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2 题号:1990046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边防哨所,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危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等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

别混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

⑪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⑫吃完饭,战士们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做了化妆间。

⑬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⑭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⑮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⑯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⑰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⑱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⑲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

⑳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选自《201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性格比较执拗,这一点从她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穿绸纱跳舞的情节中可以得到印证。
B.文中“戴眼镜的战士”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
C.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是一段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了坚守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的形象。
D.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如通过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都属于细节描写。
B.文中插叙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
C.本文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姿的描写,运用二字词语和四字断句,形象生动展现了杨灿灿的曼妙舞姿,音韵和谐,富有诗意。
D.第⑥段写看到文工团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一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形象。
3.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联系《百合花》的内容,分析两篇文章标题的含义。
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救命皮带

滕敦太

鲁山张良,商埠名镇。

大清早,做生意的,赶路的,人来人往。谁也没在意,十字路口南侧小桥旁的榆树上,好像绑着一个人。

终于,有人指着小桥喊:快看,树上有个死人。

十多个好事者跑到桥上,只见一人被用皮带绑腰吊在树上,双眼紧闭,细看面容有些熟悉。哟,这不是赵掌柜吗?快救人!

也巧了,赵掌柜在这个时候睁开了眼:我这是在哪里?他自己蒙圈,众人也蒙圈。

赵大掌柜的,你这是怎么回事?得罪人了?怎么被绑树上了?

赵掌柜低头看了看,又闭眼沉思了一会,猛然,抬手就打自己的脸:唉,丢人,丢人啊!说罢,自己用手解开皮带扣,有些摇晃地走了几步,回头抱拳:多谢大家相助。还请保密。

众人不解,非要赵掌柜讲清楚。赵掌柜一跺脚:嗨!昨晚与几个掌柜的喝多了,回家路上尿急,对着这棵树边尿边打盹,没想到尿完后,自己把自己扣在了树上,怎么也走不了。要吓死我了,还以为遇到‘堵’了。本地有这个传说,行人要是夜里遇到,怎么走也离不开原来的地方。如果没人救,只能等到天明。

众人就大笑,赵掌柜在镇上,那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自己把自己用皮带扣在树上睡了一夜,这是多么大的新闻!赵掌柜也觉得失了面子,他抽下腰间皮带,恨恨地扔在地上:都怪这条皮带,让我出这个丑,再也不用了!

马上就有人抢着捡起:哟,好皮带啊,全新的,你看这皮色,这料子,这铁扣,能用十多年啊!今早可没白来。

有明事儿的说话了:打住。各位,你们真不明白啊,看皮带做什么?皮带老板还能用孬货?看这里。

众人的目光又聚焦到拴住赵掌柜的那棵榆树,估计是赵掌柜喝多了,被套住了走不动着急挣扎,坚硬的树皮全被磨掉了,而皮带内层丝毫未损。有人不解,有人恍然大悟:好皮带!

在家中喝早茶的皮掌柜听说了这事后,手端茶壶,继续悠闲地在院中散步,脸上一副笑模样。

忠心耿耿的郝管家忍不住了,他小声地试探:掌柜的,赵掌柜这可是拿自己出丑来做广告啊,人家放大招了,咱们怎么办?都是皮带老店,不能让他家给比下去啊!

不急。皮掌柜面带微笑,扬长而去。

赵掌柜用皮带挂在树上睡了一夜的新闻不胫而走,让他家的皮带名声大振,都订他的货。一时间皮掌柜生意大跌,伙计走了不少。皮掌柜也不强留,只是告诉他们:以后做什么营生,质量要过得硬,少搞些虚头巴脑的把戏。

这厢皮掌柜的生意惨淡,那边日本鬼子开过来了,听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寸草不留。镇上的有钱人大多跑了,而做皮带生意的赵掌柜和皮掌柜,却不约而同地选择留下。赵掌柜没走是因为他外甥,唐庄的唐大闯子拉起了一帮队伍,十七八人,号称护乡队,说要打鬼子,保乡邻,到处征粮要钱。赵掌柜是要多少给多少,还告诉外甥:镇上皮掌柜有钱,多要。

唐大闯子就带队伍到了皮掌柜的皮记店,皮掌柜好酒好饭好招待,临行捧出一些铜板:大侄子,这几年生意不好,实在没钱,你看……

唐大闯子不慌不忙,拉条板凳又坐下。姓皮的,你家祖传皮带店,生意做那么远,缺这几个钱?不给钱,兄弟们就住你家帮你看店吧,你家里有好酒好肉,尽管上吧!

皮掌柜摇头,进屋,捧出一包银子:这是伙计们一年的工钱,再没有了。你们打鬼子护乡邻,我砸锅卖铁也得支持!这样,三个月内,我出一百条皮带,让兄弟们武装起来,打鬼子也有精神!

唐大闯子不屑:我才不足二十人,要这么多皮带有毛用!

皮掌柜一抱拳,大声地说:各位兄弟爷们,你们打鬼子保家乡,是爷们干的事!以后队伍壮大,成千上万不在话下,区区一百条皮带,到时还不够呢。

唐大闯子听得高兴:好,三月后交货。

工钱没了,皮记店的伙计又走了几个。皮掌柜顾不了这些,吆喝老婆孩子一齐动手制作皮带。他亲自设计,用最好的皮料,将皮带加宽,加厚,加里层毛。赶在三月期限内完工,可找不到唐大闯子的队伍了。这小子还没见日本鬼子的影子,就带着兄弟们躲到了南边的丘陵里,早忘了皮带的事。

皮掌柜自有他的道道,他打听到唐大闯子藏身处,亲自带伙计们背去一百条皮带,还带了一些粮食,几十把磨得锋利的长柄标枪。临走,留下一句话:我是个爷们,说话算数;兄弟们打鬼子保家乡,更是爷们!

唐大闯子那帮兄弟被感动了。十几个汉子扣上皮带,在山沟里挥舞长枪,气贯丹田,呐喊刺杀,发誓遇到小鬼子,给他点颜色看看。

鬼子兵听说有这支武装力量,派出人马围剿。唐大闯子他们的长柄标枪哪敌得过鬼子的三八大盖,被鬼子追得到处躲藏,最后还是被包围了。十几个弟兄们背靠背围成一圈,四周都是鬼子。两个兄弟挥舞着标枪冲上去,就倒下了。鬼子把子弹卸了,开始拿这些活靶子练习刺杀。

唐大闯子红了眼,大声吼道:兄弟们,咱们的标枪长,冲出去的。众兄弟呐喊着,朝一个方向冲了上去。

唐大闯子身中六七刀,与五个兄弟逃了出来,在西陡沟的深树林里会合。好命大!

唐大闯子让大家把上衣脱了,撕开,包扎伤口。众人脱掉上衣,低头,却发现身上伤口不多。只见每人的宽皮带上都有七八条刺刀的口子,有歪有斜,有深有浅,都没刺透。那是皮掌柜做的加厚加宽皮带,挡住了日本人尖利的刺刀。

唐大闯子带头,众兄弟朝着镇子的方向跪下:皮掌柜,恩人哪!

(选自《黄海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掌柜自己打自己,连说两次“丢人”,走几步又回头抱拳请求大家保密,都是在设置悬念,意在引起众人的好奇心。
B.皮掌柜听说赵掌柜的新闻后仍悠闲地散步,一副笑模样,其“笑”是对赵掌柜为自己皮带做广告而故意出丑的嘲讽。
C.皮掌柜亲自带伙计们把一百条皮带、粮食和长柄标枪送给唐大闯子,是希望这些物资能帮助唐大闯子带队好好打鬼子。
D.皮掌柜用最好的皮料,将皮带加宽、加厚的描写为后文皮带挡住了日本人尖利的刺刀的情节做了铺垫,使得小说结构严密。
2.下列对赵掌柜做广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闭眼沉思”“恍然大悟”等神态描写,证明了赵掌柜确实是在“打广告”。
B.赵掌柜把皮带扔到地上,认为是皮带让他出丑,似乎有意吸引大家关注皮带。
C.赵掌柜扔皮带,马上就有人抢着捡皮带、夸皮带,说明这个人可能是“托”。
D.赵掌柜皮带销量大增,皮掌柜皮带生意大跌,显示了赵掌柜的广告做得很成功。
3.小说设计了多个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小说对皮掌柜的细节描写不如赵掌柜的丰富多彩,但是皮掌柜的人物形象仍富有张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3-09-12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人生不苦旅

陈舞雩

老人驾着马车驶去,驶过暮色苍白,一颠一颠,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落魄的身影,沧桑的眼眸,凌乱的头发,缓慢的步伐。前途未卜,没人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盛大还是荒芜。又或者,根本就没有尽头……

可老人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了路,留给历史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并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有一群年轻人,那是老人的学生们。这一幕逐渐泛黄,就此定格,伴随着那破旧的羊皮纸卷,成为最久远的记忆。

老人的名字叫孔丘,我们叫他孔子。那年,他五十五岁。

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列国的诸侯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处都是乱臣贼子,各地都是兵荒马乱。残酷的现实在肆无忌惮地喧嚣,未来躲进了厚实的乌云里。

他选择周游列国,这注定是一段无处停摆的旅程,途中尽是颠簸坎坷。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向各国的君王们宣扬自己的理念,希望他们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他的第一站,是卫国。卫灵公迫不及待地问:能不能给我讲讲打仗的事?”“打仗的事我不知道,礼仪的事倒是懂一些,卫灵公原本热切的目光谈了下去,他看向天边的大雁。

他继续赶着他的马车,在楚国方城山外的叶邑,他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叶公沈诸梁,叶公将他推荐给了楚昭王。楚昭王对他的声名早有耳闻,有心招揽,亲自出城迎接,打算封疆七百里以待之。可惜,在楚国令尹子西的阻挠下,他再一次错失了机会。

他的头发渐渐地花白,锐利的目光也慢慢趋于浑浊,原本挺拔的腰也驼了下去,不得不拄起拐杖,蹒跚而行。

在黄河边,他听到了窦犨鸣犊和舜华两位贤人在晋国被杀的消息。他独立于川上,看匆匆流水,不禁悲从中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周游的历程不仅有被拒绝的苦涩,更有危及生命的险境。他打算去陈国,途经宋国,在一棵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演礼。蒸笼般的夏日,没有摧垮他们的意志,他的学生们满怀信心,齐声歌唱,引来周边的围观百姓越来越多。宋国是殷商后裔,对周礼向来深恶痛绝,所以宋国的司马桓魋听说之后,叫人砍了那棵大树,要赶他们走。乘凉的大树被砍,面对傲慢的宋国官吏,他安抚住学生。然而,宋国与陈国关系一向恶劣,桓魋知道他们一行人要去陈国后,扬言要杀了孔子。

当孔子一行人奔波于河边,找不到渡口的时候,看到了田野里有两个人在耕作,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孔子让子路去问路。子路跑过去,还没来得及问,高个子先开口了:那个拿缰绳驾车的人是谁?子路一愣,回头看了一眼,回答说:是孔丘。

高个子轻蔑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那他早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大块头若有所思地说:天下无道,举世皆然,有谁能拯救?你与其跟着孔丘在这黑暗的世道里奔走,不如跟我们避世隐居,一起逍遥山水间!

子路既生气,也感到迷惘。他向孔子做了汇报,希望听到老师的答案。孔子对二人的话也不感到意外。天下无道?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才需要我们去承担这份责任!假如天下有道,还需要我们吗?

他当然也迷惘过。在陈蔡之间,他们被一场战争围困在了山坳里,断粮好几天,上苍给了他们最残酷的考验。他们流浪十年,不见曙光,这纷乱人世、异国他乡,纵然决然如他,也失了方向。

他问弟子子贡、颜回,为什么我们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是我错了吗?

子贡回答:会不会是因为您的思想太伟大了,天下人才没办法接受您。所以,咱们要不要改变一下?

孔子摇了摇头:既然我们没有错,为什么要去改变?君子研究学说,是为了造福世人,而不是为了迎合世人……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老师,那是因为您的思想太伟大了,所以天下人才没办法接受您……

颜回的回答竟然和子贡一样?孔子的一颗心悬了起来。

可是,您还是致力于宣传它、实践它,天下没有人接受您,那是他们的损失,该忧虑的人应该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啊……

孔子听罢,既想大笑,又想大哭。

孔子老了,老到无法再继续他的旅行。孔子回到了鲁国,十四年了……当初离开时精力充沛、威武雄壮,如今却老眼昏花、两鬓斑白。

他开始着手整理经典,决心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留在书籍里。他编纂《诗》,让我们祖先的浪漫情怀可以流传下来,成为诗歌王国里最美的风景。他编纂《书》,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早的一部史料典籍,记录了华夏先民的艰苦奋斗。他编纂《礼》,教导后世炎黄子孙们要格守礼义廉耻,打造一个东方的礼仪之邦。他编纂《易》,注解了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卜筮文化,给华夏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他编纂《春秋》,让一个熙熙攘壤的大时代,以之而命名。

七十三岁时,孔子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世界,手边的那本《周礼》,落满了尘埃。

故事的句点画在了这里。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的续集,今天仍在继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段作者运用肖像、动作描写,写出孔子憔悴的形象和沉重的心情,同时展现了他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无怨无悔。
B.“看向天边的大雁”是细节描写,写出卫灵公对孔子学说不感兴趣的蔑视心理,并以点带面揭示春秋时君王的昏庸无道。
C.混乱、动荡的社会使孔子憧憬的仁的思想难以被接受或施行,他看到日夜奔流的黄河水感到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悲伤。
D.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孔子回到家乡,专心编纂书籍,想让自己的思想通过这些书卷被后人理解接纳,并继承发扬光大。
2.关于文中孔子与子贡、颜回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游到陈蔡之间时,孔子落魄狼狈,忍饥挨饿,这种处境曾让他感到困惑彷徨。
B.子贡认清现实的无奈之后懂得了变通,劝说孔子改变执着的追求,以迎合世俗。
C.颜回意识到孔子的内心期待,迎合老师的心思做了巧妙的回答,孔子感到欣慰。
D.“既想大笑,又想大哭”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内心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3.文中画线处两个“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高个子为什么说“他早知道渡口的位置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处先说“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后又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2023-02-09更新 | 1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一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交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这的人发出的一种求助的呼唤。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它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接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当我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是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时髦青年!不用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让我反感。

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条队伍的前面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她既像在排队,又不在队伍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在探索什么,又像在等待什么。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应该是她的孩子。

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倒霉的事终于来了:当只剩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已经只剩最后一张了。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个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等那个男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账,售票口的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的对着他。

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握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也走不成。

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男青年更愤怒了。坏了!看来他要动武了!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

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小姑娘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

男青年沉思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青年妇女说:“同志,您不要生气,刚才……我太过分了……”

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他的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着眼睛。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那个人。”

“谁?”她问他。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失明老人。”

只见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

“他是你什么人?”

她摇摇头:“不认识……”

一刹那,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人太可怜了,我觉得应该帮帮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个老人上车吧!”

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

我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的步伐,走到了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票,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运气真好!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烘托了年前人们急于回家又难买车票的心情,为抢买车票发生冲突做铺垫。
B.小说设置了男青年与青年妇女之间的误会,渲染两人的矛盾,直至两人之间即将爆发冲突的时刻又解开误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小说结尾中的“一片银白的世界”“走在洁白的路面上”,给人强烈的暗示,表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写出了“我”的灵魂受到洗礼之后的感受。
D.小说段落短小,这样写能清晰、准确地展现情节发展,使得剧烈的矛盾冲突变得舒缓一些,也便于灵活刻画人物形象。
2.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手法以外,还借助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
3.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11-10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