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20930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向延安

石钟山

赵大刀和十几名青年学生一同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革命根据地——延安。那时,从全国各地投奔到延安的进步青年不计其数,延安就像燃亮在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人们奔着那亮光,前赴后继地涌去。

他们的第一站是西安,那里也有八路军的办事处,到了西安,延安也就不远了。一路上,日本人和伪军设了许多道封锁线,日本人早知晓了延安在中国的影响,他们要封锁中国的红区,不让抗日的烽火蔓延。铁路两旁的交通要道,也立起了鬼子的炮楼。想通过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从武汉办事处出发时,他们被编成了几个组,毕竟十几个人在一起,目标太大了。有时他们也会化整为零,分头行动。路线是办事处的人早就设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当地的交通员接应,那些交通员就像在进行一场接力赛,一站站地把他们传递下去。

赵大刀和赵果分在了一组。赵果的样子有些瘦小,穿在身上的衣服大了一号,看着像个稻草人。赵大刀一看见赵果就笑了,在赵果瘦弱的肩头上拍了一下道:你小子长成这样,还想当八路,能扛动枪吗?

也就是从那时起,赵大刀发现赵果这孩子爱脸红,不管说什么话,都先红了脸,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人看。赵大刀就用两只大手,爱抚地摩挲着赵果的头说:你小子,不是当兵的料,我看唱个歌、跳个舞啥的还行。

赵果听了,自然又红了脸道:我能行,不信咱们到了延安比比看。

赵大刀就笑了,笑过了,就拍着胸脯说:兄弟,我可是老资格了,当年在苏维埃,我参加过的战斗数都数不过来。

这时,他又想到湘江边无名高地的那一战,一个连的弟兄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不再说话了,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涌动。战友们永远地留在了无名高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觉得他是代表着十三连的弟兄们,一起在寻找主力部队,他经常做梦,每次都会梦见阵亡的战友们,站在他面前,一声声地问他;连长,我们啥时候归队呀,我们想红军主力呢。

每次做这样的梦,他都会流下热泪,从梦里哭到梦外,醒来后,他就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在心里铿锵地说;弟兄们,放心吧,我一定带着你们归队。

一路上,赵大刀的心情兴奋而又迫切,他不断地催促着身后的赵果跟上他的脚步。赵果看样子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气喘吁吁,小跑地跟着这十几人的队伍。赵大刀不时地停下来等赵果。在这之前,赵大刀早就把赵果身上带的干粮和一个布包背在自己身上,就是这样,他还要不停地等赵果。

赵大刀就说:兄弟,要不我背你一程吧,你的小身板,我看快不行了。

赵果人小志气高,他听赵大刀这么说,小脸又涨红了,汗珠晶亮地挂在额头和鼻翼上,他赌气地说:大刀哥,别小瞧人,我行。

赵果自从认识了赵大刀,就一直把他喊作大刀哥。因为俩人都姓赵,彼此间就多了一份亲近。赵大刀称赵果兄弟,要么就叫他一声一家子,赵果贞快地答应了。

几日之后,赵大刀就了解了赵果的一些情况。赵果在投奔延安前是汉口一家师范学院的学生,别看他长得小,每次的抗日游行,他都是组织者之一呢。在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大学的进步青年诗社,油印小报宣传抗日的思想,还被警察抓去过。

赵大刀听了赵果的经历,就伸出手指头在赵果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你个小鬼,还不简单啊。赵果也向赵大刀打听红军队伍上的事。跟着赵大刀一起出发的学生们,这时已经知道赵大刀曾经是红军的连长,对他都是一脸的敬仰。提起红军和红色根据地,赵大刀的话就收不住了。每次休息的时候,赵大刀都会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述红军和苏维埃。讲这些时,他似乎又看到了满眼的红旗,还有那一张张生动的笑脸。他一遍遍地描述着,似乎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思念。他又讲到了湘江西岸无名高地上的阻击战,还有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学生们倾听时都噤了声,一脸的崇敬与肃穆。

赵果是个感情脆弱的孩子,赵大刀每次讲到十三连六天六夜惨烈的阻击战时,他都会流泪,眼泪顺着脸颊无声地流下,然后吧嗒吧嗒地掉在了地上。赵大刀一见赵果的眼泪,心就软了,有一股温暖的东西在他身体里弥漫着。

赵大刀无疑是这十几个人的精神领袖,他有时走在队伍的前面,有时走在最后。过敌人的封锁线时,他总是率先冲过去,把赵果带到安全地方,然后再回来接其他的人。一趟一趟的,总是有惊无险。这里的交通员早就摸好了情况,有时还打通了伪军,那些伪军不过是鬼子的走狗,给当官的塞几块银元或是点鸦片,伪军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朝天上胡乱放上两枪,装模作样地从炮楼里追出来,然后骂骂咧咧地回去向日本人交差去了。

即便是这样,这些学生还是受惊不小。没参加革命前,无数次地把革命的浪漫想象过了,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单调而又惊险,革命的过程是用一双脚,一步步地走过来的,这也就有了许多的艰辛和苦难,甚至是流血和牺牲。这是青年学生在参加革命前没有想过的。

(摘自长篇小说《最后的军礼》,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将延安比作灯塔,形象生动地表明延安在当时无数进步青年心中代表着希望和光明,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B.赵大刀对赵果的态度前后构成鲜明对比,一开始他看不起说话爱脸红的赵果,但随着对赵果了解的加深,态度发生转变。
C.赵大刀回忆湘江边无名高地战斗的场面,泪光盈盈,这些细节使得赵大刀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打动人心。
D.本文标题中“奔向”一词凝练有力,表现出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深得人心、深受拥护,暗含对革命的讴歌和赞扬。
2.赵大刀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气质,使他能够成为同行者的精神领袖?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3.读书小组要为本文写一篇文学短评,经过集体讨论,提出了一个关键词:成长。假设你是该小组的一员,请围绕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见麒麟

哥舒意

丁丑年秋,日军进驻南庄,砸开了苏园生锈的门锁。当天,藤原长官请私塾先生苏夫子苏园一叙。

夫子现在还有学生?

时局纷乱,学生失散,只在家里教小女,编地方志。

时局纷乱,我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教师。现定居南庄,正好请夫子教犬子承太中华文化。夫子不妨带令媛一起来,两个孩子可作伴读书。夫子没有说话。

日本武运源于贵国儒学,今后我们不分彼此,共同将它发扬光大。

我只知道教书。

在苏园,守真见到了承太。守真是我女儿,夫子说,在这里,我们只是师生,你们只是同学。言毕,夫子就开始讲授孔子。

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窗外半山桃树,不见花叶,夫子偏看得出神。

夫子在看什么。

看万里桃花吧,万里桃花是苏园盛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过。守真说。

现在漫山枯树,没有桃花。

那夫子就是在看过去的万里桃花。

习字课。夫子写下一字,问承太。

‘仁’,我父亲的名字。父亲说他取名为仁,就像皇帝待臣民要仁慈,不要凶恶。

这是其中之一。子曰仁者爱人,仁是爱惜他人。夫子教承太字的不同写法,汉隶唐楷,一一落入承太眼里。

上午课毕,午餐。承太吃了几口,瞥见守真饭碗已经扒空大半,问:师姐没吃早饭吗?

家里的粮给村里孤儿了,他们大人被打死了,他们没饭吃。

承太没说话,看了看外面,说:桃树开花就好了,可惜都枯了。

守真说:我们去找找,也许能找到一两朵桃花。

饭后,他们在桃园真找到了一朵纯白的瘦花。秋日白桃难得一见,两人赏过桃花,差不多到了上课时间,守真起身要走,承太却奔向大屋,提了一柄大刀回来。

母上佛堂供花,正需一支白花。承太双手握刀,举过头顶。

这个桃园再也没有桃花了。守真凝视断茎绿痕,见地上有足印,隐隐然像是什么动物曾在此驻足。

晚上回家,守真对夫子说:我好像又看见了。守真在纸上写了夫子以前教她的两个字,四十二笔。到了半夜,守真偷偷出门再次来到苏园那棵桃树下。月色朦胧,恍惚间见一行蹄印,从她脚下伸展开去。远处树影下,一头古兽。古兽仿佛感觉到了她的存在,转身望着她,目光清澈。

守真回到家,夫子已经醒来,在方桌上写字。

我又见到麒麟了。

麒麟,古人视为仁慈化身,太平之世它才现身。夫子说,孔子见过麒麟。

可现在是乱世。

所以麒麟不该出现。夫子说,不要告诉任何人你见过麒麟。

一个周六,午课结束,师生三人听见屋外喧哗。原来,士兵正在挖一株桃树,守真正是在那棵桃树下看见麒麟的。很快,一辆军卡驶来,运来一棵大樱花树,种在了那株桃树的位置。

那天入夜之后,守真出门。门外,承太背着书包在等她。他们一起来到南庄的祠堂,祠堂供桌下钻出很多身影。承太打开书包,所有孩子都看见了饭团,他们想起夫子教过的课,就说,仁者爱人。

离开祠堂后,守真决定把看见麒麟的事告诉承太。于是,他们一起来到苏园,找到那棵樱花树,蹲守在离它不远的桃树下。月亮渐渐隐没,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也不知过了多久,暗夜中守真感到有东西在触碰她。麒麟!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清晨,守园士兵发现,昨天移植的樱花树已被雷劈断,树下焦土上,有蹄印四枚。

夫子在家正吟诵论语。卫兵敲门,说藤原请夫子前往苏园一叙。

今天我们说一下这两个字。藤原拈起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实为驼鹿,所以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我读到的史料和夫子所说不同。这也是从夫子家借来的,《南庄简史》,上面说,汉武帝时村民在这里见到麒麟,汉武帝就让人建了守麟阁。现在守麟阁已毁,但原址上又盖了这座苏园,有了万里桃花。所以,麒麟再度出现也不足为奇。

前人虽有记录,却未必是信史。

那孔子春秋时见麒麟,看见的是什么?

一头驼鹿。

西汉武帝猎得白麟,又是什么?

一头白色的驼鹿。

所以夫子是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瑞兽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藤原先生,如果见到麒麟,又会怎么做?

我们会请回京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遗憾的是,藤原先生永远不可能见到麒麟。

藤原没作声,过了一会说明天要来听课。第二天夫子上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藤原旁听了一会,起身击掌,两名宪兵应声而至。

最后问夫子一次,到底见过麒麟没有?

从没见过。

一名宪兵架住夫子,另一名抓住守真。夫子嘴唇动了动,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没再说话。这时,承太忽然向父亲跪下,藤原迟疑了一会,然后挥了挥手,宪兵松开了守真。

供桌下的孩子饿急了。守真很晚才来,孩子们问夫子呢。守真没有回答。

忽有孩子说:着火了!苏园那里红光艳艳。守真望着山林,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古兽浴火奔走。守真取出《南庄简史》,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夫子的字:丁丑年秋。之后空白。守真取笔,在空白处写下:丁丑年秋,夫子化瞬,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今天还上课吗?孩子们问。

上的。今天教两个新字,四十二笔,你们看仔细。

(选自《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的情景,承太与守真间有一番问答,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介绍。
B.藤原将樱花树移植到苏园,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而樱花树被雷劈,则隐喻侵略者的野心不可能实现。
C.藤原所找的麒麟,是具象的,而夫子所见的麒麟,却是抽象的,他们所言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也是他们二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D.小说写夫子应允藤原担任承太家庭教师的无奈,写他为守护麒麟秘密的英勇,揭示了一名普通中国百姓的精神成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一般写抗战题材的作品不同,这篇小说从文化的角度落笔,写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企图,写中国百姓守卫中华文化的努力,取材独特,视角新颖。
B.刀劈桃花,暗示承太的日本基因;给孤儿饭团,表现了承太的仁爱之心,两者对比鲜明,反映了承太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中的孤儿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看到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也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未来中国的希望。
D.小说将战争和传奇动物相结合,将传奇性、历史性和日常性打通,借助传奇动物叙写战争对人类美好生活与精神象征物的摧毁,从而打进真实的历史细部。
3.有人评价夫子最后一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节设计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请简要分析作者虚构“见麒麟”的意图。
2023-05-28更新 | 1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向延安

石钟山

赵大刀和十几名青年学生一同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革命根据地——延安。那时,从全国各地投奔到延安的进步青年不计其数,延安就像燃亮在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人们奔着那亮光,前赴后继地涌去。

他们的第一站是西安,那里也有八路军的办事处,到了西安,延安也就不远了。一路上,日本人和伪军设了许多道封锁线,日本人早知晓了延安在中国的影响,他们要封锁中国的红区,不让抗日的烽火蔓延。铁路两旁的交通要道,也立起了鬼子的炮楼。想通过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从武汉办事处出发时,他们被编成了几个组,毕竟十几个人在一起,目标太大了。有时他们也会化整为零,分头行动。路线是办事处的人早就设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当地的交通员接应,那些交通员就像在进行一场接力赛,一站站地把他们传递下去。

赵大刀和赵果分在了一组。赵果的样子有些瘦小,穿在身上的衣服大了一号,看着像个稻草人。赵大刀一看见赵果就笑了,在赵果瘦弱的肩头上捣了一下道:你小子长成这样,还想当八路,能打动枪吗?

也就是从那时起,赵大刀发现赵果这孩子爱脸红,不管说什么话,都先红了脸,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人看。赵大刀就用两只大手,爱抚地摩挲着赵果的头说:你小子,不是当兵的料,我看唱个歌、跳个舞啥的还行。

赵果听了,自然又红了脸道:我能行,不信咱们到了延安比比看。

赵大刀就笑了,笑过了,就拍着胸脯说:兄弟,我可是老资格了,当年在苏维埃,我参加过的战斗数都数不过来。

这时,他又想到湘江边无名高地的那一战,一个连的弟兄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不再说话了,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涌动。战友们永远地留在了无名高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觉得他是代表着十三连的弟兄们,一起在寻找主力部队,他经常做梦,每次都会梦见阵亡的战友们,站在他面前,一声声地问他:连长,我们啥时候归队呀,我们想红军主力呢。

每次做这样的梦,他都会流下热泪,从梦里哭到梦外,醒来后,他就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在心里铿锵地说:弟兄们,放心吧,我一定带着你们归队。

一路上,赵大刀的心情兴奋而又迫切,他不断地催促着身后的赵果,跟上他的脚步。赵果看样子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气喘吁吁,小跑地跟着这十几人的队伍。赵大刀不时地停下来等赵果。在这之前,赵大刀早就把赵果身上带的干粮和一个布包背在自己身上,就是这样,他还要不停地等赵果。

赵大刀就说:兄弟,要不我背你一程吧,你的小身板,我看快不行了。

赵果人小志气高,他听赵大刀这么说,小脸又涨红了,汗珠晶亮地挂在额头和鼻翼上,他赌气地说:大刀哥,别小瞧人,我行。

赵果自从认识了赵大刀,就一直把他喊作大刀哥。因为俩人都姓赵,彼此间就多了一份亲近。赵大刀称赵果兄弟,要么就叫他一声一家子,赵果爽快地答应了。

几日之后,赵大刀就了解了赵果的一些情况。赵果在投奔延安前是汉口一家师范学院的学生,别看他长得小,每次的抗日游行,他都是组织者之一呢。在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大学的进步青年诗社,油印小报宣传抗日的思想,还被警察抓去过。

赵大刀听了赵果的经历,就伸出手指头在赵果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你个小鬼,还不简单啊。

赵果也向赵大刀打听红军队伍上的事。跟着赵大刀一起出发的学生们,这时已经知道赵大刀曾经是红军的连长,对他都是一脸的敬仰。提起红军和红色根据地,赵大刀的话就收不住了。每次休息的时候,赵大刀都会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述红军和苏维埃。讲这些时,他似乎又看到了满眼的红旗,还有那一张张生动的笑脸。他一遍遍地描述着,似乎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思念。他又讲到了湘江西岸无名高地上的阻击战,还有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学生们倾听时都噤了声,一脸的崇敬与肃穆。

赵果是个感情脆弱的孩子,赵大刀每次讲到十三连六天六夜惨烈的阻击战时,他都会流泪,眼泪顺着脸颊无声地流下,然后吧嗒吧嗒地掉在了地上。

赵大刀一见赵果的眼泪,心就软了,有一股温暖的东西在他身体里弥漫着。赵大刀冲赵果说:兄弟,等到了延安,我找到部队后,你就给我当通讯员吧,那样咱们就不会分开了。

赵大刀无疑是这十几个人的精神领袖,他有时走在队伍的前面,有时走在最后。过敌人的封锁线时,他总是率先冲过去,把赵果带到安全地方,然后再回来接其他的人。一趟一趟的,总是有惊无险。这里的交通员早就摸好了情况,有时还打通了伪军,那些伪军不过是鬼子的走狗,给当官的塞几块银元或是点鸦片,伪军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朝天上胡乱放上两枪,装模作样地从炮楼里追出来,然后骂骂咧咧地回去向日本人交差去了。

即便是这样,这些学生还是受惊不小。没参加革命前,无数次地把革命的浪漫想象过了,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单调而又惊险,革命的过程是用一双脚,一步步地走过来的,这也就有了许多的艰辛和苦难,甚至是流血和牺牲。这是青年学生在参加革命前没有想过的。

(摘自长篇小说《最后的军礼》,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往延安的路线是办事处人早设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当地交通员接应,这表明红军对前往延安的新生力量的重视。
B.赵果“有些瘦小”“爱脸红”“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人看”,却有一定能当好兵的决心,也有杀敌斗争的经验。
C.赵大刀提起红军和红色根据地就有很多话,给青年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红军和苏维埃,一遍又一遍的描述中满含思念。
D.赵大刀讲十三连的狙击战,听得赵果泪流满面。见此情景,赵大刀的心中因革命艰辛被年轻革命者理解而感到温暖。
2.有评论说,石钟山作品中的人物充满了兵趣、兵味和人性美。请结合赵大刀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有人说小说结尾“这些学生还是受惊不小”不够积极,建议改写成“这些学生却是临危不乱”。原文和改文文学效果哪一个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2-10-24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鞋匠李老歪

袁省梅

①李老歪正在家做饭时,响亮的歌声从门缝里冲了进来,那声音就像是炮弹,一下一下在他的心头轰炸。

②李老歪心烦了。他嗵地扔下手里的菜刀,咣地摔开门,还没出门,就指着院子的三轮车骂开了。

③李老歪骂的是收破烂的张笑。张笑的三轮车上装了个音响,从早上出门,就火辣辣地唱着,直到晚上回来,音响还要唱一会儿。以前呢,李老歪也喜欢听张笑音响里放的歌,有时在街上正好看见了张笑,就喊他在钉鞋摊子边歇歇。张笑呢,有时急,说是有活儿等着呢,很多时候呢,也不急,看李老歪喊他,就把三轮车停到路边,车上的音响呢,也不停。李老歪说换个。张笑知道李老歪喜欢蒲剧眉户剧,就给他调出蒲剧眉户剧。李老歪听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手里的活儿也不做了,顾客在一边催他,他也不急,说等等,就听一下。顾客说不能边修边听?他说不能。他说干啥操啥心。顾客笑他穷讲究,只好耐着性子等他的“一下”结束。一条街上就李老歪一个修鞋摊,常年四季地打交道,早都熟稔了,哪里好意思催促呢,也不过一双旧鞋子,市场上人很多,吵吵嚷嚷的,李老歪却听得也认真,也用心,欢天喜地。

④张笑也没有闲下来,给李老歪摊上的顾客发名片,介绍他的业务,说是家里有不要的占地方的淘汰了的,都可以给他打电话,不想打电话了,就给李老歪说一声。张笑说,我和李老歪住邻居,我们是好邻居。说着,就扭头问李老歪,我们是好邻居吧?

⑤张笑和李老歪是老乡,在老家就是邻居,到了城里,又租住在一个院子,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呢,冬天夜长,夏夜燠热,他们就会聚到一起,抽烟,扯闲话,听蒲剧。张笑有时会买一瓶酒,跟李老歪一起喝。李老歪就知道他又收了个大件。什么大件呢?张笑没告诉过他,但李老歪知道肯定是有挣头。李老歪喝着酒,心下就了一层,想张笑收个破烂把老家的房子都盖了起来,他老家还是两间破房子,他就想扔了鞋摊,也去收破烂去,可想想修鞋补鞋总还是个手艺活,收破烂算啥?

⑥李老歪骂张笑,张笑却不恼,他笑呵呵地问李老歪,尾巴叫谁踩着了?

⑦李老歪不理张笑的玩笑,他说,把你的狗屁喇叭关了。

⑧你不是爱听蒲剧吗?

⑨然而李老歪一点听的心思也没有,他觉得张笑是故意在他面前炫耀。早上出门时,张笑给李老歪说他老婆过两天来。你明明知道我老婆跟人跑了,还给我说你老婆来不来的话,你老婆来就来嘛,有啥了不起的?李老歪越想越生气,他气恨恨地骂道,我爱听不爱听关你屁事!

⑩张笑看李老歪真的生气了,他的火气也倏地蹿到了头顶。他说,你把人家的鞋修坏了人家叫你赔是你技术不行,关我啥事呢?你给我尥蹶子。

下午李老歪确实修坏了顾客一只鞋。李老歪听不得别人说他的手艺不行,那年老婆就是这样说他。老婆说,你就有个抱臭鞋的本事还修不好,还能干了啥?他打了老婆,老婆就跑得没了影。顾客骂我,老婆骂我,你这个好邻居也骂我?你不就是老婆要来吗?当是七仙女还是王母娘娘来啊你显摆!一霎时,李老歪的脖子鼓胀,脸色紫黑,头顶的那几根头发呢,也气恼恼地发抖。

张笑看见李老歪抓起了锤子。钉鞋的锤子,敲打钢钉铁掌的锤子,一锤子呼地下去,头上飕地一凉,嗡地一下,脑袋肯定会炸了,血忽突一下冒了出来,顺着额头,脸,脖子……他不敢说笑了,倏地跳进屋子,把门在里面关得死死的。

李老歪追到门边,逼问张笑,你说哪个技术不行?

李老歪说,哪个敢说我修的鞋不好?

李老歪说,哪个敢说我的技术不行?

李老歪的铁锤子砸在张笑的门上,咣咣响,也伤感,也孤独。

深夜,李老歪醒来,辗转难眠,到院子摘下三轮车的音响,放到自己屋里音量极小地放着剧。他呢,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

(选自《时代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李老歪听到歌声感觉就像是炮弹在他的心头轰炸一样,形象地写出了歌声带给他极大的心理冲击,使他烦躁不宁,又饱受刺激。
B.文章结尾写李老歪对张笑的三个追问,是李老歪受到刺激下急于维护自尊的一种体现。
C.“李老歪喝着酒,心下就暗了一层”,这里“暗”字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光线不明,又表现了李老歪内心的失意、黯淡。
D.文中有意选择修鞋匠李老歪和收破烂的张笑的故事来写,目的是在表现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
2.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作品是怎样叙述李老歪的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以李老歪“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作结,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0-02-13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