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20769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楼,看样子是修葺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挺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框上的砖块参差不齐,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击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停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都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从孩子身边伸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炸呀!有种的来炸呀!”

没有比这再急人的了。望着敌兵那狰狞的面孔和那一条条乱踢乱蹬的小腿,我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着,麻沙沙的疼。“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单腿跪在窗前,脸颊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着,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着胸前的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

我和班长抬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竟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

那场肉搏战结束了以后,因为我胳膊上受了伤,在继续向前进攻的时候,副班长要我留下来照顾班长,顺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们哄到一个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会儿,才在这小屋里找到了班长,原来卫生员为了担架走动方便,把他背下来了。

我进房的时候,班长紧闭着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着,血,随着呼气,不停地冒肴血泡,从伤口里涌出来。在他身边趴着个小女孩儿,我认出,她就是拼刺刀时班长用手接住的那个孩子。她趴在班长的肩膀上,正叉开小手扒着他的眼皮,一面轻轻地叫道:“叔叔,你说,我长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妈吗?你说呀……”看见我进来了,慌忙停住了嘴。

“能,一定能……”半天,班长才应了声,随着睁开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说:“看,这孩子非要跟着我不行。知道么,这里是个孤儿院呀!唉,没爹没娘的……可那些狗东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头皱起一个大疙瘩。每逢谈到敌人,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喘息了一阵,又伸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问道:“珍珍,你长大了,除了找你爹妈,还干什么?”

“我就走!”孩子说,脸上流露出一种果决的神情,“我走了,嬷嬷就再也捞不着打我啦!”

这话说得真揪心。班长长抽了口气说:“看,孩子的心眼都给堵得死死的了。对于将来,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着孩子的脑袋,仔细看了一阵,忽然脸色舒展开了,眼睛变得乌亮——每逢谈到顺心的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向着我动情地说:“老刘啊,要是将来胜利了,再到这里来看看,那有多好啊!”

就在这时,卫生员带着担架来了,我们正要扶他上去,谁知他的伤势突然恶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来。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点什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本。他闭上眼睛,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该下劲儿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听着,还在一股劲地揉着班长的胳膊:“叔叔,你说呀!……”

但是,这位叔叔的话已经说究了,他永远不能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知道,要让这么小个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战士心里的声音,一个战士留下的遗嘱啊!我掏出钢笔,把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到小本子上,交给了孩子……

1959年9月9日

(有别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兵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还阴阳怪气地叫喊着挑衅的话语,这肆无忌惮的暴行显示出他们的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B.“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描绘了战场上突然的安静,突出了这种寂静带来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C.被班长接住的女孩,在班长受伤、紧闭双眼以及临终前都说过一句话“叔叔,你说”这两句话含义相同,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
D.小说中的班长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牺牲,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砖块有的“是新补上的”,有的“参差不齐”,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们的军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B.本篇小说既有对班长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也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合理真实。
C.本篇小说和《百合花》叙述顺序不同,但在叙事风格上都同样细腻,善于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本篇小说叙述节奏较快,叙事性较强,而其另一篇《党费》在记叙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叙述节奏较为舒缓。
3.文艺评论家侯金镜评价王愿坚写人物,“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捕捉性格闪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刹那,那一瞬间”,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长”这一称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坚持大量使用“班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摔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里半因找山羊时遭人欺负无力还击而感到沮丧,借“不是好兆相”来自我开脱,表明在他身上也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B.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也跟在后面”去寻找山羊,表现了麻面婆在生活中缺少自主意识。
C.结尾部分麻面婆的“哼”,情绪强烈,饱含对丈夫意见的不满和反抗,暗示麻面婆性格中刚烈要强的另一面。
D.“罗圈腿”“麻面婆”等人物称谓,既写出了人物的生理特征,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鄙贱。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
B.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
C.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
3.《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麻面婆的形象特点。
4.有人评价“萧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她能够构建出一种奇特的阅读景观,美与平静,痛与折腾,形成鲜明对照”。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2023-03-15更新 | 1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金

船上只有轻微的鼾声,挂在船篷里的小方灯,突然灭了。我坐起来,推开旁边的小窗,看见一线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还在梦中,那噩梦重重地压住我的头。一片红色在我的眼前。我把头伸到窗外,窗外静静地横着一江淡青色的水,远远地耸起一座一座墨汁绘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着水面。我的头在水中浮现了。起初是个黑影,后来又是一片亮红色掩盖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头黑黑地映在水上。没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显得很低。有几颗星特别明亮。水轻轻地在船底下流过去。我伸了一只手进水里,水是相当地凉。我把这周围望了许久。这些时候,眼前的景物仿佛连动也没有动过一下;只有空气逐渐变凉,只有偶尔亮起一股红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红光时,我却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

我把头伸回舱里,舱内是阴暗的,一阵一阵人的气息扑进鼻孔来。这气味像一只手在搔着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气,便把小窗关上。忽然我旁边那个朋友大声说起话来:你看,那样大的火!我吃惊地看那个朋友,我看不见什么。朋友仍然沉睡着,刚才动过一下,似乎在翻身,这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舱内是阴暗世界,没有亮,没有火。但是为什么朋友也嚷着看火呢?难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样的梦?我想叫醒他问个明白,我把他的脖子推一下。他只哼一声却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边的友人不住地发出鼾声,鼾声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

我觉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变重了,老是睁着眼也有点吃力,便向舱板倒下,打算阖眼睡去。我刚闭上眼睛,忽然听见那个朋友嚷出一个字:火!我又吃一惊,屏住气息再往下听。他的嘴却又闭紧了。

我动着放在枕上的头向舱内各处细看,我的眼睛渐渐地和黑暗熟习了。我看出了几个影子,也分辨出铺盖和线毯的颜色。船尾悬挂的篮子在半空中随着船身微微晃动,仿佛一个穿白衣的人在那里窥探。舱里闷得很。鼾声渐渐地增高,被船篷罩住,冲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舱里,把整个舱都塞满了,它们带着难闻的气味向着我压下,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无法闭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静。我要挣扎。我开始翻动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没有用。我感到更难堪的窒息。

于是耳边又响起那个同样的声音!我的眼前又亮起一片红光。那个朋友睡得沉沉的,并没有张嘴。这是我自己的声音。梦里的火光还在追逼我。我受不了。我马上推开被,逃到舱外去。

舱外睡着一个伙计,他似乎落在安静的睡眠中,我的脚声并不曾踏破他的梦。船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水青白地发着微光,四周都是淡墨色的山,像屏风一般护着这一江水和两三只睡着的木船。

我靠了舱门站着。江水碰着船底,一直在低声私语。一阵一阵的风迎面吹过,船篷也轻轻地叫起来。我觉得呼吸畅快一点。但是跟着鼾声从舱里又送出来一个字。

我打了一个冷噤,这又是我自己的声音,我自己梦中的

四年了,它追逼我四年了!

四年前上海沦陷的那一天,我曾经隔着河望过对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烧的罗马城。房屋成了灰烬,生命遭受摧残,土地遭着蹂躏。在我的眼前沸腾着一片火海,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火,火烧毁了一切:生命,心血,财富和希望。但这和我并不是漠不相关的。燃烧着的土地是我居住的地方;受难的人们是我的同胞,我的弟兄;被摧毁的是我的希望,我的理想。这一个民族的理想正受着煎熬。我望着漫天的红光,我觉得有一把刀割着我的心,我想起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这样的几分钟会激起十年的憎恨,一生的复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发誓:我们有一天一定要昂着头回到这个地方来。我们要在火场上辟出美丽的花园。我离开河岸时,一面在吞眼泪,我仿佛看见了火中新生的凤凰。

四年了。今晚在从阳朔回来的木船上我又做了那可怕的火的梦,在平静的江上重见了四年前上海的火景。四年来我没有一个时候忘记过那样的一天,也没有一个时候不想到昂头回来的日子。难道胜利的日子逼近了么?或者是我的热情开始消退,需要烈火来帮助它燃烧?朋友睡梦里念出的字对我是一个警告,还是一个预言?……

我惶恐地回头看舱内,朋友们都在酣睡中,没有人给我一个答复。我刚把头掉转,忽然瞥见一个亮影子从我的头上飞过,向着前面那座马鞍似的山头飞走了。这正是火中的凤凰:

我的眼光追随着我脑中的幻影。我想着,我想到我们的苦难中的土地和人民,我不觉含着眼泪笑了。在这一瞬间似乎全个江,全个天空,和那无数的山头都亮起来了。

1941年9月22日从阳朔回来,在桂林写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环境中,江水是黑黑的、冰凉的,山色是“墨汁绘就似的”,这为全文奠定了压抑的情感基调。
B.朋友熟睡和“我”难以入眠形成对比,意在表明“我”被战火阴影笼罩,内心受着煎熬,朋友却没有。
C.文章插叙了四年前上海沦陷时的战火,交代了作者内心压抑痛苦的原因,表达出了渴望和平的主题。
D.“火场上辟出美丽的花园”,象征了我们想要战胜敌人,重新建设家园,与后文的“火风凰”相呼应。
2.文章的标题叫“火”,请简要概括文中的“火”的含义。
3.巴金说“我写这部小说不仅想宣泄我的悲愤,并且想鼓励别人的勇气”,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4-02-01更新 | 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渡河

高军

……人家坐着俺站着,人家吃饭俺看着。剩饭剩菜吃半饱,挨打挨骂不敢跑。拾起钩担去挑水,看见山下白果树。白果树上开着花,俺想娘亲俺想家……走着走着,苦妮不自觉地又哼唱起来。

哈哈,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唱这个?同行的姐妹捅她一下,现在好了,不用给人家当童养媳,这些事儿都没有了。

苦妮自小就被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队伍来村里后成立了各种组织,宣传婚姻自由,让苦妮走出家庭,成了妇女们的带头人。

说着笑着,苦妮和另外四个姐妹来到了汶河边上。她们接受区里和村里安排的任务,来河边接应担架队过河。部队在南边十几里的山上和日本鬼子干上了,担架队要把伤员运到北大山里面的战地医院去。

由于是雨季,河水上涨,浑浊不清,考虑到抬担架的人对这儿不熟悉,如果误入深水区,不但会耽误抢救和治疗的时机,更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而她们几个从小生长在河边,又经常在河里洗衣服,对这里的情况很清楚。由她们来引导担架队顺利过河,是很合适的。

苦妮有主见,又加上这件事明确由她负责,来到河边后她就不唱了,开始认真地观察起河水来。只见平日里清澈的河水已经变成黄色,只有激起的泡沫是白的,在靠岸的淤柴周边高低晃荡着,并不破灭和消失。她想了想,挽起裤腿就下了水。

二嫚急急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苦妮轻声回答:我蹚过去一次看看,找找最浅的地方。

哎呀,咱们合着眼也能知道哪儿浅哪儿深啊!

苦妮摇摇头:发大水,可能冲着冲着就会变呢。

二嫚和另几个姐妹一下子不说话了,都点了点头,走进水中。她们自觉分散开,一步步向河对岸走去,每找到一个浅水点就抬头向河两岸目测一下,找个参照物,以便记准确。当她们再次回到河这边的时候,就已经探好一条最浅的线路了。她们觉得走这条水路那些大男人应该不会弄湿抬着的担架。她们的裤子已经全部湿透,上衣也弄湿了一大半,紧贴在身上很让人难受。但她们根本不想这个事儿,又嘁嘁喳喳,说说笑笑起来。

二嫚正尽情望着远处,嘴里唱着蚂蚁过河踩塌了桥,苦妮猛拽她一下:来啦来啦!

十几副担架来到河边,在河滩上停下。他们脸红红的,大口喘着粗气,这是已经走了很多路累的。看到这里有几个年轻的姑娘,那疲惫的神色换成了笑容:你们这几个识字班倒是好清闲。沂蒙山区管年轻的姑娘叫识字班是才刚兴起的,他们接着说:你说说,还唱什么‘塌了桥’,是不是原来真有桥,让你们几个给唱塌了?都说女的嘴能破事儿。

苦妮不接话茬儿,静静地站在那里等他们休息。二嫚嘴头子却不让人:这位大哥思想还怪封建咧,能去抬伤员应该是很先进呀!

那位更有了说话的兴致,也不客气地回敬:那肯定是比你们先进啊!你们也就是会站在河边说风凉话,唱几句小调罢了,你说你能把担架唱过河去不?

这伙抬担架的都笑起来,一些伤员也在担架上忍不住轻声笑了。

你还真说对了,这回还真得俺们给唱歌唱过去。二嫚说着又唱起刚才那个歌来,东西路,南北走,听着庄里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叫砖头咬了手。蚂蚁过河踩塌桥,老鼠叼着大狸猫,太阳出西落在东,胡萝卜发芽长了一根葱,天上无云下大雨,树梢不动刮大风……

唱着唱着,她们就下了水。苦妮吆喝一声:你们从我们站的前面走,这是水最浅的地方。

最能说的那位大哥愣了一下:哦,这几个识字班真是来帮我们过河的啊!

苦妮、二嫚她们沿着刚才踩踏过的地方隔一段距离站下一个人,她们就像河流上的一个个航标,把一条线路标了出来。

担架队的人神情都变得严肃起来,双手紧紧握住担架的把手,直起身子向水中走去。

这时,气氛显得有些严肃起来。那位大哥走到二嫚跟前的时候,嘴又痒起来:你看你这个识字班,你站的地方太深了。

可是我前边这个地方是浅的,要是我站在那浅的地方,你们就走进深水了。二嫚还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在他身后还用声音追着大声说,你看看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怎么就像个傻瓜一样咧!担架队全部上了对岸,苦妮、二嫚她们也都跟着走过来。她们看到伤员担架上没有沾上一个水点儿,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各位大哥,你们歇一会儿,赶紧赶路吧。随后对姐妹们一挥手,哗啦啦又走入水中,咱们回吧。

大家在水中走着又都不说话了,快到河水中央的时候,苦妮突然又唱起来:小木梳,两头弯,闺女嫁到太平山。太平山上好人……二嫚制止她道:别唱了,他们都还在看着咱们咧。

她们回过头去,只见那些抬担架的大哥还都静静地站在那里默默看着她们,直到她们全部在另一边上了岸,才抬起担架往前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妮自小就被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这段经历十分悲惨,队伍的到来带来了希望,她走出了家庭,成了妇女们的带头人。
B.苦妮接到任务后,主动去到河边认真观察河水状况,第一个下河去找最浅的点,看出她是一位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人。
C.抬担架的认为“女的嘴能破事儿”“就是会站在河边说风凉话,唱几句小调罢了”,这反映出他们思想保守、自以为是。
D.二嫚大声说“你看看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怎么就像个傻瓜一样咧”,看似是骂人,实则饱含着对抬担架的大哥的关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苦妮所唱的歌词起笔引出人物,不仅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小说写“识字班”引导担架队渡河的故事,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而是娓娓道来,却扣人心弦。
C.虽然是战争背景下的故事,但小说并不刻意表现战争,转而写一个普通的故事,这样写使小说主题更为多元。
D.文章用大量笔墨写苦妮和二嫚歌唱,不仅可以在歌词里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发展,还能表现出她们的积极乐观。
3.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4.二嫚这一人物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9-06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