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 题号:86171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象牙刀

吴晓

画匠的眼神越来越不行了,先前是他给徒弟的活儿开眼,现在是徒弟给他的活儿开眼。徒弟毕竟是徒弟,任他千叮万嘱,最传神的那几笔总是不尽人意。

画匠说,娃,你得练画呀。

徒弟说,师父,我想去打工。

画匠不说话了,闷着头拾掇他的塑刀。这是一套十八枚的象牙刀,像练武人的十八般兵器。

画匠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从牛皮包裹里取出来,一件一件摆在神台上,用棉布蘸着清水逐个慢慢地擦。擦干净了再用浸着香油的布头一点儿一点儿地给这些兵器上油。

这些兵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大如尺子,刮泥用的平头刮刀;有像梳子一样给神胎刻发痕的齿刀;还有小如掏耳勺般的点锥;歪头的劈刀;三角头的刻刀,等等。画匠很耐心,一件一件像侍弄他的宝贝般,把这些武器都弄得清清爽爽。完事了,再净手,焚香,给他们这个行当的祖师爷磕个头,说些感激的话。最后,再一件件把这些兵器收入囊中。

这个活儿才算是交了。

交了活儿,兴儿跟着师父下山,一路上俩人都不语。山里空寂寂的,遍野的石头和冷风。兴儿踮脚往山那边看,山那边是城市,有车水马龙,有高楼大厦。兴儿决定了,他要去城里打工。

兴儿走后不久,那山就成了国家级风景区。上边要求,景区要有景区的样儿。于是,所有白石黛瓦的小庙都给拆了,统统换成了气势恢宏的飞檐大庙。拆庙时,画匠塑的神胎也被请了出去,委身在山罅隙里,任风吹雨淋。

再后来,大庙建成了,木雕替代了泥塑,画匠彻底失去了生计。

没了生计的画匠终日郁郁寡欢,有事没事就爱摆弄他那套象牙塑刀。一件件取出来,把玩一会儿,再一件件放回去。

闺女每每见了,就上前去劝慰,说,爹,把这东西收了吧,眼不见,心不烦。

画匠不语,抚摸着象牙刀,只是摇头,叹气。

搁了数日,山上逢庙会,画匠突然对闺女说,走,上山去。

闺女很高兴,爹多些日子没上山了,遂陪着,从山底逛到山顶,又从山顶逛到了山底。

闺女怕爹难过,指着那些檀香木雕说,真丑啊,白拉拉的脸,一点儿也不像个神的样儿。

画匠说,别哄爹了孩子,人家这活儿好着呢。说完,苦笑一下,说,走吧,去戏台子那卖玩意儿去。

闺女跟着画匠去戏台那,找个平坦的地方,摊块儿布,把带来的小玩意儿逐个摆好,等人来。

画匠趁此间隙把泥塑包打开,取出块河泥,开始塑下一个小玩意儿。玩意儿塑出大样,他停下,去包里取刀具。手指刚一触到象牙刀,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滑溜,这润贴,可是经了几辈人的手了,心里就有些酸楚,心想着,师父,我说啥得给您传下去呀。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摊前冷清,连个询价的也没有。闺女有些不耐烦,说,收了吧,爹。

画匠说,不急,再等等。

刹戏了,人潮汹涌着往山下去。闺女又说,收了吧,爹。

画匠说,不急,再等等。

终于,有个小伙子带着个衣着光鲜的男子往这边来了。闺女兴奋地拍拍画匠,说,来了来了。画匠不抬头,只管忙手里的活儿。

那男子走过来,蹲下身去摆弄那些小玩意儿。边摆弄边问那小伙子,这些哪吒悟空啥的,咱家不是有塑钢的吗?小伙子不理睬他,弓着腰,痴痴地看画匠手里活儿。

那人见小伙子不理他,又回过身来问画匠的闺女,这堆小玩意多少钱?

闺女说,一千。

那人说,啥啥?一千?就这堆泥巴?

画匠生气了,冲他摆摆手说,你走!你走!我不卖给你。

小伙子急了,直冲那人跺脚。边跺边嚷,你干吗呢爸爸?这是艺术,不是泥巴。

画匠闻听,这才抬起头,问那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孩子?

小伙子乐了,说,咱爷俩是同行啊,我,美院的泥塑生。

画匠笑。侧头去看那男子,那男子正从钱包里往外数钱,唰唰,唰唰,足足数了几十张。数完了,恭敬地递给画匠,说,我儿子喜欢,我全买了。

画匠伸手把钱挡了回去。

闺女糊涂了,问,爹你想干吗呢?

画匠不语,从包里取出那套象牙刀,笑吟吟地,放在了小伙子手里。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了肖像、心理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曲折的叙述提出了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命题。
B.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徒弟放弃学习泥塑手艺的选择与小伙子对泥塑的痴迷形成对比,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认识的差别。
C.结尾处,画匠笑吟吟地把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这样的情节安排显得真实可信,寄寓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美好期待。
D.从小说开头对徒弟的千叮万嘱到结尾不卖泥塑反送刀的做法,一个传统、质朴、钟情于手工艺的画匠形象跃然纸上。
2.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指出主要的波折。
3.请结合文本赏析题目“象牙刀”的妙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问:汪老师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能否谈谈您最初的文学生涯?
答: 我的处女作是在广州上大学的时候发表的,我的第一首引起读者强烈回响的诗是在长沙《年轻人》杂志发表的。我决心走诗歌创作的道路是由于北京的《青年文摘》转载了我的诗,这次转载,使我意识到了我是有能力写出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所喜爱的诗歌来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定定向发展,不再写那些令我感到蹩脚的小说,而专心从事诗歌创作。或许直到今天,刊发我处女作的《中国青年报》那位叫梁平的编辑,刊发我第一首有影响的诗作的《年轻人》杂志那位叫谢乐健的编辑,以及第一次转载了我的作品的《青年文摘》那位叫秦秀珍的老师都没有意识到,没有这三次机遇,当年一个喜欢写作、名叫汪国真的青年,至今还可能默默无闻,但就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便成全了一个年轻人未来的事业……
一九七八年十月,我从北京踏上了南行的列车。来到了美丽的暨南大学。波光潋滟的明湖、郁郁葱葱的桉树组成的林荫道、淡黄色的学生宿舍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最大的嗜好就是跑图书馆和阅览室,看我喜欢看的图书和杂志。
在我们进入暨南大学不久,系里的同学们自己搞了一份油印刊物《长歌》诗刊。由于这份刊物倾注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心血,同学们都很珍视这份刊物,也乐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到刊物上发表。当时,我写了一组诗,叫《学校的一天》,这差不多是我当时能够写出来的最好的一组诗了,这组诗由五首小诗组成。它的稚嫩、直白和毫无文采可言是显而易见的。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组诗居然能够发表,而且是一下全部发表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中国青年报》上。
问:那个时候发表诗歌,对您有什么影响?是否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答:那时默默无闻,后来我一出名,同学特别意外。我从来不显山露水,喜欢独自做事,很少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写的诗都比较直白。发表的那首诗现在看更像是顺口溜。但是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这以后,我常跑去阅览室,记下各种报纸杂志的地址,把自己的诗作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各地的报刊,十有八九是退稿,3个月后换信封再投往另一家。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热爱生命》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业余还是不断地写诗、不断地投稿,不断被退稿。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有一种很大的不确定性,很迷茫。那时,我就写了《热爱生命》,抒发自己的感情,激励自己。
《热爱生命》先投给北京的一家刊物,没有采用,又投给四川的一家刊物,还是没有用,第三次是投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终于被采用了,很快又被1988 年第十期《读者》作为卷首语,同一期的《青年文摘》也转载了。这首诗,很快引起关注。
问:在您的诗歌创作道路上,尤其是出版诗集的过程中,请问谁最早给予您很大的帮助?
答:北京太平桥中学的一个老师,看到有学生上课不听课,总在底下抄诗。回去之后,就跟她爱人说了这事,她先生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孟光,很有职业敏感,觉得这么多学生连课都不
听抄诗,如果出版的话,恐怕会成为一本畅销书。孟光就做了一个调查,得到的反馈是很多人都在找汪国真的书。后来孟光打听到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就找到我单位美术研究所一个叫做王鲁豫的博士生,王鲁豫不认识我,后来又通过和我同部门的李世跃才找到我。那是1990 年。
问:您的诗歌被广为流传,近年并被翻译为韩文、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您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吧:通俗易懂、能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另外,我的诗歌从生活中来。有一年我应朋友之邀去杭州,他说,西湖再美,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我写进了诗里: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同时诗歌也用于生活中。一个女生拒绝男生,用了我一首诗。我不知道自己的诗还能解决这种问题。原来她用的是我写的《请你原谅》:阳光纵然慈祥/也不可能让每一棵果树都挂满希望。女生把自己比喻成“慈祥”的阳光,男生被比喻成了“果树”。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很多人在问我忙什么,我忙的事情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我在做另外一些事情,一是作曲,给中国历代诗歌谱曲,谱了四百多首,录制了一百多首;还做了一些事情,就是歌唱祖国,已应邀为山西、四川、河北、河南等省写歌作曲。我的很多精力放在音乐领域。写诗少了,主要时间写书法,做音乐。
(选自姜红伟编著书稿《20 世纪80 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有删改,
题目为编者加的。
相关链接:
①汪国真1956 年6 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②上个世纪90 年代北京高校陆续学习汪国真诗歌,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③2005 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
④2015 年4 月26 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 岁。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北京《青年文摘》转载汪国真的诗,这件事对汪国真的触动很大,他由此决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也的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B.暨南大学,校园风景优美:波光潋滟、郁郁葱葱。这些美丽的景色成为汪国真诗歌创作源源不竭的资源,他的所有诗歌都和大学的经历有关。
C.在暨南大学求学期间,汪国真最大的爱好就是跑图书馆和阅览室,这些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热爱生命》一经刊载,很快引起关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上的困惑,倾注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历经相同,所以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共鸣。
E.汪国真的诗歌语言直白、浅显,却能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这和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只要努力拼搏,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2.人物访谈是一门艺术,本篇访谈提问有何特点?
3.通过这篇访谈,你眼中的汪国真是怎样的一个人?
4.上个世纪90 年代汪国真的诗歌曾广为流传,掀起一股“汪国真热”,而现在很少有人提及,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的你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苍蝇之死

赵新

那天中午村长在床上睡觉时,脸上落了一只苍蝇。村长本来就要进入梦乡了,差一点点就要睡着了,可是那只苍蝇在他的脸上爬了一个来回,痒痒不是痒痒,疼痛不是疼痛,就觉得心里麻麻的,耳目难受,所以村长还是睡不着了。

村长并没有睁眼。村长知道是苍蝇,把手一挥,脸上便没了动静。

村长再睡。正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返了回来,又落到了他的下巴上左右来回爬。

村长把手一挥,翻身再睡。又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转了回来,落到了他的右腮,然后就徐徐地向上爬,显然是不慌不忙悠闲自得的样子。

村长被激怒了。村长想,你也欺人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狗眼!

村长怒火万丈地坐了起来,顺手抓起放在窗台上的苍蝇拍子,看见那只苍蝇探头探脑地在床沿上落着,伸出胳膊打去。

苍蝇很贼,苍蝇飞了。苍蝇惊慌失措地在他的头顶转来转去,发出嗡嗡的声响,像一架在低空盘旋的飞机。渐渐地那只苍蝇老实了,落在写字台上落在饭桌上落在沙发上,大概觉得这几处都有风险都不平安,最后高高地稳稳地落在了墙壁上。落定了的苍蝇一片欢欣鼓舞,伸了两条前腿兀自戏耍把玩,样子很像在给人作揖。

村长扔了烟蒂骂道:奶奶的,我岂能放过你!

村长抄起苍蝇拍子,悄悄地下床,悄悄地动,光着脚走到墙壁跟前,猛地往上一跃,怒发冲冠地向那只苍蝇拍去。结果是由于用力太大太猛,苍绳拍子被拍断了,苍蝇却又飞了!

村长扔了手中的拍子又骂:破货!假货!假冒伪劣的玩意儿!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盛怒之下村长朝那断成两截的苍蝇拍子跺了两脚。

村长媳妇儿是到邻居家里串门之后回来的。她回到屋里的时候,村长正在沙发上悻悻地坐着,眉眼间带了一股火气。媳妇儿问:你没有睡觉呀?哪天中午你都睡!村长说:我还睡觉?睡屁!我气都气死了。媳妇儿说:奇怪,又没人来又没人去,谁气着你啦?谁敢让你生气?村长伸手朝天花板上一指:你自己看!

媳妇儿看见了落在天花板上的那只苍蝇。

媳妇儿大声笑了。媳妇儿说:你生它的气?你七尺高的男子汉,堂堂一个大村长,和只苍蝇一般见识,你好大的胆量,好大的出息!

村长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它老往我脸上落,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死,真是可恶至极!你别笑话我,你有本事你就打死它,我服你!

村长熄妇儿也不说话,伸手从饭桌上拿过酒瓶来。她把几滴酒倒在了沙发的木质扶手上,又把酒瓶放了回去。

村长说:你别糟蹋酒呀,这是名酒,好几百块钱一瓶!这是咱村老大栓送的……

媳妇儿说:你别动,好好坐着!我知道这酒是老大栓送的,他不送他拿不到宅基地!

有风吹进屋子里,浓浓的酒香飘起来,丝丝缕缕,村长觉得这种味道又醇又厚,香彻肺腑,不禁精神大振。

村长媳妇儿悄悄地说:你看,你看!村长拍抬起头,见那只苍蝇从天花板上飞了起来。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最后竟不顾旁边坐着两个大活人,一头扎在沙发的扶手上,愉悦地手舞足地去吸那几滴琼浆玉液。

咂咂咂,咂咂咂,它扇动着翅膀,忙乱着手脚,吸得真投入,真过瘾!

村长想,这个时候它的感觉一定是云里雾里,美不胜收,它一定认为自己成了神仙了!村长想,反正它是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了!

村长的媳妇儿拿起一本薄薄的书,只轻轻地一拍,那只苍蝇便四脚朝天,淹在那酒浆里了!

村长拍手笑了。媳妇儿媳妇儿你真棒,你一下子就把苍蝇打死了!媳妇儿说:不是我真棒,是我知道它的脾气!

村长说,你真逗,苍蝇还有脾气吗?媳妇儿说:有,它贪,它太贪!

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苍蝇既是小说的线索,又富有象征意义,对主题有暗示作用,还使小说在表达上增添了一种戏谑的味道。
B.小说通过对村长看苍绳吮吸酒水时的心理描写,将村长与苍蝇两个角色很好地“衔接” 起来,构思巧妙,意味深长。
C.村长“贪”的形象刻画主要是借助村长与媳妇儿的对话来完成的,如在对话中媳妇儿说出其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的事。
D.小说在写村长媳妇儿将酒滴在沙发扶手后苍蝇飞来的情景时,用了叠音和反复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苍蝇迅速扑向美食的状态。
2.小说结尾“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
3.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9-07-04更新 | 1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成全一场母爱

陈喜联

自从知道母亲风雨无阻每天给哥哥送晚饭后,我很多次劝她:“妈,哥都四十出头了,又不是小孩子,哪里用得着这么辛苦送饭呢?再说你自己年纪一把,又有高血压,天天站在大马路上,太不安全。”可是我的劝阻总是立即被母亲宣布无效。她照旧在每一个日落西山的黄昏拎着那个蓝白相间的保温桶,执拗而骄傲地站在村后公路边,等待哥哥驾驶着公交车经过。

我又责怪哥哥;“你就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晚饭,妈都七十多了,你还忍心让她天天在路边等你?”哥哥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说:“你不懂。”然后再不吭声。

我很生气,可是却毫无办法。

前几天,我回家看母亲,发现她床头墙壁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了很多数字。凑近一看,原来写的都是时间:早早班18:05,早班18:20,晚班18:35,晚晚班18:50.见我奇怪,母亲说:“这是你哥晚上经过的时间,每天发车时间不一样,经过这里的时间也不一样。”过了一会儿,她又得意地说:“这可是我观察了很久总结出来的,我提早几分钟过去送晚饭,你哥一会儿准到。”

这天,哥开的是早班,应该在18:20从村后经过。下午6点,我陪着母亲,母亲拎着保温桶出发了。桶里有饭,有红烧肉和炒青菜,还有丝瓜蛋汤。村后不远就是国道,大大小小的车辆川流不息,挟带过一阵一阵热风,烘烤着路边的树木,树叶依然低垂,耐心等候入夜的清凉。西边的天空被夕阳映得通红,一团团火烧云呈现出各种古怪有趣的形状。村庄、田野,蜿蜒的小河,还有目不转晴注视着自西而来的车辆的母亲,都沐浴在霞光里,一派柔和。

一辆公交车从我们面前经过,没有停下,却鸣了一声喇叭,依稀见司机侧脸对母亲笑了笑;又一辆公交车路过,放慢速度鸣响喇叭,司机对母亲点点头。母亲骄傲地挺直了身体,回以笑容,对我说:“瞧,都是你哥的同事。”

第三辆公交车终于在母亲面前停了下来,车门“吱呀”一声刚打开,母亲手里的保温桶已经递进车厢,跟着一起递进去的,还有一句话:“儿子,小心一点慢慢开。”哥大声应道:“好嘞,放心回去吧!”

车子起动的刹那,几个坐在窗边的乘客惊奇地转过头来看着母亲。母亲微笑着对渐渐远去的公交车挥着手,直到汽车消失在来往的车流中,才心满意足地转身回家。她边走边说:“你哥单位的同事老羡慕你哥了,他们说山珍海味也不及自己妈妈做的饭菜。”母亲大步流星走着,洪亮的声音惊起了河边竹林里几只早归的麻雀。

看着母亲快乐的模样,我突然明白了哥哥那奇怪眼神的含义,谁能拒绝和阻止一位母亲热腾腾的母爱呢?我知道,公交车是不允许在路上随意停车的,可是却从没有人批评过我哥,从乘客到售票员,从同事到领导,一个都没有。

是的,在风中,在雨中,在霞光里,在暮色下……无数次,当我的母亲手拿保温桶站立在路边翘首以盼时,有那么多人一起,用目光,用鸣笛,用微笑,用默默的关注,成全了这一场母爱。如果有一个黄昏,你坐在公交车里,看见路边有一位拎着保温桶的老太太,那一定就是我的妈妈,那么,请你,请你也给她一个微笑。

1.下列对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文章的一个叙述者,通过“我”的视角,将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
B.本文善于借助多种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交错运用,刻画了一位勤劳,温和的母亲形象。
C.文中哥哥的出场很少,言语简短,但全篇都留下哥哥的印记,母亲的身后都有哥哥的影子。
D.在当今社会,“如何孝亲”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作品通篇洋溢着母慈子孝的浓浓气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答案。
2.文章开头两段,分别写“我”对母亲和哥哥的劝告和责怪,在全文构思上有何作用?
3.有人说,子女应该多给予老人们关爱,常回家看看,或是打电话聊聊天。本文在情感上和理智上表现了一种不同的孝道,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4.景物描写在诗歌与散文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三节和本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2019-11-29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