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3 题号:227581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片土

师陀

这人不愁吃的,不愁穿的,没有事情要他做,每天就是看看鸡斗,听听昆虫震翅,立到临风招展的杉树下遐想。脑袋又是出色的聪明,想的是美妙无比,连二等脚色的诗人都害起羞来,非常嫉妒。然而,只因一切满好,反而觉得不好起来了。

“多么无聊呀,瞧那些鸡,咯,咯,咯!呸,蠢东西!”不但无聊,心里且骚扰的厉害,是那长了疔疮似的厉害。毛病也的确不轻,竟至天下的医生束手。

至于他呢,是看见的全不顺眼,精神上已失却那幸福永离不开的平衡,满心里再也没有了安宁;脸是一天比一天的缺乏光彩,一天比一天的瘦。意思是说,这地方太糟,夹杂着石灰同瓦砾的瘠土似的,只合生长荆蓁乱草,决不适于培养美丽的灵魂。

这么着现在很明白了:他需要的是一只心灵的暖床,一片空中弥溢着蜜味的安宁土。于是,他佩上小小行囊,提了行杖,装扮成一个老于行脚的人,叼着出号大的烟袋——以备在寂寞的荒原上燃起青烟独自上路去了。

这人饥餐渴饮,一路跋涉而行,说不尽的辛苦。

一日,天色薄暮,满天霞光四野荒烟,前面横着一条茫茫大水,沙滩上留宿着鹄和雁。浅渚,芦苇,水面雾着轻霭,一江载满着霞彩正浩荡东去。这人立近渡口,高声喊道:“船家来呀!”

那船家缓缓抄着棹。唱的是,大江的水、岸上的柳……

客人一面领略江上的风景,暗中还打量着那淳朴的艄公。“烟霞生活,鹭骛为伍,这里不知老之将至。”他感叹的想,遂大声问道:“刚才唱什么来,船家?”船家把棹雁翅般斜戳进泥里,攀住船道:“不关你事。上你的船罢,客官!”

上了船,低头看着滟滟的江水,可就大大的吃了一惊。他已忘记跋涉多么远的路程,飞过多么久的时光,但成绩摆着在那里:人是那样瘦,又那样憔悴,满腮短髭,模样全是一个仆仆风尘的行脚人。而那美妙的心里,恰和天下的旅客一样,也正充满着“细致的”哀愁。这么一来,又想起那一心要去寻觅的地方。

“请问船家,”他说了,“灵魂的安宁土还远吗?”“那可不曾听人讲过。”

客人上了岸,四顾暮色苍茫。大江的水,岸上的柳……船家棹舟而歌,已徐徐远去,渐为烟水所隐。这人循着小径,继续搜索前进。走了多日,终于深入大野,前后一望尽属胡草的莽原。渐渐的小径被野草湮没,再也看不见寂寞中荒凉的小屋,连天际牧人烧起的火烟也稀少了。

他走着,草在脚下瑟簌的响。夜去昼来,太阳按时从草原的东端升起,又向西方落去。苍空下是天籁。大草原上烟袋一路放送出寂寞的青烟。这时,天的颜色好像也不似昔日的蓝;温饱与安宁已结为一体,是拉也拉不开的了。而那不安的灵魂所渴望着的也仅一餐而已。假如不是气尽力竭,他定会向大草原“天乎,天乎”不止。虽然如此,但人是决不会马马虎虎就死的。运气的眼,有时也会看见遭难的人。这是说,他终于获得了救星。

那救星是一个须发苍苍的牧人;正匍匐地面,用泥污的两手捧住山羊的乳房吸饮奶汁。“请了呵,大爷。”他踉跄的走上前去,有语无音的说。

“请了,客官。请了。”老人吃惊的望着他,从那落魄的模样终于明白了来意。“该是饿的不行了罢,客官?”

这样说着,牧人已经抽身让客就饮。然而饿渴不让他出声,也不容他多想。当他吸足一肚子山羊奶的时候,抬头一看,只见牧人正在那里两手挖掘草根。“怎么能够吃呢,这样的东西?”他诧异的问了。

牧人并不留意他这面,自顾一面挖一面将草根送进嘴里去嚼。“没有不能够吃的。味道很好。”他道。瞧着牧人嚼的津津有味,那人担忧的说:

“据说没有什么养分,吃了于生理上未必有大补益。”

“天下没有养分的生物多的很。”牧人向客人投了一瞥,随手捏一条白根送到嘴边道:“它还好,虽只是草根,却能生出解人饥渴的奶汁。嘘,嘘,去吃你的草!哺,哺!”

这人从地上爬起来,弹去衣上的泥土,眺望着大草原。太阳刚升起不久,天空翠蓝,高处盘旋着鹰雕。草原直与天陲相接,绿沉沉是无限的辽阔。草叶上缀满着露珠,闪烁发光。山羊群集,驯顺的在那里啮嚼。到处是鹌鹑兑兑的呼唤,百灵鸟啾啾的鸣声。总之,景色恬静,伟大,美丽,凡逃进去的人就无不迷醉,休存逃脱的妄想。然而,只因美丽醉人,反而觉得平常起来了。

“请问大爷,”他满眼期待的说,“灵魂的安宁土还远吗?”“到处是安宁土,到处不安宁。”牧人答。

于是客人搜寻出塞的满满快要胀破脑门的漂亮词句,解释那国土如何清和明媚。

“是的,”他收梢说,“空气中流着‘蜜味的香同鲜乳的暖’的,就是这样的地方。”牧人则神驰于草原,方回想一段久已湮没记忆中的往事。“似乎有这样的一处地方,”他含糊道。“但只是说,却不曾有人到过。也许在山岭那边。有一年,唉!……”牧人挣扎起身,抛下正要讲的故事同客人,蹒跚的向羊群那里走去。“请罢,客官!”他忽然回过头来,挥着手向客人喊道,“各人都有一个理想……但愿有一天你能回来,回到草原里来!”

客人默然提起行杖。烟袋留下一缕青烟……

一九三六,十一月八日夜初稿

【注】1936年10月,国土沦陷的威胁和革命团体的风流云散中断了左翼文学革命阵营的脚步,师陀等作家不得已南下上海,本文写作于上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他”在流浪之前不愁吃穿,不用工作,且又出色聪明,却因不满足“满好”的状态而开始追寻的旅程,使本文充满了哲理意味。
B.文中“他”与艄公的两问两答,简单而意蕴丰厚,既可看出他对追寻到灵魂安宁土的期待,又可看出艄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世事的冷淡。
C.牧人若有所思的话语,说明或许年轻时他也曾向往过那个清和明媚的地方,他并没有与客人分享这段历程,反映出他理想未实现的怅惘。
D.文中主人公偶遇的两位良善底层人,和“他”有交流,却依然无法扮演救赎者的角色,不能为“他”提供答案以终结“他”的流浪之旅。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多次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强化了这种漫无目的的追寻最终无果的主题。
B.本文注重环境描写,作者将主人公行经的几个地方进行着意描摹,展现出诗意化的自然风情。
C.本文情节平淡,人物虚化,却充满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充分体现了散文化小说的艺术特点。
D.本文通过寓言的形式,曲折反映了作者在时代的风云激荡下不断求索、执着向前的心路历程。
3.师陀小说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试分析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4.这篇小说与沈从文的《边城》同是诗化小说,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试从小说的背景、结构、情感等角度分析二者在表达“追求”主题方面的差异。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见

荆歌

三十年前,我刚过16岁生日,就跟着周师傅去深圳当建筑工,给特区盖房子。

我们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就睡在工地上。工地上搭建了一些彩钢板房子,我们就住在里面。深圳天气热啊,彩钢板房里没有空调,晚上总是热得睡不着觉。我睡不着觉,经常就干脆不睡了,跑到马路上瞎逛。

就是那一天,我在街上见到了一只猴子。

一个光着上身、把上衣系在腰里的人,牵着猴子。

他甩一甩绳子,猴子就跳起来,在空中翻一个跟斗。

围观的人就鼓掌,很开心。

他又甩绳子,猴子又跳起来,又翻一个腾空跟斗。

猴子一连翻了三个跟斗,排骨(我给那个人起的绰号,因为他很瘦,每根肋骨都清清楚楚)就给猴子半个可乐罐,让它向围观的人要钱。

猴子就像一个懂事的小孩,把可乐罐举到人们面前。有人就会向里面扔硬币。每扔一个硬币进去,猴子就会马上向扔钱的人敬一个礼。它的样子真是可爱啊!

它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摸来摸去,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都没有摸出一分钱来。没办法,只能向它抱歉地摆摆手。

没想到的是,排骨上来就给猴子一记耳光。

他打得很重,不是假装打,而是真打。他的大手,无情地甩在猴子的面孔上,发出了很响的声音。猴子的身材小小的,被他一巴掌打得身体都弹出去半米。

它的嘴里,发出了一声惨叫。

但是,排骨根本不饶它,还想再打它一巴掌。

有人说:为什么打它?

排骨对猴子说:打死你,没用的东西!

啊,我没有钱给它,他就打它;我的心里,真是感到难过极了。我大声对排骨说:别打它!”

排骨用很凶的眼光看了我一下,然后又啪地在猴子的脑袋上甩了一巴掌。

别打它,我给钱!我说。

但是我没钱啊,浑身上下一分钱都没有。

大家都看着我,猴子也抬起头看我,他们都在等我拿钱出来。

我——我身上没带钱,我明天来给,好吗?我对排骨说。

排骨冷笑着说:你明天就是带来巨款,恐怕也找不到我们了!我们哪会那么傻,坐在这里等你送钱来!

不——不会的!我赶紧说,明天还是这个时候,还是在这个地方,怎么样?

我看到了猴子的眼睛。它的眼睛,就像孩子一样纯真,它一眼不眨看着我,目光里满是哀求。如果它会说话,那它一定是说:大哥哥,求求你了,给一块钱吧,否则我又要挨打了!

我心里酸酸的,觉得太对不起这只小猴子了。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呢?

那——那我现在去拿钱,你在这里等我,好吗?我对排骨说。

排骨又冷笑了两声,说:哈哈,这位小哥,你真逗,你不给钱倒也罢了,耍什么滑头?骗我一个走江湖的,有意思是吗?

他扬起手里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扬起来当鞭子,使劲地抽在猴子身上。猴子痛得吱吱大叫,还用手捂住自己的脑袋。

边上有人看不下去了,说:别打它了,我替这位兄弟送它一只梨子吧!

他的手上,果然有一只梨子。他把梨子向猴子扔去,猴子的身影,像闪电一样,瞬间就把梨子接住了。

它一定是饿了、渴了,把梨子塞进嘴里就咬。

排骨一脚就把猴子踢得飞了起来。它手上的梨子,落到地上,滚过来,滚在了我的面前。

我弯腰捡起被咬了一口的梨子,双手紧握成拳,对排骨说:为什么踢它?你为什么要这么狠心?

排骨一把将梨子抢过去,塞进了他的裤袋里。

他对我说:我狠心,那么你就是好心人咯。了不起的好心人,可惜就是没钱,是吗?梨子又不是你的!

拿出梨子来的人说:梨子是我的,我要给它吃!给它吃呀!为什么不给它吃?

排骨恶狠狠地说:给不给它吃,我说了算!

给梨子的人说:梨子是我的,我说了算!

排骨说:它给你们表演,你们就应该付钱!没钱就拿梨子来充数?跟斗是白翻的吗?你们翻几个我看看!至于梨子什么时候给它吃,你们管不着!

他拍了拍裤兜里的梨子,指着我说:要都像这位兄弟一样,我们就要饿死在街头!

我被他说得手足无措,一咬牙,转身就走。

我一口气跑回工地,但是没有直接进彩钢板房子里去,因为我跑出了一身汗。

我坐在一块混凝土预制板上,喘着粗气。

我的心里,既羞愧,又后悔。

我觉得对不起小猴子;是我让它挨了打。我仿佛还能听到它吱吱的惨叫,从黑暗深处传来。

直到躺在床铺上,我的眼前,还是浮现出它可怜的样子。它明亮的眼睛,一眼不眨看着我,它无声地哀求着我,要我拿出一块钱来,扔进它手里的可乐罐,这样,它才能免于挨打。可是,可是我身上真的没带钱啊!

这一夜,我难过极了。我睡睡醒醒,我的耳边,总是回响着小猴子可怜的叫声。

由于晚上睡得不好,白天一点精神都没有。干活的时候,还心不在焉。周师傅对我说:你怎么啦?病了吗?

我说我没病。

我的心事周师傅根本不知道。我也不愿意对他说。我要是说了,他一定会认为我为一只猴子而如此伤心,是脑子有病吧!

我暗暗决定,今天晚上,我还要到那个街口去。我会在口袋里装好几个零钱,小猴子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要向它的可乐罐里投两个或者三个硬币进去。

但愿他们今晚还在老地方。

(中篇小说《我和齐哥》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猴子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作者并没有将它人格化,它只是受欺凌虐待的动物形象。
B.耍猴人是一个“只讲利益,不顾情义”的形象,但“我”对此人持既憎恨又理解态度。
C.小说结尾处“我”不愿告诉周师傅心事的细节体现了少年怕被成人嘲笑的复杂心理。
D.这是一篇具有儿童文学色彩的小说,“初见”是情节的开端部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可见一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居住条件的简陋闷热,为后文的出去瞎逛并遇上小猴子埋下伏笔。
B.小说以“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显得真实自然。
C.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正面描写的方式来刻画耍猴人的形象。
D.小说语言质朴简洁,多用短句,形象生动,达到了言简意赅、引人入胜的效果。
3.小说叙述了“我”和小猴子初见的经过,期间“我”的心理经历了丰富的变化过程。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4.文中“给梨的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2-12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孙艳梅

①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黑色的缝衣线,细,轻轻推门就会断掉,楼上共两间卧室一个储藏室,老婆子挨个拴。拴好,她把老花镜推向头顶,试着推推门,线果然马上抻直要断掉的样子。老婆子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挪下楼。

②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沏一壶普洱,给墙上照片的老头儿倒了一杯,反手泼下,老婆子坚信反手泼下的茶水老头子在那边才能喝到。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呷着。

③老婆子本来和墙上的老头子是沂州街的一对神仙儿。住二层小洋楼,吃自家种的菜,三个儿子讲究孝道,你来我往槐花串似的看望老两口。老两口还有什么心事啊,就在西边房檐下栽下一片肥竹,撒了一把粉豆花的种子。风吹起来,竹影花影影影绰绰照进屋里。屋里的老头儿老婆子坐在蒲团上喝茶,虽然有沙发,可是老两口却喜欢坐蒲团,蒲团厚厚的,四周用花布缠绕。喝着喝着,会像喝酒一样咣当一声碰下杯,茶喝得是花团锦簇。也许连老天爷都嫉妒他们了,说把老头收走就收走了。头天晚上老头儿还唠叨着要第二天一早起来拔拔小菜园的草,半夜就硬在了床上。神仙伴侣撇下一个。

④给父亲送完殡,三个儿子着手讨论老母亲的赡养问题。仓廪实,然后知礼节,三个儿子的仓廪还算实,争着抢着让老母亲去家住。大儿子说,我是长子。二儿子说,我家住的宽敞。三儿子说,我是医生。定夺不下,老大说,听妈的,妈说上谁家就上谁家。

⑤老婆子望着儿孙满堂高高矮矮的一屋子说,守完“头七”再说吧。守“头七”是沂州街的风俗,老婆子又说,这几天都累,不要都守在这里了,每家轮一晚吧。

⑥第一天轮到老大和媳妇当值。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慢慢呷着茶,呷着呷着一窗的斜阳就渐渐枯萎下去,天色暗下来,长子长媳如约而至。

⑦白话一阵,老婆子毕竟上了年纪,就在毕毕剥剥的燃烧着的白蜡烛声中,睡着了。长子长媳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靠脚脚靠头,睡了。院里的狗,这几天人来人往的,也是乏了,应付差事般叫两声,也睡了。外面的一城灯火,远远近近闪烁着,把夜晚没开灯的房间映得明明灭灭。

⑧忽然,老大被媳妇的脚挠了一下,老大翻身跃起,媳妇瞪了他一眼,朝熟睡的老婆子呶呶嘴,两人蹑手蹑足上了楼。

⑨两口子把两间卧室一间储藏室翻了个遍,一无所获。媳妇说,你爹你娘没攒下好东西,至少还有洋钱吧,怎么连洋钱声都没听见?老大挠挠头,既然没找到,咱赶快下楼吧,让娘发现了,我这老大以后得蒙着狗皮出门。媳妇说,咱神不知鬼不觉,你娘哪会发现?说罢,媳妇把门轻轻阖上,甚至连门上挂的一条香荷包都纹丝不动。

⑩老婆子在天光大亮的时候醒了,她像埋伏了一夜的猎人一样上了楼。

黑线断了,一大半垂头丧气地耷拉在门把上,另一小半耷拉在门框上。老婆子揉揉昏花的老眼,愣片刻,觉得早上明晃晃的艳阳顿时暗淡无光了,一步,一步,下了楼,长子长媳头靠脚脚靠头仍旧睡得正酣,老婆子挪到蒲团上,将昨夜剩的残茶,抖抖索索地倒了一盏,喝下。

⑫第二天晚上,老二和媳妇当值。

⑬一晚上,老婆子睡得并不踏实,醒醒睡睡中,看着儿子和媳妇一直都头靠脚脚靠头睡得很酣,可是早上上楼去看时,黑线仍然断了。

⑭第三天,老婆子在楼上拴线时,有些后悔自己的行为了,可开弓哪有回头箭啊,她咬咬牙,既然要试,就试到底吧。

⑮早上醒来的老婆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楼。老天爷啊,那根细细的轻轻一开门就断的黑线竟然仍旧拴着。神谕般的晨光渗进幽暗的斗室,老婆子眼睛酸涩起来,小三,没白生,没白生哇。

⑯老婆子宣布,她要跟三儿子住。搬家的时候,老婆子只带走了茶桌和蒲团。老婆子小脚点点的站在屋子中央指挥着,我就要这个桌子,好喝茶,剩下的你们分分吧。另外俩儿子就有些带气,都是些破烂,白送也不要。

⑰老婆子在三子家一口气活到九十。有一天,小孙子爬到她膝盖上,小孙子刚刚在学校里学会了讲故事,他骄傲地给奶奶讲《乌鸦喝水》。讲完,老婆子摸摸小孙子的头说,乌鸦聪明,飞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又有一天,三子和媳妇商量贷款换个大房子。家里俩儿子一个老人,是有些局促。老婆子说,贷啥款,我这里有。她起身,找把剪子,把两个蒲团小心翼翼地拆开,层层叠叠的棉絮中铺陈着百元大钞及洋钱,数来得有百万元之多。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2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设置了悬念,并为后文以线测试儿子做铺垫。
B.小说严格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但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小说通过老婆子测试三个儿子的故事,深入发掘,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D.小说内容详略得当,详写老大和媳妇当值时动作、神态等,略写老二、老三夫妇的当值情况。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黑线断了,一大半垂头丧气地耷拉在门把上,另一小半耷拉在门框上。
3.小说中老婆子性格有何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安排小孙子讲故事这一情节,有哪些作用?
2021-07-27更新 | 1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儿面

梁晓声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

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

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

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

问归还什么?

青年犹豫不语。

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

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

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

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

几个小伙子,攥着利爷,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

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头,将孩子抱出来……”

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

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

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

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

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

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

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

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

友人夫妇,顿时肃然。

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

友人愧曰:“当然当然。”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

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

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

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

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

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

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

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

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
B.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足见他的大智大勇。后来伐树遇到危险,伐木队长为了救他牺牲了性命,这使得队长妻儿以后的生活很艰难。
D.小说结尾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只好展纸挥毫,题字相赠,因为自己是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
2.小说中林区青年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3-04-07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