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227942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 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 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 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

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当时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感到快意与激动。
B.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复仇心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从钉锤在小刚娘出事后说“再恨,也要回去”,以及他咬牙说“要命的关系”等可知钉锤并没有原谅小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以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钉锤的复仇者形象,使其生动鲜活,特点突出。
B.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天杀的”“你莫操心哩”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C.小说以钉锤复仇为主线展开情节,又通过“报不报仇”“去还是留”等复杂的两难矛盾丰满了钉锤的形象。
D.以“蹲野猪”为题,既关联了情节,也巧妙地联系了钉锤的身份,还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3.全文有多次对钉锤面部表情的描写,请结合前后文,分析画线处几次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
4.有人说,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在讲述故事时有何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要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产房。过了一会(有时时间颇长),听到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门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见了陈小手,说: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龇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盅。团长拿出二十块现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二十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他奶奶的!团长觉得怪委屈。

(选自《汪曾祺作品精选》)


[注]①老娘:接生婆。②走柳:方言,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多指心里焦虑不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是(     
A.小说开场交待了当地特有的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充分地展示了当地的社会环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为陈小手的出场做了铺垫,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B.陈小手接完生后,总要向主人道一声“得罪”,这既是收受酬金的客套话,也反映出陈小手对一个男性妇科医生身份尴尬的认同。
C.括号里一句“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意味深长,它表达了作者对“团长”的冷漠与不屑;“杀猪也似的乱叫”,让作者的情感渐渐从冷漠上升到厌恶。
D.小说中团长既摆酒席宴请陈小手,又封他二十块现大洋,可最后却又一枪把他从马上打下来。可见团长心里存有两笔账:救人,该赏;碰了自己的女人,该死。也反映出团长是一个原则性强,赏罚分明的人。
2.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陈小手的形象特点。
3.小说结尾写陈小手被团长枪杀,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1-05-20更新 | 1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烂砖,没烂墙

乔叶

爷爷读过几年私塾,用奶奶的话说,有一身好文化。他会写一手好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因为这一身好文化,他年纪轻轻就到山里一家煤矿当了账房先生,被老板的族亲相中,把独生女儿许给了他,这就是我奶奶。八路军过来时也相中了爷爷的好文化,他就参了军。虽是四处打仗,但其实也没走多远,兜兜转转的,一两年间总能回来一两趟。父亲之前,奶奶还怀过两胎,但都没养成。①她说过那两个早夭的孩子:一脸皱纹,小身子跟个大老鼠似的,男人一只鞋就能装得下。得的都是四六风,一个是第四天,一个是第六天,孩子的胳膊腿儿就开始抽抽,咬牙瞪眼,我一看就知道这又不中了……后来才知道这叫脐带感染。不会消毒呀,多傻。

兵荒马乱的年月,村里的帮派此起彼伏,有人当红军,有人当国军,有人当汉奸,也有人是小打小闹地偷摸,还有人当土匪去明目张胆地抢讹。在第一次解放和第二次解放期间的几年间局势更乱,奶奶勤谨恭敬地侍奉着公婆,提心吊胆地候盼着爷爷,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外人且不说,其他两支族人就没少来欺负。很多个夜晚,奶奶透过窗纸上的小洞看着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背走挂在墙上的玉米辫子,摘走刚刚变红的枣子,拿走垛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她屏住呼吸,大气儿都不敢出。

有一年没收成,奶奶在坟地的间隙种了一点儿红薯,也被他们刨得精光。

你咋知道是他们刨的?

看他们家小孩儿端的饭碗就知道了。吃红薯屁也多,那些天他们家净放红薯屁。没种红薯,哪放得出红薯屁。

你咋知道是红薯屁?

又多又臭,那还不是红薯屁?放屁时上头也会打嗝儿。

每当听奶奶讲这些陈年旧事时,我都会气得脸红脖子粗,吼叫着我要报仇我要报仇!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不行。挑起了我的火,她又开始灭,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账不能算。再大的仇气,也都是姓地的。有烂砖,没烂墙。唉。

多年之后,我才多少有些明白了奶奶的这声叹息。以彼时的情况,作为家族的弱势存在,只要人家不是大白天来你家抢劫,这就是留了余地。以彼时的状况,当你没有实力扑上去和对方撕个高下时,就只能容留甚至珍惜这种余地。只有这样,当受到更蛮横的外来侵犯时,你就尚处于一个家族的整体性中。哪怕只是暂时的整体性,也能让你在这个整体性中获得些微宝贵的安全感。而亲这个字,似乎天然就意味着一笔糊涂账。这笔糊涂账,自古至今没多少人能算得清。当然,算不清也不妨碍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要去算,各有各的账本,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盈亏。②或许也正因为算不清,才算得更有意思?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出生的,他快一岁时,爷爷回家了一趟,住了几天就跟着队伍开拔了。奶奶问,不是说都太平了吗,咋还要走?爷爷说,大面儿已经稳了,还有些零星火要灭一灭,很快就能料理妥当。到时候我就回来,再也不走了。咱们好好过安生日子。壮的官名就叫解放吧。

爷爷走后两个月,奶奶发现自己又怀了孕。怀孕五个月时,她收到了爷爷寄来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信。又三个月过去,消息传来,爷爷在解放大西南的一仗里中枪而亡,和几名战友一起被埋在白水河边的一棵树下。

奶奶哭了两个月,直到叔叔出生时,才止住泪。

哪能光顾着哭,还得养孩儿哩。她说。

泪也哭干啦。她说。

叔叔的小名儿叫宽,官名叫胜利。三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落下了残疾,奶奶又给他改名叫老鳖。顶个贱名好成人,名贱人不贱。奶奶说。

没过多久,村里定成分,我家被定成了贫农。闹得最厉害时,村里有几个富农连命都稀里糊涂地丢了。奶奶说,③你爷是用他自己这条命来保佑咱全家哩。

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筷子。④从来没有。

——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作品《宝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爷爷因为一身好文化而被相中、两个孩子因不会消毒而早夭,可见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能改变命运。
B.文中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写村里帮派此起彼伏,写族人偷摸之事,写算不清的糊涂账,形象细致,更添韵味。
C.本文写了不同时间不同事件,用一种回忆的形式,映照的是时代,是地域乡情,更是对亲人的深切悼念。
D.本文语言繁复铺陈,既有方言土语,也不乏诙谐片段,令人读后既有伤感,又有喜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在谈及早夭的孩子时,用“男人一只鞋”把孩子的大小特征形象化,令人读后哀婉叹息。
B.句子②意味深长,饶有哲思,道出了千丝万缕的无尽之意,也写出了族亲这笔“糊涂账”不必算。
C.句子③写家因没了爷爷这个顶梁柱而贫困,又因贫农而保全,而爷爷是因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表现人物更显张力。
D.句子④“从来没有”语义上与上一句有重复,但单独成句,反复说明,语气和表达的意味更强烈。
3.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奶奶的形象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作者乔叶对方言俗语特别敏感,小说中使用方言俗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以本文标题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17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愿坚

夜,漆黑。远处传来阵阵枪声。

冷风不停地钻进窗棂,灌到屋里来。

勤务员小韦冷不丁打了个寒噤,醒了。他觉着肩上沉甸甸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那床旧夹被披在他身上了。他紧握着夹被先向墙角瞥了一眼,看见那块用砖头支起的门板上,毯子还是整整齐齐地铺在那里。再向桌边望望,只见首长依然坐在那里,对着桌上的地图看着,不时抬起头凝神思索,然后用铅笔在图上画上点儿什么。

小韦坐在竹凳上,双手托着下巴,静静地注视着首长。他看见,这张轮廓鲜明的脸上,眉毛还是那么浓,可是两颊却明显地消瘦了,就连衣领也宽出了许多。在遵义开过会以后,发这件军衣的时候,本来穿着是正好的嘛。

“嗯,嗯。”首长朝小韦微微一笑,又俯身看图了。

“看,看,”小韦埋怨道,“一张地图,老是看,也不睡会儿。”

首长抬起头,看着小韦,亲切地说:“你来看,看那里。”他手向枪声响着的远处一指,“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在干什么?”

小韦向黑夜瞥了一眼:“打仗呗!”

“你再看,”首长站起身,揽着小韦的肩膀,走向窗前,指着不远处一个窗口透出的灯光,“那是什么地方?”

“我知道。”小韦答道。就是水塘边上那所泥墙草屋,他曾经摸黑去送过一趟信。“毛主席在那里工作呢。”

“是啊!可你倒要我休息。”首长目不转睛地望着灯光,好一会儿,才深情地说道,“长征的路,有千里万里,我们要把每一步都走好,走出胜利来!”

听着首长的话,小韦觉得心里一亮;可又觉得首长并没有回答他现在考虑的问题。于是又向那空空的床铺瞥了一眼,回到小竹凳上坐下……

忽听桌子上“吧嗒”响了一声。他扭头看去,只见首长依然端坐在那里,右手还是握笔的姿势,铅笔却掉到了桌子上;左手握着的蜡烛,不知什么时候倾斜了。

“他睡着了……他,太累啦!”小韦眼眶子一阵发酸。自从长征开始,他被调到首长身边工作,这样的情景他见过不是一回了。

他托着下巴,定睛看着首长。一分钟,又一分钟……小韦的心头轻松多了。他高兴地想道:“睡吧,哪怕就这么坐着睡一会儿也好哇!”

突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小韦吃了一惊,慌忙扑向门边,可是已经迟了。门开了,军委卢参谋走进来。他急匆匆地敬过礼,走向桌边。

首长一怔,抬起了头,问道:“你来啦?什么事?”

卢参谋把一份电话记录递过去。首长接过了文件,默默地看了看,捏着文件的手慢慢地搁在地图上。

为了不打扰首长思索,卢参谋来到小韦身边。他用铅笔敲了一下小勤务员的鼻子,奇怪地问:“你这孩子,怎么啦?看这嘴噘得能挂住个油瓶……”

小韦扭头擦了擦眼睛,声音哽咽,“你呀,来得真不是时候……”

说话声惊动了首长。他轻轻咳嗽了一声。

卢参谋走到桌边,俯身低叫道:“周副主席!”

“嗯。”周副主席漫应着,转过脸来,招呼卢参谋坐下。

卢参谋简要地报告了情况:先头部队根据军委的命令,利用这漆黑的夜,胜利突过了乌江。关于下一步的行动,部队有几个问题向军委、向周恩来副主席请示。

周副主席伸开双手,重重地在脸上搓了两把。他把文件放在面前,读完了,略微想了想,然后向卢参谋说道:“部队过江以后,继续按照军委的部署,向东南方向前进!”他指着地图,“就在这一带,寻求新的时机!……”

“是。”卢参谋转身要走。周副主席又叫住了他:“行军序列要安排好,尽量让暂时不行动的部队休息,多睡一会儿也是好的。”

小韦送卢参谋走出门去。在门口,卢参谋低声嘱咐道:“首长眼睛都熬红了。你可要提醒他注意休息啊!”

小韦委屈地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他还是在过赤水河的时候,站在河边靠着马鞍子打了个盹,到现在,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啦……”

听到背后的脚步声,小韦把话停住了。他望着向门边走来的首长,慌忙指着门外,提醒地说:“看,天这么黑……”

“黑夜?好哇!”周副主席也看出了小韦的意思,笑着把话接过来,“我们就是要在这样的黑夜里,行军,打仗。走好了,打赢了,胜利的明天就是我们的啦!”他亲切地抚摩小韦,“你今年才十五岁,对不对?”

这跟年龄有什么关系?小韦点点头,不解地望着首长。

“等你再长大一些,你就会了解我们了;你就会明白:应该这样做!”周副主席把话略停了停,然后,又指着门外,充满感情地说:“想一想,在全中国,还有全世界,有多少劳苦的人,有多少像你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还像这黑夜一样黑、一样冷啊!我们共产党,我们红军就是要加倍地工作,工作,让他们看到太阳,得到解放。”

小韦深情地看着周副主席。他觉得,这个极度疲劳又浑身是劲的人,仿佛全身都发着光。这光,照暖了,也照亮了他这个少年红军战士。

他霍地转过身,摘下墙上的驳壳枪,一下子背到了身上,大步来到周副主席身边。

周副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扬起手掌,在脸上搓了搓,随即拍了拍小韦的肩膀:“走吧,到前边看看去!”小韦没有再说什么,把夹被轻轻地披到周副主席的肩上。然后,紧跟在首长后面,一弓身,钻进黑暗里去了。夜,漆黑。枪声更紧了。

(选自《王愿坚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副主席“用砖头支起的门板”当床,突出了长征途中红军日常生活条件的艰苦。
B.“要把每一步都走好,走出胜利来”,这句对小韦的委婉批评体现了周副主席的自信。
C.作为勤务员,小韦期盼周副主席多睡会,所以当周副主席被惊醒时,他内心十分不满。
D.把夹被披在小韦身上,“揽着小韦的肩膀”,都体现了周副主席关心部属、平易的特点。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夜,漆黑。远处传来阵阵枪声”既紧扣小说标题,又与结尾“夜,漆黑。枪声更紧了”形成前后呼应结构模式,强化了小说主题。
B.小说在人物形象的称谓上富有变化,先称“首长”,后称“周副主席”,这样便于读者思考首长是谁,给读者阅读期待,从而形成阅读张力。
C.本文和孙犁《荷花淀》都通过细节塑造人物,如周副主席搓脸、水生嫂吮被扎破的手指,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人物精神品格或内心世界。
D.本文和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都通过孩子视角描写人物和环境,这一视角都起到了赞美人物品德、批判社会丑恶的作用。
3.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中说:“党的领导人……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周副主席的这一特点的?请举出具体事例。
4.这篇小说的标题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1-21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