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 题号:888882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草堂·诗魂

⑴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⑵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3)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4)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5)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6)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7)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2.依据第④段,简要概括“草堂在诉说什么”。
3.联系全文,文中多次写雨有什么作用?
4.评析第⑥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价值十万元的蛋糕

李荷卿

老亨利退休后开了家糕点店,白天都和小孙子吉米一起呆在店里。

说起老亨利做糕点的手艺,那就是一个字——“绝”!他做出的蛋糕不仅味道好,而且蛋糕图案更是花样百出,只要是顾客说得出名目的东西,他都能将图案制作在蛋糕上,所以来订蛋糕的人特别多。

这天上午,老亨利正在店里制作史密斯太太定制的生日蛋糕,小孙子吉米在柜台内玩玩具。突然,一个顾客推开玻璃门,带着一阵风走了进来。

来的是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看到正在地上玩耍的吉米,便闯进了柜台,一把抱起孩子,猛地推开老亨利,径直往内间闯去。从老亨利身边挤过去的时候,他压低嗓门恶狠狠地说道:“如果外面那个警察进来,将他打发走,不要说我在这儿,否则,我就要了这个孩子的小命。”声音虽低,却充满了威胁。说完,他就闯进了内间,推开里面储藏室的门,走进去后又把门关上了。

小吉米被劫持了!老亨利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惊呆了,他注意到来人身上带着枪,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时,一位警官走了进来,老亨利认得他是这个街区的巡警汤姆。

汤姆一进门就跟老亨利打起了招呼:“今天的生意好吗,亨利?”老亨利嘟嘟囔囔地敷衍了他几声,然后问他需要什么。

汤姆扬了扬手中的一叠纸,说:“有一个珠宝盗窃案的通缉犯逃到我们这边来了,这是通缉令。我要在你的店里贴一张。”老亨利没有瞧那张通缉令,只是作了个请便的手势,然后就走回去,继续做蛋糕上的图案。

汤姆拿了一张通缉令,打量了店堂一眼,看准一块地方,正准备往墙上贴,突然,他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到隔板前,隔着玻璃。将通缉令拿给老亨利看:“你看一下照片,亨利,说不定他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吃的。你看,通缉令上写着,提供的线索如能让警方抓到罪犯,警方会有10万元奖励的。”

老亨利没有抬头,只是“哦”了一声。

汤姆见他仍然自顾自地低头做事,就又说:“亨利,你别不放在心上,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这个通缉犯碰巧来到你店里,你将线索告诉警方,就能得到10万元奖励,那你以后就不用再做蛋糕了。”

“我做蛋糕也能赚不少钱。”

汤姆笑了:“蛋糕?那可是10万块啊,你哪块蛋糕能值10万块啊?只要你能看到罪犯!”

“我赚的钱已经够用了。”

“可有了10万块钱,你和你孙子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这时,汤姆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噢,对了,小吉米呢,今天怎么没有看到他?”

老亨利抬起头看着汤姆,然后放下手中的活,打开烤箱,一阵新烤蛋糕的香味飘了出来,立刻在满屋弥漫开来。他一边取出烤盘,一边说:“吉米今天不舒服,今天没有来……”

就在这时,只听扑通一声,烤盘重重地落在了操作台上。

“哎呀,我的蛋糕……全糊在一块儿了。这可怎么办呢?史密斯太太下午两点就要来取了。”

汤姆朝老亨利正在做的蛋糕看去,几秒钟之后,他抬眼看了看老亨利。老亨利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手中的通缉令一眼,脑袋轻微地朝内间储藏室摆了摆。汤姆看着老亨利,沉默了一下,语气里带着无限的惋惜:“我看,你得为史密斯太太重做一个蛋糕了!”

就在这时,汤姆的对讲机响了起来。汤姆接通之后,立刻说道:“我是巡警汤姆,我正在彼得大街中段。”停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什么?在雅各布大街?好,我立刻去增援,完毕。”

说完,汤姆就将通缉令放在柜台上,对老亨利说:“看来你拿不到这10万块了,有人在南边的雅各布大街发现了通缉犯的踪迹。我现在要立刻赶过去增援。这张东西你等会儿帮我贴一下。”然后,他又放缓语气,安慰老亨利道,“你放心吧,小吉米很快就会没事的。”说完,他就走了出去。

透过玻璃门,老亨利看到汤姆出了门朝北走了。接着,他听到储藏室的门开了。那个粗鲁的男人放开小吉米,走了出来,从操作台前经过时,顺手拿了两个新出炉的面包,一边朝外走,一边威胁道:“老家伙,不准报警,否则,我不会放过你的。”

小吉米的嘴巴被捂了这么久,这时候已经吓得哭不出声来了,老亨利急忙跑过去安慰他。

当老亨利透过玻璃门看到那个男人朝北走去时,一直阴云密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当天下午两点,当史密斯太太来取蛋糕时,老亨利像往常一样,将蛋糕盒的盖子取下来,给她看蛋糕上的图案。看到图案,史密斯太太似乎有些失望,老亨利不解地问:“你对这个花式不满意吗?”

史密斯太太说:“不是,图案很漂亮。我只是觉得有点意外,我还以为……事实上,我想亲眼看看那个帮助警方抓住通缉犯的价值10万元的蛋糕。我听汤姆警官说,你把我的蛋糕制作成了一个男子持枪胁持一个小孩,躲在你的储藏室里的图案……”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价值10万元的蛋糕”为标题,既为小说的推进提供了线索,也在内容上制造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警察汤姆进入蛋糕店时,将通缉令拿给老亨利看,老亨利显得兴致不高,语气敷衍,其实是老亨利在向汤姆暗示自己的计划。
C.蛋糕店虽然空间狭小,却是正义与邪恶展开较量的舞台,空间的狭小逼仄恰恰对表现正义方的机智应变提供了帮助。
D.在情节设置上,史密斯太太虽然处于幕后,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她的出场照应了上文,使小说结构完整严谨。
2.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老亨利这人物形象的?
3.请简要赏析小说巧妙的情节设计。
2019-07-09更新 | 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修订本的出现,自然意味着原版本的先期存在。两者的关系,初始的意图是改进与进化,“彼可取而代之”。但就实现效果来说,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达成的,有不进反退的,亦有滋味难明的,其交织错落实可形成一个话题。文学作品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比照的丰富资料,作家的创作心理、思想嬗变乃至外界予其的潜在影响,都于同一文本的异样风貌间显露无疑。而原著者为何会修订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经年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艺术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订作品理所当然的理由。上世纪80年代重出《围城》时,钱锺书虽不悔少作,但重读总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订,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通行定本。而不久有人未经授权,擅自将《围城》发表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与后来的修订本进行汇校,且将之印行于世,结果引来一场侵权官司,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小的修订因著作的重要引发关注,而当代作家薛忆沩对自己多部小说的重写式修订,或许未引人注目,但却值得言说。薛忆沩的修订力度之大,等于重写,范围之广,涵盖了其先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仅有中短篇,还有长篇。这种修订已是对原版本之质的改变,若有研究者做文本的比较研究,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相关的研究者对照其初版本与修订版,发现差异比较大,初版不乏粗糙与悖谬之处,从文辞字句至段落乃至章节,金庸都动了不少“手术”,可以说是为其作品后来的经典化有意无意地做了先期的铺垫。这一修订成全了金庸的武侠江湖,亦成为无数人青春阅读的记忆。而令大家未想到的是,进入新世纪,金庸忽然宣布要再次修改其作品,出新版。如此的“小动干戈”,实在叫人疑惑,是老人有了创作新想法,还是商业方面的考量(作品集换了新的出版方)?这次修订动作不算大,但有些改动还是让老读者感觉诧异(如黄药师对女徒弟梅超风的暗恋),成败有几何,尚待众人争议。

④上述修订,牵涉因素很多,但均为自发,是主动的修改,而还有一种情形是作家身不由己地修订甚至否定自己的作品。1949年之后,政治形势变化,许多作家不仅要对当下创作的作品负责,还要对多年前的作品负追溯既往的责任。郭沫若、老舍、曹禺等,纷纷修订起自己的作品来。于是,《女神》的泛神论思想,演进为马克思主义;《骆驼祥子》少了几个章节,因为祥子不能没落,要有“光明的尾巴”;《雷雨》删去序幕和尾声,且第四幕几乎是重写,主要角色之面貌大加变化。诸如此类,现代文学的名作不得不加入新时代的审视要求,而这一系列修订版,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尽数被淘汰,徒然余下陈年的旧迹,成为研究者考察的材料。

⑤另一种修订本,执行者并非作家本人,而是由编辑着手的。花城、香港三联版《沈从文文集》多达12卷,是沈从文作品暌违大陆读者数十年后的第一次亮相,影响巨大,但不久即遭有识者曝光,这套没标明删改原著的丛书却是动了不少手脚的“修订版”。作家的作品从字句到段落,乃至整篇,“修订”处不在少数。缘由呢,自然是有碍观(zhān),自政治到情色,不一而足。这种“修订”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有其苦衷与难处,但从版本而言,却伤害太大,要不得。幸好沈先生的著作之后持续出版,终究是有好的版本供我们选择了。

⑥对著作的修订,初衷都是向前看的,期望越来越好才是。不过,人性的复杂、审美的变化、时代与历史的暧昧等因素,常常使这一寻常的“修缮活计”呈现不同的面貌,或正或反,或良(yǒu)掺杂。于研究者而言,触摸这不同代的相异版本,不仅可感知切近的作家创作心理与文学生态,亦可时时关照微妙的社会生态,是一个有意味且不乏趣味的事情。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有碍观(zhān)_______(2)良(yǒu)掺杂_______
2.第③段画线词语“小动干戈”的表达效果是                
3.联系上下文,概括第②③两段的大意。(30字以内)
4.从全文看,第①段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对研究者的好处是        
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忆沩的重写式修订具有不小的比较研究价值。
B.现代文学名作的修订版在新时期失去研究价值。
C.《沈从文文集》的被修订,对作者的伤害太大。
D.诸多因素使寻常的著述者的修订呈现不同面貌。
6.《荷塘月色》在1949年之后选入高中课文时,曾被编者删去“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描写荷花的句子,本世纪初又恢复原版,请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评论这一现象。
2019-11-07更新 | 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优雅

周正旺

大学时期,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一把二胡,来到未来湖前面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然后旁若无人地拉起二胡,一边拉,还一边引吭高唱,唱的都是优美的情歌,带着遥远的来自草原的韵味。

这时候,未来湖前面停下了匆匆而过的脚步,照射进了一道道明亮的眼神,有人陶醉,有人冷笑,当然也有人无动于衷。

他是秦风。

他并不是来自遥远的北方,他出生在江南小城临川,却不可思议地掌握了慷慨悲凉、雄壮热情的草原部落的天籁。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深处为什么会有无边的浪漫和深沉的忧伤。

秦风拉得一手好二胡,歌也唱得很好,却是白白净净的文弱书生。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匀称, 戴一副纯净的银丝边眼镜,总是穿着一身洁白的衣衫,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常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

秦风不大和人说话,大学时代也没什么朋友。

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习也好得很——虽然他并不花什么时间来钻研。毫无疑问,他成了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不少优秀的女孩向他射来了丘比特之箭,然而秦风始终无动于衷。他一直怀揣一颗浪漫的心,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梦中女郎。

就这样,一直过了几年,直到大四的时候,秦风才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场爱恋,他的女朋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

所有人大跌眼镜,不少女生为秦风伤心地流下眼泪,败在这么一个女生身上,她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大学毕业后,同学中很多人进入了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心,选择永远留在北疆、留在大漠、留在无边的草原。

他从此杳无消息。

几年后,他的女友,那位坚毅的北方女孩,也去了同一所学校,做了老师。秦风成了一个记忆,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十月十八日是老教授的八十大寿。老教授姓卢,是教写作的,秦风的文章让老教授赞颂连连, 他成了教授最喜爱的关门弟子,关系格外密切。老教授是一个著名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个多情浪漫的教授,每年过生日,都要邀请学生们去他家举行生日宴会,这已成了习惯。大学时,每次老教授的生日宴会,秦风都带着二胡去伴奏,他神采飞扬,眼里射出一道道夺目的光辉,不少人为他的演奏所震撼。

老教授年纪大了,他还有个心愿:再见秦风一面。大学毕业后,秦风已经整整十年没有露面了。教授托人给秦风打电话,秦风沉默了一会,说,好,我会赶来的。

十月十八日。老教授家高朋满座,然而寂静无声,大家都在等一个人。学生们几乎都到了,除了秦风。男的西装革履,自信满满,女的也都神采飞扬,青春依旧。不少人都带上了自己的伴侣, 看得出,大家都发展得不错,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八点整,约定的集会时刻。秦风和一个女人——他当年的女友,现在是他的爱人——双双走了进来。十年不见,秦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满脸的沧桑,身体也变得臃肿起来,只有那眼神, 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秦风的爱人倒是没多少变化,依然黑黑胖胖,依然一脸坚毅。

不少女生都叹息了一声。老教授似乎也有点失望,他招呼大家坐下吃饭。酒席上,大家高谈阔论,秦风和他的爱人却一直没有开腔,只是在老教授敬酒的时候,才说了声谢谢。

酒席之后,照例是歌舞晚会。这时候,大家都矜持起来,偌大的舞池竟然没有一个人下去……悠扬的二胡声响起,所有的人像在心灵上被重重敲打了一下。不知什么时候,秦风已抱起一把二胡,站在舞池中央,旁若无人地演奏起来,一股清泉流水的音乐倾泻而出,秦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的头昂得很高,脚踮得也很高,这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仿佛只有他的灵魂在涤荡……这时候。他的爱人也仿佛一个精灵翩翩起舞,围在秦风的身边,像一只优美的蝴蝶。曼妙的声音和曼妙的舞蹈结合在一起,仿佛这就是全世界。

看着秦风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遥远的记忆,一瞬间,所有人泪流满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秦风在大学时期,常常一个人来到未来湖边的草地上,自拉自唱着忧伤浪漫的草原情歌。他的行为,令人侧目。
B.秦风的二胡拉得好,歌唱得好,却是白净的文弱书生样,又总穿一身洁白衣衫席地而坐却一尘不染,说明他天生纯净,不受污浊之物的侵犯。
C.大学毕业时,同学们大都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打拼,而且事业有成。只有秦风,选择去内蒙古做了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十年过去,他满脸沧桑,身材臃肿,已完全不复当年的神采。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文笔朴实无华,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张力巨大。尤其是作者通过众人眼里秦风前后的对比,衬托出秦风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耐人寻味。
2.秦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全文进行概括分析。
3.在本文中,什么是“优雅”?秦风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0-01-08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