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64756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是一蓬草

陈应松

①对天发誓,我从来没有见过村庄的春天,就犹如没有见过草们发青和抽芽的时候一样。村庄里的桃红柳绿,不是村庄这蓬草的春天。这些村庄,一律地老。砖,瓦,池塘,石磙,树,炊烟,河流,鼾声和月光,都苍老,像是存在了一千年。为什么村庄总是一个个老人,难道她没有过青春?不可以是一个小媳妇,一个小姑娘?或者,哪怕是一个莽里莽撞的二货愣仔。没有,村庄也许一开始就是老的。因为它叫村庄,所以它才衰老。它的老年斑和凹陷的面颊、青筋暴露的手就是农谚、习俗和耕种的经验。它必须是一个老人。轻狂无知、豆蔻年华、搔首弄姿不配成为村庄。

②面对一个衰老的长者,不说话,只是拉着它的手,用体温交流。因为它从心底里不再愿意说话。或者它根本就不会说话。沉默是村庄的品德。村庄没有嘴,它嘴巴漏风,牙齿脱落,喉咙嘶哑,它喝过传说中的时间的哑水,它是个哑巴。从土里伸出头来,堕入无边无际的沉默。只有风声模仿着它,穿过无数的小路和巷口、竹篱与窗棂。当雷暴出现的时候,它就趴在泥泞里,披头散发,簌簌发抖。在冬天,它更是衣衫褴褛,一任世界欺凌,袒露在天空之下,任风雨雷电疯狂得意地挞笞,一声不吭。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因为苍老,羸弱,傍土而居,不会表达,沉湎于太久的往事?它的怀里,死去了太多的人,睁开眼睛到处散布着高高矮矮新新旧旧的坟。它已经麻木了。再说,它经得起它们的抽打与蹂躏。草虽老,却不会死去。

③村庄全是些晒太阳的老人,和磨得越来越旧的农具与房屋。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从我眼前飘过的时候,我看见它们的哀伤,在深深的无言中大美着。说吧,村庄,说吧,野草,为什么你一言不发?你灯火低矮,屋顶黯淡。在朝暾中苏醒,在星空下沉睡。

④每一次往村庄走去的路上,都是百感交集,恨爱交织,拼命从心底里挖出对它依恋的理由。我逮到过一只漂亮的鸟,就逮到了想你的线头;我曾被人塞过一块糖,我就找到了甜蜜的理由……这种幸福就像我人生经历中遭遇厄运后太多的支援,像我奋斗中的感恩,所以,我找到了写下村庄的理由。歌颂野草就像歌颂我的命运。走近一点,亲爱的村庄,我如果哭过,我也不会妥协。我是一个草芥般的旅人,一个村庄的衍生物,一颗草籽的后代,有着强大美好的生存力量和趣味,我生命的葳蕤不取决于他人和泥土,取决于我的基因。给我一个墙缝,我也有春天。尽管,亲爱的村庄,你老了,你的门楣,不再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以往主人进进出出的头顶,你的台阶长出了蓟草和青苔,你的墙土扑扑地往下掉落,獾和鼠成为主人。车辙恶狠狠地砸在道上,破缸、坛坛罐罐随便扔弃,装满了水,养着些蛤蟆和孑孓,一些不该留下的缝隙里会有蛇和蜥蜴。上苍选择永恒,却疏漏了你,你将慢慢随风飘去,化为尘土齑粉。但是,那些与我们生命中的欲望和禁忌紧紧贴在一起的东西,给我们的行为划界的东西,是不会老去和消逝的。

⑤不要伤心,村庄。我听出来了,你的内心像冬天里莫名从原野上划过的哀鸣,仔细倾听,是风?是树?是水?都不是,是村庄,蜷缩在大地深处的村庄。

⑥村里的墙又在风雪中訇然倒了一片,就像叶子又落了一层。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了,就像草叶被虫子啃了。我会在村子里不停地徜徉,让你记住我的身影,哪一天,不要不理会我终将被你拽回的亡灵。当我的心因莫名地颤抖而摇晃的时候,村庄它更像是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沉入夕阳。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真实、感伤而又充满质感的乡村世界,表达了对村庄的独特理解和怒其不争的饱满情感。
B.标题“村庄是一蓬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特点,又暗蕴深沉情感,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C.第④段画线句表明村庄是与欲望、禁忌紧紧贴合的东西,具有“划界行为”的重要意义,作者由此生发出村庄永不会消逝的感慨。
D.作者在文章最后两段描绘了一幅乡村颓败的图景,对处在剧烈变动之中的村庄面临着的沦陷与消亡命运,感到无比惋惜而无奈。
2.请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村庄具有的特点。
3.文章中情感的缓与急,是巧借人称转换完成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人类已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约四分之三废旧塑料已被抛弃。仅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就多达800万吨,塑料碎片和微粒数量高达5万亿。随着塑料垃圾的不断增长,其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90%的废弃塑料流入大海,它们一部分来自未收集的垃圾,其余来自被收集起来的垃圾,这些垃圾最终被非法倾倒在靠近海岸或河流的地方。垃圾处理专家奇斯曼指出:“这主要是缺少适当的垃圾收集系统。”他认为,在一些富裕国家,塑料问题始于许多人的漠不关心。一份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天都有70万个塑料瓶被当作垃圾扔掉。

透明的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PET是塑料材料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在低温下融化,可在不损害其聚合物链的情况下被重新利用。但在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中,只有14%被收集起来,而实际用于再加工的则更少,其余都被焚烧或填埋处理,填埋的塑料垃圾将在地下持续存在数个世纪之后才会最终降解。

塑料垃圾为何如此普遍?因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因此,许多人认为,解决办法是要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例如,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押金制度,将用后即扔的一次性塑料瓶变成可回收品。

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在这个“循环经济”系统中.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例如,一只进入“闭合循环”的PET瓶子在为你消除口渴之后,经过回收工厂的处理重新变成PET原料,然后再被制成一只新的瓶子,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不仅可减少塑料垃圾,也有助于遏制气候变暖。生产1吨再生塑料比用石油生产塑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少1吨至3吨。

这类设想得到了一些政府、慈善机构、科学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支持。如依云矿泉水制造商承诺,要将塑料瓶的回收率提高到100%。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使用的塑料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塑料的使用和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但塑料瓶的回收利用过程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相对于便宜的油价,回收成本高昂且复杂。还是以PET瓶子为例,许多塑料瓶被包裹在另一种塑料的套层里,让用于进行垃圾分类的红外探测器无法区分。

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塑料垃圾的方案,但是这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都是关于PET的,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人们的另一个担忧是,这些解决方案主要是着眼于改善现有状况,但也许是以忽视未来长期解决方案为代价的,如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事实上,就在我们越来越擅长于将旧瓶子变成新瓶子的时候,越来越多新的塑料瓶子还在继续被生产出来,人们同时在使用新的和旧的塑料瓶。预计到2021年,全球塑料瓶产量将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20%。

(取材于2018年7月22日《文汇报》)


材料二

现有的整治塑料垃圾的方案或技术并非十全十美,它们本身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开发新技术,向塑料污染“宣战”。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废塑料魔术般地自行消失?事实上,这就是生物降解塑料给予我们的承诺。

塑料垃圾之所以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主要是它们不会自行降解,因而长期存在于地球环境之中。而具备生物降解功能的塑料,可以自己“吃掉”自己。都柏林大学的奥康纳说:“这至少是解决塑料垃圾污染的一个可行方案。”

最有名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聚乳酸,简称PLA。它由玉米淀粉或甘蔗制成,用途广泛,从医用植入物到包装材料,都有它的用武之地。最流行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Mater-Bi”——由意大利新山生物塑料公司生产的一种热塑性塑料。它用糖、植物油甚至是蓟草制成,木屑和其他生物质废弃物也可有望用作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

现有的生物降解塑料通常需要通过工业处理来进行分解,例如,在57℃条件下,可降解塑料可以被分解为食物残渣,但回收公司并不喜欢这么做,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污染。此外,搞不清楚什么是生物降解塑料的人有可能将非生物降解塑料垃圾放入食品垃圾回收箱中,致使生产出来的肥料毫无价值。另外,并不是所有用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塑料都可以生物降解。例如,可口可乐“植物瓶”的原料中约有30%来自植物,虽然部分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但它在化学结构上与传统的PET完全相同,如不妥善处理的话,流入海洋后会存在很长时间。

有时候,简单地焚烧塑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其缺点是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目前,全球约有14%的塑料包装是用焚烧来进行处理的,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转化成蒸汽被用来驱动涡轮机发电,余热可用来为当地家庭、学校或办公室供暖。

还有比焚烧更胜一筹的技术——高温分解。目前,世界各地分布有大约90个高温分解热解塑料处理厂,将无价值的废旧塑料加热到几百摄氏度高温,通过气化技术将其分解成富含能量的气体,如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以产生电能或转化为柴油、乙醇等化学燃料。

在荷兰的运河上,机器人像鲸鲨一样把水面上的可乐瓶子吸进它张开的大嘴里。美国巴尔的摩的这类垃圾清理设备在河道中已清理了640万个塑料瓶。在英国、芬兰和西班牙的港口,都有“海上垃圾箱”在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的工作。荷兰一位企业家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哈伊尔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太平洋垃圾带中开始一个清理海洋垃圾的大项目,计划于五年内清理掉这片海区一半的塑料垃圾。但也有人认为,海洋垃圾过于分散且支离破碎,清理工作在经济上毫无意义,即使是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

另一个可行计划是利用细菌酶的进化来吞食塑料垃圾。它们将被散布到有大量海洋垃圾的海域,将塑料分解成足够小的微粒,剩下的工作就由海洋藻类来完成,但这有可能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将部分有毒化学物质释放到海水中。

(取材于2018年7月22日《文汇报》)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的塑料垃圾没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成为了地球的一场灾难。
B.那些污染海洋的废弃塑料,90%来自未收集和被收集起来的垃圾。
C.使用过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可回收利用,重新被制成新的饮料瓶子。
D.生产和购买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省成本,因为塑料垃圾毫无价值。
2.下列对材料一中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助于塑料生产摆脱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困境。
B.激励塑料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
C.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以待处理。
D.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垃圾,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遏制气候变暖。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依云矿泉水制造商100%回收塑料瓶,成为其他公司的榜样。
B.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回收和利用能力就可以解决塑料垃圾问题。
C.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塑料垃圾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
D.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B.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地原地打转,没有进步。
C.更胜一筹:比较之下,较为优秀、出色的。
D.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没有一种可以让废旧塑料魔术般地自行消失的简单方法。
B.植物和其他生物质的废弃物都是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
C.误将生物降解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会影响再生产品的质量。
D.利用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塑料也会有不能进行生物降解的。
6.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清理海洋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理海洋垃圾的“海上垃圾箱”是一种在水面上做着吞吸水面塑料垃圾工作的机器人。
B.荷兰一位企业家计划在五年之内清理掉美国的一处太平洋垃圾带上一半的塑料垃圾。
C.即使规模最大的海洋清理项目也只清理了0.5%的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毫无意义。
D.利用细菌酶的进化来吞食塑料垃圾是清理海洋垃圾的可行计划,但也可能产生新问题。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整治塑料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2019-02-27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和天相关的五行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下”一词原本是比较纯粹的政治术语,随着人们对自己所在地域认识逐渐扩大之后,就更为常用“海内”一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2019-04-15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电视剧《娘道》导演郭靖宇在微博上爆料,声称曾被某卫视总监要挟购买收视率, 否则作品就无法播出。这总监给的价码也令人咋舌——每集 90 万,而该卫视购买《娘道》的价格是 130 万一集。也就是说,导演必须先出七成保护费,才能让自己的作品顺利播出。这还不算,根据郭靖宇的说法,这总监背后还有一位能操控收视率的“大神”。这“大神” 神通广大到了何种地步?他不无得意地对郭靖宇表示,曾经公开反对购买收视率的尤小刚导演 , 就 曾 惨 遭 他 的 戏 弄 — — 直 接 让 尤 小 刚 作 品 的 收 视 率 跌 到 0 .2 。听 闻 此 言 , 直 冒冷汗的想必不止是郭靖宇导演,还有屏幕前的广大观众。怎么,平日里播放的都是假电视剧?乍看之下,上述乱象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只不难理解。目前,各大卫视每年的广告额都与收视率挂钩。每提高一分收视率,就能多一分广告收入,何乐而不为?如此,广告收入的金额,才能年复一年水涨船高。说到底,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催生购买收视率现象的主因。

(摘编自《不能让所谓的收视率愚弄观众》,人民网 2018 年 9 月 17 日)


材料二:

收视率造假获得巨大的寻租空间,也从侧面折射出电视行业“收视率中心”的弊病。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电视内容产品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把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但在现实中,收视率始终是电视产品生产制作方和播出平台的核心关切之一。收视率高的电视内容,哪怕“三观”不正、格调低俗,最终都名利双收。相反,一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节目和剧作一旦遭遇收视率滑铁卢,就往往“一丑遮百俊”,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播出平台 “末位”淘汰。正是由于各方面对于收视率近于病态的追求,才给予收视率予取予夺的权力, 获得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和逐利能力。可见,在治理整顿收视率造假的同时,还要适当弱化收视率指标。如果能够建立起更加多元、更具弹性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就有望终结收视率对于电视内容“评判一切价值”的不正当权力。

(摘编自封寿炎《根治收视率造假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材料三:

材料四:

2017 年初,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承诺书上提到,凡协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则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取消其电视剧制作和发行资质。同年 9 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苦干政策的通知》,其中也提到,“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切实维护行业秩序。规范收视数据应用行为,不得将收视率作为购片价格唯一依据,不得以收视率作为评价电视剧优劣和对员工进行奖惩的唯一标准”。今年 4 月,广电总局召开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 再度强调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一旦发现收视率造假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公安部门处置。发现的案件一经查处,将向社会曝光,推动形成依法打击收视率造假的高压态势。

(摘编自《收视率造假利益怪圈调查》,《法制日报》 2018 年 9 月 20 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播出机构而言,如果电视剧收视率降低,就会面临着广告收入降低的巨大压力,因而特别强调收视率的保障。
B.对于制作机构而言,如果不能提供电视剧较高收视率的保证,电视剧就卖不出去,因而只能走花钱购买收视率的道路。
C.电视剧收视率的造假购买,极大地增加了电视剧成本,导致价格上涨,同时给播出机构造成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D.电视剧成为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收视率造假购买,造假者也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增加了造假成本。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娘道》每集价格为 130 万元,而购买收视率就需要 90 万元,因为花费了近七成的保护费,该电视剧才得以在某知名卫视顺利播出。
B.操控电视剧收视率的大神神通广大,不仅能够提升电视剧收视率,而且能够降低电视剧收视率,这不禁让电视剧导演、观众和电视台直冒冷汗。
C.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的《承诺书》和五部委的《通知》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从而为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D.治理收视率造假现象,就必须弱化收视率指标。真正的建立起多元、弹性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就可以让电视剧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得到根治。
3.整治收视率造假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8-11-06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