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8217560
鲁迅小说《鸭的喜剧》中讲述了主人公怎样的故事?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红楼梦·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材料二: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泛的团体。

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

(取材于《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论语·宪问》

材料四: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呐喊》)

1.材料一中,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群己关系”这一概念,请结合这一概念谈一谈材料三《论语》片段中倡导的群己关系是怎样的。
3.材料四是《呐喊》中哪篇小说的经典情节?该小说结构特殊,请简要分析结构并简述其作用。
2021-03-04更新 | 297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简答题
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宝玉挨打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
⑵《狂人日记》的末尾,鲁迅借狂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这表明鲁迅有什么样的认识?_____________
2018-01-20更新 | 98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孔乙己考不中,只会钞书;陈士成考不中,只能教书……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人物。这些豪无谋生能力的人,都是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B. 《药》中写西关外的坟地,埋得层层叠叠。路左是死刑、瘐毙的人的坟,路右是穷人的丛冢。这些描写体现了社会民生凋敝,贫富差距大,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C.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这个“便”,体现了孔乙己分豆的毫不迟疑和大方,可惜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收买孩子们避免被嘲笑的打算还是落了空。
D. 《明天》中说鲁镇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了。但单四嫂子家却是个例外,她家的灯光闪耀着邻里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这种描写中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E. 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农村妇女形象,将单四嫂子描写为“粗笨女人”,对其持否定态度;而对七斤嫂的泼辣彪悍则暗含对其斗争精神的肯定。
2019-06-12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