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9440033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这段曹雪芹写“笑”,却能用工巧的文字写尽“欢愉之辞”。请问本选段的工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就本选段工巧之处的某一方面写一段100字内的文学短评。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甘于平凡、沦入平凡的指令。

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
D.坚强,纯洁,严以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里不断得到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B.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甘于平凡、沦入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C.人在社会里不断得到甘于平凡、沦入平凡的指令,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D.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3.作者赋予了“牛”和“马”深刻的象征意义,以下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牛百折不挠的坚持、就像生活中负重致远的可敬劳动者。
B.马如风暴,如闪电、代表着迅捷、有力但缺乏耐力的人和物。
C.山地马改变身形和习性无可厚非,就如同人终究也要适应环境。
D.牛象征着生活中实用的需要,马象征着生命中理想和超越的需要。
2022-05-21更新 | 16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A.选文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以及叶下的流水,是按照由远及近、由局部到整体、由动态到静态的顺序来写的。
B.作者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在明面上写月,但描绘的是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
C.对于荷香,作者用通感的手法,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写出了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
D.选文用了不少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又使文气舒展,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富有艺术表现力。
2020-03-08更新 | 7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百合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是结合具体情节对新媳妇的形象的分析。请你参照示例,选取典型细节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

示例(新媳妇):小通讯员要借她(刚过门才三天)唯一的嫁妆——一条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舍不得,这种情感在情在理。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半响,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她一开始又羞又怕,但经过“我”开导,同意做“我”的下手。

小通讯员牺牲后,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劈手”集中写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验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与先前的娴静羞判若两人。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她害羞腼腆,可当看到小通讯员为了保护群众而受重伤时,“她刚才那种恒悦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新媳妇已经知道通讯员牺牲了,可她还是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其实她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

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小通讯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0-22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