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36 题号:8305134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 知 敌 之 害 而 不 知 为 利 之 大 秦 有 六 国 兢 兢 以 强 六 国 既 除 訑 訑 乃 亡 敌 存 灭 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柳宗元《敌戒》)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柳宗元与同时代的________ 都是____________的倡导者。
3.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其门                           款:敲
B.众莫能一宇                           就:完成
C.吾收其大半焉                       直:简直
D.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       伐:夸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B.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C.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D.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直接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2)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017-11-22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断开句子的知识
D.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代词,指代“生乎吾前”的人。
B.皆出于此乎
其:代词,指代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
C.爱子,择师而教之
其:代词,可译为“他自己的"。
D.今智乃反不能及
其: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3.下列语句中的“师”字与例句中的“师”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吾从而B.吾道也
C.犹且从而问焉D.不耻相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哪里有道的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不可再学习道理,就清楚明确了。

(2)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仆自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挈挈(qiè):急迫的样子。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不笃       仆:敬辞,您。
B.乃幸见       取:取法
C.仆自固无取       卜:估量。
D.人之在好为人师       患:弊病
6.下列对文段(2)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
B.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假使本人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
C.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
D.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
因此愈发得到了“狂”的名声,我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
7.下列涉及到两则文段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师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说明的文体,如《爱莲说》。
B.唐代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二人并称为“韩柳”。
C.孟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尊为“亚圣”。
D.《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书”是指书信。
8.文段(2)中谈到“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这种社会现象在文段(1)也有类似的描述,请你找出这句话。
2021-01-29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筑欲                    密:结实
B.根拳而土                 易:更换
C.见长人者好其令       烦:厌烦
D.而幼孩                    字:养育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橐驼种树经验的一组是( )
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③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④不害其长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⑥促尔耕,勖尔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树木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B.其他种树的人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
D.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胥吏扰民,阐发了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2)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2016-11-29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