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214972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①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②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蓬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③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④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⑤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⑥“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⑦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⑧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⑨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⑩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拦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⑪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⑫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⑬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⑭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⑮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⑯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⑰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⑱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⑲我们相对坐着。

⑳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㉑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㉒“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㉓“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㉔“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㉕“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㉖“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㉗“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㉘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㉙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㉚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㉛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㉜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㉝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㉞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浑身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遇到心目中的英雄令“我”颤抖不已。
B.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
C.“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布衣”代表和平宁静的生活,“鼓角声”“铠甲”代表战争。
D.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写“我”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枕着一片芦苇遇见周瑜,首尾呼应,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
B.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
C.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推动故事的发展;“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
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穿越历史时空,通过类似寓言的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英雄人物,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3.请以周瑜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风声(节选)

麦家

夜深了。院子里的灯光相继熄灭,只有西楼会议室依然灯光明亮。院子里枪声乍起!

尖利的枪声中夹杂着零星的惨叫声、战斗声、脚步声,会议室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个蒙面人就如利刃破竹一般,破窗而入,高喊: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谁也没想到,共军居然敢冒死来营救老鬼。

王田香想去拔枪,忽见又有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只好乖乖地举起手。

一双双手相继举起,任凭乌黑的枪口对准,命悬一线。

老鬼,快跟我们走!

快走,老鬼,我们是老虎派来救你的!

肥原似乎不甘心死了都不知道谁是老鬼,一边举着双手一边偷偷环视周围,看到底谁是老鬼。殊不知,所有人都乖乖地擎着双手,或高或低,或直或弯,无一例外。不过肥原也注意到,这些人中只有李宁玉跟王田香一样,颇有点泰然处之的镇静,其他人无不露出了恐惧的神情。白秘书甚至吓得流出了口水,着实丢人。

老鬼,快跟我们走,晚了就不行了!

快走,老鬼,敌人的援军马上就会赶来的,机不可失,耽误不得!

可就是没有人出列,跟他们走。

肥原不经意间发现其中一个蒙面人穿的是总队士兵特制的大头皮鞋,知道可能已被老鬼识破,顿时恼羞成怒,手还没完全放下便破口大骂:滚!都给我滚出去!!

很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原来这是肥原为今天晚上精心策划并组织的一出压轴戏,长时间的开会就是为了把时间熬过去。夜深深,让共军铤而走险,让老鬼自投罗网。可老鬼毕竟是老鬼,资深老辣,历练成精,哪会被这几个小鬼骗过?他们穿的是统一的皮鞋,端的都是制式的枪,哪像老鬼的同志。老鬼的同志来自五湖四海,使的武器五花八门,口音南腔北调,怎么可能这么整齐划一?

不用说,肥原又白打了一张牌。不但白打,还有点丢人现眼。

再说张司令,什么时候这么狼狈过,当着自己的部下乖乖地举起颤抖的双手?肥原采取这么大的行动,居然不跟他打招呼,让他出洋相,简直是胡闹!他忍不住板脸,气呼呼地责问肥原:肥原长,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肥原本就在气恼中,不客气地回敬道:还用问吗?我要引蛇出洞,诱鬼现身。你不觉得你身边的鬼太狡猾了吗,你要觉得我做得不对,有什么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司令看他气势汹汹,忍了气劝他:依我看,等明天再说吧,等明天这个时候,什么老K、老虎、老鬼都会现身的。

肥原走到李宁玉跟前:我觉得已经现身了,李宁玉,你觉得呢?刚才我看见你静止水。你为什么这么镇静,能告诉我吗?

李宁玉看着肥原,静静地说:因为我觉得这样卑鄙地活着,老是被你无辜地当共党分子怀疑、讹诈,还不如死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创作的对话(节选)

麦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感伤变成了愤怒(冷漠、清高的芯子也是愤怒),天真变成了调皮,小说的台子(广场)被四方拆解。小说家开始跟各种现代主义思潮联姻,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这时的小说是不敢天真的,小说一天真,“文学的上帝”就嘲笑,骂你浅薄,没有思想,没有诗意。这一路走下来的下场是:小说走出了读者的广场,走进了文学史。直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出现,小说天真的一面几乎被他以一己之力牵回头。

我从马尔克斯包括博尔赫斯那里,看到了恢复小说天真一面的契机,也受到诱惑,得出的结论是:要写奇人。别指责我不写常人,常人是人,难道奇人就不是人吗?我们要写的是人,难道奇人就没有人性?我的父母是最平常的人,农民,过着最日常的生活,但他们的生命里其实并无太多人性的考验。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看日头作息,只为一副胃肠,甚至连爱情、孤独都不大有,小小的山村就是天下,如何让他们来体现复杂、泥泞、宽广的人性?人性只有在极端的条件下才能充分体现,这个任务我觉得奇人应该比常人更容易出色完成。可以说,这也是我要写奇人的“思想基础”。

当然,奇人各式各样,为什么我不去写“风清扬”,不写“棋王”,不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这必定跟我的经历、知识面、兴趣点相关。战略性地选择在哪里开战是可以谋划的,但仗怎么打,到战术层面,其实是没得选择的,只能跟自己打,抽调自己的各种储备。我无须向你强调,我写的都是虚构的——难道有那么多极端又典型的人生等我花钱去收买?当然,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是为了展现更宽广而深入的真实。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笃定是虚构的,但人在重压之下变形、异化,这是现代人的一种集体真实。至于为什么是一只甲虫而非臭虫,为什么那家庭是那种人物关系、那屋子里那些家具等,正如我为什么要写“特别单位”而非“特别旅馆”一样,都因于作家自经历,尤其是内心经历。我们有理由怀疑卡夫卡梦见过甲虫(或捉拿过)。我小时候经常做同一个梦,一只翅膀张开来像蓑衣一样的大鸟把我叼走。这只大鸟是英雄,我渴望它救我逃出那个令我倍感孤苦的小山村。这跟我后来写了那么多天才——所谓的英雄——或许是相干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个特务穿着统一的皮鞋,端着制式的枪,企图诱骗资深老辣、斗争经验丰富的地下共产党员“老鬼”,结果计划落空。
B.张司令当着自己的部下举起颤抖的双手而出尽洋相,这既表露出肥原行事专横,也表明肥原与张司令之间有嫌隙。
C.文章在交代了“夜深了”这一特定背景之后,紧接着就描写尖利的枪声,先声夺人,给人以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感受。
D.描写肥原举起双手并偷视他人动作的一段文字,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情的描写,把肥原老奸巨猾的劣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2.文本一画横线部分中,在“鬼”字前面加上“老”和“小”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文本二指出,奇人比常人更容易在极端条件下充分体现人性,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2023-06-25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个矿工和一条狼

沈瑞明

天刚擦黑,暴雨就哗哗地泼了下来。凌晨四点的时候,随着一阵嗡嗡的沉闷的巨响,刹那间地动山摇,蓝光闪烁。

山洪随之也暴发了,泥石流呜呜地啸叫着,裹挟着山石泥块,沿着沟壑风卷残云般扑面而来。

大地震以后,他们仅靠着从小木屋里抢出来的三十几个夜宵馒头和山里少量的野果与木薯,在绵延荒凉的野狼谷里坚持了十七天,成为那场灾难最后的获救者。

这真是一个奇迹。

五月十二日凌晨,这九个死里逃生的人带着恐惧、惊慌和饥劳,在迷宫般的群山里茫然地走着。

路全部断了。

巨大的山体和岩石在暴雨和余震的淫威下,不时地在野狼谷四周崩塌、滑落。

据皮五回忆,地震的前一天,他曾发现周围山体上有大量的巨石滚落,但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私营矿主杨老板更是无动于衷。

……

第十五天,他们还在迷宫似的峡谷里转悠。

偶尔能看见头顶上方的天空有救援直升机在盘旋。他们曾兴奋地挥动衣服高声叫喊。但始终没被发现。他们失望和沮丧,一线生的希望又破灭了。

他们再次燃起一堆算火,希望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马彪摸了摸挎包,野果和木薯也没有了。他掏出弹簧刀,弯腰砍去一堆藤蔓,挖出几块新鲜的木薯,然后放到篝火上烤。不一会儿,木薯的香味便飘散开来。

青烟袅袅,黄昏的野狼谷更显宁静。

被午阳驱散的雾气又慢慢地聚拢过来。林子渐渐地被抹上一层玛瑙红。

有岩鹰在空中静静地翻翔,无声无息。

马彪和皮五他们带着老灰继续攀爬行走。

蓦地,老灰停住蹒珊的脚步,左右晃了晃,然后昂起那颗硕大的头颅。

嗷呜——嗷呜——嗷呜——

这回嗥声更大。

嗥毕,老灰突然趴在了地上,两爪前伸贴地,全身紧绷。

马彪和皮五他们听到老灰的嗥声,有了经验,赶紧停下。

不到一分钟,一波更强的余震又来了。

刹那间,地动山摇,天旋地转,泥土裹挟着巨大的山石翻滚直下。

众人赶紧躲到一棵巨大的山毛榉后面。

老灰又救了咱们一命。大伙儿对老灰心生感激。

眼前已经无路可走。巨大的岩石堵住了峡谷的出口。

他们顺着一条断沟继续前行。

不时有零星岩石随着山体崩塌滑落。他们左闪右躲,在峡谷丛林中绕行。

彪子,老灰不行了。

走在前面的马彪听见皮五在后面喊,你看看它,这回真的是不行了。

马彪回头看了眼老灰。马彪说,那怎么办呢?

皮五说,想想办法,我们不能丢下它,老灰对我们有恩,它几次救了咱们,一定要一起走。

王三说,那就抬吧,抬着它走。

皮五和另外几名矿工开始轮流用衣服抬着老灰。

老灰已经很轻,瘦得只剩下一副皮囊。失去弹性的肩胛和乳房耷拉在一边。

马彪和皮五注意到,老灰的眼神开始变得浑浊,眼角挂着一颗豆大的泪珠。

马彪说,这畜生也知道感恩?

皮五说,地震了,它也会想念它的同伴和家人,也会感激我们的不离不弃,它应该也通人性。

第十六天,老灰的脚步东倒西歪,越发蹒跚,一边走,一边打晃。

马彪和皮五让老灰走在中间,走一阵,抬一阵。

突然,皮五在后面喊,老灰不行了,彪子,真的不行了。

马彪回头,见老灰终于蹒跚着倒下了。

皮五走过去,蹲下,摸了摸老灰的头。

皮五用双手抬起老灰的身子,身子很轻。

皮五突然号啕大哭。皮五说,老灰,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呀,你不能就这么丢下我们九个人呀!

老灰努力想睁开眼睛,却已经抬不起眼皮。它想伸出舌头舔一舔皮五,却没有力气够到了。

马彪和王三以及另外几名矿工也哭了,蹲在一边不停地抹泪。

马彪说,老灰,你不能走呀,老灰,我们一起走,一定能够走出去。

老灰的眼睛终于闭上了,再也没有睁开。

皮五突然大叫一声,老灰——

随着一声撕裂的长号,老灰——老灰——老灰——的呼喊声在空阔的山谷里久久回荡着。

他们失去了一个伙伴。在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他们曾经一起抗争。

一场特殊的葬礼开始了。

九个人用双手和树棍刨了个坑。他们用溪水将老灰干瘪的身子洗干净。皮五脱下里面穿着的一件T恤,马彪用刀子将它划开,穿在老灰的身上,然后抬进坑里,放平,用手捧来土,一把一把地撒在它的身上,再压上一些石块,最后折来一些树枝,盖在石块上。

皮五说,这么重情义的一条狼,希望它来生转投人胎,有些叫人的人,还真不如它呢。

马彪说,是啊,这哪是一条狼啊,分明就是一个人。

王三说,那你还要杀它?你下辈子就投胎做狼。

九名受困者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处境,面无表情地站立着,雕塑般一动不动。然后围住老灰的坟茔,肃穆地站成一圈儿,深深地鞠了一躬。

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两点,大地震的第十七天,已经极度虚脱、奄奄一息的马彪、皮五和王三他们,在野狼谷一片开阔的坡地上,终于等来了救援部队的直升机。他们的身旁,是一堆快要燃烬的篝火。

一架绳梯从直升机的腹部悬了下来……他们终于获救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雨大和山洪凶猛等,渲染了地震来袭的恐怖氛围,为故事创设了一个特定情境。
B.小说采用倒叙写法,先写九名矿工经历生死十七天后获救的结局,再回忆事情的经过,展开九人一狼的故事。
C.小说第一次出现的救援直升机为结尾众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再次等来救援直升机并全部获救埋下了伏笔。
D.“老灰的眼神开始变得浑浊,眼角挂着一颗豆大的泪珠”这一细节意在表现老灰死前未能见到同伴的悲伤。
2.小说中老灰有何形象特点?它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有哪些思想内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2-09-28更新 | 1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②“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

③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

④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⑤“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

⑥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的跳起身,磕磕绊绊的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⑦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⑧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⑨“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对于“馒头”、“野菊花”和“布片”这几处细节的描写,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馒头”这一细节前后呼应,展现了作者构思行文上的精巧笔法,更是为了点明战斗生活艰苦,战士们英勇奋战的精神。
B.“馒头”是通讯员送给“我”的,展现了通讯员体贴善良的性格特点,而他后面又牺牲了,令人产生物在人亡的痛心感。
C.通讯员枪筒子里不仅有树枝,后又放入野菊花,既表现了通讯员热爱生活的可爱形象,也表现出其忧郁一扫的快乐心情。
D.通讯员肩头飘扬的“布片”是他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撕破那一刻,表现了他的紧张,缝补那一刻表现新媳妇的庄严虔敬。
2.本篇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意蕴丰富独具匠心,以下对于标题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新媳妇新婚被子上所绣的图案,此图和此被是文章穿针引线的线索。
B.文章围绕百合花被子相关故事情节展开,“百合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百合花”象征着融洽和谐、共同奋斗的军民情,象征着淳朴真挚的人性美。
D.“百合花”象征通讯员、新媳妇和“我”身上乐于奉献、满怀革命热情高贵品质。
3.请分析上文划线句“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中的新媳妇该行为背后的心理。
4.上中图书馆向全校同学推荐优秀革命文学作品,《百合花》是其中之一,请替图书馆拟一份推荐词,至少从两个方面陈述你推荐该小说的理由。
2023-10-13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