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223312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十字勋章

[德国]米勒

1945年四月,在梅克伦堡州的施塔加德,一位卖纸的商人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自己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

在一战时他做过预备军官,现在还保存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十枚子弹。

一天傍晚,他的妻子端着晚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正站在桌子边擦拭着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是节日时才佩戴的。

元首选择了自杀——面对妻子的疑问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说,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他问她,作为他的妻子,是否在这件事上也准备好了追随他。他说,对于女儿他毫不怀疑,她一定会借助父亲的协助,体面地死亡,而不去苟活。他叫来女儿,她没有让他失望。没有等妻子的回答,他便让两人都穿上大衣,因为他要带她们到郊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免得引人注目。她们服从了。然后他给左轮手枪装上了子弹,让女儿帮他穿上大衣,锁上了房门,并把钥匙扔进了信箱。

外面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向郊外走着,丈夫走在前面,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听得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当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时,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对她们喊道,她们应该走在前面。跟着她们在后面走着,他也想不清楚:是他担心她们可能就这样跑掉,还是他希望自己可以跑掉。没过一会儿,她们已经在前面很远了。当他再也看不到她们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没有勇气直接离开,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他停了下来,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的裤子口袋里,透过薄薄的布料他感受到了枪的冰冷。当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时,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他的腿上。他放慢了脚步。可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他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本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件事,但是枪声在这里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拿出枪,解除保险,而他的妻子正接着他的脖子,抽泣着。她是那么沉重,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是他听到了枪声,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妻子发着抖,尖声大叫。他必须稳住她。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了。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将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着他的女儿。然后他开始奔跑起来。他沿着小径跑回了街道,又沿着街道跑了一段,但不是往城里的方向,而是向西。他跑了一会儿,然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着,思索着他的境况。他发现,事情也不是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做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再叙写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虽然篇幅短,但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小说结尾纸商在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后,竟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以逃避和奔跑的方式求生,但他的灵魂却无法“逃生”。这种结尾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从前文的种种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纸商内心的懦弱。
C.小说最后的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D.这篇小说叙述语言冷静、简约,特别是人物对话,全篇只有纸商的语言描写,却成功刻画了两个只知道麻木顺从的女人。
2.这篇小说以“铁十字勋章”为标题,有怎样的作用?
3.“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德国人民在战后不断地进行反省、忏悔,文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你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谈你的认识。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在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也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微微动了动嘴唇…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说出口: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7岁……”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去看乘客,那军人闭着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到维堡区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叫,坐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嘴里吧哒了几下。这点车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讲价了……只要有主儿就行……

好,走吧!驼子还是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

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所有人都会死!驼子说道,

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有老婆吗?一个高个子问。

我吗?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奇怪,一定是死神弄错了……

姚纳回转身,想讲讲儿子是怎样死的,可这时候总算到了警察桥。姚纳久久地看着这几个人消失在远处。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刚刚稍平息的苦恼,现在更加强烈地压在他的心口上。姚纳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穿梭不息的人群:在这人群中,难道真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吗?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的苦恼了……这苦恼大得简直无边无际,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似乎可以淹没整个世界,这种苦恼居然可以容纳在这样一个小得连白天打着灯笼都看不见的躯壳里……

回大车店去!他想。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坐在一个脏兮兮的大火炉边。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到处鼾声一片。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着他,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去看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望着自己马儿亮晶晶的眼睛说,好,吃吧,吃吧。既然我们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挣到,那咱们就吃干草好了……库兹玛·约内奇不在了……他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马驹……可是突然,如果驹儿死了……你不难过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有删改)

文本二: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纳讲述自己的遭遇时话语不多且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难以措辞有关。
B.军人、三个年轻人和年轻的车夫与姚纳虽然存在阶级、阶层的区别,但是他们都无视姚纳的悲伤,不能与他共情,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C.姚纳在丧子之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苦恼,其遭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性。
D.《祝福》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以“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林嫂的悲哀和鲁镇的喜悦两者的冲突表现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和时代的世态炎凉。
2.下列对《苦恼》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端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个压抑的环境氛围,“幽灵”“瘦骨棱棱”“棍子般”等词塑造了令人怜悯的形象。
B.作者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对比、对话、细节描写等手法,深刻揭示小说主题。
C.小说既有对姚纳的详尽刻画,也有对次要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的刻画,形象鲜明生动。
D.小说结构紧凑,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姚纳深深的苦恼、倾诉苦恼的动机和行为展开,首尾互相呼应并形成对照。
3.《苦恼》《祝福》中都多次写到“雪花”,请分析文章中下面两处写到的雪花在文中的作用。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在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苦恼》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

4.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3-07-08更新 | 1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膊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唉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咸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给——?

给你的后爸。”我姨婆说。

你——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

特洛伍德小姐(我姨婆的名字),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鹫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我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你要是听了他的一面之词就袒护他,那必然的后果,我愿就我所知,直率地对你说一说。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幢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她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他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有什么要说呢?”我姨婆说道,你愿意跟他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我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的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姨婆犀利的追问,揭露了以谋得斯通姐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
B.“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姨婆的表现,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C.“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这说明大卫的母亲性格是软弱的。
D.“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当姨婆问及“我”的去留问题时,狄克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坚定了姨婆收留“我”的决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我”焦急不安的心情。
B.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写出她疾恶如仇的性格。
3.请简要分析姨婆这一人物形象。
4.本文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2-07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上下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一个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着那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些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支起了画架的画家。画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对着公园和海的那几家旅馆的鲜艳色彩。意大利人老远赶来瞻仰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青铜铸成的,在雨里闪闪发光。天正在下雨。雨水打棕榈树上滴下。石小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海水夹着雨滚滚地冲了过来,又顺着海滩滑回去,再过一会儿,又夹着雨滚滚地冲过来,停在战争纪念碑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美国太太站在窗前往外观望,外边,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

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吧。她丈夫在床上表示。

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他说。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

下雨啦。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

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

你可不要淋湿了呵。她微笑着说。显然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

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女侍抬头望着她。

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

刚才有只猫的。美国女郎说。

猫?

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雨里有猫?

是的,她说,曾在桌子下头,之后她又说,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她说,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美国女郎说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

不见了。

会到哪里去了呢?他说,暂且将眼睛移开了书本。

她在床边坐了下来。我好想要呵,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

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她说,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他说。

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她说,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佯,我想要只猫,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等,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传统女性所扮演的角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妻子说“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丈夫问妻子“猫弄来了吗”,“猫咪”“带”“弄”这些词都充满怜爱之意,可见两人对于小猫的态度一致。
B.“我要只猫咪”“……我想要只猫”“……我总可以有只猫吧”,这些是她对于自己现状不满的表现,是她追求满足自我的一种诉求。
C.“继续在看书”“看他的书”“看自己的书”“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丈夫的这些言行,体现了他对妻子的冷漠。
D.店主的恭敬礼貌与细心体贴,与日常生活中丈夫对她的冷漠形成对比,细致入微地替她着想,为她服务,让她有了被尊重的感觉。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文中情节从寻猫至寻猫不得,再到店主送猫。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插曲组织在一起,使得小说的整体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文中的“猫”具有象征意义:猫的柔顺弱小的形象以及它在风雨中孤助无依的处境,形象地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没有姓名,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却给了她不同的称谓,有的显示身份,有的显示其独立意识。
3.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有人评价本文的标题“雨中的猫”很好地体现了“冰山原则”,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09-16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