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63608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有江

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脚下是万丈深渊。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下山时,他鬼使神差地将车又开回了单位,并关闭了手机。

今夜,他想徒步回家。

银白的河床里,静水深流,寂然无声。夹道的树丛间,散布着稀奇古怪的虫鸣,天籁般好听。他贪婪地深吸着夏夜的凉气,稳健地走在塑胶绿道上。恍惚间,他觉得身后,留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这些脚印,将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坚定地嵌入了这座城市。“强人是你,能顶天立地”,想起了郭天王的歌词,他微微一笑。

在绿道尽头翻上路面,向南,转入一条商业街。路上车水马龙,街两边店铺林立,流光溢彩的招牌和灯箱,让他有片刻目眩。一家超市的音响,正不遗余力地播放着流行歌曲。这条他每天经过的街道,原来如此繁华。从前的熟视无睹真不应该。

从商业街拐进工业区,热闹渐行渐远。马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货柜车,几乎没有行人。站在梧桐树间的路灯,洒下斑斑点点的光。突然,他发现一家工厂的后门口,好像躺着一个人。

他清除脑子里的那团乱麻,一步步走近。

是一位全身脏污,壮实,约五十岁的女人。她穿着一套破旧的粗布工装,左脚挑着一只女式布拖鞋,右脚底压着一只男士塑料拖鞋。她身体横截门口,就着斜坡躺着。头枕交叉的双臂,胸腹坦然地面对夜空,居然还跷着二郎腿。青紫的脸上,仿佛浮着一层油润润的,纯真的笑意。均匀的鼾声,透出香甜的气息。女人,很像法国印象派油画里,那些丰腴的睡美人。

她不像是捡垃圾、收破烂的。讨薪的?似乎也不像。更像是一位精神失常者,一位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弃妇。她有家人吗?为什么会沦落街头?也许,她好好洗个澡,换身衣,睡在一张柔软的床上,会是一位美丽的母亲。猜测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很可笑。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根本没资格同情她。

他掏出手机,已经是凌晨一点。他从来没有这么晚不回家。偶尔晚归,总有电话先打回去。手机恢复信号后,一股脑蹦出十几个未接电话和未读信息。母亲、老婆和儿子都问他啥时候回来,干吗还不回家。儿子和儿媳妇在闹离婚。母亲的股骨头手术,无论如何不能再拖……

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徜徉在明月大道,他和月光下的影子无休止地辩论着。他告诫自己,什么都不必想,不必担心。影子却告诉他,你得想清楚一切,凡事都值得担心。

到了他夜夜栖息的小区。输密码,开门;进电梯,出电梯;开锁,进家门,换鞋,过客厅。一切照旧。他伸头看看母亲的卧室,夜灯阑珊。蜷缩在沙发上的妻子鼾声正顺。负痛而眠的母亲,也一脸安详。

赤条条躺进浴缸,他才再一次回想下午张医生的电话。“你……虽然是晚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一瞬间,不可遏制的泪水,决堤般涌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中见深意,通过“他”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去思考苦难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
B.“他”对流浪妇人身世来历作一番猜测前后的心理变化,既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也暗示了“他”苦恼无助的处境。
C.小说善于营造冲突来表现人物,“他”在月光下与影子的辩论,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巧妙外显,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他”的焦躁难安。
D.小说的语言既具表现力又有感染力。如“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就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2.小说“归”这一标题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才交待“他”身处癌症晚期,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即兴与推敲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作家内在形象被唤醒并活动时,文思泉涌,势不可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勃写《滕王阁序》,李白“斗酒诗百篇”,都属即兴创作。有时,即兴表现为“我不觅诗诗觅我”的紧急状态。一连串的形象、意念、词句以及主要脉络的情节如排山倒海般自动涌现,写都写不及,作家只能抓住轮廓匆忙记下,过后再补充和完善。司汤达53天写出《巴马修道院》,巴尔扎克于1831年写出75种作品,都属此类。即兴作品大都有首尾贯通,情感炽热,有一气呵成之势。
但即兴不是没有酝酿而凭空出现的。首先,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王勃铺排大量典故,李白诗歌中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验,都是长期积累和有意储备的。任何酣畅淋漓的即兴创作,都是作家调集平生的记忆信息,厚积薄发形成的。其次,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刹那似乎容易,实际上兴会的来临极难。没有气氛和契机,即兴无由发生。王勃拥被而卧,李白饮酒,巴尔扎克喝黑咖啡,便都是借此来制造某种刺激情境,以待兴会到来。第三,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期酝酿的产物。司汤达写《巴马修道院》虽53天,但其准备和酝酿却花了6年。最后,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它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如果说即兴表现为灵感飞溅的快乐,那么推敲则表现了物化过程跋涉的艰难。李频“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复活》中马丝洛娃的初次登台亮相的一个场景,托尔斯泰花费了10年时间,修改达23处之多。徐志摩说他作诗,从一点意思的晃动到一篇诗的完成,没有一次不经过“唐僧取经”似的苦难。
推敲不仅表现为词句的精选,也包括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等。由于文学创作的工具和媒介都是语言文字,因此,所有的推敲也都以语、词为主来进行。推敲的好处是精雕细琢,表达心象精确鲜明,无处不使人感到作家的匠心。正如即兴创造需要推敲一样,推敲创造有时也会出现颇为畅达的即兴。较长时间的词句斟酌,常常伴随着一连串的灵感和兴会。
即兴和推敲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可把它们绝对分开。对于具体作家来说,有的可能以即兴为主而以推敲为辅,有的则相反。不管他采用哪种操作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完满地把构思体现在纸上,把内在不可捉摸的形象物化为可以通过文字欣赏来消费的文学作品。
如果把即兴与推敲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也许更有利于物化的实现。在语言文字的操作实践中,凡著名作家都能发挥即兴与推敲之所长,为己所用。李贺每有兴会,便立刻记取一鳞半爪,存之“诗囊”,回家后反复修改。欧阳修兴会突至,即使如厕,也要马上笔录,过后挂于墙壁,再三推敲。
——节选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E、即兴创作是比较感性的,但它的背后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积淀;推敲创作是比较理性的,但它的背后又常常伴随着一连串的即兴、灵感。
A.虽然即兴创作在表面上具有突发性,但实际上,它是作家情感和经验累积后的必然结果。
B.一部经过推敲而创作的作品,无处不使人感到作家的匠心;而即兴创作的作品,我们很难感受到作家的匠心。
C.由于徐志摩的作品没有一次不是推敲出来的,因此,读徐志摩诗,我们是感受不到那种一气呵成的气势的。
D.为了完满地把构思体现在纸上,作家就必须借助即兴和推敲两种方式,把内在不可捉摸的形象物化为可消费的文学作品。
2.下列各项,最不能直接表现作者推敲过程的一句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B.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D.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3.3.请简要概述即兴创作产生的条件。
4.文中说到“如果说即兴表现为灵感飞溅的快乐,那么推敲则表现了物化过程跋涉的艰难”。根据文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说明。
2016-11-17更新 | 1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些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盗版教材,不仅仅是因为盗版书价格低廉。在很多大学课堂上,教师授课并不完全依赖于某本教材,而是以自编的讲义、课件为主,通过打印、电子邮件等形式将这些课程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只是相对重要的参考书,只是期末考试前值得信赖的复习材料。特别是一些高校教材编写水平不高,不具备存藏价值。有的作者、出版社将教材视为敛财的工具,明明有经典教材珠玉在前,却非要另起炉灶挖土烧砖,重新编写、出版一套教材推荐给学生。据统计,有的高校基础课,全国有近500家出版社出版了逾千种教材,这其中难免有粗制滥造的情况。那些虽是正版但编写水平不高的教材,被大学生视为“用过即抛”的消费品,而不愿意为其付出太多的费用。

目前,纸质图书价格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大幅降低高校教材定价似乎并不现实。在慕课、网络公开课日渐流行的当下,不妨多为大学生编写、制作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美国著名的物理学教材《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就有其官方网站,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读这部教材。国内一些高校和出版机构已经开始进行编写数字化教材的尝试。

(摘编自《光明日报》《高校教材盗版缘何愈演愈烈》)

材料二:

看起来,我们似乎应为当代大学生懂得省钱叫好才是,其实不然。诚然,确实存在“正版教材太贵”“教材使用率低”等问题,但绝不能成为大学生大肆违法复印他人教材和考试用书的理由。复印教材和考试用书虽让囊中羞涩的大学生节省了开支,但教材和考试用书编撰者及出版商的利益则被无端盘剥,知识产权还有多少价值可言?

原作者享有其作品的复制权和获得报酬权,大学生对此不可能不懂,那他们何以对复印侵权行为表现出集体无意识?其实是因为著作权法有一条规定,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列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复印便成了大学生使用教材和考试用书的主要方式。

然而,像如今这般完全依赖复印、整本复印,甚至于“上届学生复印了,下届学生接着复印”的情况,显然不属于著作权法允许的“少量复制”范畴。尽管大学生们并未从盗版中牟利,但会对版权作品的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何况,不少复印店已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考试用书当成生意,在线上线下主动招揽这种业务,这恐怕就构成了事实上的侵权,理当打击。

(摘编自法制网《正版贵不是追捧盗版的理由》)

材料三:

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打好“组合拳”。首先,不妨进行旧教材循环利用,比如,武汉纺织大学设立“旧教材流转中心”,从学生中募集来旧教材,供下一届学生使用,就值得借鉴。其次,遏止高校教材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建立健全高校教材公开透明收费制度、教材管理制度,让大学生知道自己所交的教材费花在什么地方。别让高校教材费成“糊涂账”,被一些逐利的人“钻空子”,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再次,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知识产权法和著作法,在这方面千万别“拖后腿”。最后,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执纪力度。比如,对高校附近文印店小规模售卖盗版复印教材问题,依法进行民事追责和行政查处,情节严重,依法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

(摘编自桂声网评《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版教材粗制滥造,编写水平不高,有些只是作为期末考试的复习材料,再加上价格比盗版教材要贵,导致了一些大学生选择盗版教材。
B.如果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以及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使用,这样的行为并不违背著作权法。
C.大学生完全依赖复印、整本复印,这与复印店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考试用书当成生意相比虽然性质不一样,但同样构成了对原著者的侵权。
D.对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从不同角度分析盗版教材盛行的原因,材料三侧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一个大学学科,出版的教材却版本繁多,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反映出了教材已成为了有些作者和出版社敛财的工具的问题。
B.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慕课、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降低了教材的成本,学生可以不需要购买纸质图书。
C.反盗版教材需要多方合力,不仅要从学生、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出发,还需要学校的引导、制度的完善和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了知识产权,都强调了大学生应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懂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更要守法。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解决高校盗版教材存在的问题。
2019-06-04更新 | 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如流水云德比松劲柏青

——追记我国杰出的化学家蔡启瑞院士


        2016年10月3日7时26分,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安详辞世,享年104岁。
       这位生前说话声音低柔的厦门人有着瘦削坠拔的脸庞和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他将一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的傕化化学事业,被誉为中因催化化学界的“一代宗师”。生活中的他,为人平和谦逊、淡泊名利,像一股清泉般透彻,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我怀念你啊,祖国”


        1950年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校庆。学校收到一份发自大洋彼岸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电报:“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你啊,祖国!”片言只语,满含对祖国深切的热爱。
       发这封电报的正是度门大学的校友蔡启瑞。
       1931年,蔡启瑞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厦大化学系(后因病休学两年),获得“免费奖学金”和“嘉庚奖学金”。1937年,学业成绩出类拔萃的蔡启瑞毕业后留校拉任化学系助教。
       1947年,蔡启瑞作为厦门大学选派的赴美留学生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他刻苦研读,获得了化学哲学博士学位。
       正当他铆足劲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时,又赶上朝鲜战争。当时美国政府规定,在美国留学的理工科中国学生一概不许面国。       
蔡启瑞连递六次离境回国申请,直到1956年才拿到离境签证,与钱学森等中国科学家和留美学生一起回到祖国。
     “国家需要,我愿意转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还十分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傕化科学是关键。但是,我国的催化科学当时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
     “国家需要,我愿意转行。"虽然已经在结构化学小有名气,但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当时44岁的蔡启瑞决定转行从事催化研究。
       1958年秋天,蔡启瑞和他的助手们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催化教研室。
       对于催化理论蔡启瑞选择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对不饱和有机物及一氧化碳的络合法化催化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总结出络合催化可能产生的四种效应,丰富和发展了络合催化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后,他又继续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催化作用和催化反应机理,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70多岁时,蔡启瑞还主持开展了由合成气制取甲醇、乙醇和金属一氧化物协同催化作用本质等的研究,提出了重要理论观点和独到的构思。
       即使到了 90多岁,蔡启瑞还在紧盯科学前沿。据介绍,他最后的研究是:为发展高效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另辟蹊径,需要在“有关酶的结构中寻找适合的氨基酸系列”。而这个寻找、验证和仿生的过程一直进行到2011年蔡启瑞摔倒住院。

“只唯真理,不唯权成”


       “学如流水行云,德比松动柏青。攀登跨越高峰,育才灿烂群星。”这是中科院院士、 我国化学大师唐教庆对察启瑞的学向和师德的赞誉。
蔡启瑞常教导学生“只唯真理,不唯权威”,以此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对于刚上岗的年轻人,他都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给予耐心的指导,甚至手把手教他们进行实验操作。许多科研攻关内容,他会紧抓问题本质,深入或出地给年轻人予以开导并提出解决思路。他让中年教师挑起重担,在关键问题上予以指导,但从不以自己的声望来代替他们开辟道路。
       2013年4月6日,时值度大92周年校庆,厦大首颁该校奖教金最高奖项——“南强杰出贡献奖”,蔡启瑞是两名获奖者之一,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古人赞曰:‘仁者寿’!先生以百岁的实战证明古人之云然也!”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9日04版)


相关链接
①启瑞所领导的厦门大学催化团队,曾三次受原高教部、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委托,先后举办催化讨论班、进修班和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研讨班,为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大批催化科学颂域的中、高级人才,有效促进了中国催化研究与应用及催化学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摘编自百度白科《蔡启瑞简介》)
②为了总结和确切表达他的学术思想以为后人所用,蔡启瑞半夜起来在电脑前打字到黎明,给《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第一分册“蔡启瑞箱”的撰写者提供了近三万宇的电子版参考资料,以致他腿脚肿胀得让人不忍目睹。(摘编自百度百科《蔡启瑞简介>)
③南京大学陈懿院士评价说,蔡先生除了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外,其高尚人格最为人所敬仰在名利面前,蔡先生不是争,而是退让,一个人做几件高风亮节的事不算什么,而 蔡先生一辈子事事如此,很难很难。”(摘自(夏门网•夏门新闻>)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蔡启瑞学习能力强、素质超群,在度大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奖学金,后来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B.蔡启瑞被夏大选派赴美留学,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他刻苦研读,获得了化学哲学博士学位。
C.蔡启瑞所领导的厦门大学催化团队,通过举办催化讨论班等教研活动,促进了中国催化研究与应用及催化学科教育事业的发展。
D.在我国催化科学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的情况下,蔡启瑞主动请缨,和他的助手在夏大建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催化教研室。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蔡启璀的回国之路异常艰辛,他连递六次回国申请,直到1956年才拿到离境签证,与钱学森等中国科学家和留美学生一起回到祖国。
B.蔡启瑞在催化理论方面做的课题成果喜人,他研究、总结出络合催化可能产生的四种效应,丰富和发展了络合催化的理论体系,在国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C.即便是在70多岁高龄的时候,蔡启瑞还主持开展了由合成气制取甲醉、乙醉和金属一氧化物协同催化作用本质等的研究,并提出重要理论观点。
D.夏大在颁发奖教金的颂奖词中这样评价蔡启瑞,“古人赞曰:‘仁者寿’!先生以百岁的实践证朋古人之云然也! ”。说明蔡启瑞心怀仁爱、著作等身,故能长寿。
E.蔡启埔专心于催化化学科学的研究,将一生精力奄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的催化化学事业,被誉为中国催化化学界的"一代宗师”。
3.“学如流水行云,德比松劲柏青”是中科院院士、我国化学大师唐敖庆对蔡启瑞的赞誉。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蔡启瑞教授“学”和“德"的理解。
2017-06-11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