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2107105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D.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C.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守墓人

聂鑫森

春节前夕,二十五岁的红云云,从深圳回到她的老家——罗霄山脉脚下的茶陵县桐木镇火把村,来和父母团聚,过一段安安静静的日子。

火把村是个贫困村,红家又没有得力的男丁,父亲个子瘦小,母亲多病,干完了田土里的活,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红军无名烈士墓的义务守墓人。红云云也劝过父母,别当什么义务守墓人了,没谁要求他们这样做。父亲说:“这是你曾祖父的嘱托,红家义不容辞!”

原来,火把村处在湘赣边界,离卡子山最近的是红家,穿过一片杂木林就到了。卡子山两边是高峻的石山,中间有一条通道。1933年冬,红军的大部队要撤离出去,一个连的红军为安全护送把守着卡子山。李连长的部队要守三天,他曾到过红家,用一块光洋,买走一小袋红薯。第二天白匪追到了卡子山,激烈的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三天后,红军弹尽粮绝,只剩下了李连长。他为了不连累乡亲,只身飞奔,把白匪引向另一个地方,最终牺牲。白匪把李连长和其他战士的尸体,残酷地抛下山谷。

红家当时的当家人红大山深夜领乡亲们寻回烈士的遗体,用家里纺织的白土布(原是准备赶场卖掉后,买回所需的食盐和农具),把遗体裹好,埋到祖屋后面的一个山湾里。红大山曾被白匪抓去严刑拷打问那些遗体,但他宁死不说,红大山放回来都快断气了,临死时交代独子红石岩:好好守着这片墓地。

新中国成立后,红家竖起了木板做的墓碑,用红漆写上“红军无名烈士之墓”和“红军烈士李连长之墓”。平日除草、培土,到了清明节,他和乡亲们用从牙缝里省出的钱,买来鞭炮、香烛、纸钱和水酒祭祀。

红石岩后来因劳累过度去世。红大山、红石岩的墓,筑在离红军墓地不远的一个小山包上,日夜守望着这些先烈。儿子红星火成了接班的守墓人,春去秋来,如今五十有四了。

这个冬天是暖冬,但山里的气温却低,每夜,红云云和父母坐在火塘边,喝茶聊天,她觉得又回到了童年,温馨得心都发软。

母亲问:“云妹子,你不是说那个男友小艾,要跟你一起来吗?”

“妈,别提他了。他说要给大老板拜年,好让他们来投资。”

红星火咳了几声,说:“他一定是邀你一起去,只是你不去。”

“我当然不去!我要回来陪你。”

红星火笑了笑,说:“再陪也只几天,只要你快活就好。”

“我一回来就快活了。你们不晓得,年底前老板让我做假账,想逃税。我不肯,和他吵了一场。”

“我女儿有正气。我们喜欢!”

“我一年没回来,没想到村里大变样,成立了一个个专业队,种茶、栽果树、养牛羊鸡鸭,扶贫挺见成效。还有这红军墓地,变成了‘红军墓园’,成了旅游线上一个亮点。连曾祖、祖父的墓地也修整一新,称为‘守墓人纪念园’,让大家来参观,号召大家学习。”

“是县里修建的。墓地周边的花草,品种是我建议的,一行还魂草,一行爆竹花。”

“还魂草,不怕旱,不怕雨雪,把它抽得筋断叶碎,过些日子又会还魂活过来,所以叫它‘打不死’。就像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精神万古长青!爆竹花又叫一串红,花序像一挂挂的爆竹,红得热烈,就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我是这样想的,可文化太低了,讲不好。还有那个李连长的故事,我也讲得呆板。加上身体不好,将来谁来守墓?”

红云云端起杯子喝茶,喝得咕咚咕咚响。

转眼到了大年初七。红云云的手机不时地响起铃声。老板催她初八要准时上班;男朋友说来了几个考察的老板,要她赶快来帮忙接待。红云云没好气地说:“我爹还病着,我还要待几天!”

这些日子,只要红星火去墓园,红云云必陪他一起去,用扫把扫墓道,用抹布擦拭墓台、墓碑。

初八的早晨,县政府打电话给红星火,说北京部队的一个歌剧团来老区慰问演出。当他们听说了红家守墓人的故事后,很感动,一定要来拜祭这里的红军烈士,采访如今的守墓人!

红星火接完电话,急得眉毛打结,说:“云云,我当导游,你当讲解员,好不好?”“好!”

当客人们拜祭走出石牌坊,没想到一齐回转身,面对站在石牌坊下的红星火和红云云,立正,敬礼。两鬓染霜的团长,大声喊道:“向红军墓园的守墓人致敬!”

红星火流泪了。红云云也流泪了。

“爸爸,我决定留在家乡,当一个守墓人。”

“我就等着你这句话。只是小艾……”

红云云目视远方,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就顺其自然吧。”

(选自《山西文学》2020年1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点明了红云云的年龄,身份及回家的原因,为下文红云云在家女承父业做义务守墓人做了铺垫。
B.红云云先劝父母不要当守墓人,后来自己却坚决当义务守墓人,前后态度变化很大,这也使故事情节有了波澜性。
C.文中人物的性格鲜明,这得益于间接刻画的运用,如老板要红云云做假账但她坚决不从,体现了其正直的品格。
D.文中故事涉及的时间虽然长达几十载,跨度十分大,但以“守墓人”作为线索来贯穿全文,使得情节非常紧凑。
2.文中所写红军牺牲和红星火祖孙三代的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探究文中红云云坚决当守墓人的原因。
2021-07-14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做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个情节合情合理,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写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使人物性格显得更加立体。
D.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既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B.人物形象方面,作者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老中医以“医者”身份自居,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C.情节的设置上,作者匠心独运有意让情节出现起伏,以吸引读者,使内容更为完整丰富,也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饱满。
D.“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这些都是正面写老中医医术高明。
3.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高超医术的?
4.文中划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10-28更新 | 1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纷飞

于博

同昌号老板梁再新打开大门的一刹那,吓了一跳,倒不是因为昨夜大雪纷飞,大地白茫茫的一片,而是门口躺着一个人。

雪,埋住了男孩的大半个身子。这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头发蓬乱,脸色有些青紫,穿着一件开了花的破棉袄。

是不是冻死了?梁再新下意识地弯下腰,伸手在男孩的鼻孔下试了试,长出了一口气。男孩虽然呼吸微弱,但起码他还活着。梁再新把男孩拖进了屋里。不管怎么样,这是一条人命啊。

梁再新用雪把男孩的身子搓了几遍,又给他灌了—碗姜汤水。男孩才慢慢醒了过来,睁开了眼睛,发出微弱的声音。看着眼前站着的这个人,男弦有些惶恐,但显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便挣扎着要坐起来,看样子是要谢谢眼前这位救命恩人。

梁再新用手制止了男孩。男孩说了一个谢字后,又昏睡过去。

五天后,屋外大雪纷飞。屋内,男孩穿着梁再新给他的一身半新不旧的衣裳,站在柜台旁。男孩一米七十多高的个头,两道浓眉,一双大眼睛,皮肤白净,头发也剃了,显得格外精神。男孩成了同昌号——奎县最大的绸缎庄的一个伙计,自然也成为梁再新的徒弟。男孩很会说话,又聪明伶俐,腿脚也勤快,尤其会打算盘。白捡来个中意的徒弟,不用给薪水,只管吃住,这让梁再新很是得意。

男孩说他姓鲍,叫鲍远,家是关里的,父母双亡。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听说关东这地方富裕,地广粮多,就跑来了。

一晃,鲍远到店里一个多月了。

这天早晨,大雪纷飞。梁再新带着夫人和女儿小曼去朋友家参加一个婚礼,把店交给了鲍远。梁再新已经五十开外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年方十七。

下午,梁再新回到店里,鲍远迎上前,说师傅,您老走后,我打扫屋子,发现柜台旁边有一块银元,我给您老放到账桌上了。

梁再新点点头,走到账桌前,拿起那块银圆,对着嘴吹了一口气,放到耳边听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抬头看了一眼鲍远,自言自语道:嗯,这袁大头真是不错。

每到月末,鲍远都把账目拢得清清楚楚,再拿给梁再新看,一年多了,从未出过差错。可这回,鲍远却怎么也对不上账,总是多出三块大洋。鲍远反复核对,算盘子打得噼啪响,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响亮。屋内,噼啪声断断续续响了一夜,屋外,大雪也纷飞了一夜。

天大亮了,梁再新走进来,见鲍远趴在账桌上睡着了。桌子上摊着账本,一边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摞银元和铜板,另一边是三块摞在一起的袁大头。

怎么,我听算盘子响一宿,是账不对?

嗯呐,怎么算怎么多出三块。我把店里的货都点了两遍。

啊,多总比少强。这样吧,你去睡觉,放你一天假。

鲍远站起身,打了个哈欠,走到屋外。不一会儿,又回来了。

怎么不去睡呀?

洗把脸就精神了,我不能让师傅一个人顶着,能干点儿是点儿。

梁再新打量着鲍远,眼睛里飞快地闪过一丝亮光,满意地点点头。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同昌绸缎庄彩灯高悬,鞭炮齐鸣,唢呐声声。鲍远披红挂绿,小曼蒙着红盖头,一起跪拜满脸灿烂的梁再新。

鲍远成了梁再新的上门女婿。

十几年后,梁再新躺在床上,这时,他已经气若游丝了。

远儿,我把小曼和这个不大不小的家业就托付给你了。

爹,放心吧,我一定照顾好小曼,照顾好这个家。只是,今天我要把有些话说明白。

梁再新一惊,听你这话,是话里有话啊。

我不叫鲍远,也不是关里的。我叫于显龙,是二佐的,我爹叫——

没等鲍远把话说完,梁再新突然大声咳嗽几下,然后无力地摆摆手,别说了,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你是于成昆的儿子。小曼结婚的头一天晚上,你出去烧纸祭祖,跟在你身后的那个人就是我。

那你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这同昌号本来就是你们老于家的,现在又完完全全地还给你们了。于成昆他不吃亏,我梁再新替他打了一辈子工,最后还把姑娘给搭上了。这场赌局最大的赢家就是你爹。

好多年前,于成昆经过拼搏,建起了同昌号,但他后来却沾上了赌瘾。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梁再新设局,通过老千,把同昌号改姓了梁。于成昆抱着三岁的于显龙,埋完喝药自尽的媳妇,远走他乡。悔恨、沮丧、内疚,千般滋味如同蚂蚁啮噬着他的血肉和灵魂。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于成昆离开了这个世界。十三岁的于显龙站在床头,听完父亲告诉他的这一切,紧咬着牙关,暗暗攥紧了拳头……

此时,于显龙看着梁再新,心里就像无边的大海,涌起滔天的巨浪,但瞬间化为平静。

您真是一个豪赌之人。我一进您的家门,您就和我赌。先是故意丢在柜台下一枚银元,后来又在月末结账时在钱匣里多放了三枚。我知道,您这是在考验我。其实,月末的账,第一遍我就算出来了。之所以故意打了一宿的算盘,是因为我要用那噼啪的响声增加赌局的筹码。

你才是豪赌。假如我再晚一些时候发现你,这场赌局就提前结束了。可你笑到了最后,你,才是真正的赢家。

梁再新说完,想抬起头,但终究还是没有抬起,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窗外,一大片乌云遮住了月亮。稍后,风起,一时间,大雪纷飞……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大雪纷飞”的场景,有悲也有喜,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生提供场景,读者从中感受到丰富的人生况味。
B.梁再新救的男孩“很会说话,又聪明伶俐,腿脚也勤快,尤其会打算盘”“不用给薪水,只管吃住”这些内容,都为小说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文章多处情节看似“不动声色”,实则耐人寻味。如梁再新“抬头看了一眼鲍远,自言自语道:“嗯,这袁大头真是不错。”此句一语双关,可以看出他对新徒弟的态度。
D.早年于成昆因为赌博导致经过拼搏建起的通昌号改姓梁,后来梁再新“不仅替他打了一辈子工,最后还把姑娘搭上了”,从中传达出了人生的荒诞感。
2.梁再新“微笑着闭上了眼睛”,“微笑”这一细节描写对塑造梁再新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于显龙和临死之前的梁再新都认为对方是豪赌之人,此处被认为是小说的高潮部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0-01-01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