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64967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喊魂儿

袁良才


       近乡情更怯啊!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家乡,面对亲人。
       他躲在村外的小树林里,又渴又饿,双腿却像灌了铅似的,他没有勇气朝熟悉而又陌生的乡下老家再往前迈一步。直到月上东山,村子里灯火阑珊,人声寂灭,他才溜出小树林,一溜小跑地向村口的那处老宅走去,心扑通扑通直跳,和着田野里的蛙鸣。
       突然,他惊了一下。揉揉犯困的眼,没错,老宅里洇着昏黄的灯光,木门洞开着,门框上倚着一个衰老干瘪的身形,他甚至看清了她满头的苍苍白发在夜风里如旗帜飘舞。
       这个身影他太熟悉了呀!小时候他放学回家,工作后他休假回家,门框上总有那个雕塑一般的影像啊!他心里一热,快步上前,扶住了那尊衰迈的身体,哽噎着叫,娘!娘亲啊!老人高兴地连连应声,嗳,嗳。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三年了,俺日思夜梦,只怕见不着最后一面了。儿啊,俺硬撑着活到今天哩。
       娘絮絮叨叨着,一边抚摸着他刚刚长出短发的脑袋,一边催促说,娘得知你今个回来,做了你最爱吃的大蒜炒腊肉,温在锅里呢,饿坏了吧?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咕咚咕咚地喝香菇鸡蛋汤。眼泪止不住地一颗颗地掉在汤钵里,溅起一朵朵小花。
       他案发后,妻子断然和他离了婚,带着儿子改嫁,还把儿子的姓名都改了,为的是彻底和他撇清关系。他如今是举目无亲,只有眼前灯影里的这个白发老娘了啊!娘心疼地看着他,拍打着他的背,小声嘀咕,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噎着。娘声音突然又大起来,吃完饭,娘给你喊魂。
       他浑身猛地震颤了一下。
       娘没文化,所以很迷信。小时候他有个头痛脑热,娘总是在临睡前给他喊魂,说他魂丢在外面了才会生病,只有娘才能把儿丢掉的魂喊回家,病就会好。娘站在门槛边,对着漆黑一团的野地里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边喊边像把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往屋里引。稍后娘坐在床前,让他站在对面,娘拍一下床铺,拍一下他的胸口,拉着悠悠长腔一声接一声地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
说也奇怪,要不了一两天,他的伤风感冒打摆子果然就好了。那时他觉得娘真了不起,像个女巫,不不,是个神医。
       后来,他长大成人了,而且还成了不小的人物。古人说的,出有车,食有鱼,他认为太缺乏想象力了。
       一次他回乡探母,为了给娘撑足面子,十几辆豪华小车前呼后拥着他衣锦还乡。乡亲们却一个个躲得远远的,看娘儿俩的眼神躲躲闪闪,却是怪怪的复杂。
       娘不开笑脸,闷声让他将那帮闲人先打发走,然后娘严厉地说,儿啊!你的魂怕是丢了,娘来替你喊魂!魂不附体,迟早会有灾祸哩。他很不高兴地说,娘,别神神叨叨的,我身体好好的,丢了什么魂?说着,塞给老娘一沓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坐车走了。
       第二天,他派来专车接娘去省里看病,他怀疑娘一个人太孤独了,弄不好憋出老年痴呆或精神病来。娘执意不肯,还让秘书如数捎回那沓子钱……
月光如水,夜色沉沉,娘开始给他喊魂了,拍一下床铺,拍一下他的胸口,苍老哀凄的声音在村子里传得很远很远,听得人揪心。
       儿耶!——莫怕!家来了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娘喊着,喊着,嗓子越来越紧。他听着,听着,早已泣不成声。
       他忍不住扑通跪地,求娘,娘!别再喊了。儿丢了的魂回来啦!再也不会丢啦!他突然发现娘没有声音了,抬眼看娘,娘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僵硬成了一尊雕像。他疯了似地抱紧娘,哭叫,娘啊!——娘!——
       门口不知什么时候聚拢来越来越多的乡亲,他们齐声喊,狗子耶莫怕——家来哟!狗子耶莫怕——家来哟!
狗子是他的小名。山鸣谷应。泪光映着月光。

(原载《啄木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渴望回乡却没有勇气回去的心态,设置了悬念,为后文情节作了铺垫。
B.作者用他吃饭时“眼泪止不住地一颗颗地掉在汤钵里”的细节,旨在表现离家甚久的他感受到久违的母爱时的感动。
C.以乡亲们为他喊魂作结,体现了乡亲们对他的包容,更体现出对他能彻底悔悟好好做人的期待,升华了小说主题。
D.文末“娘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僵硬成了一尊雕像”运用了比喻手法,暗示母亲在儿子幡然醒悟的保证中溘然长逝的情景,照应了上文“硬撑着活到今天”的情节。
2.文中有两次对母亲“喊魂儿”的细节描写,请分析两次“喊魂儿”中母亲的情感的异同。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评价城市的发展情况,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
B.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上榜的前十位城市中,大多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北京、上海处于领先位置,深圳、广州属于第二梯队。
C.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前十位中,社会、经济指标成为决定性因素,环境指标相差不大,这说明有些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排名第三位的深圳没有入选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排名十位以外的郑州等入选,这是因为深圳的地理位置的关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等九个,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
B.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方面应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C.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核心龙头城市,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引领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
D.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等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内外方面负起自己的责任。
3.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2019-03-09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常熟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和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③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为“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我猜想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希望红豆“神树”给他们带来纯真美满的婚姻爱情?抑或不育不孕者希冀“神树”治好他们的生理疾患?可是,他们是拜错了“神”的呀,要知道,钱柳爱情最终是以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剧落幕的,而这棵红豆树也有如此漫长的年头未开花结果了,它还能管得了人间情爱的“开花结果”之事吗?

④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他在谈萌发写作此著缘起时说:“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一位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陈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为一位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⑤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老公在胎仙阁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⑥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⑦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⑧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

⑨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座再造的红豆山庄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而不群的身姿!

⑩绵密的细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惆怅和忧思……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柳如是(1618~1664),秦淮名姬,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大官僚钱谦益。清军兵临城下,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氏硬拖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豆是爱情的象征,本文将它象征的纯美爱情进行了深化和升华,表达出了对红豆树的敬佩,同时又藏有无尽的忧愁。
B.文章开篇以红豆树旁的废墟来反衬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红豆树和废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饱含作者的忧郁之情。
C.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借喻的修辞,表达了如今社会上如“钱牧斋”一样不顾名节贪慕荣华的人很多,而像“如是”一样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内外皆美的人却已很难见到。
D.这篇说理性较强的散文以一种凝重的笔调来行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直面红豆树而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和评价。
2.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
3.作者通过写作本文,表达了自己对待历史的观点态度,试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2019-06-26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8日下午,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发表声明称,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等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

美方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国内法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对外发出破坏性信号,引发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包括美国产业界在内的国际舆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7年8月17日刊发的社论《贸易纠纷不应沦为政治工具》指出,国际贸易应秉承自由和公平的原则,不应与地缘政治、人权等议题挂钩,更不能沦为一个国家打击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工具。

《联合早报》21日在另一篇社论《中美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指出,特朗普决意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路透社在《经济民粹主义依然在白宫徘徊》一文中认为,尽管拥护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高级顾问、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已经离职,但其他反对自由贸易的人士还将继续影响美国政府,经济民粹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

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动用“301条款”极具挑衅性,这更像是使用大棒一样的贸易工具打击中国。美国的行为方式实际上集法官、陪审员和执法人员等角色于一身,对它所认定的问题进行处理。动用如此强硬的武器可能带来全面贸易战爆发的风险。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材料四: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援引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警告称,如果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将对德国企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史伟哲强调,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各方必须谨遵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

日本《读卖新闻》称,动用“301条款”对于美国来说是把“双刃剑”。美国如果单方面上调关税,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会反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电脑、智能手机、纺织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果美国的制裁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美国人民的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该报援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话说,美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影响,日本方面会密切关注这一情况。

德国《世界报》14日发文称,如果“301调查”最终导致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对美国本身毫无益处。文章援引国际金融专家的分析称,“贸易保护措施只会让美国诸如钢铁等少数行业欢欣鼓舞,却无助于抵消贸易逆差”。文章认为,如果启动制裁,例如收紧甚至中断从中国进口稀土,美国整个计算机行业都会陷入困境。

“华盛顿人为限制中国进口的做法,会让美国自己更痛苦。”俄新社17日指出,一旦提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白宫惩罚的实际上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厂商就难以在中国销售农产品、飞机、汽车等商品。“中国寻找新供应商要比美国寻找新消费者容易得多。”

(摘编自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知识产权是美国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的借口而已,美国的目的是实行贸易保护。
B.近年来,美国向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势头迅猛,美国本身也是中美贸易的受益者。
C.中美双方爆发贸易战,可能波及第三方,将危及全球经济。中美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D.贸易战将影响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美国受贸易战的影响超过中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终将是输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用“301条款”极具挑衅意味,该法案其实只是美国的国内法案,不能凌驾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之上。
B.如果中美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其影响将超出中美两国的范围,引起许多国家的关切,因为中美贸易争端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C.日本《读卖新闻》认为,美国单方面上调关税不但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而且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对自身不利。
D.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的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让美国的企业欢欣鼓舞,但结果并不能抵销美中贸易逆差。
3.如果“301调查”最终导致中美发生贸易战,会造成什么后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9-01-07更新 | 1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