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206133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

【美国】詹姆斯·瑟伯

我们要冲过去!司令的说话声音就像薄薄的冰层裂开一样。把马力指示灯全打开,转速提到八千五!我们要穿过去!司令盯着飞行员窗上正在凝结的冰。他走过去,扳动一排复杂的仪表。启动八号辅机!”“启动八号辅机!伯格上尉重复道。三号炮塔开足马力!司令喊道。三号炮塔开足马力!……

别开这么快!米蒂太太说,你干嘛开这么快?

嗯?沃尔特·米蒂说。他惊愕地看着旁边座位上自己的妻子。她说:你知道我不喜欢开得超过四十迈,你开得超过了五十五迈。沃尔特·米蒂继续闷声往沃特伯里开去,那架SN202穿过他二十年海军飞行生涯中遇到的最糟糕的暴风雨,发出的轰鸣声在他脑子里遥远而熟悉的空中航道上越来越弱。你又紧张了。米蒂太太说,今天你又犯病了。我希望你去找伦肖医生看看。

沃尔特·米蒂把车停在一幢楼前,他妻子要进去做头发。趁我做头发,你记着去买套鞋。她说。我不需要套鞋。米蒂说。她把镜子放回包里。这件事情,咱们已经讨论过了。她下车时说,你干嘛不戴手套?丢了吗?沃尔特·米蒂伸手从口袋里取出手套。他把手套戴上,可是等她转身进了那幢楼,而他开到一处红灯前时,他又脱下手套。跟上,兄弟!信号灯改变时,一位警察厉声说。米蒂急忙戴上手套,歪歪斜斜地开走了。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兜了一会儿,路过了医院。

……是那位百万富翁银行家威灵顿·麦克米兰。漂亮的护士说。是吗?沃尔特·米蒂说,一边慢慢取下手套。谁是主治医生?”“伦肖医生和本布医生。一扇门打开了,通向一条凉爽的长走廊,伦肖医生出来了,他显得心烦意乱、脸色憔悴。你好,米蒂。他说,麦克米兰让我们棘手极了,这位百万密翁银行家,罗斯福的好友。胆道管阻塞,三期。希望你能看看他。”“乐于从命。米蒂说。

一位护士匆匆走过来跟伦肖悄声说话,米蒂看到他脸色发白。出现了克里欧普症状。伦肖紧张地说。你来做好吗,米蒂?米蒂看看伦肖,看看嗜酒的本布吓破胆的样子。既然你希望这样。他说。他们给他套上一件白大褂;他调整了一下口罩,戴上薄薄的手套,护士递给他闪闪发亮的……

往后倒,老兄!小心那辆别克!沃尔特·米蒂猛踩刹车。走错道了,老兄。那位停车场服务员眼睛盯着米蒂说。咦,好吧。米蒂咕哝着说。把车留下,服务员说,我开走吧。米蒂下了汽车。嗨,最好把钥匙留下。”“哦。米蒂说着把车钥匙递给他。服务员跳上车,傲慢而娴熟地把车倒出去,开到该停的地方。

这种人真他妈自高自大,走在大街上时,沃尔特·米蒂想道,他们自以为无所不知。他想,下次我要把我的右胳膊用吊带吊着,那样他们就不会冲我咧着嘴笑了。套鞋。他自言自语道,然后开始找鞋店。

他胳膊下面夹着一个装有套鞋的盒子从店里出来,再过一刻钟,他妻子就会做完头发。他在附近找到一张对着窗户的皮面大椅子,他把套鞋放到旁边。他拿起一份《自由》过期杂志在椅子上坐下。德国人能通过空袭征服世界吗?沃尔特·米蒂翻看轰炸机和被炸毁的街道的照片。

……连续的炮击让小罗利撑不住了,长官。中士说。米蒂机长抬眼穿过蓬乱的头发看着他。让他睡吧。他疲惫地说,跟别人一起睡吧。我一个人驾驶飞机。”“可是您做不到,长官。中士急切地说,那架轰炸机需要两个人驾驶,高射炮炮火猛烈极了。”“总得有人去把那个弹药库干掉。米蒂说,我要过去。来点白兰地?他给中士倒了一杯,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防空洞周围战火纷飞,轰轰隆隆,冲击着防空洞门,木头被撕裂。方形弹幕逼过来了。中士说。我们只活一次,中士。米蒂说,他脸上淡淡的笑容一现即逝。不是吗?他又倒了杯白兰地一口干掉。沃尔特·米蒂哼着《在我的女朋友身边》到了防空洞门口。他转身向中士挥了下手。再见!他说……

有什么打了一下他的肩膀。我到处找你,米蒂太太说,你干嘛要躲着坐到这张旧椅子上?让我怎么找到你?”“全逼过来了。沃尔特·米蒂含含糊糊地说。什么?米蒂太太说,你买到那什么了吗?”“套鞋。米蒂说。你难道不能在商店里就穿上?”“我在想事情,沃尔特·米蒂说,你有没有想过我有时候在想事情?她看着他。等我带你回家后,要给你量量体温。她说。

他们从旋转门出去,推那扇门时,它会发出略微有点嘲讽般的尖细声音。到了街角的杂货店时她说:在这儿等我,我忘了一样东西。我一分钟就回来。她去得超过了一分钟。沃尔特·米蒂点着一根烟。开始下雨了,雨夹雪。他靠着杂货店的墙站着,抽烟……去他妈的手帕。沃尔特·米蒂不屑地说。他最后抽了口烟,弹飞了烟头。接着,他唇边淡淡的笑容一现即逝。面对行刑队,他站直身体,一动不动,自豪,带着蔑视,打不垮的沃尔特·米蒂,神秘莫测,直到最后一刻。

(孙仲旭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沃尔特·米蒂曾有过二十年的海军飞行经历,虽退伍回家,仍时常怀念军旅生涯。
B.小说叙事虚实交错,在不同场景之间快速切换,表现出主人公的白日梦随时发生。
C.沃尔特·米蒂的想象往往源于现实事物的触发,如伦肖医生、手套、杂志照片等。
D.虽然米蒂夫人在文中着墨不多,但能看出她不理解自己的丈夫,且有较强掌控欲。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薄薄的冰层裂开”比喻司令的说话声音,体现出司令面对紧张战局时的冷静与果断。
B.服务员“傲慢而娴熟地把车倒出去”,反衬出米蒂驾驶技术笨拙,为下文米蒂的满腹牢骚做铺垫。
C.小说借《自由》杂志,巧妙地暗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反映了二战大时代下人们的悲剧命运。
D.旋转门发出“嘲讽般的尖细声音”,用拟人手法赋予推门声以情感,暗含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
3.请概述沃尔特·米蒂在现实和想象中不同的形象特征。
4.小说前两节一繁一简,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主教工作

[法]雨果

次日破晓,卞福汝主教在他的园中散步。马格洛大娘慌慌张张地向他跑来。

“我的主教,那个人已经走了!银器也偷去了。”

主教正弯下腰去,拾起一株被那篮子压折的秋海棠,那是篮子从花坛落到地下把它压折了的。主教听到马格洛大娘的叫声,又站立起。

马格洛大娘一面嚷,眼睛却落在园子的一角上,那儿还看得出越墙的痕迹。墙上的垛子也弄掉了一个。

“您瞧!他是从那儿逃走的。他跳进了车网巷!呀!可耻的东西!他偷了我们的银器!”

主教沉默了一会,随后他张开那双严肃的眼睛,柔声向马格洛大娘说:

“首先,那些银器难道真是我们的吗?”

马格洛大娘不敢说下去了。又是一阵沉寂。随后,主教继续说:

“马格洛大娘,我占用那些银器已经很久了。那是属于穷人的。那个人是什么人呢?当然是个穷人了。”

“真想不到!”马格洛大娘一面走来走去,一面自言自语,“招待这样一个人,并且让他睡在自己的旁边!幸而他只偷了一点东西!我的上帝!想想都使人寒毛直竖。”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

“请进。”主教说。

门开了,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出现在门边。三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的衣领。那三个人是警察,另一个就是冉阿让。

一个警察队长,仿佛是率领那群人的,起先立在门边。他进来,行了个军礼,向主教走去。

“我的主教……”他说。

冉阿让先头好像是垂头丧气的,听了这称呼,忽然抬起头来,露出大吃一惊的神气。

“我的主教,”他低声说,“那么,他不是本教堂的神甫了……”

“不准开口!”一个警察说,“这是主教先生。”

但是卞福汝主教尽他的高年所允许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来了!”他望着冉阿让大声说,“我真高兴看见您。怎么!那一对烛台,我也送给您了,那和其余的东西一样,都是银的,您可以变卖二百法郎。您为什么没有把那对烛台和餐具一同带去呢?”

冉阿让睁圆了眼睛,瞧着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绝没有一种人类文字可以表达得出来。

“我的主教,”警察队长说,“难道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们碰到了他。他走路的样子好像是个想逃跑的人。我们就把他拦下来看看。他拿着这些银器……”

“他还向你们说过,”主教笑容可掬地岔着说,“这些银器是一个神甫老头儿给他的,他还在他家里宿了一夜。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又把他带回到此地。对吗?你们误会了。”

“既是这样,”队长说,“我们可以把他放走吗?”

“当然。”主教回答说。

警察释放了冉阿让,他向后退了几步。

“你们真让我走吗?”他说,仿佛是在梦中,字音也几乎没有吐清楚。

“现在,”主教说,“您可以放心走了。呀!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时,不必走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个活闩。”

这时冉阿让像是个要昏倒的人。

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向他说:

“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绝对回忆不起他曾允诺过什么话,他呆着不能开口。主教说那些话是一字一字叮嘱的,他又郑重地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希望能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选自《悲惨世界》,李丹译,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的情节。
2.本文其他人物对塑造卞福汝主教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3.警察释放冉阿让之后,为什么他“像是个要昏倒的人”?
4.请探究本文结尾主教所说话的内涵及用意。
2016-11-18更新 | 14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认识自我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是(     
A.《差不多先生传》以传记体例安排,先介绍人物,再叙述人物事迹或者故事,让故事的主角一再重演同样的错误,以达到荒谬好笑目的。
B.两篇文章在笔法上,都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映衬、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达到因事见理的目的。
C.文章的第一至三段是“纲”,总写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及特质,首段先用疑问句型“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来设置悬念。
D.《认识自我》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2.在六单元中,《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都运用了讽刺手法。请鉴赏选文这两篇小说的讽刺手法。
2024-06-15更新 | 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美】马克·吐温

三十五年前,我曾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

我手拿着鹤嘴锄,带着淘盘,背着号角,成天跋涉。我走遍了各处,淘洗了不少的含金沙,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树木葱茏,气候温和,景色宜人。

很多年前,这儿人烟稠密,而现在,人们早已消失殆尽了,富有魅力的极乐园成了一个荒凉冷僻的地方。他们把地层表面给挖了个遍,然后就离开了这里。

在那一带附近的乡间,沿着那些布满尘土的道路,时而会发现一些用圆木搭建起来的孤寂的小木屋,这是在最早的淘金时代由第一批淘金人修建的,偶尔,这些小木屋仍然有人居住。

那么,你就可以断定这居住者就是当初建造这个小木屋的拓荒人;你还能断定他之所以住在那儿的原因——虽然他曾有机会回到家乡,回到州里去过好日子,但是他不愿回去,而宁愿丢弃财产,他感到羞耻,于是决定与所有的亲人朋友断绝往来,好像他已经死去似的。

这是一片孤寂荒芜的土地!

除了使人昏昏欲睡的昆虫的嗡嗡声,辽阔的草地和树林静寂安宁,别无声息;杳无人烟,兽类绝迹;任什么也不能使你打起精神,使你觉得活着是件乐事。

因此,在一天过了正午不久,当我终于发现一个人的时候,我油然生出一种感激之情,精神极为振奋。这是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他正站在一间覆盖着玫瑰花的小巧舒适的村舍门旁。

这是那种我已提到过的村舍,不过,这一间可没有被遗弃的样子;它的外观表明有人住在里面,而且它还受到主人的宠爱,关心和照料。

当然,我受到了主人的邀请,主人叫我不要客气——这是乡下的惯例。好几个星期以来,我日日夜夜和矿工们的小木屋打交道,那是一种艰苦、凄凉的生活,没有欢乐,而这里,却是一个温暖舒适的栖息之地。它能让人疲倦的双眼得到休憩,能使人的某种天性得以更新。

我没有想到,房间里的一切会给我的灵魂以这样的慰藉:那糊墙纸,那些带框的版画,铺在沙发的扶手和靠背上的色彩鲜艳的小垫布和台灯座下的衬垫,几把温莎时代的细骨靠椅,还有陈列着海贝、书籍和瓷花瓶的锃光透亮的古董架,以及那种随意搁置物品的细巧方法和风格,它们是女人的手在干活的痕迹。

那男人心满意足地说:“都是她弄的;都是她亲手弄的——全都是。这儿没一样东西不是她亲手摸过的。”

“她过了十九岁的生日,我们就是在她生日那天结的婚。你见到她的时候——哦,只有等一等你才能见到她!”

“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在家?”

“哦,她现在不在家。她探望亲人去了。他们住在离这儿四五十英里远的地方。到今天,她已经走了两个星期了。”

“你估计她什么时候回来?”

“今天是星期三。她星期六晚上回来,可能在九点钟左右。”

我感到一阵强烈的失望。

“我很遗憾,因为那时候我已经走了。”我惋惜地说。

“已经走了?不,你为什么要走呢?请别走吧,她会非常失望的。”

最后,我决定留下来。那天晚上,我们安安静静地抽着烟斗聊天,一直聊到深夜。很久以来,我确实没有过这么愉快这么悠闲的时光了。星期四来了,又轻松自在地溜走了。黄昏时分,一个大个子矿工从三英里外来到这儿。他是那种头发灰白、无依无靠的拓荒者。

他用沉着、庄重的口气同我们热情地打过招呼,然后说:“我只是顺便来问问小夫人的情况,她什么时候回来?她有信来吗?”

“哦,是的,有一封信,你愿意听听吗?汤姆?”

“呢,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我是愿意听听的,亨利!”

亨利从皮夹子里把信拿出来,他读了来信的大部分——这是一件她亲手完成的妩媚优雅的作品,充满着爱恋、安详的感情。

星期六下午,亨利已经是第四次拉着我沿着大路走到一处,从那儿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他总是站在那儿,手搭凉棚,眺望着。

当夜幕开始降临的时候,汤姆和乔也来了。于是大家就动手用鲜花把屋子装饰起来。

时间快到九点了。亨利站在门口,眼睛直盯着大路,内心的痛苦折磨得他有些站立不稳。伙伴们几次让他举起杯来为他妻子的健康和平安干杯。他刚喝完酒,时钟开始敲九点。他听着钟敲完,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他说:“伙伴们,我很害怕,帮帮我——我要躺下!”

他们扶他到沙发上,他躺下去开始打起瞌睡来。可是一会儿,像人在睡梦中说话一样,他说:“我听见马蹄声了吧?是他们来了吗?”

话还没说完他就几乎睡着了。这些人马上灵巧地帮他脱了衣服,把他抱到卧室的床上,给他盖好了被子。他们关上了门,走了回来,于是他们似乎就准备动身离开了。我说:“别走呀,先生们,她不认识我呀,我是个生人。”

他们互相看了看,然后乔说:

“她?可怜的人儿,她死了19年啦!”

“死了?”

“或许比这更糟哪。她结婚半年后回家探望她的亲人,在回来的路上,就在星期六的晚上,在离这儿五英里的地方被印第安人抢走啦。从此以后就再没听到过她的消息。”

“结果他就神经失常了吗?”

“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没再清醒过。不过他只是每年到这个时候才更糟。在她要回来的前三天,我们就开始到这儿来,鼓励他打起精神,问问他是否接到她的来信,星期六我们都到这儿来,用鲜花装点屋子,为舞会作好一切准备。

19年来,我们年年都这样做。第一年的星期六我们有27个人,还不算姑娘们;现在只有我们3人了,姑娘们都走了。我们给他吃药让他睡觉,要不他会发疯的。

“于是他又会乖乖地等着来年——想着她和他在一起,直到这最后的三四天,他又开始寻找她,拿出那封可怜的旧信,我们就来请求他读给我们听。上帝啊,她是一个可爱的人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回忆往事的方式,写了“我”来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和那里的居住者交往中发生的故事。
B.那仅存的几个还居住在小木屋里的拓荒人之所以还没有离开这里,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赚到钱,便羞于回乡。
C.“我”和男主人公聊天,一直聊到深夜,体现出“我”很有亲和力,在短时间内就和亨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D.小说结尾在男主人公精神失常及邻居感慨的言语中戛然而止,在急剧的反转中把对美好的期待变成了一次对人性的洗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从皮夹子里把信拿出来”的细节表现出亨利对信十分珍惜;“手搭凉棚,眺望着”这一细节表现出他对妻子归来的期盼。
B.“使人昏昏欲睡的昆虫的嗡嗡声”衬托出“辽阔的草地和树林静寂安宁”,这让来到这寂寞荒芜的土地上的“我”有了闲适之感。
C.小说对房间的摆设进行了描写,突出了男主人公介绍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勤劳、洁净、热爱生活的人,体现了男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也是我决定留下来等待女主人公的原因之一。
D.马克·吐温是一位幽默讽刺小说大师,他的诸多作品或是诙谐滑稽、或是讽刺世事,但这部短篇小说风格殊异,令人感慨,是历经沧桑后的鲜活和唯美。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黑格尔曾提出悲剧“冲突理论”,他将悲剧冲突分为三种:自然状态中的冲突、心灵冲突、理想的冲突。请任选两种,结合文本谈谈这些“冲突”在这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3-02-08更新 | 3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