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63990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将军问事

李培俊

将军回湖桥村那天,可谓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几朵几近透明的云彩悬浮在天幕上,自由自在,来回飘荡。将军舒心畅意地笑了,对陪在左右的县领导说,我参加八路军那天,也是这样的好天气。将军叹了口气,一转眼就是好几十年哪!

按照县里安排,将军回乡后的第一件事是参观专为将军修建的纪念馆。将军没有接受这样 的安排。将军在红地毯前站下,招手叫来村支书,问道,毛林住在哪里?村支书说,他两口还在 东沟的老宅子里住着。将军说,咱们先到东沟去,我要见见这个胆小鬼,当面问他个事!

毛林和老伴儿正在翻晒刚从地里收回的玉米。八十多岁的毛林十分瘦小,光着脊梁,手拿木锨,金黄的玉米粒在院地上铺成一片金黄。毛林把晒好的玉米翻到下面,再把下面的翻到上 面,动作娴熟,轻松自在。将军点点头,嗯,看来这个逃兵的身子骨还不错,八十好几的人了,还干得动农活儿。见了将军,毛林立时热泪汹涌,搓搓手上的土屑,一把就把将军的手握上了。他说,伙计,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到你!将军却很冷淡,双手背在身后,冷着脸上下打量毛林好一阵,才说,毛林,我只问你一句话,那年秋天,头天晚上商量得好好的,要一起参加八路军,临走那天,为什么四处找不见你?你为什么当了逃兵?

毛林伸出的手还在空中尴尬地悬着,不知放到哪里才好。听了将军的话,脸也马上冷了下来,那只手猛地朝空中挥了一下,说,你说我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我是逃兵。

县里随行人员连忙呵斥毛林:咋说话呢?咋说话呢?毛林说,我就这样说话,你张狂什么!当年老子杀鬼子的时候还没你兔息子呢。

将军问,你说你杀过鬼子?毛林哼了一声,说,你以为只有当将军的人才能杀鬼子?

毛林老伴儿悄悄回屋,捧出一个土灰色的陶罐,揭去封口,从里面掏出一堆发黄的肩章。毛林呵斥老伴儿,你这是干啥?你还有脸显摆!那年要不是你,我咋会被人骂成逃兵呢!老伴儿

把头垂到胸前,嗫嗫嚅嚅说,谁叫你是独生子呢,谁叫咱爹得个要死不活的肺痨呢……

将军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可能错怪了这个昔日的玩伴儿,脸色和缓下来,对毛林老伴儿说,弟妹,说说,那年到底是咋回事?毛林老伴儿说,那年,他头天晚上说,要和你一起去当八路,可爹躺在床上,我又怀了身孕,他一走,这个家还咋过下去?我骗他说,你走就走吧,走前下红薯窖多拿出来点红薯。他下去了,我把红薯窖口锁了……就为这事,他和我闹腾了一辈子,差点把婚离了……

毛林说,你还有脸说!毛林老伴儿说,我咋没脸说?你虽然没当成八路,还不照样杀鬼子?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掂把二尺长的刀,整夜守在村口,第二天,驻在咱湖桥村的鬼子就少了,不是一个就是两个。我给你数着呢,到日本人投降时,你一共杀了十二个鬼子。这不,被你杀死的日本鬼子肩章都在这存着呢。

毛林老伴儿说着,把陶罐口朝下倒了起来。将军蹲下来,一个一个捡拾、验看,有列兵、下士、上士,还有两枚是中尉军衔。不多不少,整整二十四枚。

将军愤怒了,转头问县里的人,这样的英雄你们一点都不知道?县里的人面露尴尬,说,他没说,也没人上报呀。毛林老伴儿说要保密,免得小鬼子报复村里人。这一瞒就是几十年哪!将军的牙巴骨被咬成两个铁块,扑上去紧紧抱住毛林,许久,仰天一声浩叹:你这个毛林呀!将军还说,你知道我亲手打死的鬼子有几个吗?也是十二个。我却当了将军,可你呢?毛林说,话不能这样说,再说了,都去当将军了,地谁种?

将军说,可这对你不公平啊。今天你们两口就跟我走,住到省城我家去!毛林说,那得问我同不同意,我从来没想过啥公平不公平,比起战死的烈士,我现在这日子就不赖。

将军走时留下两条指示:把将军纪念馆改为抗日纪念馆,把毛林杀鬼子的事迹整理出来,放进纪念馆;按离休人员标准,每月发给毛林一定的生活补贴。

毛林说,我有地种有粮吃,能打能跳能干活儿,要那玩意儿干啥!

(选自《百花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毛林由将军眼中的“逃兵”到“英雄”,从将军心中的不公,到毛林眼中 的满足,毛林的形象随着故事的波折一步步升华。
B.小说中毛林在暗中杀敌的故事极为感人,而毛林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更让人动容,正是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得小说的主题更为深刻。
C.小说对将军蹲下捡拾、验看日本兵肩章的描写简洁而传神,把将军感动于毛林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D.综合全文来看,将军战功赫赫却不忘初心,毛林不愿声张而不得不“显摆”,这些都极为感人地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让人为毛林深深地抱不平。
2.小说一开头就写将军回村那天的天气状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3.“我从来没想过啥公平不公平,比起战死的烈士,我现在这日子就不赖”这句话,既是理解毛林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静寒之境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2.作者在第④段中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有什么作用?
3.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018-01-09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霜天芦飞雪

宫凤华

清少纳言说芦花没有什么看头,这伤了许多文人的心,而德富芦花偏爱芦滩上的芦花,欣喜于“在满潮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芦花在水上映出倒影,意外地从四周传来渔歌和摇橹声”。

一泓秋水,从《诗经》中逶逦而来,水清瘦,仿佛美人褪去了雍容的华服,换上了淡雅的素装。芦苇生水湄,水草一样清泠秀逸,秋风拨弄,发出窸窣的天籁之响。此时的芦花没有丝毫的悲戚和感伤,显得十分平静恬淡,如年过花甲的祖母,一脸的从容淡定。

芦花,银黄的绒毛,锥形的花絮,淡红中渗出微黄,轻风掠过,小棉絮般到处飘散,飘向静穆的村庄,飘向纯净的心灵。芦花怒放的芦苇则如谦恭的侍女早生华发,冬雪一样,把寥落的村庄装点得诗性而空灵。

芦花无言而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秋风飒飒,天地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愁绪,凝望着玉洁冰清的芦花,谛听着飕飕秋声,目光掠过潇潇秋水,心似一朵洁白的睡莲,冉冉开放。

苇叶枯黄,如疲倦的蝴蝶,又如一袭妙不可言的梦。芦花轻扬,如初冬的一场雪。起伏驿动的芦苇,顶着蓬蓬白发,如一朵朵莲花静静开放。霜后清晨,芦花上凝聚霜霰的精华,银光紫影,相映成趣。身处其境,自然想起康有为描写秋雪庵赏芦“庵在水中央,四面皆芦洲,花时月底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

芦花摇曳的黄昏,身姿窈窕、挎篮背篓的村妇往往到苇丛中拾柴。那颀长粗壮的芦苇在闪亮的镰刀下温驯地躺在脚边。芦苇们被背回家做成韧韧的苇篾,做成芦席,或编成篱笆。

月光下的芦花凄迷而忧伤,如妆楼颙望的少妇,美眸上淋着一层轻愁。秋水在缠绵的风中弹起古雅的琴曲,河水和水草呢喃细语,芦花摇曳翩舞,波光潋滟,夜风像戏文,起承转合,波澜起伏。夜鸟啼鸣,群鱼唼喋,令人如痴如醉,仿佛走进静穆上古。

芦苇栖居于野湖幽水、浅渚沙滩,如衣香鬓影的女子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款款走来。芦花犹如淑女,高雅、素洁,欲语还休,飞扬中透着灵性之美,柔顺中隐含着傲骨,让人心生愉悦。清俊芦苇,浅水边摇曳,俯仰起合,绿意盈盈,沾着烟水气。水边菰蒲、水蓼绿得青苍。偶有苍鹭、野鸭倏忽掠过,芦花纷扬,令人走进宋人《溪芦野鸭图》清渺的画境。

作家白落梅说:“做一个豁达的人,学会在山中插云、水中栽月。在狭窄的天地间,海阔天空;在乱世红尘里,独自清凉。”保持一颗清淡的心,像芦花一样“出世而不虚无,入世而不事功”,活出一份透彻与洒脱。

→花飘逸淡然,像一位品行高洁、内心丰盈的人,有着清新的面容和清扬的笑意,温润从容,安然若素,令我景仰一生。

“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栽了,拔根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来采……”聆听家乡苏中民歌《拔根芦柴花》,乡愁汩汩流淌。秋风缱蜷中,远眺浅水芦花,那簇簇芦花似古典的唢呐,吹奏凄婉的歌谣,把心吹成一面鼓荡的旗。

(节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思路明晰,结构严谨,先写出芦花超凡脱俗的形象,再写到枯黄的苇叶,像蝶像梦,后来又回到雪白的芦花,如莲朵慢放,芦花芦苇尽显其美。
B.文中的“秋水在风中弹琴”“河水和水草在呢喃细语”“夜鸟啼鸣”“群鱼唼喋”这些意象叠加营造了一种和美的氛围,烘托出月光下芦花的凄迷与忧伤。
C.这篇文章中对秋天的芦花描写,既有无比精妙的比喻、适当的拟人等修辞手法,又有恰到好处的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可谓是既形象生动又浪漫之致。
D.文章结尾作者引用了家乡苏中民歌《拔根芦柴花》,点明了作者汩汩流淌的乡愁,增加文章的诗意,唯美之余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小小芦花随风而飞,落地而失,为何让作者“景仰一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8-07-10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布衣之交

石兵

谁也没有想到,退了休的张县长和修自行车的老刘头成了至交。

过去,张县长在任时,出入有专车接送,往来前呼后拥,他对于在县政府门口修自行车的老刘头基本上是视而不见的。只是偶尔,张县长在车上会看到坐在小马扎上摆摊的老刘头,也偶尔,张县长会询问一下秘书,在此处摆摊是不是符合规定?会不会影响市容?

其实,张县长也就是随口一问,他心里装的事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余隙容纳老刘头这个平头老百姓,全县四十多万人,张县长批个项目下个指示,就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他常常感到压力巨大。

张县长在这个县一待就是三十年,从基层办事员一步步升到一县之长,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不足为外人道也。当然,也不能对外人道,因为,官场上的事有许多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一点,张县长一直到退休也仍然有着许多搞不明白的地方。

退休那天,张县长老泪纵横,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离别感言,却不料,走出办公楼大门后却患上了失语症。

回到家里,张县长的家人发现他不会说话了,走在外面,所有人都发现,这个常在电视里面侃侃而谈的县长沉默得像一块石头。

张县长爱上了闲逛,也偶尔会听听别人说话,但他很快发现,那些人说的话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吃喝拉撒有什么好说的,鸡零狗碎有什么好听的。张县长无奈,只得找自己的老下级们,可是,他很快发现,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变了,特别是原本百依百顺的王秘书,只是随意敷衍着自己,他服务的目标变成了新上任的李县长。百般无趣之下,张县长只得继续自己孤独的闲逛,为了走得更远,他还特意骑上了自己十多年没骑的那辆老自行车。

自行车十多年没骑,自然是毛病多多,不久就出了各种问题,此时,张县长突然想起了在政府大楼门前修自行车的老刘头。

当张县长来到老刘头摊前时,老刘头居然没认出这位就是当年本县叱咤风云的张县长,他一声“来喽您哪”竟让张县长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与亲切。

老刘头以为自己是普通老百姓,张县长也不点破,反而也真像个老百姓似的说起了家乡的土话。这话一出口,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张县长竟然又会说话了,虽然不像在台上做报告一样咬文嚼字,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舒服畅快,说着说着,张县长发现自己竟然也说粗话脏话乡言俚语了。

就这样,张县长和老刘头成了好友,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来到老刘头摊前聊天,老刘头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就连这政府大楼里面的各种隐秘也都了如指掌。至此,张县长这才知道了许多自己当年的奇闻逸事,什么讲排场好面子,什么好吹牛搞形式,张县长听得无地自容,禁不住跟着骂了一声:“这个龟儿子,毛病恁多啊!”

不料老刘头却摇了摇头,说:“老张啊,这话你说错了,这前任张县长虽然小毛病多,但大节上还是过得去啊,不贪污不受贿,也办了不少实事,如今安全着陆,也是喜事一件嘛。”

张县长听得目瞪口呆,想起当年他在车中对老刘头指指点点,禁不住脸红耳赤。

其实,张县长不知道的是,当年他在专车里对老刘头指指点点的时候,老刘头也在车屁股后面对着他指指点点,只不过,说的不是这符不符合规定影不影响市容,而是说,总有一天,这车里面坐的人也要和咱一样,变成个平头老百姓,拿个马扎坐在这儿,一坐就是一整天。

老刘头说得一点没错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张县长和老刘头成为至交,然后展开故事情节,使用倒叙手法,打破叙事的正常顺序,引人入胜。
B.张县长在任时,出入有专车接送,往来前呼后拥,卸任后却患上失语症,这是张县长强烈的权力欲望所致。
C.小说中有伏笔。例如张县长在车上向秘书询问老刘头在县政府门口摆摊的细节,与后文修车聊天内容照应。
D.在老刘头和张县长的交流中,老刘头的话,让张县长有了更多的反思,使他体悟到“布衣之交”的难能可贵。
2.小说中张县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老刘头说得一点没错”一句结尾有何意蕴?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18-02-09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