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记叙性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223225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开了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和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光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来过哥廷根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

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有删改)

文本二:

一把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卞毓方

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在季羡林的认识里,北京是既古典又新潮的,对于北大的历史,他说:“如果我们改一个计算办法的话,那么,北大的历史就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是旧时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这也是受存在决定意识这个规律影响而成的,与其他国家的大学不太一样。在中国这样的大学中,一马当先的是北京大学。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的。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只能是手段,其目的仍然是振兴中华,这不是爱国运动又是什么呢?”

在谈到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时,季羡林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这是我个人的印象,但是我自认是准确的。至于为什么说是准确的,则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揣摩吧。”一个“清新俊逸”,一个“沉郁顿挫”,我心头一亮,突然悟到,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掺和在一起的。当初读大学,他只能选定一家,一脚不能踩清华、北大两只船;如今论风格,则可兼容并包,涵融荟萃。简而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作者却远涉重洋,到德国留学深造。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种未尽孝于母亲榻前的内疚之感。
B.作者在德国哥廷根的一间屋里梦见去世的母亲,这个梦境很沉重,作者和母亲都在哭;这个梦境不完整,是一些零星碎片。
C.作者以对母亲和家乡的怀念为线索,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借助梦境,描写了母亲的面影、哥廷根的景物以及家乡的景物。
D.“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使用讳饰语,不仅说明了母亲去世的事实,还使痛苦心情表达得更内敛。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结合文本一,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文本二指出,季羡林“清新俊逸”“沉郁顿挫”的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掺和在一起的,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记叙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宿渑池

吴伯箫

旅途里遇见阴雨连绵的天是很惹人烦厌的,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细雨霏微。这真是既悒郁,又无聊。可是“渭城朝雨浥轻尘”,也有像渴久了的禾稼一样,枝叶被丝丝细雨越浇越青翠,疲困的旅客经了雨打才精神抖擞起来。——那夜我和季陵就是以后一种情景宿在渑池。

一九三九年春的一天,小雨淅淅沥沥。我们路过时,渑池正是前方的后方重镇:若太行山脉和太岳山脉所纵横织成的游击区比就一片网状叶,渑池通垣曲的大路就不多不少是一茎叶柄。又比就是通水的栈桥,从这里再迈一脚你就可跳入澎湃汹涌的海。①游击队像鱼在深渊,你可以恣意活跃游泳。

我们那次是带着复杂的情绪渡黄河的。我们是从火线回来。想想前面还开展着激烈的战斗,我们却回来了。仔细听不是还听得见隆隆的炮声么?有炮声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争夺,有肉搏,有牺牲。将万千弟兄留在火力网里,倒觉身子的逍遥成了心灵的重负了。

过黄河又适逢夕阳西沉的黄昏时候。夕阳没带走浮云,给黄昏添了几多风味。然而黄河边的风沙忒大,黄河道里的水流忒急,过黄河的人也忒多忒挤了。那蚁聚在渡口两岸的人群,简直像赶市集,连零星小摊都在摆着,支起帐篷就暮宿河边的也有——倒好,可体会花木兰,深夜里听黄河流水声溅溅。渡船呢,它载着千钧万钧重量,昼夜穿梭,载回那来的,又送过那去的,是浮桥,又像一道咽喉,它吞咽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子弹,人马粮秣。晋东南二十六县的抗日根据地借它的滋养才能一天天扩大,一天天坚强。也为此,七天走六百里山路之后,我们才有缘黑夜摸过黄河,又趁黑夜沾光搭送子弹的回头汽车。渡船是辛苦的,我祝福撑渡船的舟子。

汽车也是辛苦的,九十里一夜要往返四趟。你听:呜——呜——爬上一个山头它不也得喘几次么?汽车司机完全凭了车前的两只大眼在漆黑的夜里摸索着上山下山,他们不但出力,连睡眠都捐献了,那应是战士也是英雄的行径。可是比这更苦的还有牛车呢。轮子转在悬崖上,应了空谷慢吞吞叫着“剥蓬剥蓬”。牲口是要吃夜草才肥的,为了赶道,又为了怕白昼轰炸,它们却不得不伴了无眠的车夫在深夜的郊野里冒了霜露风雨打长更。“喂,靠边走!”在汽车司机不耐烦的叱喝声里我注意到那些人、车辆、牲口的幢幢黑影了。常常是喘吁吁地拨在路边站定着十辆、百辆……我想问:“老乡,瞌睡吗?”汽车却匆匆擦过了。

汽车开进渑池城,正好午夜。因为是“捎脚”,汽车将我们甩在街上就走了。半夜里的渑池城沉静得像一座坟墓,一切都酣睡了,我们便无形中变成了两只游荡的鬼影。只有街尽头一个唯一卖零食的老头儿在一盏灯笼的微光中吆喊的声音:“热馄饨开锅!”“汤圆哩,热的!”也空寂得像在缥纱的梦中。忽然身上湿漉漉的,破军衣觉得有点凉了,便索性将行李交给空旷的长街,我们且去吃宵夜。一壁和卖零食的老头儿打着问讯,一壁抬头望望阴霾的天空,仿佛觉得天不会亮了似的,更加感到了夜景的凄清。

听说兵站就在左近,待要找时,却十扣街门九不开了。那有什么办法?就在寂寞的街上两人并肩靠了并不大的行李卷坐到天亮也好吧,火线上打埋伏还不都是一枝枪伴你露宿么。忽然背后“支幽”一声门响,经过了简短的几句问答我们却被一个姓刘的带进了“交通饭庄”。替我们打开一间小小的客房,频频说着:“咱们是一家,不要客气!”为什么客气?原来他是店主东,是退伍军人。“交通饭庄”是新开张的,房间里,床、桌、盆架,仿都市风光安置,素朴,也雅洁。苇席作隔壁,和另一家旅客可以息息相通。实在有些倦了,照行军规矩擦擦脸、洗洗脚,李陵占床,我用一张席打一个地铺,便草草就睡了。窗外开始落着渐浙飒飒的微雨。

被点滴的雨声催着,天一亮,我就醒了。起来吧,地铺也太潮了。阴雨天是不必跑警报的,且出去看看渑池街市,夜里的死城,早晨又活了。踏着一街泥泞,来往的人还是极杂沓的。油条烧饼铺拥挤着,杂货店也都排比地开门了。货品呢,洋磁茶缸、暖水壶、虎标万金油,多是行旅军人应用的什物。大门面的竟有金字红漆招牌的“江苏同乡楼”,街上房舍,有些被炸了,但残砖败瓦上支一架草棚也还有人在那里过活谋生。②旧枝断折的地方往往跟着发出更茂密的新芽来,这正是老树的榜样。

热闹的街道拐角处,茶馆里在唱河南坠子。河南坠子,调子有些魔力。③你看那满座的各色军人,吸着贱价的香烟,剥着花生、瓜子,还没耽误了向清唱的姑娘喝彩鼓掌。在街上冒着细雨,拥在茶馆门口的也有不少读书人在那里凑趣“挂对子”。群众、士兵,在新组织的剧团不够分配、电影演映又推行不到前方的时候,教他们天天在弹雨里洗浴的人怎样解脱那过分紧张的心情呢?有二胡,有梆子,有梨花简已是娱乐了;更何况还有“开口不把别人讲,表一表张君瑞去借西厢”呢?渑池,大家不过从这里过路,一宿半日就要走的。后方的到前方去,前方的回后方来,歇歇脚,打打尖,④“一切为了前方”。人们都太匆忙啊!呜!呜!火车的汽笛响了,车厢里不有新军三旅,军火一万二千箱吗?是火线上的粮食,火线上的生命啊,又该汽车、牛车、运输的民夫一站倒一站,昼夜奔忙了。

渑池长安道上,依旧细雨霏微。我的思绪也跟了雨,跟了辘辘的车声拖得更远更长了。

一九四○年六月三十日,杨家岭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途遇雨心情烦闷,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和季陵”夜宿渑池时,虽一路细雨霏微,精神却是振奋的。
B.渡船的频繁往来,承载着物资和人员往返的重任,象征抗战的艰辛。对渡船舟子,“我”充满祝福和敬意。
C.汽车司机的大声怒斥,既表现了他们因睡眠不足产生的烦躁和冷漠,也凸显了交通工作中的忙碌与压力。
D.文章末尾通过对细雨、车声以及作者内心感受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意境深远的氛围,激发读者沉思。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运用比喻,将渑池地区比作深渊,将游击队员比作鱼,生动地塑造了游击队员英勇善战的形象。
B.句子②阐释了一种生活哲学:即使遭遇苦痛和灾难,人们的生活仍会继续,新的希望和生机总会涌现。
C.句子③描写了军人们在茶馆欣赏河南坠子的热闹场景,说明人们在特殊时期也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句子④表明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为了大局。人们都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3.请简要分析文中“微雨”的作用。
4.吴伯箫的散文善于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在平淡的叙述下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请结合文木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20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渭人家

贾平凹

①通渭是甘肃的一个县,我去的时候正是五月,途经关中平原,到处是麦浪滚滚,成批成批的麦客蝗虫一般从东往西撵场子,他们背着铺盖,拿着镰刀,涌聚在车站、镇街的屋檐下和地头,与雇主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就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尤其过了会宁,车沿着苦丁河在千万个峁塬沟岭间弯来拐去,路上没有麦客,田里也没有麦子,甚至连一点绿的颜色都没有,看来,这个地区又是一个大旱年,颗粒无收了。太阳还是红膛膛地照着,风也像刚从火炉里喷出来,透过车窗玻璃,满世界里摇曳的是丝丝缕缕的白雾,搞不清是太阳下注的光线,还是从地上蒸腾的气焰,一切都变形了,开始是山,是路,是路边卷了叶子的树,再后是蹴在路边崖楞上发痴的人和人正看着不远处铁道上疾驶而过的火车。火车一吼长笛,然后是轰然的哐哐声。司机说:你听你听,火车都在说,甘肃——穷,穷,穷,穷……!

②我就是这样到了通渭。

③通渭缺水,这在我来之前就听说的,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瞠目结舌。我住的宾馆里没有水,服务员关照了,提了一桶水放在房间供我洗脸和冲马桶,而别的住客则跑下楼去上旱厕。小小的县城正改造着一条老街,干燥的浮土像面粉一样,脚踩下去噗噗地就钻一鞋壳。小巷里一群人拥挤着在一个水龙头下接水,似乎是有人插队,引起众怒,铝盆被踢出来咣啷啷在道路上滚。

④这天晚上,我见到了通渭县的县长,他的后脖是酱红颜色,有着几道摺纹,脖子伸长了,摺纹就成白的。县长是天黑才从乡下检查蓄水节溉工程回来,听说我来了就又赶到宾馆。我们一见如故。自然就聊起今年的旱情,聊起通渭的状况,他几乎一直在说通渭的好话,比如,干旱和交通的不便使通渭成为整个甘肃最贫困的县,但通渭民风却质朴淳厚,使你能想到陶潜的《桃花源记》。

⑤“是吗?”我有些不以为然地冲着他笑,“孟子可是说过:衣食足,知礼仪。”

⑥“孟子是不知道通渭的!”

⑦“我也是到过许多农村,如果哪个地方民风淳厚,那个地方往往是和愚昧落后连在一起的……”

⑧“可通渭恰恰是甘肃文化普及程度最高的县!”县长几乎有些生气了,他说明日他还要去乡下的,让我跟着他去亲眼看看。

⑨我真的跟着县长去乡下了,转了一天,又转了一天。我出身于乡下,这几十年里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村庄,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撅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着花草树木。我经过一个卧在半山窝的小村庄时,一抬头,一堵土院墙内高高地长着一株牡丹,虽不是花开的季节,枝叶隆起却如一个笸篮那么大。山沟人家能栽牡丹,牡丹竟长得这般高大,我惊得大呼小叫,说:这家肯定生养了漂亮女人!敲门进去,果然女主人长得明眸皓齿,正翻来覆去在一些盆里倒换着水,我不明白这是干啥,她笑着说穷折腾哩,指着这个盆里是洗过脸洗过手的水,那个盆里是涮过锅净过碗的水,这么过滤着,把清亮的水喂牲口和洗衣服,洗过衣服了再浇牡丹的。水要这么合理利用,使我感慨不已,对着县长说:瞧呀,鞋都摆得这么整齐!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

⑩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了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我到过一些家境富裕的农民家,正房里,厦屋里每面墙上悬挂了装裱得极好的书法作品;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国内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而一家的主人并不认字,墙上的对联竟是“玉楼宴罢醉和春,千杯饮后娇伺夜”。

在一个村里,县长领我去见一位老者,说老者虽不是村长,但威望很高。六月的天是晒丝绸的,村人没有丝绸,晒的却是字画,这位老者院子里晒的字画最多,惹得好多大人都去看,他家老少出来脸面犹如盆子大。我对老者说,你在村里能主持公道,是不是因为藏字画最多?他说:连字画都没有,谁还听你说话呀?县长就来劲了,叫嚷着他也为村人写几幅字,立即笔墨纸砚就摆开了,县长的字写得还真好,他写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写毕了,问道:怎么样?我说:好!他说:是字好还是内容好?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县长就让我也写写,我提笔写了几张,写得高兴了,竟写了我曾在华山上见到的吉祥联:太华顶上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

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我却躺在一面土炕上睡着了,醒来,县长还在旁边酣声如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麦客“争吵,咒骂,甚或就大打出手”,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通渭人家精神的高贵。
B.通渭人家将简朴的屋舍整理得极为有序和整洁,说明这里虽物质短缺,却有着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态度。
C.本文叙事注重点面结合,如写“老者家晒画”是“点”;写“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是“面”。
D.本文和《秦腔》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既有对民俗风情的浅层描摹,也有对文化意蕴的深层关照。
2.文中与通渭县长相关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长和“我”的关于“民风”的争论,既为行文带来波折,也引出了下文对通渭人家精神世界的刻画。
B.县长“后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通渭炎热干旱的现状,也暗示了其勤政为民的精神品质。
C.县长在文中起到了线索作用,正是由于县长带“我”游通渭,才形成了全文“我”看通渭的所见所感。
D.县长的对联体现其作为基层官员深受当地文化影响,与后文“鼾声如雷”相映成趣,丰富了人物形象。
3.贾平凹说,他写散文,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小、巧、甜腻”的文风,这种创作主张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04更新 | 1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卖鱼者

唐池子

①搬家以后,样样都称心,除了买莱。上海市中心菜场少,偶尔遇见弄堂里小抽屉一样的小屋子里摆几只萝卜白菜、大葱红椒,都像脱过水似的,打不起精神。

②后来,物业告诉我,成都北路立交桥朝东有一个大菜市场。我立即找过去,一瞧,嘿,没几个把门面弄得体体面面的店面,全是那种小长形的简陋格子间,也没划出食品分类区,和满满一网兜阳澄湖大闸蟹做邻居的,可能是东北大白菜塔或者苏北禽蛋山,很随意很任性。商贩也随意任性,没什么身段,卖力沿街叫卖,有的还就地取材,敲个盆击个桶的加伴节奏:“昂刺鱼一盆十五,只只活络!"“老家带来的土鸡,最后几只,再想买末哒!”……如此种种,南腔北调,此起彼伏,只听得声浪翻涌,只见得人头攒动,只嗅得喷鼻气味,只感受到活色生香的生活就在眼前。叫这样的巷子为菜市场,概念实在模糊,这里以天空为蓬庐,以巷路为通道,形式是至简的,内容是丰富的,菜品是新鲜的,价格是亲民的,这应该叫幸运的市中心生活街了。

③生活街最多的摊头是卖鱼虾蟹的。鱼虾蟹有河、海之分,卖河的不卖海的,卖海的不卖河的。我一般买海的。卖海鱼的也有四五家。海鱼看上去品种、卖相、价格相差无几,关键是卖鱼者不同。最不同的是中间摊头的周春扣。

④第一次去他那买鱼,我对着他那阳春面的笑容说买黄鱼,他说你是自己吃吧,我说对,他说那买十四块的,稍微小一点,吃口一样,没必要买二十块的。我说好吧,就买十四块的,六条。他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吓了一跳,六条怎么吃,乡下一顿六斤都好吃。旁边的人都笑了。我也笑,答你那是吃黄鱼宴。我接着说,少了你帮我加几条吧,加多少,我心里没数。他就加,加了一条,接着再加一条,和他之前的麻利敏捷反差太大,好像压力很大的样子。加到第四条,他打开马甲袋看了看,掂了掂,说,差不多了,十条,你吃得少,不能再多了。他郑重其事的样子好像必须为这顿鱼负责。我用支付宝付钱,看见他的名字,“扣”字有意思。他笑答,我卖鱼给你们,要把你们的钱扣下来,否则我没饭吃了。他老婆站在他旁边,个子比他高出三片豆腐,浓眉白脸,一边剪着鱼肚肠,一边笑。我也笑。回去烧黄鱼,发现果真新鲜,十条鱼都吃光了。第二天又去他家买鱼。

⑤周春扣的鱼摊总是围满人,买鱼要排队等。他夫妻俩各有所长,配合默契。周春扣擅于卖鱼,他那口浙东方言很配那张阳春面的笑脸,和顾客打起交道来很亲切;他老婆擅于剖鱼,挽了发髻的地沉静少言,白净的脸上有一种纹丝不乱的严谨,做事很仔细干净。两个人的配合好像天生的,绝对不能倒过来。

⑥有一天我正好去买鱼,顾客不多,周春扣在啃饼,咔吧咔吧,嘴巴里包满了饼渣子饿坏了的样子。他老婆给我挑鱼。我看手机,九点半了,他们六点开门,干了三个半小时的活,才吃上口饼。怕他噎着,不敢和他说话。他老婆话少,又来了几个买鱼的,她等别人问她,不主动问询。周春扣看人多起来,就边啃饼边剪鱼。那些鱼到了他手里,好像活了,剪一刀游走一次。顾客有催促之声。他老婆把他轻轻一推,声音很轻:“我来!”于是两人迅速对换位置,里面的空间只容他们侧身换位,周春扣用衣袖一抹嘴巴,阳春面的笑容立刻出现在他脸上,“她会的我不会!"他似乎很得意,又笑呵呵问,今天想吃什么?顾客一听他的调子,脚步又黏在他的摊位上不动了。我被他老婆的手法吸引了,只见一双利剪飞快翻转,黄鱼鲳鱼带鱼仿佛俯首垂听那双巧手的指挥和安排,除刺去尾,挑背刮鳞,一会儿就利利索索地清理好了。卖鱼摊头前马上又恢复了有序、流畅的局面。

⑦有一天买鱼扫码付钱,发现支付宝的名字变成了马海珍。我问,周春扣去哪了?他呵呵直笑:“他去上学了!”大家都笑了。我看着他老婆的后背,问:“马海珍是你夫人吧?”他回答:“是滴!”那个“滴”是扬上去,拖得很长。大家又笑了。他马上解释:“我的手机掉了,支付宝账号不能用了,所以用我老婆的。”他一解释,大家笑得更响了。他老婆什么也不说,仍然背对着我们,一心一意剪手里的鱼。

(有删改)

1.赏析第①段画线使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2.第②段着意描写菜市场环境,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马海珍”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4.本文标题平实朴素不失巧妙,请对此加以赏析。
2020-12-18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