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94097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会昭帝,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威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衷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时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定国并位八年,论议无所拂。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租,以故重困。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定国慌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七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曰安侯。

(选自《汉书·于定国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B.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C.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D.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而“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
B.“廷尉”是掌管天下刑狱的官吏,案件要报到廷尉处,职责与文中的“御史”相同。
C.“经术”指注解经书的学问,古有“五经”之说,指《诗》《书》《礼》《易》《春秋》。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高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加给他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重视学习,拜师学经。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做廷尉后又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向老师行弟子之礼,敬重精通经术的人。
B.于定国为官恭谨,主动担责。汉元帝曾两次责备大臣不尽职责,于定国内心惶恐害怕,于是上书谢罪或引咎自责,最后因病情沉重不得已辞官归乡。
C.于定国判案谨慎,深得赞誉。他判案保持审慎态度,除照顾螺寡孤独之人,对不是特别肯定的犯罪都尽量从轻发落,朝廷上下都称赞他堪比张释之。
D.于定国尽心辅佐,深受器重。身为先帝的旧臣,他与御史大夫陈万年八年共事而从不相互抵触,汉元帝称赞他“不敢稍有懈怠休息”,之后赐予车马黄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
(2)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注,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节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注】括:此处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他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B.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C.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D.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以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九个官职的名称历代多所变更。
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或用作王室、国家的代称。
D.《汉书》东汉班固撰,记载东汉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首部断代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富有才华,足智多谋。晁错凭借文学才能担任太长掌故,孝文帝对他的才华很认可;辅佐太子时出谋划策,因而被太子称赞为“智囊”。
B.晁错心怀国家,忠贞不二。晁错以国家的安危为重,主张削藩;其父预见晁错这样做会招来杀身之祸而进行劝阻,可晁错不为所动。
C.晁错敢于直谏,招惹嫌隙。晁错提出削藩和修改法令制度的建议,尽管孝文帝不予采纳,他依然屡次进谏;他的计策引发袁盎、窦婴等人的反感。
D.晁错颇受推重,仕途通达。无论是做门大夫,还是担任内史,晁错受到太子、孝文帝和景帝的器重,景帝时他一度凌驾九卿之上。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2)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2020-01-01更新 | 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是时,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始高陵令杨湛、栎阳令谢游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或议以为疑于主守盗。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迁为少府,共张职办。

(节选自《汉书·薛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B.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C.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D.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材,即茂才,又称秀才,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明清时考中的秀才有时也用此名。
B.中丞,汉代御史大夫下设职官,内部督查刺史,外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C.牒书,也被称作“牒”,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制成的短简,是汉代常用的书写载体。
D.共张,也称“供张”“供帐”,指供应、备办各种器物,本文是指为皇上备办所需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宣富有才能,为人赏识。大司农、琅邪太守、幽州刺史赏识他的才能,举荐他任职,王凤听说他的才能后还举荐他任长安令。
B.薛宣施政有方,平叛有力。他担任临淮太守时,治理当地政教大行,担任陈留太守时平息强盗,官吏百姓敬重他的威望信誉。
C.薛宣仁厚宽恕,以恩相待。在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以温和的言语和方式保全了杨湛的颜面,并且使杨湛立即主动交付了印绶。
D.薛宣性情缜密,安静有谋。上至省察官吏的职责,下至财务笔砚等事,都积极寻求便利安逸的方法,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是知名。
②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
5.薛宣为何将“府决曹掾”的职位写在王立的灵柩上?请简要说明。
2021-03-10更新 | 2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也。及壮,至长安学,从胶东庸生问《论语》,既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甘露中,诸儒荐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久之,试为博士。元帝崩,成帝即位。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相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孽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禹年老,自治家茔,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又近延陵,奏请求之,上以赐禹,诏令平陵徙亭它所。曲阳侯根闻而争之:“此地当平陵寝庙衣冠所出游道,禹为师傅,不遵谦让,至求衣冠所游之道,又徙坏旧亭,重非所宜。”根虽为舅,上敬重之不如禹,根言虽切,犹不见从,卒以肥牛亭地赐禹。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因言:“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妻,不胜父子私情,思与相近。”上即时徙威为弘农太守。建平二年薨,谥曰节侯。

(节选自《汉书∙张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
B.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
C.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
D.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B.“甘露”与“初元”一样,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
C.博士,官名,历代所指不同,西汉初充当皇帝顾问,参与议政、制礼等事,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D.侍医,始设于秦代,属少府,至汉为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直接负责皇帝和朝廷百官的医疗保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禹精通儒学,得到众儒举荐。他师从胶东庸生研习《论语》,学成以后,还招徒传授,后来受到诸儒的举荐,但是帝舅阳平侯王凤对他不满。
B.张禹对待弟子,方式有所区别。大司空彭宣和少府九卿戴崇是他的两个成就很高的弟子,二人品行不同,他以不同方式对待他们,让他们各得其乐,各偿所愿。
C.张禹疼爱女儿,父女亲情深厚。张禹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疼爱女儿甚于疼爱儿子,女儿远嫁张掖,他放不下父女私情,盼女儿离自己近些。
D.张禹有所奏请,皇帝厚待有加。他为自己身后考虑,打算将平陵肥牛亭的地方作为法墓地,皇帝得到他的奏请,不顾曲阳侯争辩,答应他的诉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相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
(2)根言虽切,犹不见从,卒以肥牛亭地赐禹。
5.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皇帝对张禹的敬重?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021-07-09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