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 题号:934305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彩虹

毕飞宇

老铁和虞积藻都是大学老师,他们有一样是值得自豪的事,那就是他们的三个孩子个个都成龙成凤,全飞了。大儿子在旧金山,二儿子在温哥华,最小的女儿在慕尼黑。

退休之后老俩口一直住在高校的五层小楼里。可天不遂人愿,虞积藻摔了一跤,再也站不起来了。为了虞积藻,老铁换了房子。新房子在 “罗马假日广场”的第二十九层。虽然更高了,但能顺着电梯直上直下,反而方便了。 他还买来了四只石英钟,把时间分别拨到了北京、旧金山、温哥华和慕尼黑,依照地理位置挂在了墙上。

虞积藻住上了新房,上下楼容易了,可她却一天到晚闷在二十九楼。夜深人静,虞积藻盯着那些时钟,动不动就要说“吃午饭了”“下班了”。她说的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时差里的孩子们。

老铁也感到不知所措。房子很高,很大,老铁的不知所措就被放大了,架在了高空,怎么办呢?老铁就趴在阳台上,打量起脚底下的车水马龙。它们是那样地遥远,可以说深不可测。老铁有时候就想,这个世界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老铁有了新的发现。隔壁一家窗户的背后有一个小男孩,趴在玻璃的背后,用他的舌尖舔玻璃,不停地舔,就好像玻璃不再是玻璃,而是一块永远都不会融化的冰糖。老铁也伸出舌头舔了一回。寡味得很。

小家伙又在窗户的后面出现了。这一次他张开嘴,用他的门牙有节奏地磕玻璃,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像打击乐队里的鼓手。就是不看老铁。一眼都不看。这个小家伙,有意思得很呢。老铁当然是有办法的,利用下楼的工夫,顺便从超市里带回来一瓶泡泡液。老铁来到阳台上,拉开玻璃,顶着炎热的气浪,吹起了肥皂泡。一串又一串的气泡在二十九层的高空飞扬起来。气泡漂亮极了,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阳光下都有自己的彩虹。小男孩果然转了过来,专心致志地看着老铁这边。十来分钟之后,小男孩也拉开窗门,站在了椅子上,对着老铁家的阳台同样吹起了肥皂泡。这实在是太危险了。老铁立刻对着小男孩作出了严厉的手势。可小家伙哪里搭理他,每当他吹出一大串的泡泡,他都要对着老铁瞅一眼。他的眼神很得意,都挑衅了。

老铁决定终止这个小东西的疯狂举动。他来到隔壁,敲了半天,防盗门打开了一个缝隙。小男孩堵在门缝里,两只漆黑的瞳孔十分地机警地盯着老铁。小男孩很小,样子有些滑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白衬衫,吊带裤,皮鞋,像一个小绅士。他十分老气地问:“你是谁?”老铁笑笑,说:“我就是隔壁阳台上的老爷爷。”小男孩说:“你要干什么?”老铁说:“不干什么,你让我帮你把窗前的椅子挪开——那样不好,太危险了。”小男孩说:“不行。”老铁说:“为什么?”“我妈说了,不许给陌生人开门。”小家伙的口头表达相当好,每一句话都说得准确而又完整。老铁瞄了一眼屋子里的装潢和摆设,家境不错。老铁说:“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反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老铁回答道:“我叫铁树,你呢?”小男孩对着老铁招了招手,要过老铁的耳朵,轻声说:“我妈不让我告诉陌生人。”老铁笑笑,说:“你爸妈呢?”小男孩说:“出去了。”老铁说:“那你一个人在家干什么?”小男孩很不客气地看了老铁一眼,“咚”地一声,把门缝关死了。小男孩在防盗门的后面大声说:“干什么?有什么好干的?生活真没劲!”

老铁回来后又偷偷观察了一会儿,小家伙从椅子上撤退了,重新拉好了玻璃窗。老铁松了一口气。老铁注意到小家伙又开始用他的小舌头舔玻璃了。他舔得特别地仔细,像一个小动物,同样的一个动作他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个上午。

这个中午的电话闹鬼了,不停地响,老铁拿起电话“喂”了好几声,就是没有回音。响到第九遍,电话那边终于开口了: “猜出来我是谁了吧?” 老铁正色说:“你是谁?” 电话里说:“把你的泡泡液送给我吧。” 老铁听出来了,小声说:“你怎么知道这个号码的?” “我打电话给114问的。” 这孩子聪明。老铁故意拉下脸,说:“你想干什么?” “我的泡泡液用光了。我到你们家去拿好不好呀?” 老铁思忖片刻,故作无奈,说:“好吧。”

老铁挂了电话,突然有些振奋。搬过来这么长时间了,家里还没有来过客人呢。小男孩敲门来了。老铁十分正规地和他握过手,把他拉到虞积藻的床前。虞积藻打量了小男孩一眼,问:“这是谁家的小绅士?”老铁对隔壁努努嘴,大声地说:“我刚认识的好朋友。”小男孩两只眼睛却盯上了虞积藻的电动轮椅。他驾驶着电动轮椅在虞积藻的房间里开了一圈,附带试了几下刹车,又摁了几下喇叭,结论出来了,老气横秋地说:“我爸爸的汽车比你的好。”虞积藻十分开心地笑了。她问:“上学了没有?”小男孩说:“没有。过了暑假我就要上学了。”不过小男孩十分炫耀地补充了一句,“我已经会说英语了。”他一口气把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全背诵出来了。虞积藻笑了,满脸的皱纹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全部挂在了脸上。虞积藻一把把小男孩搂了过来,抱在了怀里,怀里实实在在的。这个小家伙真是个小太阳,他一来,屋子里顿时就亮堂了,虎虎有了生气。

这时小男孩仰起头,对老铁说:“你把泡泡液给我。” 老铁收敛了笑容,说:“我不给你。二十九楼,太危险,太危险了。” 虞积藻说:“什么泡泡液?给他呀,还不快给孩子。” 老铁走到虞积藻的面前,耳语了几句,虞积藻听明白了。虞积藻来了劲头,让老铁扶她。她要看老伴和小家伙一起吹泡泡液。她兴高采烈地大声宣布:“我们到广场上去吹泡泡。”

小男孩的小脸蛋阴沉下来了,说:“爸爸不在家,我不下楼。爸爸说,外面危险。”

隔壁的门铃 “叮咚”一声,在二十九楼的过道里悠扬。二十九楼,实在是太遥远、太安静了。小男孩站起身,说:“家庭老师来了。我要上英语课。”

老铁和虞积藻被丢在了家里,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其实平日里一直都是这样安静的,可是,这会儿的安静特别了,反而像一次意外。

电话又响了。虞积藻固执地要去接电话,可似乎只听了一两句话,电话的那头就挂了。她放下话筒,却没有架到电话上去,反而搂在了怀里,人已经失神了。盯住那一排石英钟一个劲地看。老铁问:“哪个儿女吗?” 虞积藻摇摇头,说:“小绅士。” 老铁问:“说什么了?” “他说,我们家的时间坏了。”

1.下列对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多个比喻描绘小男孩舔玻璃、磕玻璃的情形,突显出小男孩性格童真的一面。
B.作者描写小绅士独自在家也打扮得一本正经,意在突出他家境优渥,拥有良好的教养。
C.小说结尾借小绅士之口说出老夫妇家的“时间坏了”,揭示出老夫妇的某种情感失落。
D.作者选取生活的一个片段,运用极富地方特色的语言,写作出有喜有悲的生活滋味。
2.小说把主要场景设计在一栋现代高层建筑的二十九楼,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小说题目“彩虹”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线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失群的红叶

柯灵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师范学校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锯齿,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有着落。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师范学校后园。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但树根四周,也飘落了不少叶子。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忪的双眼,向我道早安。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晕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灌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

回到屋里,依然在窗前兀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我终于感到歉然。

1.根据文意,指出“失群的红叶”“打叠起浮浪的心情”中“失群”“浮浪”的含义。
2.本文围绕“红叶”,抒写了作者多种情感。请对这些情感及产生的缘由作分点解说。
3.文中多处描写红叶,生动可感。以第5段为例,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4.作者借“失群的红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对红叶“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这一境遇,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述。
2016-11-17更新 | 9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一幢三层的建筑,并不高大,也不华丽。门口排着长队。人们像是参加一次宗教仪式,虔诚地、有序地排列着,等待进入那座期待已久的殿堂。

(2)这座殿堂不是宫殿,不是教堂。是梵高美术馆。

(3)梵高在世时没有卖出一幅画作,除了做画商的弟弟收藏了一小部分外,他的大部分作品轶散在世界各地。那时候谁会去关注一个穷得发了疯的人的“不入流”的作品呢!终于有一天,当历史老人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这个“疯子”的画作时,他沧桑的脸上绽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一些精明的画商首先读懂了历史老人喜悦的表情,梵高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名字,突然变成了财富的象征,他的画从一文不值到几十万美元,再到几千万美元。而在政治家眼里,梵高也从一个疯子变成了一个价值无法估量的文化品牌:梵高生前居住过的小镇要认他作乡亲;法国甚至要以国家的名义认梵高作法兰西的儿子。正是在这个时候,梵高真正的祖国荷兰才终于醒悟,原来19世纪他们有个最值得骄傲的儿子叫梵高。

(4)荷兰政府于1973年在阿姆斯特丹建了这座以梵高名字命名的美术馆。从早到晚,馆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翘首期盼里面的人出来;而在馆内,在梵高的每一幅画前,人群分成里中外三层,有序而悄无声息地向前移动。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着。

(5)在世界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画家像梵高一样得到世人如此的崇敬和热爱。

(6)但这一切,对梵高来说来得太晚。在世时他从未感受过人们的崇敬和热爱。他所晓得的,是饥饿的滋味,被人鄙视的滋味。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遗言是:“痛苦便是人生。”

(7)梵高的痛苦感受首先来自爱情。爱情对梵高是残酷的。他在伦敦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却遭到拒绝。回到荷兰,他爱上了表姐凯·沃斯。而当他向表姐求爱时,得到答复却是:“不,办不到,永远办不到!”1881年,梵高带着伤痛前往海牙学画。在海牙的街头,他遇到西恩,并把自己全部的爱情奉献给了这个不幸的女人。但这一次却激怒了做牧师的父亲,他认为梵高的行为让家族蒙羞,果断地宣布断绝与文森特·梵高的关系。梵高从此失去了经济来源,学业与爱情从此走到了尽头。一连串的打击毁灭了梵高最后仅存的一点自信,他终于明白,男女之爱、人类之爱、上帝之爱都是不会眷顾他的。

(8)从此,他那屈辱的灵魂便到绘画中去避难了。1883年他开始了在纽南的绘画生涯,这时,上帝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了7年。

(9)在梵高美术馆的三楼,陈列的主题被命名为“梵高早期作品”,那些灰暗的画面是一种苦难的呈现。梵高在这里掩藏了自己的伤痛,却用他悲悯的心描绘着纽南底层民众为生存而挣扎的痛苦。梵高在纽南时期的作品,色彩灰暗,造型滞重,无不凝聚着梵高对贫困阶层悲苦命运的深切忧虑。   

(10)美术馆二楼所展出的是被归为“梵高成熟时期”的作品,在展板的下方出现的最多的年份是“1888”和“1889”。那是梵高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的时间。在阿尔短短的两年中,他创作了近300幅作品。《向日葵》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11)站在三幅《向日葵》面前,从那粗短的笔触中,从那堆积在画布上厚厚金黄中,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痛苦的呼吸。而这一次的痛苦发生在短暂的欢愉之后。

(12)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梵高欣喜若狂。这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黄色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向日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情绪过激的梵高,挥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阿尔,离开了梵高。梵高在对高更的极度思念中,画了第六幅向日葵,这一次,他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一切都是徒劳,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6幅《向日葵》成为他与高更的友谊开始与结束的见证。

(13)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就几乎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笑容。

(14)二楼的展室里有一幅自画像,是他割掉右耳之后在医院完成的。这是他最有名的一幅自画像。此前,梵高不止一次地画过自己,每当对自己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就面对镜子审视着自己,他想看清自己的面目,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遭到世人的白眼、鄙视、遗弃,但单纯的他从没有想明白过。于是,他用躁动不安的笔触一次又一次地画自己这张一点也不好看的脸。面对日渐消瘦的脸,他问自己:这就是那个一直妄想成为画家但又要靠弟弟省吃简用来为他买画布和颜料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交不起廉价房租、买不起廉价面包要靠弟弟供养的人吗?梵高极不愿承认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自己,但又不能不接受这个人就是自己。从一次次的打击,到一次次的怀疑、失望,最后终于对自己彻底绝望了,他完全没有信心再面对如影随形的痛苦,没有一点自信再承受上天赐予他的苦难,更不想再拖累负担日重的弟弟。于是,他放下画笔,拿起了手枪……那一年是1890年,他37岁。

(15)梵高死的时候没有人当他是一个画家。在当时的奥弗小镇上,人们相互传递着:那个疯子死了,语气里颇有几分快慰。然而梵高并不是一个疯子,他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天资聪慧。而牧师在欧洲属于上流社会,如果按父辈的安排,他原本可以生活的很好。只是梵高生性率真,过分尊重来自灵魂深处的指令,使得他在世俗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在常人看来,梵高头脑里只有色彩组合程序,双手也只能拿画笔。事实上,梵高在27岁前做过很多事情。27岁之后,他立志要做一个职业画家,把画画当作自己唯一的职业理想。欧文·斯通在《梵高传》中对青年时代的梵高有过这样的描述:“留着长发,喝着酒,不会弹吉他,却总喜欢抱着吉他,憧憬着‘总有一天……’”。但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理想,他的画一直没人买,他也就一直需要弟弟来养活他。接受这样的施舍,其内心的负担该是何其沉重。梵高是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纯粹的画家,他执拗地捍卫着一个画家的纯粹,不愿在理想上做出一丁点儿的妥协,于是选择了中途谢幕。

(16)梵高在生时没有看到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总有一天”,但在100年之后却让我看到了。在走出梵高博物馆的时候,我看到门口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

(17)历史终归是公正的。

1.文章第1、4两段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3段的划线句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8段中“避难”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引述《梵高传》中对青年时代的梵高的描述,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今天,在热爱艺术的人们眼中,梵高美术馆是神圣的艺术殿堂。
B.梵高之所以被今天的人们顶礼膜拜,是因为它的画作具有不可估量的升值潜力。
C.文章用高更衬托梵高,是为了凸现梵高对绘画艺术热烈而执著的追求。
D.自画像是梵高对心灵的叩问,而反复叩问带来的绝望最终让梵高选择了自杀。
E.本文撷取了一些重要片段来勾勒梵高短暂的一生,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F.文章塑造了梵高这个痛苦孤独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深邃含蓄。
6.从全文看,梵高一生“痛苦”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是梵高美术馆的参观者,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80字左右的参观感言。
2020-08-19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江南

方令孺

①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我买了一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么?

②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为凡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候,总是爱饮酒,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酒,真是一个寂寞人的最好的伴侣,能把冷寞化成朦胧。

③我吃完甘蔗,把渣滓用大张报纸包起来。因为有一天,我和友人谈心,我说要买一整根甘蔗独自吃完,这位朋友说:“你要是有那样的勇气,我就佩服你。”现在我要把这渣滓留给他看。

④记得廿六年春天,我忽然想作画,无意中把这意思说出来了,有一个人说“你才没有这耐性呢”,我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我就动笔画,发觉自己对于画大有兴趣,在一枝,一叶,一片崖石,一簇树林之间,极感消魂的迷醉。我画得一张比一张进步。自己得意极了。后来抗战事起,我回到故乡,住在一座小破楼上,夜晚仍抽空作画;记得曾仿倪云林的石树,并临写他的题字,裱成册页,配镜框献给父亲,父亲把画挂在书房里,听来客评谈,自己就拈须微笑。自从故乡遭了敌人的蹂躏,这张画不知道可还存在人间?而我所最敬爱的老父就在我们远行之后逝世了!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翛然的风度,再也不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院里每一片石,每一条径,每一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阴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联想到那些醇雅的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我不能想,我是被这样一位朴素盎然的老人遗弃在这浅陋的坑中。

⑤家里来信说:敌兵进城,把城里的房子大半烧掉了,把我们家的凌寒亭也拆毁了。这座亭子共有三间傍着城墙,城墙像一座山,因为时间的古老,从砖墙缝里生出许多藤萝和灌木。亭子的左边是一片竹林,右边是一座尼庵,前面隔道女墙,就是一个小湖似的池塘,长年听到浣衣妇的碪杵声;夏天有很多孩子在里面游泳,记得有一次在这池塘里还淹死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我亲眼看见人把他从水里捞起来,他的母亲听到这消息,就像飞鹰落地一样,奔扑到这男孩的尸首上号哭,到现在事隔廿年,想起那情状,还有些怆恻。亭子的周围都是古木参天,有大可合抱的槐树,有枝干夭矫的五谷树,有双干的梧桐,还有父亲亲手种的柏,石楠,柿和杉等树。这些树都是我几个兄弟的小名,父亲带着多少温良的深意把他们每一个名字都种植在土地上。看他把一瓢瓢的清水灌溉到树根上,是存着多少的希望!要是风雨的时候,这些木叶响动着,浑和成一片河流似的声音,或是被风雨激荡,枝条锐鸣得像有人在旷野上号叫,这不正是他担心着远处的孩子们,忧心戚戚的时候吗?还有一片云石,是父亲从园后草丛里发现出来的,石上有不知道是哪一年代,是谁,镌刻着“立云”二字,字体苍劲,父亲欢喜得像发现一件宝物,把石竖起来,砌一座花台供设着,周围种着很多的书带草,细长的叶子,因为多年的生长,像狮子一样蹲伏在石下。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鸟雀,啄木鸟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时候,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玩耍。这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现在提起来,还有无限的亲切,和一些甜蜜的感觉。亭子里父亲收藏了一些书画碑帖。这是我们看作圣坛不敢渎犯的所在,这次也被敌人扫荡完了!家里人又告诉我:当敌兵退出这城以后,父亲从山中归来,看见这样残破,并不十分痛惜。只因满地残书断帖,父亲一一拾起来,偶然有一两部还可以凑成完整的时候,就大喜过望。我写到这里,心上涌起一阵泉水似悲凉,想父亲一生爱书如命,平时再也不许我们随意翻动,这次竟如此糟蹋了!父亲所以不十分痛惜,是因为一般广大的丧亡,比起个人的损失又算得什么?可悲痛的有比这更大,更大的事,父亲是明白的。

⑥今晚因为看见月光下的山川太美了,诱我这许多的沉思。如果回忆只给我枉然的磨折,以后该学中古的修道士,不再抬头看山川之美了。


【注】①方令孺(1897-1976):作家,其家乡安徽桐城属广义上的江南。本文写于1941年前后。②廿六年:指民国二十六年,即1938年。
1.赏析第①段中“浮”字的精妙之处。
2.从全文看,开头写“吃甘蔗”有什么用意?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本文正文根本没有提到“江南”,但作者为什么以“忆江南”作为题目?
2017-11-15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