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213910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洋淀上(节选)

关仁山

街巷里堆满了雪。千年老梨树也挂满了树挂。白得圣洁的码头,零零散散地泊着几只老龟一样的旧船。

铃铛奶奶嘴里唠叨着:“你爹活着的时候,就爱砸冰懵子……”

王永泰嗯了一声。他在夏天是船老大,冬天也爱在冰上砸冰懵子。

荒凉的大淀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撩得他猛地来了精神。他心里念叨,砸冰懵子的季节到了。

王永泰挺直腰,拧着屁股下炕。他哼了几声保定老调,腰里缠上一圈绳索,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戴上一顶大皮帽子。他从墙上摘下一支明晃晃的冰枪,冰枪的颜色跟大铁锅一样。

他扛着冰枪,扑扑跌跌地走进雪野里。王永泰脚下一跳一滑,走不大稳,觉得雪窝深得像是挖地三尺,冷透了的寒气直往骨缝里杀。

王永泰斜卧在一艘冻僵的船板上,嘴巴喷出一团哈气,拽起拴在腰上的酒葫芦,比画两下,锥子似的目光依旧盯着沉静的大淀。

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就像夏日淀上的浪头一样白。

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

往年人多的时候,王永泰总是带着王决心、二巴掌他们打冬围。但今年不同往常,王决心在千年秀林栽树,还要护卫规划设计专家在白洋淀勘测。

这个季节,淀上凶险无比,常常使走冰的人陷于危险境地。厚厚的冰层下面,还能听到淙淙流水的声音。就像铃铛奶奶常念叨的:半寸板内是娘房,半寸板外是阎王。

王家寨有一个流传很久的风俗。白洋淀发大水的时候,铃铛的先人在门板上糊上钟馗剪纸,家家户户进水,唯独铃铛家里没有进淀水。这下就把钟馗剪纸传神了,乡亲们买来红纸,请铃铛的先人给剪钟馗。后来风俗渐渐演化,谁家男人去世了就摘左扇门随同下葬,那扇门就黑洞洞的空着,等女人走了再摘右扇门跟随女主人下葬。新人入住这所房子,重新换上门,贴上钟馗剪纸。

王永泰永远记着父亲大抬杆的模样,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

喊淀就是到了码头冲着村口喊一嗓子,有缘赶上的就分一点儿鱼。喊淀还没有人来,就在千年老梨树下敲钟,钟声一响,人们点燃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灯笼,亮了一街。大抬杆将冰枪高高地举过头顶,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不如白洋淀的水鬼子。王永泰捕鱼的本领就属于水鬼子。改革开放初期,王永泰成立了捕鱼公司。但冬天砸冰懵子,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砸冰懵子,大黑、二黑都跟着,两只鱼鹰静静立在雪坨上东张西望。不多时,冰层底下挤出声如裂帛的脆响,犹如砸碎了玻璃。响声里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嗷呵——嗷呵”的叫声。白洋淀人都知道大鱼浮冰游,小鱼却是沉了底。王永泰躲避的雪坎子,就是夏天他的老船鱼窝的地方。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扭头时,蓦地看见几步远的雪岗顶端黑乎乎地袒露着什么,那是碎冰,别人砸过冰懵子了。

王永泰滚过浮雪,爬上那道雪岗,盖住了被风吹秃的地方,然后斜着眼睛寻着裂响的冰面。他调动了多年获得的嗅觉和听觉经验,捕捉着冰面细小的变动,寻找大鱼的踪迹,同时也在寻找乐趣。

他的心里不知不觉渐渐温馨起来。

夜空的云层里有月儿出来了。百米远的冰面上有了声响,他就划开了浮雪。冰层下边一个硕大的黑乎乎的东西。王永泰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

冰层下面的黑东西就蒙了,露出水的时候,他辨认出是一条大黑鱼,就迅疾趴下,将被砸晕的大黑鱼捉上来,扔进他的网兜里。

自己砸冰懵子,那是只有他独享的快乐。

王永泰重新找了个地方,刮掉上面的浮雪,细细审视,又有黑乎乎的东西游来。瞧定这是一条肥硕的大鲤鱼,王永泰嗖地爬起,身上好像长了一片芒刺,高高举起冰枪砸去,大鲤鱼瞬间被震蒙了。

王永泰抓大鲤鱼的时候,眼前黑了景儿,扭头噗地摔了一跤。大黑、二黑扑棱着翅膀飞过来。好在都是雪粉,他又撑着身体爬起来,看见一个大冰块滑溜溜滚进一张一合的冰缝,溅起清晰的水声。等他睁开眼睛,已经来不及了,大鲤鱼苏醒了,摇摇晃晃地游动起来。

王永泰一动不动,宛如悄然拱出的一座雪雕。

他孤傲地站在雪梁子上,等着大鱼不游动了,他时刻准备将冰枪砸下去。他着急啊,然而大鱼没有动作。僵持许久,王永泰的身体像是生了一股厌气,攥着冰枪的手瑟瑟发抖。他双腿发软,围着冰层里的大鱼兜圈,脚下的棉靰鞡踩进深雪里,脆脆地响。

大鱼几乎在惊悸中游不动了。王永泰即刻出手,嘭一声,冰枪砸下去,大鲤鱼震蒙了。他趴在那里捞出大鲤鱼,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此时,寒鸟从枯黄的芦苇中起飞。

后来,王永泰又以同样的砸冰方式,捕捉了几条大鱼。有两条大鱼活着,悲戚戚地喘息。王永泰想跟鱼说说话,但人的语言和鱼的语言是无法沟通的,无论他怎么叫喊,在鱼眼里也是个咆哮的哑巴。

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茫茫雪野里,脚下的棉靰鞡响个没完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街巷里堆满了雪、老梨树挂满了树挂等写出了白洋淀圣洁的自然环境,也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背景。
B.铃铛奶奶关于“半寸板”的念叨,说明了淀上捕鱼的凶险,也增加了王永泰砸冰懵子时的紧张气氛。
C.王永泰去捕鱼时脚步扑扑跌跌,回来时棉靰鞡响个没完没了,不同的步伐暗示了不同的内心世界。
D.王永泰砸鱼时,审视、爬起、高举等动作一气呵成,体现了他捕鱼经验的丰富和捕鱼技术的高超。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意象,作者通过雪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体现捕鱼环境的艰难,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B.曾经父亲喊淀的热闹场景与王永泰独自砸冰懵子的孤寂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王永泰感到空落、伤感的原因。
C.王永泰身披羊皮袄、手握冰枪、腰挂酒葫芦的描写,与中国传统小说塑造的游侠人物相似,使小说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D.本文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如“夜空的云层里有月儿出来了”,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环境的空旷与清静。
3.作为反映风云际会、时代变迁的作品,《白洋淀上》既包含古老的元素,又展现新生的动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关仁山在接受采访时说:“作品要传达出时代的精神,写出筋骨和温度。”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筋骨”和“温度”?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 祭

郭雪波

半夜里狗蛋被尿憋醒了,一看旁边,老爷子的干草铺空着。他揉着眼睛走出马架子,发现老爷子正抱膝坐在门口沙滩上,两眼凝视着前边的沙洼地。脚前堆了一堆烟锅灰。明晃晃的一轮月亮,照着坨坡,照着洼滩,泛着灰色的光。他走过去,不声不响地坐在老爷子的旁边。狗蛋屏住呼吸倾听,听不见叹息声,唯有那不倦的夜风从沙坡上丝丝吹过。月亮洒下了过于浓重的光色。使得沙坨更为沉静地酣睡了。

它叹息了几十年,几百年。人是太没用了。老头儿自顾低语着,过了片刻,明天就要撒种了,哦,红糜子……他掌心里攥着一小把红糜种子,轻轻摩挲着。狗蛋拿过几粒,月光下仔细端详。哦,你这搅得老爷子无法入睡的红糜种子哟。比高粱粒小些、比谷粒大些,籽粒饱满光洁,圆圆的,沉实而晶莹。

它能止往沙漠的叹息吗?狗蛋问。

能的。它是一种喜爱在沙上地里扎根的作物。于是,狗蛋也相信了。

东梁子上刚发白,老双阳就套起了犁杖。一天里,只有在这凌晨到小晌午的时间里较适宜播种。日头一旦升高,沙坨子里像蒸笼,人和牲畜都受不了。他们选择沙洼子的南端那片地,开犁了。

这是一幅美妙的播耕图。

晨曦中,黑键牛在前边伸脖拉犁,粗绳套绷得直直的;老双阳在后边光脚扶犁把,那松软的沙土在铁铧子两边如两道波浪翻开去;老头儿后边,是小狗蛋肩上斜挎着点葫芦,用木棍哒、哒、哒敲着点葫芦向前伸出的空心木管,那褐黄色的米粒从盛种子的葫芦头里颠拨了出来,经过木管嘴上的草穗子分解后,仨仨俩俩均匀地撒落进刚翻开的垄沟湿土里;最后边是老狗克二龙,脖子上套着拉绳,拉绳那头拴着椭圆形木制压土滚子,顺着坨沟把撒下去的种子压进土里去。人和牲畜,同力协作,进行着人类最基本而又原始的生存劳动。②哒哒哒的敲打点葫芦声,节奏清脆悠扬地传荡着,偶尔加进两声叭叭的鞭声,又由低沉的铁铧子翻土的唰唰声和木制破子压土的沙沙声做陪衬,合成了这一美妙无比、浑然一体的播耕协奏曲。庄重,和谐,古朴。

播耕三天之后,他们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沙坨子里水的蒸发量是惊人的。沙井里的水,越来越供不应求了。后来每天仅仅渗出五六碗水,还不够人和牲畜的饮用。老双阳把沙井往下深挖了几尺,仍不大见效。只好控制使用老狗克二龙的活儿,可由狗蛋兼做。老双阳拿鞭子几次轰它回村去,它转了几个沙丘又跑回来,蹲在马架子门口。不给它水喝,趁他们去种地,它自个儿却潜进沙井,把那点水舔吸个干净。

老双阳狠狠心把它逮住后吊在木桩上。反正光喝苞米面糊糊粥,他们也越发顶不住了。狗蛋泪汪汪地抱住老狗的脖子不放。

可老狗丝毫没有痛苦的样子,神情怡然,不叫不跳,睁着的两眼里也没有丝毫哀伤,觉得以此报答一下主人多年喂养的恩德,十分值得。

老双阳一勒紧那根绳时,狗蛋一声惊叫逃进马架子里。老双阳眼睛盯着的不是狗,而是南边的等待他们去播种的土地,还有那连绵的沙坨。他一咬牙,腮帮鼓起来,双手猛地哆嗦了几下。老狗克二龙如释重负地一声低鸣,身子便软了。

狗蛋缩在马架子一角,眼睛盯着某处一动不动,对喷香的狗肉看都不看一眼。老双阳如何威逼利诱也不管用,只好由他去。

没有两天,黑犍牛也趴窝了。缺水缺草料,加上它付出的劳动量太大,它实在拉不动那沉重的犁杖了。老双阳愤怒地挥动着鞭子,叭叭打在黑牛的皮肉上,毛一团团脱落,皮上鼓起一道道血印子,但它闭上双眼任主人去打,就是没力气从垄沟里站起来。

老双阳无奈了,丢下鞭子,抱住黑牛的脖子洒下两滴浊泪,手抚摸着血印子低语:老伙计,难为你了……

他默默地卸下黑牛的轭架,解开肚带,站起来,把轭架往自己右肩上一挎,回头冲狗蛋吼:扶犁!

狗蛋看着他那干瘦的身形,站在原地没动窝。聋了?快扶犁!听见没有!”“不,俺不扶。狗蛋冷冷地说。你!……老头儿操起了刚才打牛的那条鞭子。

狗蛋无动于衷地看着他

你扶不扶?

不扶。狗蛋黑肚子一挺,脖子一梗

老双阳手中的鞭子空中挥了一圈,将落不落的时候,他丢开了它。随即,向狗蛋走了几步。扑通一声向狗蛋跪下了。祖宗,求求你了,就剩下一升多种子了,你知道,这红糜子是咱们俩明年一年的口粮呵!懂吗,小祖宗!

咱们俩?明年你还叫我跟着你?

叫你跟俺一辈子,不是干儿子,是干爹!

哦,你认下俺当干儿子了?狗蛋不相信地盯着老头的脸。然后,他也不去理会老头,走过去小手扶起犁杖把。同时用脏糊的手背狠狠抹了一下眼角。

老双阳站起来,重新把轭架套在肩上。俺恨你,干爹。狗蛋从他后边静静地说。俺恨这沙漠,干儿。老双阳沉着脸回答。

铁铧子插进沙土里。老双阳躬着上身绷着腿,向前使劲一拉身子却弹簧似的被绳套拉了回来,铁铧子一丁点也没动。狗蛋把铁铧子尖稍稍往上抬高了一点。

照原先深浅!这是种糜子,不是种萝卜!”“好好,你这疯老头,你就拉吧,拉得比黑牛还黑牛吧!

老双阳把肩膀往前一横,腮帮上的咬肌拧动着,双眼往前鼓突起来,额上暴起的青筋如蚯蚓。豆粒大的汗珠从两鬓往下淌下来。嘿——!老头儿一声怒吼,铁铧子终于颤悠悠地吃土行进了。④一步、两步、三步……十步……五十步……狗蛋没想到那干瘦的身躯里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气

粗硬的轭架,挤压着他的肩胛骨,不一会儿肩上的皮和肉挤烂,显出一片血印子,渗出细细的殷红色的血丝。

(摘自《十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说狗蛋“听不见叹息声”,而老爷子说“它叹息了几十年,几百年”,暗示沙漠的的荒凉由来已久,也写出了狗蛋的稚嫩。
B.老狗面对死亡的反常表现,不仅写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只能听天由命的无奈,更突出了狗对养育自己的主人的温情。
C.“这红糜子是咱们俩明年一年的口粮呵!”暗示老双阳早就把狗蛋当作自己的家人,只是没有亲口说出。
D.狗蛋“我恨你”中恨的是干爹派给他活儿,老双阳“俺恨这沙漠”中恨的是沙漠环境恶劣,同时也表明以劳作改变现状的决心。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攥”“摩挲”的细节描写,突出老人对红糜子的珍视,表现出播耕前他希望与担忧并存的心理。
B.句子②中多处运用拟声词,节奏轻快,让读者身临其境如入愉悦、和谐的沙漠播耕场景,饱含美好与希望。
C.句子③通过“无动于衷”“脖子一梗”等神态或动作描写,写出了狗蛋认为老双阳不可能拉得动犁、也不忍心他这样做的复杂心理。
D.句子④中的数字看似啰嗦,实则富含深意,不仅写出了老双阳拉犁的艰难,更突出了他的坚韧。
3.狗蛋这一人物形象的创设使文章在沉郁中透出几丝暖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作者以“沙漠文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常常回旋着悲怆与礼赞的旋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04更新 | 2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火春风斗古城[注]节选)

李英儒


我亲爱的银环胞妹:

你接到这封信,一分钟也别迟缓,立刻送到杨政委那里去。告诉他,我麻痹大意犯了错误,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那天,我接受任务,刚走到苑家屯村边,便衣特务拦住了我,查问我的身份。要是我不献居住证就好了,那上边同赵家有关联,特务把我带到赵家对质,恰遇上那个戴黑眼镜的叫蓝猫的特务率领敌人清查户口,这样我被捕了。

被捕当时,他们胃口很大,希望至少能捕住像杨同志那样的人,拷问了两个钟头,我自然不肯说,但我实在担心杨同志,他跟敌人一庄不隔,就在南板桥集上等着,还规定不见不散。假如敌人聪明些,从我的来路上去搜,杨同志必遭不幸。我瞅个空子,拼命去夺一个坏蛋的枪,逼得他不得不朝天开火。我多满意他这声报讯的枪声呵,不知当时杨同志听到没有?

我被捆绑进城了,敌人排列那样多的队伍,前呼后拥押着我走,是怕我逃跑吗?不是。敌人是要示威,我是他们示威的资本。我能当软骨头吗?当然不能。我得叫市民们看看共产党人的骨气!敌人,你夸什么胜利?你们获得我这个没出息的小卒能顶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小卒,也未必叫你们尝到甜头。可是,我心里也很难过。我还年轻,受党的恩德太多,出力的机会太少。难道就这样早早了此一生吗?

我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抱有这样的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解放了城池,由我领着咱们的武装,按着坏蛋的家门,指着他们的脑袋,一个也不漏网,一一都捆绑起来,那时节,人们是多么痛快,我是多么开心。哪晓得这些美好的希望都破灭了,不是我当向导抓捕敌人,而是被敌人五花大绑绑着我自己。

我不能瞒你们,我是受了严刑拷问,流过许多血……

请你们尽管放心,我不会给党丢人。

敌人不是草包,他们能做到的事太多啦!他们能敲碎我的牙齿,能割掉我的舌头,甚至能剖腹摘出我的心肝;但他们只有一条不能,不能从我嘴里得出他们所需要的话。

也不是闭起嘴来不说。我也说了一些,不知说得对不对,请组织审查。敌人问散传单送情报领兵攻打城池的事,我统统承担了,我是以豁出一身剐的心情承认的。也许是又犯了错误,因为他们松开我,把我送到一个居民家庭里来散押监视,这家有位善良的姑娘,就是她为我冒着生命危险送信的。

还写什么呢?表白表白我的心愿吧!你知道的,我们婚后几个月,当地共产党组织抗日武装,人家高眼看我,挑选我当了村妇女会主任。上级布置任务,动员青年参军,我怎样开始工作呢,想来想去,第一个是动员丈夫去前线。他求饶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没见过孩子,只要你生下来,我当爹的亲亲他的脸,二话不说,第二天我就上前线打鬼子,在战场牺牲了,我也绝不后悔……但我没答应。他提前上前线了,并带动着一帮青年集体参军。临走时,我要他给孩子起下个名字,他粗声大气地说叫“离”,说完他眼里含着泪走了,我懂得他是说分离呀,我给孩子起名叫小离儿。你嘲笑你姐夫恋家吗?他怎能没依恋呢?但他还是个人服从了整体。

他参军后是个好战士,很快入了党,在有名的齐会战斗中,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他,我带着吃奶的孩子,奔赴内线工作,重回省城,移居郊区,内线联络,这样做我认为是服从了党的需要,继承了爱人的遗志,我没想过旁的,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说说我最后一件心事,我的小离儿才五岁,她是我心尖子上的一块肉。不管把她送给谁,希望组织上给她点荣誉,给她挂上个革命烈士子女的头衔,我没给孩子留下产业,要留这点荣誉,等将来小离儿长大读书的时候(我想到那时候省城就解放啦),叫她向同学们讲说讲说,她是什么样爹娘留下的女儿,让同学们知道: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我们国家民族造成多大的灾难!让同学们知道和平是多么可贵,知道他们在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下学习,是先辈人怎样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妹妹,说老实话,我把唯一的幸福寄托在理想和希望中了。让我向新中国所有的青年人表达我的心愿吧!祝你们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些都不是容易得到的!我虽然是做了母亲的人,可我还不过是二十四岁的青年!我多么想自由,多么想活下去,至少希望活到城市解放,能看到你们欢蹦乱跳的那一天。现在看来,这都成了奢想。

敌人也想让我活下去,还答应叫我在物质生活上活好一点,只要从我身上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我想活,我知道并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名词,但我不能避开它而丢掉我最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不用说作为一个党员,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是不能失掉的。这样,我的未来就可知了。青年学生们,同时代和未来的青年们,让我——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为你们的光明前途祝福吧。

金环

[注]《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李英儒描写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华北日寇占领城市的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敌人,你夸什么胜利”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金环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因为视死如归而对自己被捕一事的不以为意。
B.虽然“我”没有做过散传单送情报的事,没有领兵攻打城池,但“我”在敌人审问时都承担了,这表现出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C.文中提到那位“冒着生命危险”帮“我”送信的善良的姑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普通百姓对革命工作的热心支持。
D.“我最后一件心事”就是担心自己年纪尚幼的孩子,这也从侧面暴露出我党中十分坚定的革命青年,也还存在一定的弱点。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悬念陡起,“我麻痹大意犯了错误”成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下来的金环的夺枪行为,更是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
B.选文采用一封家书的形式,以一位年轻革命者的口吻娓娓道来,重点讲述她投身革命的事迹,及誓为革命献身的思想情感。
C.选文以细腻的笔调展现“我”被捕后种种矛盾纠结的幽微心理,结尾部分由衷地希望和热情的祝愿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D.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尤其是其议论和抒情的文字,表现人物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境界,实是感人至深。
3.金环在信中用大量笔墨写丈夫参军的事,有怎样的表达意图?请简要分析。
4.金环被捕的故事如果用全知视角叙事,会非常细致生动,但作者却以书信的形式来叙写。这样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3-05-23更新 | 1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明少爷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显现他俊朗能干,为后文写他获得双倍的货做了铺垫。
C.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不作回应,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
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都因有了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走向了一致。
2.小说中描写任蕴清哪些细节暗示了任蕴清对儿子的态度和观点发生了变化?
3.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2-04-13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