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常设考点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35 题号:221054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脚印

张大愚

旷野,小路。一支队伍正在行进,紧张有序的脚步声踏破晨的寂静。

“哎哟,走不了啦!”后排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什么情况?”排长手一挥,队伍停下。

一个士兵歪坐在地上,痛苦地叫嚷着。排长面色一沉:“王志强,又是你!咋啦?”

“脚烂了!”王志强伸出脚给排长看。

排长的目光在上面转来转去,像刀。“几个血泡至于吗?起来,走!”

王志强挣扎着站起来,刚一迈步,一个趔趄又栽倒在地上。

“真的走不了了!”声音里带着哭腔。

排长皱皱眉,从背包里扯出一条绑腿布,递给旁边的一个战士。

“李国亮,你给他包上,陪他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天黑前务必赶到曹家店与我们会合!”

李国亮身子一挺:“是!”

队伍渐渐远去了。

王志强和李国亮坐在路边。天阴沉沉的,乌云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半晌,两人抬头看一眼前方,队伍已没了影子。

“现在感觉好点吗?”李国亮率先打破沉默。

“疼得更厉害了。”王志强做出呲牙咧嘴的表情。

李国亮怪异地看了王志强一眼。对方躲开他的眼神,扭过头,目光投向身后——那是他们家乡的方向。新发的“汉阳造”斜放在旁边,他摸了一下,冷得像冰,赶忙缩回手。

“狗娃,聊聊天吧。”王志强说。

“说吧,铁柱。”

“咱们出来多长时间了?”

“半个月吧。听说马上打北平了,能活着回去不?”

“能,一定能……吧。”狗娃眼睛看着别处。

“你心里也没底是不是?”铁柱紧盯着狗娃。

狗娃没有回答。

铁柱没有再问,目光再次投向家乡的方向。

“狗娃,真羡慕你啊,一个人无牵无挂的,多好!哪像我拖家带口的,难啦。我出来不打紧,家里咋办?你小侄儿才十一个月,没有奶嚼,瘦得猫崽儿样——你嫂子自己都吃不饱,哪里有奶水喂?唉,不易呀,自己一身病,还要伺候我老娘。一个女人家,咋个支撑?她要有个好歹,整个家就完了……”铁柱哽咽了。

狗娃听着,嘴角微微抖动着,眼圈也有点儿泛红,但他始终没看铁柱。

一阵沉默,天空蓦地响起嘎——嘎——的叫声,两人仰起头,一行大雁正朝着北方飞去。

“我想去解个手。”铁柱突然说。

“解呗,就在这解吧。”狗娃说。

“我解大的,你看着我解不出来。”

“那你走不了咋办?”

“我……能走。”铁柱说着站起来,迈开了步子。

“你……装的是不是?”狗娃大声说。

“装啥?只能慢慢地走几步。”铁柱说。

狗娃的呼吸急促起来,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他背对铁柱站着,许久,转过身来:

“去吧,你要想好了就去吧。”

狗娃的声音很低,像是打地底下发出来的。

铁柱愣了愣,起身往回走,腿一瘸一拐的,速度却不慢。

狗娃泥像似的戳着,他听见脚步声一点点远去了。

“等等!”狗娃突然朝铁柱的背影喊了一嗓子。铁柱像被子弹击中了似的一哆嗦,猛地站住,却没有回头。

“把枪给我,别带枪!”

铁柱满眼是泪:“好兄弟,哥一辈子记着你的好!哥……对不住你!”

狗娃不看铁柱,颤声重复了一遍:

“把枪给我!”

铁柱把枪递给狗娃,狗娃身体晃了一下。铁柱看着狗娃,停了两秒钟,猛地转身向北走去。

狗娃背过身去。

四周无比静寂,时间一点点过去。几分钟后,狗娃猛地转回身。他的动作有些快,两支枪在后背撞击了一下,发出啪的一声响,狗娃心头一凛,低头看了看胸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个字针一样刺入他的眼睛。他打了个冷战,狠狠捶了一下头,飞似的朝铁柱的方向跑去。

刚跑了两步,他站住了。

他看见铁柱正一瘸一拐地从远处向自己走来。

狗娃喉头哽住了。铁柱一点点地走近,在离狗娃一米远的地方停住了。两人面对面站着,眼睛都亮亮的,热热的。

“解个手这么长时间,是不是闹肚子了?”

“可不是吗!蹲下就起不来了。”

狗娃狠劲儿砸了铁柱一拳,铁柱也回敬一下,两人都笑了。狗娃把枪甩给铁柱,两个人搀扶着往前走。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阳光洒在两排结实的脚印上,像镀了一层金。

补记:

上面的故事是狗娃叔讲给我的,铁柱就是我爹。我爹没赶上解放北平,打天津时就牺牲了,时间是一九四八年腊月十六,离他二十二岁生日还差一天。后来我长大了,看了书才知道,那场战役很有名,史称平津战役。

(《小说月刊》2023年1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面写“天阴沉沉的,乌云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最后“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阳光洒在”“像镀了一层金”,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B.小说的语言颇具特色,如“狗娃的声音很低,像是打地底下发出来的”“狗娃泥像似的戳着”“铁柱像被子弹击中了似的一哆嗦”等就耐人寻味。
C.小说细节传神,比如“两人面对面站着,眼睛都亮亮的,热热的”“狗娃狠劲儿砸了铁柱一拳,铁柱也回敬一下,两人都笑了”就显示二人心有灵犀。
D.小说虽篇末才提及“两个人搀扶着往前走”“两排结实的脚印”,但题目取名“脚印”寓意深刻、直揭主题:两位解放军战士大公无私,奋勇向前。
2.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王志强(铁柱),有人认为是李国亮(狗娃),有人认为两人都是。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
3.这篇小说的后面还写了个补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生人?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节选自《玩偶之家》,有删改)

【注】《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作于1879年。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虚伪,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愤然出走。选文为本剧最后一幕。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舞台说明中“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一系列动作,表明娜拉早已为出走做了周全的准备。
B.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两人都要改变自己,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C.“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D从选文内容来看,娜拉对海尔茂十分了解,但正是这种了解,使娜拉拒绝和海尔茂继续在一起。
2.选文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3.剧本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在她身后关门的‘砰’的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和看法。
2020-02-13更新 | 1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一眼

韦延才

赵一眼本名赵小雅,三十来岁,是铜州城鼎鼎有名的古董店德宝坊的掌门人。别看他年纪轻轻,钟鼎瓷陶,书画古玩,到了他手里,不用半支烟的功夫,他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分个真假虚伪来。因为他的眼睛毒,故得了个“赵一眼”的雅称。

大约七八年前,“赵一眼”的雅称悄然被“走了眼”这个别号取代,本来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也从此走上了平淡之途。那时的赵小雅,已是年近七旬的人了。有一天,德宝坊来了个四十上下的中年客人,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赵老师,今天给您带来了个宝物。”

赵小雅觉得来人眼熟,就问:“贵客以前来过小店吧?”中年人把包裹轻轻稳稳地放到桌上,回道:“都说‘赵一眼’的眼睛毒,果然不错。”中年人一边解开捆绑着包裹的红绳子,一边看了眼赵小雅,不紧不慢地道:“两年前进过贵店一趟,还记得么,那个赵司机。”中年人如此一说,赵小雅脑中的印象逐渐清晰,这个赵司机当时是和他的“老板”一起来的。“老板”话不多,倒是这个赵司机像个话唠子,不停地和他攀起五百年前的本家关系来,并乱扯了一通不搭边不搭界的宝物知识,让赵小雅留下很深的印象。

赵小雅也经常关注新闻,那次相见之后,此本家之“老板”一路顺风,新闻中常见其影。就问:“还帮‘老板’开车?”中年人点点头:“桐油罐还是得装桐油。”说话间已把包裹打开,只见一件古朴的瓷器在灯光下呈现出笨拙而又雍容华贵的气度。

这样的瓷器民间极为少见。赵小雅只一眼,就基本可以断定那是宋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件梅花缠枝青花瓷,心中不禁叫了声“好!”便一边看一边询问了起来;“您是鉴定还是出手?”

中年人极爽快:“出手!赵老板看值多少钱?”

一杯茶的功夫,东西已经鉴定完毕,赵小雅只是笑而不语。中年人道:“请赵老板给个价。”

赵小雅答非所问道:“是您的还是代人问价?”中年人四下看了看,说:“别管谁的,价钱好,咱们以后还有更多交易。”

赵小雅问:“贵客意向多少?”

中年人伸出两个手指,十分自信:“我查过,去年的拍卖会上,此宝物拍了二十三万元,咱要二十万,您看如何?”赵小雅摇了摇头,中年人见状,又降了两万,赵小雅又摇了摇头。中年人又是一番好说歹说,最后把价钱压到十五万,赵小雅依然是摇了摇头。无奈,中年人悻悻地离去。看着中年人的背影,赵小雅轻轻地叹了口气。

后来,中年人的青花瓷在德宝坊斜对面的天宝坊出了手,据说出手价二十五万元。不久,天宝坊又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卖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赵小雅便得了个“走了眼”的绰号。各种不利言辞甚嚣尘上,赵小雅倒是泰然自若,并不将其放于心间,还是那样开了门,就在柜台里坐着,或看书,或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有朋友来,就泡一壶龙井或普洱,叙叙旧。也有朋友问起那个青花瓷,是不是天宝坊故意使的坏,先拿一膺品给他过目,再把真品卖给天宝坊,来个瞒天过海,刻意炒作。

赵小雅对朋友一笑,说:“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说完,又为朋友续上一道茶。

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天宝坊前围了不少人,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据目击的客人说,警察押着落马市长的赵姓司机去了天宝坊指认现场,警察也从天宝坊取走了很多赵司机拿去那里出手的宝物。

“难怪很久没在电视上看见本家的‘老板’了。”送走了客人,赵小雅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然后又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

(摘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结合小说情节,概括并分析“赵一眼”这个人物的形象。
2.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0-02-05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爱兰

于德北

第一次听到徐爱兰的名字,一定会以为他是个女人。

不是!

是男的!

第一次见到徐爱兰,谁也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养兰花的高手,看上去倒像一个烧锅炉的。徐爱兰头大脸大手大脚大屁股大,眼大鼻大耳大嘴巴大,唯一不大的是说话的声音,很平和,很斯文。他是一个工人,文化不高,后来又下了岗。下岗之后哪儿也没去,直接去了儿童公园。儿童公园有一个“百花厅”,说白了是一个小型植物园,春天办“兰展”,秋天办“菊展”,很受市民欢迎。儿童公园或者说市园林处聘他当技术员,专管“百花厅”的兰花。

儿童公园,顾名思义,是对孩子开放的公园。原来里边有人工湖,有人工岛,有假山、怪石、游乐场,也有一些适合孩子观赏的小动物。后来公园改绿地了,游乐场并入新开放的游乐园了,小动物送去动物园了,唯一没搬窝的是“百花厅”,市民喜欢这个小植物园,对它已经熟悉了,习惯了那一春一秋的乐趣,就提出建议,给保留下来了。

一个下岗工人怎么会到儿童公园“百花厅”管兰花,这事还得从徐爱兰的名字说起。

徐爱兰,大名叫徐国民,因为酷爱养兰花,媳妇又叫周雅兰,所以得了这么一个绰号——徐爱兰。徐爱兰,徐爱兰,叫得久了,大家几乎都把他的真名给忘了。

徐爱兰家住平房,窗前有一个小园子,不大,二十几平,这里就是他的兰圃。冬天,兰花移回室内;春天来了,再移出去;夏夜里,自己搬个小板凳, 由窗台跳到园里,絮絮叨叨和那些兰花说话。

徐爱兰不说话的时候看书,从图书馆一笔一画抄回来的,“大字足本”,自己订成一册一册的“书”。有杨夔的《植兰说》,有赵时庆的《金漳兰谱》,有王贵学的《兰谱》……另外向女儿借了一本《古代汉语词典》,蚂蚁啃骨头一样啃那些对他来说生僻无比的字和词。读明白了,就笑了;读不明白,皱着眉头一个劲儿地搓手。

他还背诗,几乎都和兰有关。

《招魂》他背不下来,可是有几句他背得滚瓜烂熟:“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媳妇问他:“你背的那是啥意思?”

他说:“阳光和微风在蕙叶上转动,兰草丛生,芳香飘溢。多美呀,多美呀。”媳妇就笑,“你哪像一个车工!”

徐爱兰在阀门厂上班,干的是车工,技术好得不得了。

在工厂,他有两个徒弟,都喜欢养花。大概是受他的熏陶,也爱上了兰花。经常问他:“师傅,你说说,怎么才能把兰花养好?”他笑一笑,说:“或种兰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师,汲秽以溉。而兰净荃洁,非类乎众莽。苗既骤悴,根亦旋腐。”徒弟瞪着眼睛,一个劲儿地挠头。

原来,两个徒弟把兰草和别的花放在一起养,等同视之,他是在指点他们呢。

1982年,我正在上高中,和同学去儿童公园玩,因为想让玩的时间多一点,天刚蒙蒙亮就集合了。在“百花厅”门前,遇见一个中年汉子,拉着一辆奇怪的车——那车上是木架子,架子上吊着一盆又一盆的兰花,晨风吹过,兰叶微浮,一副陶醉的样子。而那中年汉子,则旁若无人,一边悠悠地走,一边诵道:“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这个人就是徐爱兰。

“百花厅”要办花展,可是应了季了,兰花愣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儿童公园的主任知道徐爱兰的名字,就请他来给看看,徐爱兰来了,也看了,看了以后说了一句话:“憋屈!”大家不懂他的意思。

他说:“总把你关在屋子里,你不憋屈?”大家还是似懂非懂。

以后的七天里,徐爱兰天天起大早来“百花厅”,拉着那里的兰花出去溜达,大家都觉得奇怪,自古以来听说过早晨起来遛鸟的,从没见过有遛兰的,别说见过,就连听说也没听说过。这招能好使吗?奇就奇在这里,“百花厅”的兰花经徐爱兰这么一遛,竟然全开了,争着比着似的。

那些日子,无论早晚,只要你从儿童公园一过,都会沐浴在一片暗香里。

徐爱兰说过一句话:人就应该像兰花一样,别人注意你的时候,你应该更加普通;别人不注意你的时候,你的味道反而真实存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来又下了岗”的交代反映了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1982年,我正在上高中”这样的词句入文,增强了人与事的真实性。
B.“徐爱兰”这个名字和“徐国民”本人形象格格不人,甚至极不和谐,但这其实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让文章有点喜剧色彩。
C.“徐爱兰”这个绰号一语双关,一是说他爱兰花,一是说他爱老婆,更是体现出主人公对于精神生活、美好品质的追求。
D.徐爱兰用生涩隐晦的古诗文指导徒弟种植兰花,不仅体现了他在兰花种植上的专业水准,还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2.徐爱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徐爱兰说过的一句话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0-04-15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