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94097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给人生存和发展以勇气与智慧。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人生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在人类存在的种种矛盾中,根本的矛盾就是“向死而生”,即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终归死亡,可人又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超越死亡。由此产生了人如何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一重大问题。这就是说,哲学就是人生观,而人生观与世界观又密切相关、高度统一。

人生观是世界观问题,而不仅仅是伦理学的问题。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一句话,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文天祥的干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人的生与死本身属于自然规律,而生与死的意义属于历史规律。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历史规律关系。因此,人生观不可能脱离世界观。人“向内”求解“人生之谜”,必然要“向外”探索“世界之谜”,而“向外”探索“世界之谜”,归根到底是为了“向内”求解“人生之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无论是探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关系,还是反思你、我、他的人与社会关系,哲学都熔铸着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对人的发展境遇的关切,凝结为对“人生在世”的深层理解。所以,每个时代的哲学都表现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统一,体现着人生的智慧。

人生观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医学、生物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都不可能完全解答“人生之谜”……哲学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是科学问题,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哲学问题。知道数学中有正数与负数,物理学中有作用与反作用,化学中有化合与分解,生物学中有遗传与变异等,这是科学常识,可是从中引出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引出对立统一规律并把它转化为矛盾分析法,这是哲学智慧。它使我们善于在个体与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矛盾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生问题。

哲学智慧不同于科学智慧。科学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描述和解释思维的对象,即存在的运动规律,哲学则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探讨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如何反映存在及其规律等问题,并且进入到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对象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对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着特定的民族、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宗救,但它也给予人以信仰。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为学”,即学专业知识,还要“为道”,即学哲学。学哲学,可以拓展理论视野,强化思维力度,善于辩证思考,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发现“真知”,从而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垂范而示之以人所未行。

(摘编自杨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是教人如何生活的,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两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B.人生观不仅是伦理学问题,更是世界观问题,也就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
C.科学回答人为什么有生有死之类的问题,而哲学则思考人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
D.哲学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民族、阶级或集团的愿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分析宗教与哲学的不同,引出哲学是人生观且与世界观密切相关的观点。
B.第二段紧承第一段,侧重阐述了哲学表现出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高度统一的原因。
C.“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如果正确处理好人与历史规律的关系就能流芳百世。
D.第五段与前四段形成总分关系,进一步强调学哲学的意义,点明了写作的意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存在着许多矛盾,其根本的矛盾是如何通过某种追求来超越死亡,获得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B.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对人的生存方式、发展境遇的关注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C.科学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和解释存在的运动规律,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D.学习哲学可以拓展理论视野,强化思维力度,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反思问题并能够发现“真知”。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天,十几亿中国人再一次被远在里约的十几位中国姑娘和她们的教练感动。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3:1战胜强大的塞尔维亚女排,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胜利,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从落后、追平、焦灼到锁定胜局,这场冠军争夺战打得惊心动魄。对手塞尔维亚队在本届奥运会中展示出了绝佳的实力和超强的斗志,在小组赛中,她们就以3:0的大比分击败过中国女排,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女排能够赢过他们。赛前,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就坦言:“中国女排很难获胜,因为塞尔维亚的进攻非常强,我们很难防守得住。”

然而,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中国女排姑娘们并没有泄气,正如队长惠若琪赛前所说,我们就算有1%的希望也会尽100%的努力。

今天的决赛可谓一波三折,第一局,中国女排以19:25落败,第二局、第三局,中国队以25:17、25:22连拿两场,比分变为2:1。到了关键的第四局,女排姑娘显示出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塞尔维亚队也毫不示弱,力争背水一战。双方比分交替上升,中国女排最终以25:23锁定胜局。

回看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小组赛中,中国队被分到了“死亡之组”,首战以2:3输给了荷兰队,以二胜三负的成绩排名小组第四,艰难出线。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女排遭遇了上届冠军、东道主巴西队。巴西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的每一次发球,全场都发出嘘声和口哨,每一次巴西队得手却是震天响的欢呼和掌声。然而,尽管巴西观众呐喊愈加热烈,尽管巴西女排依然扣杀凌厉,尽管中国女排先输一局,尽管现场已经有记者写出0:3中国女排完败的标题。但他们越嘘我们,我们越要打好球,狠狠地打。最终,中国女排以3:2赢得比赛,华丽逆袭。

在半决赛中,中国队又遭遇荷兰队。北京时间8月19日上午,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关键时刻的出色发挥,中国女排以3:1力擒荷兰女排,时隔12年、第4次闯入奥运决赛。

忍得住,耐得住,坚持到最后,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为国争光,中国女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有人戏称,里约奥运会上女排获得的这枚金牌,似乎比别的金牌个头儿都大。这有一定道理,因为这枚金牌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神奇崛起,到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五连冠”巅峰,中国女排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而女排的拼搏精神也成为激励国人的最强音。虽然后来中国女排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根植于这支队伍的拼搏精神的基因却始终存在。这次奥运会,在小组赛中,女排就遭遇开门黑,之后无论是对阵巴西,还是再次对阵荷兰,每一场比赛都是惊心动魄,常常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一分一分追,最后成功实现逆转。

中国女排令人感动,这是一种绵延了35年的感动。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起,“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就一直深植于这支光荣集体,并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中国女排这股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倔劲儿,这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劲儿,这种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韧劲儿,不仅成为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里约奥运会上女排的这枚金牌,之所以引起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其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又何止是在赛场!这同样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致敬,中国女排!致敬,女排精神!

(选自《焦点访谈》,有删改)

材料二:

本报里约8月21日电(特派记者钱晞)从2013年执教中国女排至今,在3年多的时间里,郎平带领女排走出低谷,重回世界之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郎平如此神奇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如是点评:“郎平从选拔运动员到培养队伍,一直到获得奥运会金牌,我觉得她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蔡振华看来,伦敦奥运会打完后,女排重新调整,没有几个人能用。如今,女排每个人都能用,从第一场到最后决赛,所有运动员都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贡献。

蔡振华印象最深的是郎平的临场指挥能力。“女排赢球,依靠的是团队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郎平的用人,她把每个球员的作用都发挥到了极致,使每个队员的特点都发挥了出来,做到了有勇有谋。”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郎平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

郎平曾是世界第一主攻手,退役之后到国外学习、生活多年,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国球队执教过,是我国最具有国际视野的排球教练,长期在一线执教的经历,让郎平很好地把握了当今世界排球发展的趋势。教练团队她中外组合,队员选拔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积累后备力量,在短期内培养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世界顶级的明星运动员。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昨晚“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中国女排被“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致敬。直接的原因就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在逆境中奋起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确,在小组赛仅列第四的情况下,八强战面对几乎没有获胜机会的东道主,中国女排终于将心里憋的一口气打了出来。

说郎平是这支女排的精神支柱,一点儿都不为过。赛场上的她,有着大师级别的指挥艺术;赛场下的她,又如同母亲一般关心着这些年轻姑娘们。2013年,郎平临危受命,接手处于低谷中的女排,一年之后便在世锦赛拿下亚军,之后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又取得了两连冠。郎平用她的坚持,感动中国。

女排的姑娘们用自己最为顽强的意志力为女排做出了贡献。惠若琪为了重返赛场,做了两次心脏手术,甚至在生死之间徘徊;魏秋月和徐云丽两位老将,更是熬过了漫长的身体康复期;杨方旭在里约奥运小组赛后再度受伤,但她依然在之后的比赛中带伤作战。最后,杨方旭艰难地跨上领奖台,让人不禁感叹,这群姑娘真是把命都豁出去了,而这份咬紧牙关、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人敬佩。

自20世纪80年代女排夺得五连冠后,“女排”这支队伍就已经不仅仅是女排了,她们代表了全国人民的一种情怀,“女排精神”经历这么多年后,依然能够鼓舞许多人。里约奥运会后,随着中国女排的夺冠,对于“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的情怀也被重新激发。老女排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被一代代女排队员继承,而这种精神,这种继承,足以感动中国。

(选自新浪体育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小组赛、半决赛困难重重,决赛可谓一波三折,每一场比赛都惊心动魄。
B.特派记者钱晞认为,郎平之所以带女排重回世界之巅,是因为她在选拔运动员和培养队伍方面创造了奇迹,极善用人,让所有运动员都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C.材料三概括了中国女排被“感动中国”组委会特别致敬的四个原因:女排在逆境中的奋起;郎平的坚持;女排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D.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曾经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自20世纪80年代女排夺得五连冠到重回巅峰,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低谷。因为郎平的回归,女排才得以再次登上最高的领奖台。
B.在小组赛中,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坦言,中国女排很难获胜。劲敌塞尔维亚队以3:0的大比分击败中国女排,展示了绝佳的实力和超强的斗志。
C.在3年多时间里,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走出低谷,先后夺得世界杯和里约奥运会的冠军,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女棑重回世界之巅的事件,都认为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是郎平执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三则材料来源不一,但都发表了对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不同看法,都注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的原因。
2018-08-17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选,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饬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B.首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美U-2飞机,于本水为此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这是他践行守卫祖国领空理想的珍贵纪念。
C.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
D.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于本水认为不能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发展之路。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情却异常平静。
B.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于本水功不可没。
C.海湾战争也让于本水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认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是航空航天事业。
D.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题目简洁醒目,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又表现传主的品质,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E.材料主要通过正面描述来展现于本水的突出成就,或客观描述,或传主自述,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节描写,真实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3.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于本水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哪些情怀?
2018-02-10更新 | 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动态、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手法与个性。

抽象线纹,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屈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中国画始终以线为主。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飞尔、伦伯朗以来,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是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
       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与动向,不暇作形体实像的描摹。吴道子就是中国线画的天才代表,人谓“吴带当风”。北齐画家曹仲达则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形象,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表出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请具体解释“肉搏”在文中的意思。
2.“吴带当风”与“曹衣出水”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根据全文概括中国素描的特点。
2017-07-03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