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2181679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乔典运

汉王城是深山里头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五户人家,分别姓刘关张赵黄。据说是三国时期刘备君臣的后代,不幸流落到此。这五户人家还保持着桃园结义的情分,人心一直很古,五家人亲如一家人,亲如一个人。

这天傍晚,关老二从村西头锄麦回来。他家住在村东头,要回家得穿过整个村子,要经过刘张赵黄四家门前才能到自己家里。①这两天他心不静,谁都不想见,就在村外磨蹭到天黑定了,以为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了,才往家里走去。

前天,大家一同去卖红薯干。关老二只有25斤,划票员多画了个0,成了250斤。关老二看了票心里惊喜得乱敲敲,他磨蹭到大家都结账走了才去取钱,多拿了五十块钱。②他一拿到钱手就发抖,想退给人家,可是只想了眨眼工夫就又不想退了,国家是个大麦秸垛,谁都去拽,自己从来没去沾过,就这么便宜国家了。自己没偷没抢,是老天爷看自己穷,才叫划票员三昏四迷把钱硬塞给了自己,自己再不要就不算人了,这样想想就没退。在回来的路上,关老二又犯了心病,这事给大家说不说?好像大家都没看见,不说也没关系。可是祖上有个规矩,见一面分一半,别说是人家算错了白给的,就是拾的,亲戚送的,也得分一分。

关老二又想到了秋天那件事。那天,弟兄五个一块上山挖中草药,到山顶汉王庙歇了一会,他翻了几道山,挂破了衣服挂破了皮,只挖了一把丹参,还不够一双草鞋钱,气得真想跳崖死了算了。还是祖上念他可怜,把他领到了猴上天后阴里,在刀削石崖上找到了几窝天麻,他冒着粉身碎骨的风险,一下子挖了十几斤,这么多要值上百块钱哩。他欢天喜地地回到了汉王庙,只见大家早已到齐,祖宗面前生了一大堆火,都在烤火吸烟。大家说等他半天了,说着从火堆里扒出烧红薯叫他吃,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添柴火,才看见大家的药筐都是空的,再一看神案前边有一堆草药。他不明白,就奇怪地看着大家,刘老大说:大家说了,老祖先们南征北战,打来天下都有福同享,今天挖点药也应该当着老祖先的面拢成一堆,然后平分,也叫祖先们看看,咱们的心还和他们的心一样。关老二听了顿时一颗心掉到了冰井里,可是又有口难言。自己挖了天麻,大家并不知道,看样子大家是真心真意遵照祖先遗训,自己怎好说个不字?他看看自己的祖先关公,关公也对他红着脸,好像是为他不愿平分而害羞。大家看他倒出的是天麻,一个个傻了眼,刘老大忙伸手拦住了他:二弟,这一回你就不要太为难了!关老二是个血性人,虽说心里像喝了碗醋,还是硬着手腕搅个不分你我,然后哈哈大笑道:这有啥,咱们谁和谁,别说一点草药了,就是命也该兑上!说得大家一齐夸他不愧是关公的后代。关老二看着大家的笑脸,自己直想哭,大家都没自己受的苦大,苦大苦小一样平分,心里老不是味。关老二想起这件往事,如今心里还不平,难道这次人家多给的外财也得再分分?

关老二迷瞪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他想去找老大探探口气,看他知不知道自己得了外财。天已大明了,村子还没醒,有钱难买天明觉,你睡他睡我也睡,不睡白不睡,大家比着睡。关老二看家家还关门闭户,心里就有气,这算啥日子呀?谁都不想走到人前,一个比一个懒,可是,走到人前行吗?不说别的了,连顿好饭都吃不成,做顿好饭也得分成五份,一家送一份,轮到自己嘴里没有了。有这规矩谁还有心思往好里过?关老二想着,到了刘老大门口,突然头顶响起呱呱的老鸹叫声。大清早碰到老鸹叫凶多吉少,不由浑身打了个冷战,忙弯腰在地上摸了一把,什么也没摸着,还是举起空手往树上打去,老鸹吓坏了,恶声恶气地呱呱叫着飞跑了。关老二呆呆看着老站过的桐树,树叶早落光了,横七竖八的枝条像张牙舞爪的夜叉。③一阵西风,夜叉们冲着他扑来,他慌慌地跑回家了。

关老二又躺到床上,又拉被子包住了头。被窝里漆黑,他好像看见了关公涨红着脸在发脾气,骂他不该坏了祖先规矩。他浑身发抖了。老婆做好饭喊他吃饭,他不动也不吭,老婆以为他病了,就坐在床头陪他。

黄五送来了糖,张三端来了龟汤,赵四带来了烟,刘老大送来了橘子。媳妇叫他起来吃,他一下掀翻被子坐起来,红着脸红着眼吼道:吃!吃!好吃难消化!昨天,都是昨天来人送的?他们一定是知道了!④关老二浑身瘫软了。他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了一卷十元的票子,递给老婆,少气没力地说:给,拿去,每家给他们十块!

关二嫂不情愿地迟疑着走了。

关老二满肚子不满,看着家里,咬着牙说:搬!非搬走不可!

文本二:

寓言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小说当中的关系上。是一种能力,一种可能,一篇作品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的,小说是无法获得充实的内涵的,无法使人联想起生活中最基础的层面。小说的也就是它的寓言功能,这反映出小说家在形而上方面所努力的程度。没有形而上,小说必然要缺少一种恢弘,一种浩瀚,一种气派,一种大。

——毕飞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老二将自己得到意外之财看作天意,并将原因归结到划票员身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疚之感。
B.关老二冒着风险采得天麻回来,看到大家准备遵照祖训平分草药,他虽不情愿,也不好意思反对。
C.作为关公的后代,关老二的思想被深深地烙上忠义精神的印迹,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束缚。
D.小说最后一段写关老二决意搬走,将他内心的偏执狭隘暴露在读者面前,揭示了小说的批判主题。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反映出关老二获意外之财不想让人知道、怕人知道后要平分的复杂心理。
B.句子②表现了关老二的矛盾心理,既有良心上的不安,又有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人
C.句子③写关老二想不遵祖训却又内心胆怯,“夜叉”是他纠结挣扎心理的折射。
D.句子④中的“浑身瘫软”,表现了关老二在自己的秘密被揭穿之后的崩溃绝望。
3.文本一以“遗风”为题有何作用?
4.文本一具有寓言小说的特征,请结合文本二,以“小”和“大”为关键词,写一则简短的评论文字,不超过60字。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逆行

张福献

王三喜点燃了一根烟卷,他吸了一口,缓缓地吐出了一个烟圈,烟圈在习习的风中飘散了,他望着慢慢变成灰烬的香烟出神。今天是清明节,他正站在父亲的墓前。

田野里腾起了一根根白色的烟柱,浓浓的烟雾很快地随风飘散;麦田里,几只受惊的麻雀振翅急飞,它们掠过天空,飞落在远处的高压线上;旁边的墓地里,传来了女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王三喜的眼泪夺眶而出。

爹,我对不起你。王三喜哽咽地说。

爹有肺气肿的老毛病,那几天,他的病症严重起来。他呼吸困难,全身浮肿,妹妹四喜把爹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可是,爹的身体还是如同一颗熟透的瓜果那样落了蒂。爹清醒了片刻,他安排了自己的后事。不要给三喜打电话,他太忙,别耽误他工作。四喜以为爹好了,医生却说他是回光返照。就这样,爹去世在医院里。那天,刚好是他73岁的生日。

王三喜在爹的坟前跪了下来,他恭恭敬敬地给爹点燃了一炷香,又给爹磕了个头,他望着跳跃的火苗,陷入了回忆之中。

爹是个军人,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候,爹是一名排长,他和营长几个人固守在猫耳洞中,粮食就要吃完了,营长也负了伤,可他们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来。必须马上搞到粮食,要不然大家都得完蛋!

作为侦查排长的爹主动请缨,他要去外面寻找食物和给养,营长把自己的手枪送给了他,还握着他的手告诉他:不到迫不得已,千万别开枪惊动敌人;同志们的希望,都在你一个人身上,你一定要完成任务,平安回来;你爹娘和老婆孩子都在家里等着你回去呢。爹点了点头,爬出了猫耳洞。

趁着天黑,爹悄悄地摸到了敌人的哨所旁。白天,他和营长观察了敌情,敌人的哨所里有粮食。他伏下身子,在夜色中一动不动,蚊虫咬啮着他的肢体,但他顾不得了,必须等到夜深人静,敌人困乏时,干掉值班的哨兵,他才有胜算完成任务。哨所里有一袋大米,足够他们几个坚持到增援部队的到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从身边爬过,夜色渐深,两个越南鬼子有些乏了,他们在说着什么,那个高个子要出去小解。爹知道,机会来啦,他摸了上去。

他悄悄地靠了上去,用手臂扼住那鬼子的脖子,一匕首结果了他的性命。外面的动静惊动了另一个鬼子,他提着枪出了哨所,爹悄悄地摸到他的身后,用缴获的步枪枪托猛击了一下他的头部,地一声闷响,另一名鬼子也倒在了地上。爹背着一袋大米和几盒沙丁鱼罐头,弯着腰,悄悄地摸回了猫耳洞。

在那场战役中,爹立了大功。战争结束后,爹放弃了在大城市生活的优越条件,回了家乡。他说,他要回来建设家乡,然后,他就在县城里教了一辈子书。

大喜哥从省医学院毕业后,就在县人民医院担任内科主任,他是一位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专家。20年前,一场非典疫情爆发了,大喜主动请缨,担任了县防疫工作组的副指挥长,负责县城一带查封路段的工作。他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治身亡,享年29岁。

我为儿子骄傲自豪。爹老泪纵横。

送走大哥后,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原来身材高高大大的他,一下子变得弯腰驼背起来,鬓角的头发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就在那一年,三喜考上了大学,他要向被追认为烈士的大哥学习,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医学院。

五年后,二喜哥也去世了。他的学校里发生了火灾,火情严峻,三名学生被困在了火场,他顶着湿湿的棉被冲进了火场,救出了三名学生,自己却被一根燃烧的房梁击中了头部。二喜哥当场牺牲了,和大哥一样,也是在29岁那年。

这次,爹没有流泪,但他成夜成夜地不能入睡。他患上了失眠的毛病,睡不着觉的他学会了抽烟,后来,失眠的毛病治好了,他却染上了烟瘾。多年抽烟的习惯,使他的肺部严重受损。

爹,我对不住您!王三喜在爹的墓前放声痛哭。爹病重时,他没有陪伴在爹的病榻前,如果他在爹的身边,也许爹走得不会那么快,那么早……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他觉得愧对父亲。

爹病危前,王三喜离开了家,做了一名逆行者。那时,武汉疫情爆发了,他说,他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他撇下家中的一切,义无反顾地去了武汉……没想到,回来后,他却再也见不到他的父亲了。

爹的墓地上,又响起了他哀凄的哭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田野的惨淡、清冷,“女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又增添了小说悲伤、凄凉的气氛。
B.大喜因抗击“非典”殉职,享年29岁;二喜为救三名学生而牺牲,也是29岁。这种巧合的处理,强化了小说的悲壮性。
C.“成夜成夜地不能入睡”,以致“患上了失眠的毛病”,后又“染上了烟瘾”,这是导致爹死亡的根本原因。
D.小说以“逆行”为题,讲述了一家父子四人为大义而奋不顾身的故事,传达出忠孝不能两全的主题,感人至深。
2.小说中回忆与现实相交织的叙事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请以小说中的爹、大喜和三喜为例,谈谈我们应弘扬哪些英雄精神?
2022-05-14更新 | 20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女法官的泪水
奚同发
刘大爷走进那间两面流水檐的平房时,索小叶已在那个办公室当了七年的小镇法庭庭长。与以往不同的是,刘大爷面对热情让座的索小叶却摇头摆手说:不坐,不坐,小叶法官,跟我出来一下嘛!
行!女法官说着双手整理一下头发,把放在桌头的大盖帽拿起来,戴端正,跟刘大爷出门。左腿跨出门槛,右腿还在门里,眼前的情形让她大吃一惊。院里站着一个个树桩似的小伙子,少说也有三四十人,个个身强力壮,而且不像往常庄稼人那样穿得松松垮垮。
刘大爷说话时嗓音有些沙哑,态度却异常坚决:小叶法官,你可不能走呀。索小叶一头雾水:我到哪儿去啊?刘大爷说,乡亲们都知道了,都在传,你要调走哩。他们找到我,让我一定把你留下。我知道,你三十多岁,要相亲哩,咱这儿有的是好小伙。你看,刘大爷用手一指院子说,这是我从各村找来的,你随便挑哪个都行……
索小叶的脸“腾”一下红了,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涨潮,双眼噙上泪花子……
原来,几天前索小叶与外地来的同学在镇上小饭馆吃饭,同学给她介绍对象,并说对方有能力把她调到市里。这事被乡亲听到,就传开了。
索小叶当法官的小镇,依山天成,其权力范围有很大一部分延伸到山的深处。加上经济不发达,穷乡僻壤,几乎没有一个法官可以干三年以上。索小叶却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村民们已习惯了有事就找索法官。针对村民的官司,索小叶尽量庭外调解,以减少当事人的花费;就是开庭,也常常是带着书记员把法庭搬到农家的小院或炕头。断案环境一变,案子办得顺利多了。农村乡邻,鸡零狗碎,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呀!
七年中,索小叶调走的机会多的是。她不走,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她不会跟别人说,也不能跟别人说。
索小叶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书记员做起,由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后来参加考试的优异成绩,很快成为审判员。当法官,是她儿时的梦,农村的童年给她留下了太深的烙印。邻居上访被警察打死在派出所里,虽然行凶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可判给他家的经济赔偿,一直因为派出所缺少经费而不能执行。一位身躯如弓的老人,从此踏上漫漫的上访路,一床黑乎乎的被卷外裹塑料布走南过北,让人心酸。当时年幼的索小叶咬牙,立志长大要做一名法官,虽然如愿了,但她的理想很快被破坏了……
那是一个让她感到无比屈辱的过程。看完卷宗,经历几年的职业训练早已能平静如水的她怒气冲天地把材料摔在案头:严惩!脑海里飞快地以各条款法律量刑。这时电话响了,是市委副秘书长打来的。对方暗示她这个案子不能判有罪,而且说这不是他本人的意思,是谁谁的意思。她的大脑乱起来,第一次面临艰难的选择:一边是法律的公正,一边将影响到她未来的发展,甚至是这个案子后她的直接命运。
最终让她崩溃的是她无法回避的制度。虽然想顶住,但由于院长的压力,三人的合议庭两位陪审员以二对一的比例,压倒她的意见。作为审判长,她不得不第一次流着泪去写判决书,几次把笔摔了,又不得不捡回来,这是她的职责,不仅要写,还要找理由,把这个她本来反对的结果写得有理有据。作为一名法官,自己竟然受到法律的伤害……最终选择离开,在得知小镇的情况后,她毫不犹豫地来了。在这个小天地里,她才找到了当法官的感觉。
怎么可能走?她能到哪里去?
望着刘大爷,索小叶哽咽着说:都回吧,让大伙……都回吧……
老人像做错了事似的,结舌说,看……不上,再,另寻……
她强忍着泪说:回吧,让大家回吧……我不走……
说出最后一句最关键的话,她摇摇手回到办公室,顺手关了门。腿发软,背倚门,泪水肆无忌惮地奔泻而下,已听不清小院里的人是如何离去的……
这是索小叶当法官后第二次流泪。
果真一诺千金,她在小镇上生活了近二十年,一直没有出嫁,49岁因病而逝。临终时她说:真的舍不了小镇,就让小镇作为我最后的家吧!
此前,小镇从来没有立碑的习惯,但是大家在进镇的路口为她立了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石碑正面,因大家争执不休,不得不写成“闺女姐姐妈妈”三个并列竖排称谓,下面才是“法官索小叶”,但是老人们还是玩了个心眼儿,前两个字写得稍大,由于每年清明都有人用金粉为字一层层上色,进镇的人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闺女。
(选自《北方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为了让索小叶安心在小镇工作,刘大爷费尽心思地找来许多小伙子让索小叶相亲,索小叶被深深地感动,因而答应大家不离开小镇。
B.童年的烙印使索小叶把法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成为法官后的一次屈辱的断案又使索小叶来到经济落后、地处穷乡僻壤的小镇工作。
C.索小叶调走的机会很多,她不想走的原因是以前自己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案时得罪了上级领导,她怕这件丑事被乡亲们知道。
D.小说通过典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如“立碑”的情节就体现了索小叶在村民特别是老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索小叶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特点。
E.作者善于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以形写神,如“脸‘腾’一下红了……双眼噙上泪花子”就写出了索小叶当时的羞涩和感动。
2.小说中的索小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叙述索小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主人公索小叶是可敬的,但她的一生也让人觉得可怜,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索小叶“可敬”和“可怜”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1)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2)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3)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

(4)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5)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6)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7)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8)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9)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10)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11)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12)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13)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14)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15)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16)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17)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18)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19)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自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
B.小说中的孕妇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幸福的农村妇女,她对眼下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心里了无缺憾。
C.本文和《哦,香雪》文风相似,笔调清新,充满诗意;孕妇和香雪也一样纯朴,对文化知识充满景仰。
D.本文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
2.关于文章第⑥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孕妇坐在碑的边沿,不用屁股压住大字,表现出她对文化知识的尊重。
B.“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是希望下一代能读书识字有文化知识。
C.“相信”“无疑”说明她已经意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D.孕妇不愿意将来面对孩子询问说“不知道”,说明她为不识字感到羞耻。
3.文中四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从这四次呼唤中任选两处分析在呼唤中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
4.牛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04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