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25482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下室里的中学考试

[德]克莱曼

韦尔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他回到公寓楼时,他的房门口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邻居。领头的是一位叫邦德的老人。

几秒钟后,韦尔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邦德领着众人向韦尔击掌祝贺:“衷心祝贺!人们终于知道谁住在这里了。”

他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讲师职位已成定局,未来的工作将不会再让他烦恼。世上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幸运。他觉得有必要出去为他的女邻居买一些果仁巧克力糖,便又走出了房间,

当他带着礼物往回走时,忽然发现信箱内有一个蓝色信封。①他觉得有点特别,很适合今天的日子。他取出信,心想这一定是封贺信,便高兴地三步并做两步跳上楼梯。是谁会想起这个主意来向他表示祝贺呢?

只有一种可能:他的父母。他用刀拆开信封,把来信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尊敬的韦尔先生:

很遗憾地通知您,根据我手上掌握的证据,证明您在10年前的中学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尽管我退休多年,但对此事却不能坐视不管。②我也不想毁掉您的生活,故而请您士10月17日18时到我家重新补考,如果您未能如约,我将向学校当局举报

顺致友好问候。

雷欧

“根本不可能!”韦尔自言自语道,“这封信显然是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它与这个世界毫无关系。”

现在已是17时20分,邦德马上要来祝贺他获得博士学位。但这封信却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真无聊,真是一场噩梦!他手上的汗水浸湿了信纸,心在急速跳动。10月17日,就是今天!雷欧一定知道所有情况。

当时考数学和生物,韦尔有点自食苦果。中学考试翻船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失去继续上大学的权利!但韦尔不愿因为两次考试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在发证书前的一个晚上,他来到校长办公室,他的面前堆放着制作好的证书——只是缺少印章和签名。他在官方文书上重新写了一份证书,然后放到其他文件中,毁掉了正本。此事至今无人知悉。

这时门铃响了。韦尔拿起外套,打开门,邦德脸上的笑意一扫他不快的心情。

“很遗憾,可是……”韦尔已迈出楼梯半步,他斟酌着用词,“我的一位朋友出事了,我得去医院。”雷欧住在城郊接合部一座房子里,乘地铁需要20分钟时间。当他打开雷欧家庭院的小门时,感觉到自己是在走向断头台。他按了一下门铃,透过玻璃发现客厅亮着灯,雷欧似乎在等着他。韦尔开门走进屋内,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冷气,雷欧这些年几乎没什么变化!③高大的身躯穿着双排扣西装,系着领带,双颊红润,络腮胡修剪得很短,声音铿锵有力,令人敬畏

“请进,年轻人。”他声如洪钟,“与以前上课一样,您今天又迟到了5分钟。”韦尔跟随自己以前的老师走进装潢庸俗的客厅,坐在沙发上。

“亲爱的。”雷欧说道,“你以前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难道不知道我迟早会发现吗?我给每一个犯错误的人一个机会,让他改正错误。④现在在地下室里有你的考卷和一些白纸,你有足够的时间答题。”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

“现在开始吧,我的朋友,所剩时间不多了。”

这种讥讽腔调再次说明,雷欧对他是多么不信任。这位老师走在前面,韦尔突然感觉不到自己意识的存在,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跟在后面。当他走过壁炉时,他的手碰到捅火钩。韦尔紧握铁棒,闪电般击打在雷欧头上。老人一下子瘫倒在地。韦尔弯下腰看了一下,已感觉不到雷欧脉搏的跳动。最不想发生的事偏偏发生了,而且再也无法改变。韦尔跳了起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后悔,只想平静一下心情。地下室里,雷欧为他准备的试卷必须消失。韦尔走过客厅发现了地下室的门,便在黑暗中走了过去。他打开门,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然后是喧闹声。

韦尔惊呆了。一群人向他拥来,递给他一杯香槟。大家吻他,拥抱他,爱抚他,围着他转。

他们都是他的同学,

“你感到惊奇吗?”他以前的班长格尔问道,“我们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你的成功是我们今天聚会的理由。你的脸色怎么有点苍白?”

“我,我……”

“你认为我们为你准备的中学考试这个玩笑不好,是不是?你是否感到有点上当受骗?雷欧先生也觉得这样做不合适。他在哪里?”

“我,我不知道……”韦尔声音低沉地说,“我,我认为他不会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韦尔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公寓楼时,“几秒钟”后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表明了邦德等人对他祝贺的急切、诚恳的心情。
B.雷欧的来信使故事原本的走向发生了逆转,顿起波澜,是后来韦尔为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而杀害雷欧的导火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面对韦尔,“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这说明雷欧在教学中对学生态度不好,与学生关系紧张,不受学生欢迎。
D.小说的叙事视角较为灵活、自由,既展现出韦尔的主观感受、思考和行动,又呈现出故事的整体氛围,使小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出了韦尔对信件的初步印象,暗示了他对信件内容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B.句子②从内容上看,虽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带有一定的威胁性质。
C.句子③细致地描写雷欧的形象,例如“铿锵有力”通过声音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D.句子④中“足够的时间”暗示了雷欧老师并非真要揭发韦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请结合文本,概括韦尔的心理变化过程。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小组成员经讨论,从韦尔这个人物身上提出一个关键词:抉择。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巡查

【日】国木田独步

我在近时,偶然和一个名叫山田铣太郎的巡查相识。有一天,他说明天不是值日,一定请过来,殷勤地催促,我于是便在那天的下午一点钟左右去访山田巡查。

小器作铺的楼上的一间房,是他的住室。从作场旁边走上急而且狭的楼梯,当面便放着炭篓。皮靴像嘏蟆似的睡在角落里,一枝粗的棍子竖在旁边看守着,这大约便是行杖罢。

“呀,来了么?请这边坐,请!”他说着急忙站起,从壁橱里拿出一个垫子,抛在长火炉的那边。

他正在饮酒,已经是略有醉意的时分了。

“喝一杯罢!倘若已经吃过饭,单喝酒罢,这酒决不是那些喝了会到头里来的酒呀。”

我接了酒杯,放在膳台上。这房间确是狭小,却收拾得很整齐。一个悬挂的壁橱突出在房子里,纸屏上都是补缀,壁上涂抹得很脏,席子乌黑,纸窗也熏昏了,确是很龌龊的房间,但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

窗下是一张短几,右边一个书箱,横边是长火炉,并排放着膳台,靠右手的壁是衣箱食橱,都是旧的,却都很清洁。烟草盆,点心盒,茶叶瓶,盖碗,书帙,都适宜地整齐地排着。

书箱上放着三四个盆栽的小花盆。

我将酒杯还他,说道:“到底是警官,所以很喜欢清洁哩。”

“哈哈哈,也不能算是喜欢清洁,这是我的脾气,是不大好的脾气,别人做的事情总是不中意,所以很窘哩。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做……

“那么,这正是天生的独身者的脾气了,哈哈哈。”

“的确是这样,所以家乡里虽然有老婆在那里,却不去叫,因为一个人也并不觉得什么不便。”

“有夫人在那里么?那么,也不必甘心过这样独身者的寂寞生活罢。还有,小孩呢?”

“小孩也有。有一个五岁的男孩。但是,总还是一个人更舒服。”一面独酌着说,“只是我不叫妻子来,原来也还有别的理由。”

“虽然不知道有怎样的理由,但我想既然有了妻子,却不享一家团圆的快乐,总不是正当罢?你不觉得寂寞么?”

“不,并不是全不觉得寂寞,我也时常回去,妻也时常来的呵。乘了火车,一天里可以来回,正是便当的世间呵。”

“哈哈,既然这样的悟彻,那也没有什么了。”

“请吃点什么罢!虽然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怎么样,豆呢,还是橘子?”

膳台上拉杂地摆着煮豆、青鱼子、橘子、醋乌贼之类。挂在柱上的花瓶里,插着聊以塞责的松枝。冬天的日脚已经倾斜,正射着西窗。主人的脸红了,眼睛迷蒙的,到底是正月的情景。

主人从搁在专卖特许的风炉上的铁壶里,取出暖酒瓶来,接续说道:

“的确还是一个人更为快活。——趁热吃一杯罢——而且我本不是自己愿意娶妻的。偶然被一处人家要去做赘婿,倘若不是这样,至今还是独身罢。第一件,做了巡查,想养活妻子,享受快乐,是不大容易的把戏。”

“但是将夫人放在乡间,费用还是要的,可不是一样么?不必再推托了,住在一处罢。夫人也是可怜呵。”

“哈哈哈,你倒很是孝妻哩。其实就是我也何尝不爱我的妻呢,但是,在乡间还有一点财产,而且父母也还在,所以伊住在那边,倒是两边都方便的事情。像我这样,实在是当作一种游戏,才干着这个职业。倘若厌倦了,便放了手回到乡间去,还不至于没有饭吃呢。”

“那是很舒服呵。”

“真是很舒服!所以酒也是这样的从石崎整桶的买来,咽咽地喝下去。至于菜馆里的混成酒,那可是要不得了。”

他开始酒的品评与混成酒的攻击,他的醉意也似乎更加发出来了。

“如何?请拿出一品隐艺来罢。我么?我是全然无艺的,只有饮了则眠,便即睡着罢了。”他这样说,眼睛迷迷蒙蒙的,确有点渴睡的样子。

“我要是同你们一样的能够做文章,也有许多事情想写他出来,但是不成!”

他闭了眼暂时沉默着,忽而微笑说道:

“哼,是了。有一件要请你看的东西。”

从书桌抽斗里拿出五六张仿佛是草稿的东西,将其中的一张放在我的面前。原来是一篇汉文,题曰《题警察法》。

“夫警察之法,以无事为至,”他用了一种声调,摇着身子,将汉文朗诵起来,“治事次之。——如何?”

“赞成赞成。”

“以无功为尽,立功次之,故——如何?——故日夜奔走而治事,千辛万苦而立功者,非上之,上者也。——最上之法,非在治事,非在立功,常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制其机先。故无事而自治,无功而自成,是所谓为于易为,而治于易治者也。——如何,是名论罢?——是故善尽警察之道者,无功名,无治迹,神机妙道,存乎其人,愚者所不能解也。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文章虽然拙,主意如何?”

“文章也妙,主意更是大赞成。”

“神机妙道,存乎其人,愚者所不能解也么,哈哈哈。”他说了很得意。“先喝了酒,养足了精神,以制其机先罢。如何,趁热再喝一杯?”

“我尽够了!此外还有什么妙的东西么,像诗这一类的东西?”

“诗么?有的。说是有的,未免太威严了;叫作幼学便览成绩的,却有两三打在这里。”他拿出四五张誊在格纸上的稿子给我看,却又说道:

“不,给你看了很见笑,我来吟一两首罢。《春夜偶成》——朦胧烟月下,一醉对花眠;风冷梦惊觉,飞红埋枕边。——如何?”他将身子左右摇动,又将《春夜偶成》重吟一遍。

“再吟一首罢。”

“好罢,”他翻着草稿,随后突然吟道:“故山好景久相违,斗米官游未悟非,杜宇呼醒名利梦,声声复唤不如归。——哈哈,终于说出本怀来了。”

“哈哈,本怀终于露出来了。”

“哈哈哈,”山田巡查也笑了,随即闭了眼睛,也并不想念着什么,茫然地坐着。他已经半分睡着了。

我暂时静静地等着,但叫醒他也觉得对不起,便悄悄地站起来,走出房外去。我对于这巡查,觉得完全中意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田虽有父母妻儿,却热衷于独居生活,所以把当巡查这个职业当作好玩的游戏,并以此摆脱家庭给他带来的束缚。
B.巡查醉酒时吟诵诗文流露的真实心境,与他对“别人做的事总是不中意”、工作或回乡两可的“悟彻”是不一致的,可见其心口两端,表里不一。
C.《题警察法》以文载道,其“善尽警察之道者,无功名,无治迹”,与道家思想中的逍遥无为、垂拱而治的主张相近。
D.“我对于这巡查,觉得完全中意了”,“我”中意的是:通过与他交谈,听他朗诵作品,“我”认同了他的生活方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靴像“蝦蟆”和棍子“看守”,以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山田巡查的工作装备,暗示了巡查工作的辛劳。
B.巡查住室狭小、龌齪,但收拾得很整洁,还有盆栽和插着松枝的花瓶,通过环境对比表现人物对生活的追求。
C.小说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情节,随着话题的深入,巡查丰富的内心世界得到展现,小说的主题也得以凸显。
D.小说以拜访山田巡查为中心事件,以酒后随意交流为主要内容,情节简单,节奏舒缓,但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3.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山田巡查的形象。
4.小说多次写到“喝酒”,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2-12-26更新 | 1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 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尴尬。
B.面对此时来请求赎罪的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C.小说存在两个聂赫留朵夫,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兽性的,最终非道德战胜了道德,走向了“复活”。
D.离别时,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对他来说比妹妹还亲,是想撇清两者的关系,生怕谈及爱情和婚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玛丝洛娃这个人物作了生动细腻的刻画,主要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特别是多次描写了她的笑。
B.小说多次写到副典狱长,他“踱步”“转身”“对着他们”“走到跟前”贯穿在两位主人公的活动中,丰富了他们的形象。
C.小说通过细节描写聂赫留朵夫呼唤玛丝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称“你”,说明聂赫留朵夫嫌恶她,不再尊重她。
D.作者刻画人物,擅长深入人物内心,抓住瞬间的思想感情变化,相对于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更关注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3.选文中聂赫留朵夫探监的情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4.作者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请从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三个角度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特征。
2023-02-02更新 | 1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贝尔·兰金小姐

[美]杜鲁门·卡波特

我第一次看见贝尔·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

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议地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

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口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另一头是两个镇上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些。”陌生人说。

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口:“先生,我跟你说,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住的地方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

“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应该会卖给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鬼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彼得森送给她。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鬼都很怕她——”

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

“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

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来。”

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

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

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

“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给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因为她爱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嗳,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

“见鬼,”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

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兰金小姐就住在这里。

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

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争着。

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

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

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

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

(摘编自《世界开始的地方》[美]杜鲁门·卡波特/著,伏波/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眼中的贝尔小姐“身材矮小”“满脸皱纹”,小混混口中“那些黑鬼都很怕她”,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贝尔小姐的形象。
B.小说写到贝尔小姐居住的“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的“衰败的老房子”,其作用主要是象征着她如同这房子一样年迈且处境的艰难。
C.“山茶花树”与“两百美金”在文中出现多次,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实用品,贝尔小姐看重山茶花树,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
D.莉莉摘茶花偷送给黑人小孩,贝尔小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回忆时却“微笑”了,这一转变表现了她经历坎坷后,面对生活磨难的坦然心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山茶花树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明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
B.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尔小姐,从正面丰满了人物形象。
C.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
3.小说是如何塑造贝尔小姐的?
4.小说中划波浪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022-08-28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