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2021738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碾压甲骨的车轮(节选)

迟子建

丈夫近年去龙王塘赏樱归来,总要找茬儿和我大吵一架。

平素进店都是推门而入的他,这天却强盗似的踹门进来,也不管这门店是我们租的,对它并无话语权。他一身樱花香、满脸戾气地穿过一楼餐厅时,海鲜小厨的主人瞥见他,会大声吆喝一声“贵哥回来了”。与其说是与他招呼,莫如说是给在阁楼上的我通风报信。

通常我正给顾客拍着照片,他怒气冲冲地上来后,也不管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的,不是嫌我一脸褶子还穿樱花似的银粉衣裳扮嫩,就是讥讽我这水桶腰与樱花树的小蛮腰没得比,再不就嘟囔我洒了香水,吐出的气也没樱花清香。总之他与樱花幽会完,这灿烂的花朵不知怎的成了第三者,如定时炸弹埋在他心间,见我就爆炸。一般顾客在旁,我不好发作,由他撒泼。我敛声屏气调整焦距,对准顾客,相当于对准钱袋子,快门声就是点钞声,我们的生计靠它维持着。

丈夫是土生土长的旅顺人,我是苏州人,我们结婚十四年,儿子十二岁了。十年前,公公因贪腐双规,一年后被判了十五年有期徒刑,违法违纪所得悉数没收,包括他为我们在旅顺购置的海景别墅,那曾是我们的婚房,儿子的出生地。

①一夜间我们一无所有,真是应了父亲说的,不该你享受的千万别沾,会遭灾的。

我家境一般,父亲是苏州某区供排水公司的管道维修工,母亲在我高考那年病故。父亲很快娶了个比他小一旬的在汤圆店打工的河南姑娘。婚后他们生下儿子,父亲为此乐开了花,他在污水横流的地下管网作业时,常哼着歌。别人调侃他时,②他说别以为好声音都在天上,地下的老鼠也有金嗓子。

我当年考上的是河北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均不中,吃饭立马成了问题,因为家里在我大学毕业后,不再给我一分钱。我先是应聘到石家庄一家行业报纸当记者,之后入职天津一家待遇不错的海运企业做宣传工作。薪资加奖金,支付房租和日常开销,绰绰有余。

我就是在天津认识丈夫的,他来我们企业洽谈合作,我负责接待。他大我两岁,黑瘦黑瘦的;心形脸,尖下巴,小眼睛,胡子拉碴,衣着朴素,说话平卷舌不分,烟不离手,但滴酒不沾。他食量很大,也不挑食,亲切随和。因为事先知道他的家世,我对他的低调谦逊颇有好感。他与我们签订完合作协议,回旅顺的前夜,老总在豪华酒楼宴请他,但他对金盘银盏里的食物很漠然,没怎么动筷子。我送他回酒店时,他说没吃饱,要不一起去海河边吃大排档海鲜?我说当然好了,我请你。那天晚上,他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天津怪不容易的,要是你不嫌弃我这狗模样,就跟我去旅顺,做我老婆吧!我那时为着可怜的自尊心,还故作矜持地说我考虑一下,没有即刻答应他。

他离津后,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心想万一他遇见一个比我做饭还好的女孩,这个名叫李贵的男人的主权,就不属于我了。③我有领土受到威胁的危机感,赶紧打点行装飞过去。

李贵来机场接我时,把家门钥匙交我手上,说公司还有点急事要处理,先不陪我了,晚上回家一起吃饭。李贵带给我的见面礼虽也姹紫嫣红的,但不是鲜花,而是满满一后备厢的食材。

我和他在一起的第一天就进入角色,扎起围裙进了厨房,自甘做起了全职太太。

公公和婆婆对李贵的选择并不满意,嫌我模样中等,家境一般,不是名校毕业,还没个正式工作,不明白他看上我啥了。双方家长中唯一肯定我婚姻的是继母,她和父亲来旅顺参加我婚礼,一见着海景别墅的婚房,就“啧啧”叫着,说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呐,④这下德宝可有指靠了,你阔了,不能不管你弟,你和他可是一个爹!

当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我挽着父亲的胳膊步向富丽堂皇的典礼现场时,父亲的胳膊在剧烈颤抖,而当他把我交给贵哥的那刻,更是泪如雨下。参加婚礼的人都说他这是舍不得女儿出嫁,只有我知道,他是因悲哀。

父亲一到旅顺,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我那镶嵌着珍珠的婚纱,就一直皱眉头,婚礼前夜,他把我叫到一旁,说这个婚能不能不结?我说那怎么行,我和贵哥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感情基础,他是个忠诚可靠的人。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他觉得我们拥有的这一切,来路不干净;一旦他家出事儿,我会跟着遭殃。

父亲没给我送上祝福,反倒是诅咒,我气急败坏地说,要说钱的来路不干净,你挣的那几吊才是呢。哪个地下管网见得着光、哪个不是臭烘烘的?亏你还能唱得出歌!生活在地狱,却觉在天堂,真是不知好日子是什么滋味!

父亲怔怔地看了我半晌,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那是我生母的名字,不再说什么。

在互联网时代,当年公公出事,父亲第一时间就知晓了。正式消息发布的次日凌晨,彻夜无眠的我正给儿子换裤子,有人按门铃,打开门一看,竟是父亲。他坐了一夜火车,蓝布工装满是污渍,蓬头垢面,满眼是泪。他颤着声说孩子别怕,有爸在呢,我一头扑到他怀里哭起来。父亲的怀抱就像地下管网的入口,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那是混合着汗味、臭脚丫子和劣质烟草的气味,但那个瞬间我明白,它们是洁净的味道。

父亲让我跟他回苏州,说那里气候好,商路广,随便干点啥都饿不着。当时李贵也被带走配合案子调查。我最终没跟父亲回苏州,三个月后李贵出来,我们搬完家,依然在一块,过起平凡的生活。

(选自《收获》2023年第4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写丈夫近年去龙王塘赏樱归来后总要找茬儿和“我”大吵一架,由此切入“我”和丈夫的故事。
B.“我”一般看顾客在旁,会任由丈夫撒泼,丈夫抓住“我”这一心理,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
C.“我”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均不中,面临着生存问题,直到入职天津一家海运企业后,生活状况才渐渐好转。
D.公公和婆婆注重儿媳妇的相貌、出身、学历、工作,对“我”并不满意,但这也没能阻挡“我”进入他们家的脚步。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B.句子②是父亲面对别人调侃时的回应,表现出他二婚后获得儿子的愉悦心情。
C.句子③中的“危机感”,来源于出现了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我”担心李贵娶她。
D.句子④中的“指靠”,是继母认为“我”嫁人高门,住海景别墅,能帮助娘家弟弟。
3.父亲来旅顺参加“我”的婚礼,期间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迟子建曾说:“我的作品中,总有一缕星光(温暖)跳荡,只是它的底色还是苍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熊冠三

蒋子龙

熊冠三,面黑体壮,眼光中正,性烈,至孝。每天必为母亲准备好早饭,才去上班。当过化学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转业后任机械局保卫处副处长,后下派到出名的烂摊子没人愿意去的红星机修厂任厂长兼书记。上任第二天,有警察到厂,要拿走一个职工的档案,送往大西北劳动改造。他为警察斟了一杯水,让其在办公室等候,自己来到人事科,了解事情原委。

犯事的人叫二膘子,真名刘传标,厂里的一个小流氓,除去惹祸干什么都不行。前几年进过公安局,出来后老实了两年,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为讨好丈母娘给修理厨房的下水道,昨天晚上来厂里偷管子被巡逻的民兵当场抓住,算他倒霉赶上了,往大西北一送这辈子就算交代了,媳妇也白娶了。

熊冠三回到办公室对警察说,事情有出入,我跟你去一趟当面再问他一次,如果还要往大西北送,我派人把他的档案给你送去。他跟着警察来到派出所,警察到里边把二膘子带出来,冠三跟他一对眼神,抡起胳膊就是一个大嘴巴子。这一巴掌扇的,二膘子在地上转了一圈儿扑通就跪下了,鲜血从嘴角流出来,冠三指着他骂道,我在局里干保卫还不懂这个,他们打你你就承认?咱不说好折钱吗,下个月从你工资里扣。窝囊废!

冠三越骂越气又想抡胳膊,二膘子直冲着他作揖,厂长你不知道啊……你得救我啊!厂长!

冠三回身看看警察,你都听明白了,这个人我得领走。警察点点头,人家厂长来领人,焉能不放。回厂后熊冠三让一无所长的二膘子去动力科烧锅炉。

熊冠三为了尽快熟悉机修厂的情况,上午听各科室的汇报,下午到各车间里转,有不明白的就问,碰上对眼的就聊一会儿,在铆焊车间看到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工在满车间搬边料,边料都是带刺的铁块,轻者几斤,重的十几公斤,还要不停地弯腰,这不是改造嘛!他喊住了那个女工问怀孕几个月了?

八个月了。

八个月了还干这个?女工眼圈红了,却不敢多说。

你叫什么名字?

刘兰芬。

冠三把车间主任找来,主任说是劳资科长王贵有定的,她不知怎么得罪了他,就是故意整她。

她是你车间的工人,为什么任凭王贵有整?

工种分配是劳资科的权力,车间无权更改。

屁话,你是不是跟王贵有是一伙的?

车间主任为自己百般辩解,冠三直盯着主任的眼睛,不让他躲闪也不相信他的话:你车间里就没有轻松点的活?

她原是焊工,有些活可以坐着干。

那就马上让她回去干本行。

第二天一上班,熊冠三来到劳资科听汇报。王贵有通身上下清爽整洁,白面,微胖,眼光犀利,充满自信,他的汇报简短,有条理,却都是应付外行的漂亮话,劳资科的真正业务谈得很少。干企业隔行不隔理,在局里这几年也没少往企业里跑,自然听得出王贵有在糊弄他,甚至还猜得出王贵有的心思,他这个厂长能当多长时间恐怕也得取决于王贵有。

等王贵有汇报完,冷了一会场,冠三才开口,工人们说,红星机修厂干不好是因为有两大能人,你王贵有就是一霸。就这一句开场白,整个劳资科的人都傻眼了,王贵有的脸也立刻变色了,冠三看着他不紧不慢继续往下说,铆焊车间女焊工刘兰芬,挺着怀孕八个月的大肚子,天天在车间里搬边料,就因为你怀疑她跟你的对头生产科长好。孕妇犯了罪都暂时不收监,有什么刑罚都等到生完孩子再说,你这一手关乎着两条人命,这是迫害妇女,违反国家劳动法,就凭这一条我就可以把你送进去,至少流放大西北,你信不信?

王贵有登时就尿了,整个人都塌架了,往常的冷傲变成一脸卑微。厂长,我不是有意的,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

熊冠三眼带凶威,眉横杀气,摆手不让他说下去,散会后你把工作跟副科长交代一下,放你半天假,明天一上班到这报到,找副科长给你分配个工种,下去当工人,工人当好了再说。他转头看着副科长说,你暂时代理劳资科长,警告你一句话,别当人贩子。红星厂是国家的,别拿着国家给的权力当大爷,这个厂没有谁都行,包括我熊冠三。谁不想干现在就举手,明天下车间,如果再让我听到工人骂你们劳资科是人贩子,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客气,我是干保卫出身,咱们就公事公办!

熊冠三除了工厂的两霸,到年底竟破天荒地完成了局里下达的生产任务。在各车间报上的“先进生产者”名单里,他看见了“二膘子”刘传标的名字,一问动力科,这小子还真被他那重重地一巴掌给打过来了,干活拼命,有一天晚,上来煤进不了厂,他本来是下中班,却光着膀子干了一夜,用小车把煤一车车地运进了锅炉房。

俗语云:“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王贵有就是小人,每隔一段时间,他就用两张印蓝靛纸垫着写一封告状信,一式三份,署名“红星机修厂广大群众”或“部分群众”,花上三八两角四分钱,分别寄给市里、局里。告状信的内容也经常更新……说得有鼻子有眼,上边一次次地下来调查。熊冠三的做人处事就像他当兵时背包一样,四角四方,八面见线,调查不出什么问题,但癞蛤蟆趴在脚面上——不咬人恶心人。上面也老批评熊冠三,你说你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人老是告你?也就仗着红星机修厂被他管得不错,没有调他,也没有提拔他。之前他被彻底打倒,因态度不好腰椎被打断,后半生在轮椅上度过。

令他欣慰的是每年春节,刘传标都带着老婆孩子去他家里拜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直接点明了熊冠三“至孝”的人物性格特点,这为后文熊冠三挽救为讨好丈母娘去偷管子而被抓的二膘子做了铺垫。
B.熊冠三在派出所对二膘子越骂越气,一方面是觉得二膘子不能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另一方面是想把假戏作真,救出二膘子。
C.小说通过叙述王贵有写告状信致使熊冠三没有调动和提拔的情节,含蓄地批评了上级部门不作深入调查、包庇坏人坏事的不良作风。
D.小说既有外貌描写又有动作描写,但最主要的是借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熊冠三这一令人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
2.小说以“令他欣慰的是每年春节,刘传标都带着老婆孩子去他家里拜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作家刘震云说:“作为一个作者来讲,如果仅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觉得他不会是一个特别好的作家,他一定在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本文故事背后的道理。
2021-07-11更新 | 1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

“胡子吗?唉……” 司马迁含糊着说,“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

任少卿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说:“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

“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

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

“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

少卿连忙摇着头说:“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注]啦!”

“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

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

“你看,一共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

“是。”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

“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是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

任少卿唯唯诺诺地听着,又像在点头,又像在摇头。听到说出朋友中没有一两个朱家郭解,觉得自己的脸皮微微地烘热了一下;但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自己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

“子长,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皇的焚书。”

“多谢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我早已预防。我每写定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已经装进了石匣,另藏别处。假如我的书将来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千个秦始皇出来也不能把我怎样啦。”

“是,”任少卿又连连地点起头来。“你很周到。我改天也很想来抄一部副本带到益州去。益州虽然偏僻,但大有贵本家司马相如的遗风。”

“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

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

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

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了逐客令来。

“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我,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啦。”

“是,”少卿连忙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

两人走出房门,不一会,司马迁回到了书房,把刚才写着的原稿的末尾几句念了一遍。

……七年,而太史令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写到这里,他把左手伸到嘴上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地要理理胡子。然而他的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一个空。

司马迁愤愤地“哼”了一声,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

1936426

(有删改)


[注]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出自《诗·小雅·小升》,意思是君子不要轻易说话,隔墙有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能将读者迅速拉入遥远的历史场景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激发着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
B.小说以对话贯穿全篇,随着对话展开,人物形象形显色现,一个充满正义、不为权势所屈的司马迁形象呼之欲出。
C.小说注重动作描写,对话中多次写任少卿”点头”“摇头”动作,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
D.小说借司马迁遭遇影射现实,渗透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
2.关于文中司马迁升官中书令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的高官,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
B.亲戚故旧的态度变化既表现当时人们的势利,也增加了司马迁得宫后的愤慨。
C.晋升中书令给司马迁的内心带来了羞辱和愤慨,为后文坚持创作《史记》实现人生价值作了铺垫。
D.司马迁的突然升官,与上文因言获罪,在荒谬中表达出本文抨击权势的主题。
3.在与任少卿会面的过程中,司马迁的情感发生了起伏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是一个隐忍著书的史官形象,本文则将其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01更新 | 1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B.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0-04-29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