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210576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他娶了世上最丑的女人。

作为一家颇有知名度的马戏团的助理,他专程去维也纳看她。这可绝不是预谋在先——他事先压根儿没想过自己会娶她为妻。可是一旦看到她,一旦过了最初的惊愕,他就再也无法将自己的眼睛从她身上移开。她长着一颗硕大的头颅,上面覆盖着肿瘤和肿块。一双流泪不止的小眼睛紧贴着低低的、满是皱纹的额头。

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好让观众能回去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或他们的孩子们描述这张脸,好让他们在拿镜子与自己的脸比较时,能再次想起来这张脸,然后轻松地舒口气。她很耐心地站着,当目光掠过他们的头顶,眺望远处的屋顶时,她或许有一种高人一等之感。

演出结束后,当他与她靠着马戏团内取暖的小马口铁炉子喝茶时,他发现她相当机灵。她当然是会说话的,并且还非常言之有理。她谈吐风趣,思路连贯具体,根本不是他原来想的那样。突然她开始使他心烦意乱,尽管他不清楚那到底是为什么。

于是,他向她告辞。而令他吃惊的是,她居然向他伸出手去——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姿态,实际上是一位淑女的姿态,而且还是一只非常可爱的手。他弯下身去,但是没有用他的唇碰它。

他开始给她买花,不是什么特别的花束,只是便宜的地摊货,用锡箔纸包起来,普通皱纹纸,上面打个蝴蝶结,又买了一条印花棉布围巾、一条闪亮的丝带,还有一盒果仁巧克力。然后,他就像被施了催眠术一样,看着她把丝带绑在了额头上,打了个色彩明亮的蝴蝶结,不但没带来装饰的美感,反倒让人不寒而栗。

每当他开始感到不自在,他就跟他们说他要去办一件要事。他会把靴子擦得铮亮,最好的衬衫洗干净,然后动身上路。他从不走远。他会在最近的城镇停下来,喝得酩酊大醉。但是,哪怕在那种时候,他也从没有忘记她,因为他开始谈论她。她成了他最有价值的资产。需要的时候,他甚至可以用她的丑来支付酒水费——甚至,他可以凭着描述她的那张脸,迷惑漂亮女人。

就在他们共处的第一个演出季结束,他向她求婚了。她连脖子根都红了,浑身颤抖。然后她静静地说,好吧,把头温柔地靠到他的臂膀上。他忍受了这一刻,然后缩了回去,开始给她讲自己对两人共同生活的规划。他在房间里踱着步,她的眼睛就一直盯着他,伤心但一言不发。到最后,她抓住他的手,说她想要的正好相反——她希望他们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也不用到处漂泊,再也不用见任何人。她希望她烧菜做饭,生儿育女,拥有一个花园。

你绝对不可能习惯这种生活,他气愤地驳斥道,你在马戏团长大,你想要、你需要被人观看。离开别人注视的目光,你会死的。

她没有作答。

圣诞节那天,他们在一个小小的教堂里结婚了。主持婚礼的牧师差点昏了过去,声音颤抖地诵念着。

不久之后,她告诉他自己怀孕了。自那时起,他成了一个分裂的人。他希望她生一个与她一样的小孩——那么他们将会有更多的合同,他今后的生活将得到保障,哪怕他妻子在此期间死了。或许他还会成名呢?但是,立刻,他会想到那孩子可能是一个怪物,他真的宁愿撕破她的肚皮,把它从有毒的、满是缺陷的血液中拯救出来,也不愿它注定过像她一样的人生。他祈祷她流产。

晚上她缝制起婴儿服来。你知道,她会停下来片刻,眼睛定定地注视着远方的某个地方,说,人是那么脆弱,那么孤单。他们坐在我面前,注视着我的脸时,我为他们感到难过。似乎他们自己是空的,似乎他们不得不注视着某样东西,拿那样东西把自己填满。有时候,我想他们是羡慕我的。至少我是一样东西。他们是那样地缺少异乎寻常的东西,缺乏自己的独特之处。

她这么说时,他不由地心里一惊。

她是在晚上分娩的,没有任何兴师动众,而是安安静静的,如同一个动物。助产师只是过来剪了脐带。他给了她一沓钞票,确保她不过早地将消息散布出去。他的心怦怦直跳,立刻点亮了所有的灯,好仔细察看一下那样东西。孩子长得非常可怕,甚至比母亲更糟糕。他不得不闭上眼睛,来抑制心头的恶心。

早春时节,一场可怕的西班牙流感袭来,母亲和孩子双双病倒。她们并排躺着,高烧不退,呼吸沉重。偶尔,出自恐慌的本能,她会搂抱孩子,在神志不清中试图给女儿喂奶。她不知道女儿正濒临死亡,再也没有力气吸奶。最后女儿死了,他轻轻地把她放在床边,然后点上一支雪茄。

那天晚上,这个最丑的女人短暂地恢复过意识,只是绝望地抽泣和哀号。他受不了——这是夜的声音,黑暗的声音,直接来自最漆黑的深渊。他掩上耳朵,最后他抓起帽子跑了出去,但是他没跑多远。他在自家公寓的窗下来回走着,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以此帮助她死去。

他把自己关在他们的卧室里,看着两具尸体,茫然不知所措,于是除了教授,他没有告诉其他任何人。他坐在那里,直接就着瓶子喝酒,看着暮色逐渐吞没床上那一动不动的影子的轮廓。后来前来执行尸体解剖的教授递给他一张纸,那位鳏夫用右手签了字,用左手收了钱。

但是就在同一天,他消失在码头前,帮助教授用马车把尸体运送到大学诊所,不久它们将在那里被秘密制成标本。

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二十年,它们就站立在大楼寒冷的地下室,直到好光景来了,它们加入到主要的收藏品行列,包括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头颅、双头婴儿和各种人种、肤色的连体婴儿。如今人们仍可在病理与解剖博物馆的贮藏室里见到——一对装着玻璃眼的母亲和女儿,依然以极富尊严的姿势凝冻着,如同某个不成功的新的残留物种。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成了他最有价值的资产”一句,点破了“他”的卑劣心思,即希望利用人们对丑女人的猎奇心理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B.“他”初次见丑女人时感到惊愕,之后眼睛便无法离开她,与她交流后开始心烦意乱,是因为她虽有内在美,但外表太丑。
C.“他成了一个分裂的人”,表现了“他”为得到更多的利益希望孩子如妻子一样,但又不想让怪物般的孩子来到人世的复杂心理。
D.“他”在规划未来时,丑女人伤心但一言不发,表明两人追求不同;面对“他”的反驳,丑女人不作答,表现了丑女人的妥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弯下身去,但是没有用他的唇碰它”“他忍受了这一刻,然后缩了回去”等细节描写,暗示了“他”并不是真的喜欢丑女人。
B.丑女人把丝带扎在额头上,色彩明亮的蝴蝶结不但没能给人带来美感,反而让人不寒而栗,强烈的反差突显了丑女人之丑。
C.小说内容看似怪诞,但实则是被高度戏剧化的现实,这是对现实主义写法的否定,说明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个世界。
D.本文与《复活》均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详尽描述了人物的真实想法。
3.文中两次提及“他”喝酒,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喝酒的原因有何不同。
4.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丑女人的命运进行分析。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游戏玩不长

[意大利]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玩打仗的游戏。那里有一处干涸的溪流,岸边全是芦竹,河床上都是些灰黄的磐石。既没有敌人,也没有那种会开始然后又会结束的真正战斗。只需要踩着溪流冲到下面去,手里再握着杆芦竹,照着脑子里浮现出的战争场面做就行了。

芦竹是各种武器可以是刺刀,乔瓦尼诺在一片流着沙的河滩上做出扑到前面去袭击敌军的动作,同时发出一种从喉部出来的声音也可以是机关枪,他把它搁在两块礁石间的低坳处,然后把它从一头转到另一头,震得直响。

红十字!他叫道,你是红十字的!快过来!没看见我受伤了吗?

到那时为止一直扮演敌方机关枪的赛来内拉,跑向他去,在他的额头上碾压上一张薄荷的树叶,充作膏药。

乔瓦尼诺猛地蹦起来,横向拿着芦竹跳开了,胳膊伸得老开。轰炸机!轰炸机对准目标了!喷……轰隆!然后就把一手的白砾石撒到赛来内拉的身上来。

你是正在行进中的敌军汽车纵队!我炸了你!

他们从头到脚都湿了,在一段沙滩上滚了一会,乔瓦尼诺决定当坦克了,不行,她是坦克,他来当反坦克雷。他们又玩起了骑兵巡逻队的交锋,乔瓦尼诺撕开了他芦竹上的叶鞘,并把它吹得直颤,还发出刺耳的嘶嘶声。正是那嘶嘶声作响时,出现了三个真正的士兵。

溪流间有一片开阔处,山谷是一片倾斜成凹槽的草地,四下里散落着大丛的荆棘。两个士兵的头盔上扎着青绿的树枝,肚子抵在地上,钉着鞋钉的鞋底垂直地顶在地上,另一个战士戴着耳罩,正在鼓捣一台卡带式收音机,收音机上面还有一个环形大天线。

两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拖着芦竹尖,靠到一名战士身边。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在所有这些东西上,是从一株含羞草上扯下并捆在一起的枝叶,树枝上的裂缝露出了木头的红心,还有一片片被剥掉的树皮。那个士兵,从地上把脸转向孩子,几乎都没挪动头盔,只把头在头盔里转着,一直转到把一面脸颊贴在地上。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忧郁,唇间含着一片樱桃叶。

孩子们蹲伏在他身边芦竹被他们戳在前面,和战士的步枪平行。乔瓦尼诺说:“你们在打仗吗?

士兵在地上蹭了蹭下巴,张开嘴唇,吹走了那片樱桃叶,什么也没说。他捏住乔瓦尼诺的芦竹的顶端,一手拿过来,把它折弯,想弄断它,但这是一根新出的芦竹,它一层层嫩绿而柔韧的内里中裹的全是叶鞘,所以只是被折弯了,但并没有断裂开:这士兵不得不扭搅着它,并一条纤维一条纤维地把它撕断。乔瓦尼诺看到那把武器就这么被糟蹋了,很不愉快,他对它很有感情,但那个士兵做这些举动时花那么大的劲,搞得他也不敢说什么。

在一段斜坡上,一棵桑树投下荫翳,桑树底下,一把折叠椅上,坐着一位将军。那是个臃肿的男人,用望远镜看着什么,用手绢拭去汗水,再把也沾上汗水的眼镜用手绢擦干净,还在膝盖上一张摊开的地图上指指画画的,喘着粗气跟他的参谋长说着什么。

啊呀……敌人的炮火,将军说,全部击中了我们的人……啊呀……”他长满了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

参谋部的军官们,以那种不舒服的姿势坐在那里,把整个身子的重量撑在自己手上,有时也撑在前臂上,艰难地抵御着想躺在草地上、睡在太阳下的诱惑,同时还在将军周围表现出很活跃的模样: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东西,跟随着地图上的调遣,他们好像在思量着每一处的环境因素,思量着那些掩护得糟糕的队伍。

自然,什么时候能看到葡萄园了,将军说,那就是我们的炮火把土地给烧焦了……就在那里,那个露天的地方……啊呀……你们看见敌军的侦察所没有?

这在地图上出来了,将军先生,一位军官热情地说,“‘农居区’……”

但将军没有看地图,而是继续指着那个土丘,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知道,那是老头保乌洛的家,那个养蚕人的房子。

孩子们看了一阵养蚕人的家,又看了一阵将军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叉的铅笔。又响起一声爆炸。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惊跳起来,他们手中的芦竹也就跟着互撞了一下。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坐在地上,头垂着,缓缓地扯起一簇簇的草。先前玩打仗的游戏很有意思,但现在,他们的脑袋里总想起那个唇间含着叶子的士兵那忧伤的眼神,想起了将军抹掉了葡萄园与农舍的那毛茸茸的手指。乔瓦尼诺尽量去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游戏,但在每一缕思绪之间,那些忧伤的眼睛和红色的手指总是不时地回到他面前。

他有了一个新主意。一个新游戏!他跳起来。那里有一堵被香忍冬爬得密不透风的墙。乔瓦尼诺拽着香忍冬的枝头,拉下来长长的一条,把它向后拖着,同时还要注意不弄断它,不把它从墙上拔掉。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什么?

这是一根导火索,和威力无穷的三硝基甲苯炸药相接,藏在军团参谋部地下。

那应该怎么做?

你捂住耳朵。我要给导火线点火了,几秒钟以后,军团就会爆炸了。

赛来内拉立刻塞住了耳朵,乔瓦尼诺做出点上一根火柴的动作,并把火柴送到导火索旁,然后发出嘶嘶嘶……的声音,然后用那目光跟着那正在被火苗消耗掉的导火索走。我们扑到地上去,快,赛来内拉!他大嚷着,自己也用双手捂住了耳朵,两个人都俯下脸。

你听见没有?这轰隆声真是可怕极了!军团没了。

乔瓦尼诺又拉过那攀缘植物的一根枝藤。你知道这根导火索又是去哪里的吗?是去参谋部底下的。

参谋部也被炸掉了。

现在你炸什么?赛来内拉刚从地上爬起来就问。

乔瓦尼诺不知道师后面是什么了。

我觉得不剩下什么了,他说,所有的都被炸掉了。

于是他们下到海滩边,去做沙堡。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戏中的战争敌我双方、作战方式和起止时间完全由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自己掌握,这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B.偶遇士兵的乔瓦尼诺问“你们在打仗吗?”说明他并没有真正见过战争,之前的“战争”完全来自自己的想象,故无法判断士兵的行为是真实还是游戏。
C.虽然对战争还处于混沌的认识,但养蚕人家的被毁和士兵忧伤的眼神给了乔瓦尼诺一丝触动,所以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从之前漫无目的地玩,到有目标地“攻击军团参谋部”。
D.因为目睹了真正战争场面的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认识到了打仗的残酷,所以再也不玩打仗游戏了,转而开始去海边玩做沙堡的新游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游戏”为线索,串联起“河滩边”“山谷中”“香忍冬墙边”和“海滩上”四个场景中的事件,使小说在虚构和真实之间游走,不仅结构紧凑严密,而且凸显了主旨。
B.小说善于动作描写,比如用“蹭”“张开”“吹”“捏”“折”“扭搅”“撕断”等对士兵的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士兵的无聊,也表现了士兵内心的忧郁。
C.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比如乔瓦尼诺对士兵毁了他的芦竹的不满、不解,他对养蚕人保乌洛的家被炸毁的震惊,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的。
D.对将军及其参谋的描写,小说不仅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客观地表现他们的神情和心理;还运用孩子独特的视角,解构和丑化了他们的形象。
3.理解题目“好游戏玩不长”的含义。
4.有人评论卡尔维诺的战争小说是“小说游离战争,这种游离让人感觉似乎和现实走远了,从某种角度正是依靠这种游离才真正接近现实,让人更加认识战争的本质”。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个评论的理解。
2023-01-19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分硬币

(日)黑岛传治

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

藤二缠起妈妈来了。

问问爸爸,看叫买不。

说行哩。

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尽管是答应冷琴了,需要把堆房翻腾一遍,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两个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

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

藤二缠着妈妈。

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

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

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甩过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嗯。

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

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

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

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

多少钱一条哇?

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

算八分钱……

是啊。

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

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

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

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押着。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

不。

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一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

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

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

那么,绳儿可要断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

抻也长不了——那么抽要摔到后面去的呀!

嘿,一抻就长了。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

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

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

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

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

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

嗯。

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

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

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不给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有删改)


【注】此文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写“孩子们,撞嘎嘎”“串乡的摔跤班子”“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麻雀又会来吃稻子”等,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B.小说中“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
C.“夕阳穿过竹窗棂”“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等属于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寂的氛围,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D.“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类似《祝福》中祥林嫂说阿毛的事情,“妈妈”念叨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妈妈”因儿子死去的悲伤。
2.简要分析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的作用。
3.小说的悲剧看似是一个偶然事件,其背后却由多种社会因素决定,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1-12-04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红玫瑰

(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

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除。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没什么不好的。”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料桶。

“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在他眼里,战争过后,道德败坏,女人放荡,偷情泛滥,整个社会简直就是一个污秽堕落的泥沼。但因为外婆,我们从不跟他计较。

外公慷慨陈词的时候,妈妈总会溜出房间,去看外婆的玫瑰。在整个平淡无奇的农场,外婆的花园独居一隅,那些香甜馥郁的深红色玫瑰构成了农场唯一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才不会关心这个呢,”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直都没关心过。当然了,我们不该说死者的坏话。”说完,她迅速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外公是一个牧民,养着一群羊。外婆在战时与一名军人私奔后,外公独自养大了三个孩子。那时候,妈妈10岁,舅舅瓦尔13岁,小姨西尔维娅只有6岁。

外婆的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劳力的丧失。为了缓解压力,外公把瓦尔与邻居的儿子丹尼斯做了交换,据说这样他们可以迫使男孩子们干更多的活。

丹尼斯住在屋外的小棚子里。那里冬冷夏热,非常难熬。六个月之后,他离家出走,并谎报年龄参了军。

受到丹尼斯成功出逃的鼓励,瓦尔也试图一走了之,结果不幸被抓,被外公打了个半死。

外婆的离去给了妈妈当头一棒,她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她要打扫房子、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西尔维娅。不过刚一成年,姐妹俩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

我负责收拾厨房。外公活到了90岁,在那么多个10年里,除了麦特斯厨灶换了新的之外,厨房的样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变。我拉开橱柜的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了旧信封、生锈的图钉、断了的橡皮筋、褪色的羊羔奶嘴等物品。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一晃就叮当作响。盒盖上写着三个名字: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字。外婆的名字上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了,怎么都打不开。

“你知道这盒里装着什么吗?”我问妈妈。

“子弹。”妈妈说着,伸手拿过烟丝盒。

我瞬间失去了兴趣。刚才在那些覆满灰尘的抽屉里我早就见过散落的弹药了,再发现几颗子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每个人一颗。”她喁喁私语。

“你说什么?”

“战争期间,你外公在家里挂了一幅地图,随时关注着盟军和敌军之间的战况。”她指了指墙壁,“当日本军队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时,他把几颗子弹放进了烟丝盒,并告诉瓦尔,要是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农场,他就把这几颗子弹分别喂给妈妈、西尔维娅和我。”

“他想枪杀你们?”

“他认为那样做比让我们被敌人抓走要好。”

“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

妈妈盯着我。难道我说错了?

“他一直想让我们相信是你外婆背叛了我们,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她抛弃了我们。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们只是怕他,所以什么都不敢说。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尽心照料着妈妈的玫瑰。我们也只能做那么多了。”

“妈妈?”

“把盒子打开。”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盒盖撬开。

“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

妈妈没有答话。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色的玫瑰。

1.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抱怨。
(2)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
2.简要分析“我”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3.结合全文,评析小说中的“外公”形象。
4.小说以“外婆的红玫瑰”为题,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2020-09-20更新 | 2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