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200153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不落下(节选)

雪漠


太阳:

写这封信的时候好开心,整个心里都是陶醉和酣然,好像在梦里跟您相遇了。

可惜,搁下笔,又过了一会儿,疼痛把我一脚踹回了现实。

谢谢您信里对我的鼓励。

①虽然知道您是在给我力量,是想让我开心一点,但我还是觉得踏实了一些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您的语言拯救了我,还是您内心的诗意挽救了我,抑或是,我从自己的世界里短暂地跳脱出来,进入了您的世界?

为了晚上能早点睡觉,我调整了一下作息。从这个细节上,您也许能看出我心里掩饰不住的害怕。确实是的,我觉得自己得做些什么,好应对这可怕的、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就好像出现吐血的情况后,我就得准备止血针、止血药,以及每天煲点红枣水来喝一样。我想到了晚上要早一点睡,白天的三餐里每餐要多加一勺营养粉,睡前还要增加一顿蛋白粉(如果喝得下的话)。

我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别害怕,一切都是幻化的,赶在死神追到你之前尽可能多做些事情,别的一切都不要去管它……不断地为自己打气。但我之所以要不断为自己打气,正是因为气一直都不足,甚至可以说我根本没有底气。

我再次成为死神的玩物了,但这次我并不害怕死。好几次我都在睡梦中感到空气不足、缺氧,我常常想,哪天会不会就这样窒息在梦中?

要真是这样,那倒也解脱了。

我甚至想象过,早晨起来,住隔壁房的夏雨发现我在夜里走了,她慌乱地给我父母打电话……我什么都想象过了,把各种可能性都加进了想象里,然后我发现,在这想象的过程中,我以为自己已经解脱了,心中竞有种事不关已的轻松。

对不起,我不该说这些话。但是,老师,您是我的太阳,除了您,这些可能很阴暗的心理,我谁也不能告诉,它们就沤在我心里发酵着。

您发现没?今天我的心情是灰黑色的。我觉得自己又掉进了倾盆大雨的泥泞中,周围乌天暗地,雨打得我睁不开眼睛,足下是把我吸得死死的淤泥,我举步维艰。

那种欲摧毁我意志的力量又开始凝聚和运动起来了。我自以为已经超越了死神,但原来,这只是我的幼稚想法而已。太阳,给我一点力量!

没想到今天写下的竟是这些,犹豫着该不该给您发过去……

您不争气的丫头

2018年5月3日,星期四,阵雨


丫头:

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话,不用担心。天空既然会洒下星光,为啥不能偶尔下一场小雨?对我来说,你的心情就像春雨,甜蜜而忧伤。

当然,我也读到了苦涩,你被疾病夺走了一切,包括你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它给了你无尽的疼痛和煎熬。

最初闭关的时候,我也曾觉得孤苦。②我现在还记得,孤苦的感觉就像候在身旁的魔鬼,一口就吞掉了失落的我——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年轻,我的头上还没有这么多白发,但我的心里写满了苦涩和沧桑。

是什么拯救了我,你知道吗?是修行、读书和写作。修行和读书让我明白,写作让我的明白有了价值。如果没有它们,我就是一个孤僻和郁郁寡欢的人,就像苹果树上长出的一颗梨子。不合常理,不依逻辑,却发生了。苹果们都想将我搓圆,让我变成苹果,但我只想做好一个菜子,然后把种子搬进土地里,长出参天的梨树,结出无数的果子,并且让果实们饱满一些,甘甜一些,多一点水分,让每一个吃到它们的人。都能甜到心里。于是,我终于长成了一棵这样的大树,从此再也不会感到孤独了。

你知道大树的幸福是什么吗?是把根须伸进很深很深的地底,从那里不断地吸收养分,然后把最香甜的收获都变成果子,送给那些采摘它们的人。大树总是尽量让叶子浓密一些,多挡住几缕烤人的阳光,多遮住一些打湿衣物头发的雨滴,让树下的人们能更加安心,更加惬意一些。

无尽的幸福啊,赶走了一切的苦涩。从此,大树的世界里只剩下诗意,哪怕牺牲自己,无止境地成全,它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丫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法拒绝的,尤其是病苦、衰老和死亡。所以,接受世界的残酷。每一个生灵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我们改变不了这种残酷,但我们可以在残酷中幸福。

你还记得那只躲在大树上吃松果的小松鼠吗?它用小小的手拿着大大的松果,小嘴飞快地啃着。同时,它又警觉地注视着周围,尖尖的小耳朵时不时转一下。吃完之后,它舔了舔小手,然后蹦蹦跳跳地跑了,跟另一只小松鼠一起,在树枝上来回跳跃着。你说,你不知道小松鼠当时在想些什么,但你觉得它是快乐的。③它快乐地在树枝上奔跑着,快乐地晒着太阳,快乐地吃着松果

我还记得,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着,虽然疼痛突然袭击了你,你流了好多眼泪,但是当疼痛没那么剧烈时,你又笑了。我真喜欢看你灿烂地笑。

命运老人把一般人在七八十年里受的苦,都一股脑地倾注在你三十年的生命里了。尤其是这三四年,你受尽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楚。但是,姑娘啊,也正是这苦,才让你有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另一种人生精彩。当你失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得到。

丫头,看看窗外的蓝天,看看天上的白云,不要看你的疼,不要看你的瘦,不要看你得不到的一切,也不要看你不愿见到的一切。它们是笼罩在你头上的乌云,虽然不太好看,但很快就会被大风吹散。你看,风儿不是在卖力地吹吗?④用不了多久,你的世界就会像你头顶的天空一样,阳光灿烂

丫头,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一起看看可好?擦干你心头的泪水,把苦涩和着烈酒一口气喝下吧,这段路,让我们一起豪情万丈地走。

2018年5月4日,星期五,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丫头以“太阳”称呼老师,既表达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也可以看出老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
B.丫头在信中说“疼痛把我一脚踹回了现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病痛对丫头的折磨既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C.丫头为了应对身体的新情况,调整了作息和饮食,可见丫头一直以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信心对抗病魔,
D.老师的回信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有对个人心路历程的剖析,借以对丫头的困惑进行疏导。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作者使用“虽然”和“但”表示前后语意的转折,强调了老师之前对丫头宽慰的作用。
B.句子②中的“孤苦”“失落”是老师年轻时的感受,表明老师年轻时和丫头一样经受过病痛的折磨。
C.句子③描写松鼠的“快乐”,意在引导丫头在病痛折磨中要依然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D.句子④表达出乐观的态度,与前文“在残酷中幸福”“另一种人生精彩”“也是在得到”相互照应。
3.老师在回信中,从哪几个方面来宽慰丫头?请加以梳理概括。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读书札记。经讨论,小组确定的主题词为“诗意·拯救”。请围绕主题词写出你的札记要点。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十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中一年级。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因此一入学便开始了拉土、扣坯、挖防空洞。我正在发育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③每日的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操作。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因为油是珍贵的,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年岁,无法用词汇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一个成年女人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关于美女,那时我知道得太少,即使见过一点可怜的图片,也觉得那图们分外遥远、虚渺。惟有这炸馃子的姑娘,是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发现我原本也是个女性,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⑤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式,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摹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我自己正在我身上诞生。

⑥后来我们搬了家。直到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又偶尔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那姑娘还在。五印的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还是用我熟悉的那姿式擦汗。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那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我站在锅前,用一个成年的我审视那更加成年的她,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因为,站在我面前的实在只是一名普通妇女。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不再幼稚的我却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了。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

⑧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

⑰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和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⑱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⑲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⑳当你克服着虚荣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②段写“我”一方面“乐观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脑子则空空荡荡”,意味着成长不仅需要身体发育,也需要充实精神。
B.小说第⑦段中写油锅“安静”,第 ⑱段写油锅“又沸腾起来”,暗示了“炸馃子的姑娘”由安于现状到重新燃起生活热情的转变。
C.小吃店是“我”与“炸馃子的姑娘”的连接点,小吃店不仅记录了“她”的变化,也在跨越时间的叙述中见证了“我”精神世界的成长。
D.本篇小说与《哦,香雪》有着相近的风格,语言充满诗意,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体验。
2.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我”在不同时期见“炸馃子的姑娘”有不同的心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11-01更新 | 3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萧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我们叫她怪物。教师点名时每次一喊到王亚明,她都起来,把两只青黑手垂得很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

全班的同学都在笑。可是王亚明却安然坐下去,青黑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

数学课上,她读起数学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午餐的桌上,那青黑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她的眼睛爬满红丝条;贪婪,把持,和那青黑色的手一样在争取她不能满足的愿望。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黑色手,好像是害怕,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

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黑色的手捧着眼泪。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止。

宿舍搬家的那天,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我再细听,就什么也听不清了,只听到嗡嗡的笑声和绞成一团的吵嚷。夜里我偶然起来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青黑手遮着脸孔。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包袱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我看着墙上的影子,那影子印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就是地板也一样睡,念书是要紧的……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这英国话,我的舌头可真转不过弯来。

她读书的样子完全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那喉咙渐渐窄小了似的,只是喃喃着,并且那两边摇动的肩头也显得紧缩和偏狭,背脊已经弓了起来。

我读着小说,很小的声音读着,怕是搅扰了她。我读的是《屠场》中女工马利亚昏倒在雪地上的那段。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读过了。

一天,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青黑手,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

她并不回答我,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用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马利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先向我要马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唉呀!!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她们在家吃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触摸那本书。

我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一天的早晨,王亚明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没有人和她告别。

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

这最后的每一点钟都使她流着汗,在英文课上她忙着用小册子记下来黑板上所有的生词,连教师随手写的她也记了下来。地理课上她又费着力气模仿着黑板上教师画的地图……好像所有这最末一天经过她的思想都重要起来,都必得留下一个痕迹。

下课,我看了她的小册子,那完全记错了:英文字母有的脱落一个,有的她多加上一个……她的心情已经慌乱了。

太阳停在颤抖的挂着雪的树枝上面,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他用围着脖子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毛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呵……呵。不知道她向谁在说着。

那被朝阳拖得细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从窗子看去,人也好像和影子一般轻浮,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刺痛了我的眼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擅长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腰间挂着的白毛巾动也不动”暗示了父亲得知王亚明被劝退的消息后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
B.小说结尾的描写意味深长,“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发出刚强的闪光,刺痛了“我”的眼睛,也沉重地向读者发出心灵的质询,表达了“我”深切的愧疚之情。
C.校长严厉地训诫王亚明,不允许她出操,是因为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一双青黑色的手有碍观瞻,破坏了学校形象。
D.小说叙述了一位来自底层家庭的女孩进入学校就读期间遭遇种种歧视、嘲讽的故事,取材小却意味深远,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
E.“我也不和她并床。”同学对王亚明的排斥让王亚明在学校陷入了被孤立的处境,而这种排斥和孤立,与校长的看法和行为是有关系的。
2.请概括作品中王亚明这一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3.小说以“手”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蕴含了“我”对王亚明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11-01更新 | 1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鲤鱼巷

任箫晗

鲤鱼巷是旧城的一条老巷子,没改造的时候,巷南头是龙门高中,北头是龙门书市。这儿从古代就是出进士举人的地方。到现在,这片儿还是本城的文化中心,城里文化圈里的人都爱来这里聚聚,不管哪个学校的学生,考试前也都来溜一圈,说是沾点文气,也图个吉利,毕竟鲤鱼跳龙门嘛。

十年前,我被家里人送到龙门高中读高三,预备着跳龙门。下午放学后常去龙门书市走走转转,看书,看人,也看热闹。书市上出过俩疯子,一老一少。

老疯子好认。书市上的人,数他最老。有个卖碑帖的说他至少九十岁了。他说他自己六十八,没人信。

六十八你就老得和这榆树似的了?哈哈,哈哈……闲人们总拿书市上那棵弯脖子老榆树揶揄他。老疯子把眼一瞪,从榆树下站了起来,之乎者也一通,又倚到榆树下看他的书去了。这是他的地儿,榆树上一大片树皮已经被他倚出了光,贼亮贼亮的。闲人们并不消停,老头儿,老头儿,又快高考了,你还不去报名?哈哈,哈哈……

老疯子是江浙一带的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来到了本城,这一呆就是近十年。

后来,同来的知青返城的返城,成家的成家,老疯子却原地没动。他说,家乡已经没什么亲近的亲属了,回去也是孤身一个,不如就在这里等机会。等国家恢复高考,鲤鱼跳龙门。这是他家祖上的遗训,凡读书的男丁,必须参加考试,龙门一跃,光宗耀祖。1978年高考刚恢复,老疯子踌躇满志地上了考场,可熬到八月成绩一来,离录取线还差了一半儿。老疯子倒不气馁,第二年接着考,差了三分之一;再考,又差一半儿……年复一年考下来,老疯子离龙门总差那么一截,就是跳不过去。

考着考着,老疯子从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一晃又一晃,变成了和那老榆树一样老的老头子。闲人私下里议论,说他有病,是高考疯子。老疯子说他没疯,也没病。挡他考试的人才有病,不是疯子就是傻子。还有那些不好好上学,参加高考的学生,也是疯子,傻子!特别是书市那个摇滚小疯子,他才是真疯!

我高三那年,书市上确实来了一个小疯子,和我同校同级,姓姚,自称艺名姚一滚,英文名是“polo”,大家叫他破锣小疯子在书市上出名,是因为被一向无毒无害的老疯子给打了。

姚一滚是个狂热的摇滚迷,他爱摇滚爱到走了火,入了魔:买唱片,烧耳机,写谱子,造歌词,不吃饭,不睡觉,不学习。刚上高三的时候,姚一滚和人折腾起来一个鱼龙乐队。我不懂摇滚,倒听过一次鱼龙乐队的演唱。几个花花绿绿的青年,在书市门口水泥台子上或站或趴或躺,砸着一堆破铜烂铁,发出些类似驴、马或者猪的声音,觉得就是一群铁匠刚改行去杀猪。但有人觉得挺好听,可惜,不到一周就被片儿警取缔了,理由也充分:扰民。

小疯子姚一滚读到高三,觉得考学无望,打算退学,把心思全放到他的乐队上。他把高中课本资料收拾了收拾,蛇皮袋一装,背到书市上,想换两个钱儿,再添几根吉他弦——最近弹的太狠,弦不够用了。赶的也巧,第一个来买他书的主儿就是老疯子。老疯子本就看不惯小疯子的德行,俩人一碰面,就擦出了耀眼的火花,我赶到的时候,围观的人都过百了。我在外面看不真切,只是大概知道,老疯子要教育小疯子好好读书,回去准备高考,小疯子要教育老疯子早点放弃,回家养老。小疯子嗓门大,说话带着rap味儿,老疯子自然说不过他,心火一上来,抬手就打了小疯子一个大嘴巴。

小疯子怔住,摸摸自己的嘴巴,嗷得一声,哭了。

小疯子一哭,众人也就散了,只留下老疯子呆立在那里,搓着手,眉头紧皱。

书市里的闲人嚼舌头,添油加醋地议论这事儿,一直议论到快高考的时候。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这一老一小俩疯子,已经好久不在书市上出现了。

老疯子那天打完小疯子回去,就病了。一开始他老觉得打人的那只手疼,后来是胳膊疼,再后来半边身子不听使唤,挨了十几天就爬不动了。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地念叨些胡话,什么高考时间到了没有;小疯子怎么样了之类。小疯子回去也病了,说是嗓子疼,唱歌就疼。他妈带他看了医生,医生说他嗓子好的很,多半是装的。夏天已经到了,我忙着去跳龙门,没再打听这二位的消息。直到回学校拿通知书,才从同学们的闲谈里听到些信儿。

老疯子死了,高考开考前一天死的。临死的时候托付一个大妈给小疯子送了一万块钱,说这是他平生的积蓄,拿出来支持小疯子玩摇滚。小疯子拿了钱,却没再玩摇滚,去邻市报名复读去了。

现在,每年高考的时候,一些鲤鱼巷的老户,龙门书市的老玩家,碰了面还会提起俩疯子的疯事儿。我想,再过几年,大家就都淡忘了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鲤鱼巷布局的介绍,表明鲤鱼巷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文化氛围的地方,为下文围绕高考这个话题的故事以及两个疯子的出场做铺垫。
B.这里文化氛围浓厚,人们也很迷信。考试前都要来这儿溜一圈,说是沾点文气,也图个吉利,应“鲤鱼跳龙门”的吉言。
C.闲人们取笑老疯子,是对老疯子的善意的关怀,他们希望老疯子不要太痴迷高考,又快高考了,别耽误了报名。
D.老疯子认为不参加高考的小疯子才是真疯,表现他对高考的痴迷,警戒世人,只有高考才有出路,表明小说的主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疯子痴迷高考,小疯子拒绝高考,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疯子和小疯子放在一起比较,人物特色鲜明
B.一向无毒无害的老疯子打了小疯子,情节设计的反差效果,使故事情节骤起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老疯子打完小疯子之后,呆立在那里,搓着手,眉头紧皱,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深刻。
D.两个人都病了,这个故事结局的设置对情节中矛盾冲突做了合情合理的收束,突出了人物形象,加深了作品的主题。
3.故事以“老疯子”“小疯子”为主,但“我”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试做分析。
2022-09-22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