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43624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赫赫有名。
B.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C.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D.虽然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是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仍是由他的隐逸思想衍生而来,因此可以说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B.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的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作为民众喜闻乐见和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民俗包罗万象,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都是民俗涵盖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乡土民俗渐行渐远,如何活化乡土民俗,不仅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学家特别是乡土作家关注的焦点。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乡土作家通过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既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又有助于挖掘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乡土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活化大体有三重路径。

在作品中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略之一。传统民俗文化看似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但通过乡土作家的书写,就可能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通过这种审美趣味又产生了审美意味。这种意味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有关,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汪曾祺对民间把玩蛐蛐、鉴赏古玩等民俗活动的书写,刘庆邦、毕飞宇笔下的民间传奇人物等。他们大多都没有拘泥于逻辑安排,而是根据不同民俗特性,彰显民俗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渗透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如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不仅如此,乡土作家也在思考,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层价值在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上的重要作用。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的深度思考。民俗除了与个体情感产生直接关联外,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传统根性文化的凝聚和再现。如果说乡土民俗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大多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那么作家通过小说所展现出的中华文明精神则大多是自觉的选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背后,实际上都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民俗成为乡土作家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渠道。

乡土小说民俗叙事为本土文化注入活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摘选自田振华《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文化就是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等,现正慢慢被取代。
B.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乡土小说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就成功了。
C.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乡土作家能使其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
D.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指让民间传统习俗在当下焕发活力,也指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乡土民俗渐渐淡化,这值得乡土作家关注。
B.乡土作家通过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可以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挖掘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
C.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的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D.乡土小说民俗叙事能激发本土文化活力,既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又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的一项是(       
A.沈从文在《边城》中记叙的端午节龙舟竞渡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小说的传播使这一传统在湘西地区得到更大的发扬和发展。
B.《荷花淀》着力于对白洋淀的风土人情和地域色彩的描绘,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追求也表达了孙犁对“真善美”的讴歌。
C.动漫作家根据五羊民间传说,制作出具有武汉文化特色的产品,在动漫民族化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化。
D.赵德发在《经山海》中将地方传统曲目列入市级非遗目录,以海边民俗为基础创办海上高跷节目等,就有对传统民俗的改造及转化。
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进行民俗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化。
5.请简要梳理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2022-12-24更新 | 2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的知识

罗素

①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当代世界。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用的知识。

②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从各方面考察,现代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它们不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

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

④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这些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的人。由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所以,普通人必须去接受提高自己心灵涵养的,当然也包括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

⑤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忽视了人的理想训练与技术训练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经训练的人性中存在许多野蛮因素,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来。如一些人背后说长道短,令人厌烦。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时也是残忍野蛮的,但他们比起那些心灵未经开化的人,较少如此,行凶斗殴的人在学校学习很少能达到中等水准。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没有其他快乐。最为人们普遍向往的两件事是权力和颂扬。一般来说,无知的人只能诉诸粗野的方式来获得这两者,包括体力上的征服。文化教养提供给人的是很少有害的权力形式和较多使自己受到称赞的有价值的方式。

⑥也许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促进心灵沉思的习惯。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遇事过分轻率,不仅行动之前没有经过周密考虑,而且对有的行动从智谋上加以考虑也难以进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以各种奇异方式表现出他们的偏见。

⑦心灵的沉思习惯具有遍及从最浅薄到最高深之处的优点。例如从被跳蚤咬、火车误点或与同行争吵等这些小苦恼开始。这样的烦事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义行为的反应,或者像对待人类暂时救治不了的病害一样无可奈何,然而它们对人的影响却破坏了许多人的善良习性和生活乐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从一些奇特的知识中找到不少安慰,这类知识与这种现时的苦恼有着确实或空想的关系;即使没有这种安慰,也能从人们的思想中当下消除这种苦恼。当我们受到气得脸色发白的人攻击时,想想笛卡尔《论情感》中题为为何那些气得脸发白的人比那些脸发红的人更为可怕的一章,就会感 到欣慰。

⑧虽然文化上粗浅的快乐足以解除实际生活中的一般苦恼,而沉思更为重要的功用则关乎生命的灾难、死亡、痛苦、残忍以及国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惨状况。独断的宗教已不能再带来慰藉,为了使生活不趋于黑暗、枯燥,不致充满肤浅的自我肯定,必须寻求某种可以代替的东西,现今世界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愤怒群体,其中没有一个能具备全人类的整体眼光,每个群体都宁可文明毁灭,与不愿作丝毫的让步、对于这种偏狭,任何专门教育都不能提供解救的办法。因为它属于个人心理上的问题,解毒良方应求之于历史学、天文学以及一切无碍自尊心,相反能让个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学科,需要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的片段知识,而是足以激发整体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识:艺术与历史,对英雄人物生活之了解,以及对人类在宇宙中极其偶然而短暂的地位的了解——所有这些都同人类特有的自傲心情相联系。从广阔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感情结合中最易产生出智慧来。

⑨在所有时代,人生充满着苦痛,在我们今天较前两个世纪人生苦痛更甚,个人与公众的不幸只能靠意志与智力的交互作用来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绝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认识它,如果能补救则寻求补救的办法;如果不能补救则根据对它的关系的看法,将它视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记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区、其他时代和星空的深远之处,使得它变得可以忍受。

(选自作者写于1930年的《幸福之路》,有删节)

1.第①段中“有用的知识”指 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无用的’知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用的’知识”都促进心灵沉思的习惯,进而消除认知上的偏见。
B.“‘无用的’知识”不是专业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觉悟。
C.“‘无用的’知识”更能促进人的心灵沉思,促进人的完善发展。
D.“‘无用的’知识”是拯救人类灾难与国家不幸的唯一途径。
3.与原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因为文明发展十分迅速,古代知识很少能用来解释当今问题。
B.人性中的野蛮因素会因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得到有效抑制。
C.心灵的沉思习惯,可以帮助人们解除实际生活中的一般苦恼。
D.意志与智力的交互作用,是解决个人与公众不幸的唯一途径。
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下面附录文字是贺照田在《时代的认知要求与人文知识思想的再出发》中对文化研究提出的一些很有启发性的思考,他认为文化研究需要生产“有用的知识”。请结合本文对“无用的知识”相关论述,与附录文字中“有用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文化研究需要在历史生成、变化的动态结构中来把握现代现实问题,如果不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具体的、动态的历史语境和脉络中来考察,就很容易被一种抽象的逻辑牵着走。其次,文化研究需要重新确立批判的精神,而不是只满足于摆出一种批判的姿态。如果不能生产有用的知识,不能帮助人们去理解和把握他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以及那么长久困扰着人们的精神危机的根源所在,那么所谓的再出发也毫无价值可言。第三,文化研究必须把个人的精神和身心如何安顿的问题视为一个迫切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

2023-03-06更新 | 1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陨铁是坠星的另一种,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含石量大的陨星被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被称为陨铁。

根据陨石本身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铁陨石,也叫陨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镍的含量一般在4%~20%之间,地球上没有哪种矿石能够直接通过熔炼得到含量这么高而且成分均匀的镍。石铁陨石,也叫陨铁石,这类陨石较少,其中铁镍合金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石陨石,也叫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其中金属铁镍含量低于30%,这种陨石的数目最多。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铁陨石由于其主要成分为铁和镍而得名。铁陨石主要包含铁纹石和镍纹石两种矿物,内部会形成许多自然的奇妙花纹,花纹形态各异,不规则排列,根据花纹的特征和铁陨石的构成,可以再对铁陨石进行细分。

第一种是根据魏德曼花纹细分,首先用酸对铁陨石进行蚀刻后抛光,在抛光的表面会呈现出许多交叉条纹,观察是否出现魏德曼花纹,结合镍成分百分比后可以划分为六面体陨铁、八面体陨铁、无纹陨铁这三类。其中无纹陨铁是最为罕见的,由于其镍含量很高,所以没有魏德曼花纹。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新的化学分类法,通过分析铁陨石内部的镓、镉和铟等元素的含量和其所对应的不同的小行星母体来分类。元素不同会用不同的字母进行组合搭配,从而形成特定的类型,但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不能够进行分析的陨石,这部分陨石数量很多,比较混杂,有些来自不同性质的母体行星,数量甚至超过了50个,这种铁陨石是无法分类的,会被单独划分出来。

(摘编自《铁陨石内部花纹形成的秘密》)

材料三:

1808年,维也纳的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在工厂进行工作时发现了铁陨石内的花纹,他发现在不同温度下,铁陨石的色泽不同,花纹像是被东西切割出来的,一条一条大多像系带一样相互交错,颜色基本上是灰色与银白色,在光的照耀下,铁陨石表面反射出的光泽非常美丽,具有这种花纹的铁陨石被称作八面体铁陨石。

不过想要人工制造出这样的花纹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如果人们想要通过人工雕刻来仿照这种图案,虽然是可行的,但是有很强的人工气息。哪些地方刻了图案都是人们想出来的,而天然的铁陨石花纹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除了雕刻方面的困难,人们想更自然地创造这种花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低镍含量的锥纹石在固体金属内扩散的温度介于450℃至700℃,需要通过冷却才能形成这样的花纹。自然界大约每百万年降低1℃至100℃,降温速度极其缓慢,需要经历2000万年至2亿年。

因此铁陨石完全是一个宇宙造物,在地球上是很难形成的,铁陨石在宇宙中经过漫长的漂流后,才形成如此美丽的花纹。具有魏德曼花纹的铁陨石可以被称为一件艺术品,而艺术的创作者便是奇妙的宇宙,这些陨石落入地球之后给人类的心灵带来美的体验。

(摘编自《铁陨石内部花纹形成的秘密》)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陨石内部形成具有形态各异不规则排列特点的自然奇妙的花纹。
B.铁陨石依据花纹特征和铁陨石构成细分为铁纹石和镍纹石两种。
C.用酸蚀刻铁陨石后再抛光,呈现出许多交叉条纹,但无纹陨铁没有。
D.分析铁陨石内部元素含量和对应的不同小行星母体,可分出不同类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铁陨石的镍含量之高和成分之均匀是其他矿物难以相比的,通过分析镍的含量,很容易鉴别出铁陨石的种类。
B.各类陨石的数量差距大,铁镍合金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的石铁陨石较少,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石陨石最多。
C.很多铁陨石难以从花纹和构成的角度进行细分而被划入某种具体的类型,因此它们只能被单独划分出来。
D.铁陨石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花纹颜色主要以灰色与银白色为主,花纹之间大多相互交错。
3.人工制造魏德曼花纹有哪些困难?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2023-03-04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