其多变的花形,丰富的色调,其繁艳茂盛的花瓣,岂是坐在一掠而过的车子上能看得清的?

面对窗外绵延至天边的彩带,我忽然觉得,乍一下车时吟出的那首诗,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了,于是面向这一片我曾经生活了20多年的贵州高原,情不自禁地又吟出了四句:金坡银坡宝石坡/绵延无尽坡连坡/烂漫山花锦绣坡/百里彩带系山坡。

哦,百里杜鹃,我第二故乡的绝世美景。我赞美你,我歌颂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三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对杜鹃花海的描写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
3.文章两次写“我”吟诵诗句,这样处理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4.文章题为“世上最长的彩带”,但文章仅写了“彩带”的一部分,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2021-09-17更新 | 1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李大钊先生故居

马砚田

①瞻仰李大钊先生故居,还未置身内宅,门前不远处,那一棵古槐,就用它的灵性,它的超凡脱俗,把我满心的虔诚留住。古槐,内含清奇的神韵,外露洒脱的风骨。已经疏缺的枝叶,更显出自然原态,这种真实,是对岁月里的相关人物,一种回眸和眷顾。古树苍生,厚重的历史自觉站成一道背景,百世不会凋零。古槐意深,舍得生命和青春的人,才能活在人们心中。睹树思人,古槐,会点拨你人生课程中的一些要点。

②那一眼滋润日月的水井,亦未曾入围内宅,正站在门外守望。这一眼注满灵根的水井,水量丰沛。掬一捧曾经养育先生及众乡邻的清凉,心中按捺不住一种对不该早早隐去的高贵生命的追思,还有对先生生前唯一的血亲、一手把伟人养大的年迈祖父,一种沉重的怀念。井台上的一撮温土,可是老人洒下的不干汗渍?先生儿时的家庭结构,几近哀残,早早就失去父慈母爱。是祖父,像守候田头的青苗一样,用毕生的心血,养大了先生的童年。天恩地德,所以先生后来,用行动回报了亲人的心愿。

③让我心安的,是先生的故居,天未曾失一角,地未曾缺一口。依稀旧时模样。地面素洁,去尘;窗若心明,无土;花木扶疏,蕾吐;天边云舒,日出。一切一切,依旧是昨天的格局,古朴里透着肃穆。就算细小的一应事物,若油灯若书桌、若食具,都被细心的人,摆放在日子的原处。让人感受伟人的平凡与真实。这是一个又一个先生异姓且陌生的亲人,用心里的一份坚守,手里的一份甘苦,在洒扫庭除。他们用无尽的哀思,殷殷的汗水,化成一扎又一扎祭奠的花束,向无语的先生,日日倾诉。原来有那么多无名的人深爱着你,一如你深爱着他们。而我在此时滴泪,就是因为这太多无名的人,用他们无私的劳动,使一部中国革命史的诸多细节,件件都未遗失,事事都有出处,就像一部完整如初始的红色卷宗,摆放在岁月的书橱,以供后人系统地阅读。

④只是昨日曾被先生振臂引领的呼喝与呐喊,已被历史所尘封,偌大的院落,显得过于孤独和冷清,孤独成一种凄美。而对于生命,先生亦曾有深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候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壮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牺牲之中。人生践诺,岁月如歌。这是人生的宣言,句句都生动地描述着,黄皮肤的高贵骨格。我来先生故居,不能简单成向经典致敬。经典的东西,不分姓氏,不论张李,它是全人类的共属。理想葱茏,铜像身边的泣血杜鹃,与人的心苗对接,燃烧成一片火红的沸腾。

⑤沿着曾经沧桑多皱的黄土,亲近每一块布满青苔的老砖旧瓦,走近沟壑纵横的岁月深处。记牢昨天吧,记牢昨天,让一个共和国的公民乃至整个民族,一步一步走向思想上的成熟。最让我动容处,是一个寻常的农家院落,喂养出了一副铁肩。而铁肩担回的万道霞光照亮了我们的山河。还有人生最耐看的一个亮点,是先生的妙手一挥,就召回最光辉的思想,让千家万户。在所有的日子里,沐浴着一个又一个的温暖。你的如椽大笔,过去,曾经惊醒过一段历史;今天,留给我们读不完的典故。

⑥面对着若干间空屋,我久久不愿离去。这哪里是人去屋空呢?我总觉得一个且高且大的身影,是那样的慈祥、亲切和熟稔,就站在我的身侧。他帮助我丈量人生的高度,批阅着我归去来兮的功课。它还是一处没有书籍的图书馆,来一次,敬学,来两次,敬坐,来三次,敬生。常来,一次又一次累加,就是一次质的飞跃。翠柏头上鸣鹂鸟,苍松脚下读出声。我们大家都来,做先生一个可心的学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李大钊先生故居门前的古槐写起,展现了古树的清奇神韵和洒脱风骨,为全文营造了肃穆悲凉的氛围。
B.文章以瞻仰李大钊故居的游踪为主线,插入了先生的一些成长经历和思想观点,表达了对先生的赞颂与缅怀。
C.文章善用整句如“地面素洁,去尘;窗若心明,无土”等句,用工整典雅的语言展现了故居环境的优美洁净。
D.文章第⑥段的画线句将先生故居比作“没有书籍的图书馆”,形象地突出了先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2.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会写无名之人的无私劳动?请谈谈你的看法。
3.作者号召大家“做先生一个可心的学子”全文表现了李大钊先生身上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品格?
2022-03-26更新 | 1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

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那些岁月中老掉的人,常老于一件事情。随便的一件事,就可消磨掉人的一辈子,想想吧,这些事情有多厉害。我不说出来你会以为什么大事耗掉了人的岁月和经历,那些看来很小的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我们村庄上空飞过的一群苍蝇,对应到世界另一地可能就是一群庞大的轰炸机。我们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才是造成某个遥远国度地震的真正原因。

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这是一村被遗漏的人。他们与外面世界彼此无知,这不怪他们。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没读过的书没机会认识的人,都在各自的局限中,不能被我了解,这是不足以遗憾的。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节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材料二:

城市过客

进城谋生的第二天,我便在楼梯上摔了一跤。上楼梯时我不知道脚该抬多高、步子该迈多大。尤其下楼的时候,脚总是不敢果断地踩下去,担心下一个阶梯会不会是空的。这跤使我深信世上最坎坷的路就是楼梯。

本以为在乡下走了多年的坑洼路,走城里的平坦马路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车流如梭的十字街头我总是难以过去,前后左右的汽车和喇叭声使我仿佛置身兽群。我缺乏城市人的从容,城市人不怕车就像乡下人不怕狗。

我想,这座城市的许多尺寸不是按乡下人的标准和习惯设计的,适应它得有一个过程。好在我聪明,懂得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参照。比如小汽车的门比狗洞稍大一些,进车门时就要比进驴圈时头再低一些;城市缺少尘土,不用常拍打衣袖和屁股,但手不能闲着,要时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在不在;街道固然宽阔,但属于每一个人的路却窄得可怜,在人群中拥拥挤挤绕过一辆辆车一个个人时,比任何一条乡间小道都曲折蜿蜒。

城里真好,但我知道我变不成城市人。除了这座城市不给我落户,不给我一间安身的住房外,我还缺乏很多在城市生活的经验和素质。我的老师告诫我,要多向市民学习。我都三十多岁了,要学的东西很多。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永远是,无论寄住几天或生活几十年,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是变成穷光蛋流落街头。城市没一件属于我的东西。我把楼房当成一座座荒山去爬,那上面不会有我的家。我知道了一些人的名字,但从骨子里我们并不认识,我仅仅是流浪到城市的一个农民。我把地荒在家里,时常在夜半之时,怀念起我的家畜的叫声、我的女儿和妻子。

(节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然一方面说乡野的孤陋生活局限了自己,一方面又用人人都有局限、整个人类都受局限来自我宽慰,但并未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纠结。
B.文中说外来人到村里,“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作者借“幸运”一词形容外来人与黄沙梁关系的疏远。
C.“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这句话的意思说明正是因为黄沙梁这个地方单调、荒凉、封闭、落后,这里的人才没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
D.村庄上空的一群苍蝇可能对应另一地的一群轰炸机,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造成远方的地震,这些说法并不夸张,并且对比相对客观。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竟然在楼梯上摔了一跤,认定楼梯是世上最坎坷的路,显示了“我”对城市里楼梯的厌恶之情。
B.“我”感到城市显然不是为乡下人设计的,但过马路这类在城市中稀松平常的事,“我”迟早能够学会并且适应。
C.“我”在城市没有户口和住房,“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穷困潦倒流落街头”是用假设语气强调自己永远是城市的客人。
D.“我”离开了热爱的家乡去往了陌生的城市但这样的生活并不如意,所以作者认为自己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只是这个世间漂泊的过客。
3.你认为作者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具有哪些特点?
4.请对比阅读刘亮程的《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和《城市过客》,请从主题、风格、情感等角度谈谈你对“乡村”和“城市”的理解。
2024-04-21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