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6 题号:55235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
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C.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示,受理了某公司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意味着由央行牵头、数家企业联手的征信机构,又迈出筹建的关键一步,引发社会关注。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为中国人信用打分,这一中国金融业的大事,或将重塑中国的信用市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信用数据的激增。现代社会,信贷数据早已不止于银行流水,个人信用信息已汇成数据海洋。早在3年前,央行授予8家机构征信资格,鼓励积极探索。但实践发现,各市场主体对自己征得的信用信息有“独享”倾向;在“多头征信”架构下,数据的独立性、公正性及隐私性也存在问题。防止数据寡头、消灭数据孤岛,以更高级别的征信基础架构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正是把信用信息统一置于更高层级平台管理的初衷。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服务市场就难以发展。一段时间内,“网贷”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网贷最终酿成悲剧者并不鲜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借新还旧、多头借贷。究其根源,正是企业难以有效获得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难以共享,相关征信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当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借贷的重要渠道,谁来及时高效地提供可靠的“信用分”?如果供给迟迟跟不上,不但“网贷”的病难以根治,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容易累积。而一旦相应体系得以确立,信用市场的交易成本将显著下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度也将得以提升。

“惩戒失信者、鼓励守信者”,一套更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也会促动更多人展开信用生活。过去几年,不少中国人绕过信用卡,一步迈入“网货”时代,实现了个人信用生活的跨越式发展。在传统的央行征信体系中,他们是无信用的“白户”,但立足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信贷数据已成为中国信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有信用分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免押金享受单车等共享服务,也可更方便地租房租车,有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的农民也可以获得银行授信。使新旧信用体系相街接,让征信更好服务个人与社会发展,当是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

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不仅是在完善现代金融治理,也有利于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锅要(20420)》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信用社会。当个体在信息时代被高度“信用量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信用时代”。建立国家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大踏步迈向信用时代,必将为国家治理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更有效的手段。

着力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大力发展覆盖全社会会的征信系统,以信立人、以信立国,一个优良信用环境必将更为可期,也必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建好“信用时代”的基础设施一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能够打破信息垄断,更好地实现信用数据的联通共享,降低信用市场的交易成本。
B.日益成为借贷主要渠道的互联网金融,因为缺乏可靠的相关征信产品供给等因素而可能身陷困境,面临不断累积的风险。
C.绕过信用卡迈入“网贷”时代,这本是时代的进步,但不少人遭遇了不准在传统的央行征信体系中查验信用度的尴尬。
D.个体被高度“信用量化”,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得以建立,是身处“信用时代”的重要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取得重大进展,作者开篇对此持赞赏态度并对其未来抱有较高期待。
B.文章通过对时代背景及征信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揭示,阐明了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必要性。
C.文章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和个人更好地展开信用生活两个维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性。
D.文章从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强调了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从根源上解决了企业获取个人信用信息难、信用信息共享难等征信难题,大学生网贷最终酿成悲剧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观。
B.未来,如果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手机软件进行按揭支付等行为,可能因为涉及信用问题而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C.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传统信用体系有被快速赶超并取而代之的明显趋势。
D.如果“信用时代”到来,人们对“义”与“利”的关系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得益于科技对道德建设的倒逼。
2018-03-31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不只是个性的鲜明,事例的生动,更是人物身上承载了某一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精神气质的共通性。透过典型人物的生命历程和价值抉择,观者得以在共情中不觉观照现实的自己,无论是认同还是反思,都是一段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

典型人物未必一定要积极正派,很多性格复杂甚至形象负面的典型人物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迹。鲁迅笔下的阿Q、《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这些典型人物常常是我们自身性格缺陷或精神缺失的浓缩展示,震撼与可笑之余,也为我们的人生敲响了鞭策的警钟。但典型的意义,不只在惩恶,更在扬善。为世道人心注入温暖的正能量,为功利的现实投入理想的光芒,为迷茫的人群树立鲜明的旗帜,指出积极的方向,这更是塑造典型人物的价值和使命。

典型人物也不一定要“高大上”,很多平凡的小人物往往有着更为典型的价值光辉。来自身边的感动,常会引发更深的敬意。每年中国的“感动人物”评选都不乏平凡人的身影,我们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奉献的可贵。正因为他们来自我们身边,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平凡,也更容易尊重他们的不凡。

典型人物的塑造,切忌千篇一律,许多作家苦恼于没有生动的事例和创新的写法。事实上,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故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真正深入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的慧眼和发自心底的感动。只有动过真情,才可能融情于笔端,让读者感受到深切的触动;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可能找到生动鲜活的人物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细节。

(选自王子潇《典型诚可贵》,有删改)

1.典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为什么说欣赏典型人物是“一段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
3.塑造典型人物时如何避免千篇一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2018-10-09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癖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配角”作为线索,始终贯穿着小说,小说中的几件小事也都是围绕着父亲的“配角”身份而展开的。
B.当母亲对父亲职业平等观点表现出不屑时,父亲“脸上的肌肉抽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这里采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形象地揭示出父亲不被母亲理解的内心悲伤与无奈。
C.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D.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既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2.联系全文看,父亲多年坚持演配角的原因有哪些?
3.小说最后在写“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天气,“我戴上红绒绒帽子、大口罩,国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去爱晚亭看父亲演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18-08-18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