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沈括(1031-109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208348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藏书画者,多取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字,琵琶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笔。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画工画佛身光,有匾圆如扇者,身侧则光亦侧,此大谬也。渠但见雕木佛耳,不知此光常圆也。又有画行佛光尾向后谓之顺风光此亦谬也。佛光乃定果之光,虽劫风不可动,岂常风能摇哉!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有画A行B佛C光D尾向后E谓之F顺风光G此H亦谬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取空名”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空”的含义不同。
B.“何以明之”与“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明”的含义不同。
C.“旷代绝笔”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绝”的含义相同。
D.《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鉴”指有些人偶然听到某幅作品为钟、王、顾、陆的手笔,就争相购买的行为。
B.琵琶是以手指离开器孔而发声的,不同于用手指拨过相应的弦之后才发声的管乐器。
C.作者认为观赏绘画作品的人,很少有能够在冥冥中领会优秀画作深刻意境和哲理的。
D.作者认为佛光乃是修成正果的光,无论是世界坏劫时的风,还是平常的风,都不能吹动佛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2)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
5.丞相正肃吴公判断古画牡丹丛是正午时牡丹的理由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妄,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弱齐而西益秦,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轸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地于秦,取赏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
B.北,指在北方、在北边,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北”用法相同。
C.卒,是最终、最后之意,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词义不相同。
D.亡,指丢失、丧失,其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做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
B.楚国大臣们都在庆贺时、只有陈轸看透了张仪的阴谋,他劝说楚王不要轻信张仪,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楚王没有听从陈轸建议。
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掉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自己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
(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
5.沈括认为陈轸两次谏言都有不合理之处,请分别简要概括?
2023-10-12更新 | 2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咸平六年,契丹数万骑南侵,至望都,继忠与大将王超及桑赞等领兵援之。继忠至康村,与契丹战,自日昳至乙夜,敌势小。迟明复战,继忠阵东偏,为敌所乘,断饷道,超、赞皆畏缩退师,竟不赴援。继忠独与麾下跃马驰赴服饰稍异契丹识之围数十重士皆重创,殊死战,且战且行,旁西山而北,至白城,遂陷于契丹。

(节选自《宋史·王继忠传》,有删改)

材料二:

咸平末,契丹犯边,戍将王显、王继忠屯兵镇定。虏兵大至,继忠力战,为契丹所获,授以伪官,复使为将,渐见亲信。继忠乘间进说契丹,讲好朝廷,息民为万世利。虏母老,亦兵,遂纳其言。因寓书于莫守石普,使达意于朝廷,时亦未之信。明年,虏兵大下,遂至。车驾亲征,驻跸澶渊,而继忠自虏中具奏戎主请和之意,达于行在。上使曹利用驰遗契丹书,与之讲平。利用至大名,时王冀公守大名,以虏方得志,疑其不情,留利用未遣。会围合不得出,朝廷不知利用所在,又募人继往,得殿前散直张皓,引见行在。皓携九岁子见曰:“臣不得虏情为报,誓死不还,愿陛下录其子。”上赐银三百两遣之。皓出澶州,为徼骑所掠,皓具言进和之意,骑乃引与俱见戎母萧及戎主。萧搴车帏召皓,以木横车轭上,令皓坐,与之酒食,抚劳甚厚。皓既回,虏欲袭我北塞,以其谋告守将周文质及李继隆、秦翰、文质等,厚备以待之。黎明,虏兵果至,迎射其大帅挞览,坠马死,虏兵大溃。上复使皓申前约,及言已遣曹利用之意。皓入大名,以告王冀公,与利用俱往,和议遂定。乃改元景德。后皓为利用所轧,终于左侍禁。真宗后知之,录其先留九岁子牧为三班奉职。

(节选自《梦溪笔谈·补笔谈》,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继忠独A与麾下B跃马C驰赴D服饰E稍异F契丹G识之H围I数十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势小却”中“却”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却”用法不相同。
B.“虏母老,亦厌兵”中“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的“厌”意思相同。
C.河,文中特指黄河,现在泛指大小河流,词义扩大,与“江”的词义变化相同。
D.“闻虏欲袭我北塞”中“闻”与成语“孤陋寡闻”中的“闻”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将领王继忠率兵与契丹作战,陷入重围时被俘,之后契丹任命其伪官,他乘机向萧太后进言,希望契丹能与北宋讲和以利百姓。
B.王继忠写信给北宋莫州守将石普,让他把辽国同意讲和的消息告诉宋真宗,但因为当时的人们不相信,讲和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C.王继忠趁契丹南侵北宋之际,把契丹有意讲和的信息上奏给宋廷;宋廷便派曹利用前往契丹议和,但行至大名时被王冀公留住了。
D.宋真宗在得知张皓被曹利用倾轧排挤,且仅被授为左侍禁后,便录用了张皓之前出使契丹时留下的九岁的儿子张牧为三班奉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皆重创,殊死战,且战且行,旁西山而北。
(2)继忠力战,为契丹所获,授以伪官,复使为将,渐见亲信。
5.北宋与契丹能成功议和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2024-01-16更新 | 1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频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阔略:宽恕,宽容。②管干:管理。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B.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C.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D.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礼币赠遗之物”与“持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币”字含义相同。
B.“一切委于副使”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C.“诸子安可与工徒齿”与“君子不齿”《师说》)两句中的“齿”字含义不同。
D.“不尔船重”与“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两句中的“尔”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衡出使高丽返回时,在海上遭遇大风;船夫非常恐惧,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到海中,以避风险;副使不得已将自己的东西全扔到海中。
B.门人见王荆公脸色发黑,就去问医,医生说王荆公脸上有污垢,并没有病;门人让王荆公洗脸,王荆公说自己天生就长得黑,洗不掉的。
C.郭进在邢州城北建了一座私宅,建成后举行落成之礼,将土工、木工的宴席安排在东厢房,以示敬重,而将儿子们的宴席安排在西厢房。
D.刘廷式务农时与邻家女子约为婚姻,考中进士后回乡践诺履约;成婚后夫妻和睦,妻子死后,刘廷式非常哀痛;苏轼欣赏其情义写文赞美。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2)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之阔略。
2023-10-01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