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句子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15 引用次数:662 题号:96426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你在西湖

①等你在西湖,惠州那个天然幽雅、义薄云天的西湖。

②“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赖少其先生的这句话,总会在文人心底激起无边的波澜。当初的调侃也好,叹惋也罢,却是对苏东坡命运的经典概括。中国古代的官员,有几人像他那样,揣了冷飕飕的任职文书,拖家带口,在中国的几十个州疲于奔命?有几人像他那样,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溺水之危?所谓经典概括,舍弃了大多的岁月烙印,只留下让他倾情以注的两个西湖。

③一个是杭州的西湖,绰约天下,仪态万方,风流热烈。一个是惠州的西湖,湖山拥吻,景观掩映,萦绕一湖的诗意,吟喃着的是清奇娴淑的品格。

④九百四十年前,杭州通判苏东坡携友载酒,泛舟湖上。邂逅了美丽善良、冰雪聪慧的王朝云,从此他的身边多了一个红颜知己。二十年后,屡经贬谪的东坡被贬惠州。两位王夫人先后逝去,姬妾们随着他在官场的跌跌不休与生活的茹苦无期,一个个悄悄离开了他。陪他一路颠簸来到惠州的,只剩一个王朝云了。进得苏门二十年,朝云经历的是饥寒之苦,抄家之祸,囹圄之灾,丧子之痛。跟随一个不合时宜的人,除了相依为命,爱到地老天荒,别的任何欲望,都是痴人说梦,甚或是不洁之念了。

⑤一贬再贬,变化着的只是职位,心系民生、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东坡至死不渝。一到惠州,东坡就振作抖擞起来。他先是惊艳于惠州的美景,高唱“岭南万户皆春色”,继之为惠州包容的文化及淳朴的民风所感动。他庆幸因祸得福,这用以流放罪臣的蛮荒瘴疠之地,竟然是一个人间天堂。那种阔别已久、衣锦还乡的皈依情愫油然而生。他竭力筹措资金,兴修水利,迁造兵营,施药济人……不遗余力地改善当地民生。

⑥“国家不幸诗家幸”,清人的这句话,一直被后人引用。其实,诗家之幸,不过是出了一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作。东坡贬惠州,却是一个“诗家不幸谪地幸”的典范。“一自坡翁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东坡改善了惠州的民生,激活了惠州的文化积淀,使惠州成为一个具有大山水、大人文、大境界、大前程的名城。

⑦最值得惠州自信和骄傲的,还是西湖。为了西湖的筑堤建亭,他不惜捐了犀带,也不惜花甲弱质,亲临工地,日督夜巡。西湖修葺一新,他与民众欢宴相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惠州的西湖也由东坡彼时的五湖六桥,再到之后的八景、十四景、十六景,日益生机勃勃,早已成为天下的美景。它天人合一的精神格局,古今互照的深刻意蕴,不仅仅滋养着惠州,也滋养着天下。长长的苏堤,就是融汇天人、穿越古今的天路。堤被两排常绿的榕树簇拥着,抬头看得见树冠上的醉醺醺的白云,这白云都是东坡当年结交的酒徒,只要晴日就赖在那里。低头可见水中无数的明眸,它们因王朝云舒袖而生,闪烁的秋波给行人讲述当年筑堤时的热闹场面。

⑧走过苏堤,西山早已敬候。西山并不算高大,却是碧翠晶莹,如婴初洗,即便是朗朗晴日,也处处湿润养目;不要说花卉草木了,就连石阶砖墙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陈香。耸立在山顶的就是著名的建于唐代的泗洲塔。登临顶层,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几座岛屿把西湖巧妙地分割为五湖,五湖息息相通,又让景致俏皮地陈列,一景刚刚隐约,又一景猝不及防忽焉扑面。古人有“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的诗句,来赞扬六桥和苏堤之美。

⑨绝佳的景观,必有刻骨铭心的伤怀之处,可称之“景魂”。西湖的“景魂”就在西山之东的孤山。三十四岁的朝云香消玉殒,始也西湖,终也西湖,孤山竟成了朝云的葬身之地。既把惠州作为家乡,又因朝云长眠于此,东坡唯一的奢望就是终老惠州,与朝云同葬一处,长相厮守。然而,不合时宜者过于天真,他从不会韬光养晦,视韬光养晦为伪苦行僧伪君子的暗室小技。他的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此为被贬惠州的诗作《纵笔》),引起政敌的忌恨,他们岂容东坡这般潇洒快活?告密皇上,龙颜一怒,再贬海南岛的儋州。这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东坡最后一次拜谒朝云墓,沉默良久,说道:“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他依稀听到墓中朝云的应答:“等你在西湖。”东坡的话果真应验,三年后病死归途,而朝云的等待,已近千年。

⑩等你在西湖,在惠州人心中,朝云并没有死,她是照耀西湖的明月;她是守护这方水土的女神。朝云墓前的香火,千年不熄!等你在西湖,只消在朝云墓前一站,那袅袅而上的,岂止是隔世的紫丁香

西湖的生命线是苏堤,苏堤是东坡卧身而成。走在苏堤上,步步都感受到东坡有力的脉动。世人不必念叨什么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只要重情义、守善念地过好每一天,也就获得了永恒。商人不必计较经营的盈亏,可知那亿万的资产,换不来一寸苏堤的美誉!身为官员的,不必埋怨风云多变、职位起伏,只要以民为父母,把民本民生镌刻在心,竭力做好每件事,你便是百姓心中的丰碑。读书做学问的,不必囚囿书斋,苏堤漫步,看看层层叠叠的湖面微澜,你可知那不只是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更有今人智慧的酬唱以及不懈奋进的前呼后拥。

⑫等你在西湖,这是义薄云天的惠州人的一个美丽心绪,更是对天下人的呼唤。

(取材于李贯通的同名散文,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苏轼的《纵笔》是七言绝句,而杜甫的《登高》,则属于七言律诗。
B.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除了写诗还创作了大量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C.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本文中的“紫丁香”就有此意。
D.犀带,饰有犀角的腰带。中国古代官员身份的象征,腰带上的装饰不同,其官阶品位也不同。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都让苏东坡为之倾情以注,而这倾情以注也恰好体现了他的为官之道。
B.文中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堤被两排常绿的榕树簇拥着……只要晴日及赖在那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长提两侧榕树环围,树冠上白云缭绕的美景,突出西湖天人合一的格局。同时也暗示出苏东坡旷达豪迈的情怀。
C.作者在文中对“国家不幸诗家幸”这种说法表达了不满,更对其一直被后人引用提出了批评。
D.文章题目“等你在西湖”中“你”这个词不仅含义丰富,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3.文章第⑥段说“东坡贬惠州,却是一个‘诗家不幸谪地幸’的典范”。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苏东坡被贬惠州为什么是“谪地幸”?
4.文章第①段说惠州的西湖是“义薄云天”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惠州西湖的“义薄云天”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忆老舍

梁实秋

①我最初读老舍的《赵子曰》《老张的哲学》《二马》,未见其人,只觉得他以纯粹的北平土语写小说颇为别致。北平土语,像其他主要地区的土语一样,内容很丰富,有的是俏皮话儿,歇后语,精到出色的明喻暗譬,还有许多有声无字的词字。如果运用得当,北平土话可说是非常的生动有趣;如果使用起来不加检点,当然也可能变成为油腔滑调的“耍贫嘴”。以土话入小说本是小说家常用的一种技巧,可使对话格外显得活泼,可使人物个性格外显得真实突出。若是一部小说从头到尾,不分对话叙述或描写,一律使用土话,则自《海上花》一类的小说以后并不多见。我之所以注意老舍的小说者尽在于此。

②抗战后,老舍有一段期间住在北碚,我们时相过从。他又黑又瘦,甚为憔悴,平常总是佝偻着腰,迈着四方步,说话的声音低沉,徐缓,但是有风趣。他和王老向住在一起,生活当然是很清苦的。在名义上他是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负责人,事实上这个组织的分子很复杂,老舍对待谁都是一样的和蔼亲切,存心厚道,所以他的人缘好。

③有一次北碚各机关团体以国立编译馆为首发起募款劳军晚会,一连两晚,盛况空前,把北碚儿童福利试验区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国立礼乐馆的张充和女士多才多艺,由我出面邀请,会同编译馆的姜作栋先生(名伶钱金福的弟子),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在这一出戏之前,垫一段对口相声。这是老舍自告奋勇的,蒙他选中了我做搭档,头一晚他“逗哏”我“捧哏”,第二晚我逗他捧,事实上挂头牌的当然应该是他。他对相声特有研究,在北平长大的谁没有听过焦德海草上飞?但是能把相声全本大套的背诵下来则并非易事。如果我不答应上台,他即不肯露演,我为了劳军只好勉强同意。老舍嘱咐我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付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断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采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我听了之后连连辞谢说:“我办不了,我的皮儿不薄。”他说:“不要紧,咱们练着瞧。”于是他把词儿写出来,一段是《新洪羊洞》,一段是《一家六口》,这都是老相声,谁都听过,相声这玩艺儿不嫌其老,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玩艺儿越惹人喜欢。借着演员的技艺风度之各有千秋而永远保持新鲜的滋味。相声里面的粗俗玩笑,例如“爸爸”二字刚一出口,对方得赶快顺口答腔的说声“啊”,似乎太无聊,但是老舍坚持不能删免,据他看相声已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不可稍有损益。是我坚决要求,他才同意在用折扇敲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划而无需真打。我们认真的排练了好多次。到了上演的那一天,我们走到台的前边,泥雕木塑一般绷着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不可仰,以后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该用折扇敲头的时候,老舍不知是一时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反诺言,抡起大折扇狠狠的向我打来,我看来势不善,向后一仰,折扇正好打落了我的眼镜,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我保持那个姿势不动,采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④我们那一次相声相当成功,引出不少人的邀请,我们约定不再露演,除非是至抗战胜利再度劳军的时候。

⑤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我现在检出一封老舍给我的信,是他离开北碚之后写的,那时候他的夫人已自北平赶来四川,但是他的生活更陷于苦闷。他患有胃下垂的毛病,割盲肠的时候用一小时余还寻不到盲肠,后来在腹部的左边找到了。这封信附有七律五首,由此我们也可窥见他当时的心情的又一面。

⑥前几年王敬羲从香港剪写老舍短文一篇,可惜未注明写作或发表的时间及地点,题为《春来忆广州》,看老舍行文的气质,已由绚烂趋于平淡。听说老舍去年已做了九泉之客,又有人说他尚在人间。是耶非耶,其孰能辨之?

1.根据第①段概括老舍小说的主要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关注老舍的小说的根本原因在于欣赏老舍为人处世的厚道性格和鲜明独特的创作风格,尤其觉得老舍用纯粹的北京土语写小说颇为别致。
B.“他又黑又瘦,甚为憔悴,总是佝偻着腰,迈着四方步,说话声音低沉,徐缓,但有风趣”简笔勾画了老舍的形象,反映出老舍生活的清苦。
C.能把相声全本大套地背诵下来,可见老舍先生对相声这门艺术的兴趣之浓,研究之深,表现出老舍爱好广泛,为后文叙写精彩演出埋下了伏笔。
D.第③段画线句描写“我”在眼镜被老舍先生的折扇打落时连串近乎狼狈的补救动作,意在侧面烘托出老舍表演时的投入和对相声传统的坚持。
E.“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在详叙交往之后概括老舍的才华,表达由衷的赞美。
3.第②段说“老舍对待谁都是一样的和蔼亲切,存心厚道”,第⑤段又说“他有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两者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4.简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请比较本文与《回忆鲁迅先生》在选材和安排上的异同。
2021-03-27更新 | 2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鸟是树的花朵

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叶繁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③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呵。

⑥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军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棵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跪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1.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
2.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像,在后面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
3.揣摩第④段而线的句子,体会此处的问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文章的前七段称代小鸟用“它(它们”,而第⑧段改称“她”,你是怎样理解这种人称变化的?
5.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为什么说人也会感谢鸟呢,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020-03-19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符号与征兆

[美]纳博科夫

那个精神失常、无法治愈的年轻人要过生日了,他们不知该买点什么生日礼物给他,这是他们第四次遇到这个难题。排除了很多可能会冒犯到他或惊吓到他的物品后,他的父母选择了一样精致无害的小东西——一个篮子,里面用十个小罐头装着十种不同的水果果冻。

那个星期五,他们的儿子生日那天,事事都不顺利。地铁晚到了,他们等了一刻钟,期间只听见自己心脏尽责跳动的声音,和报纸摩擦的沙沙声。接下来他们要转乘的公交车也晚点了,好不容易来了,车上又挤满了吵闹的中学生。当他们顺着土黄色的小路走向疗养院时,开始下雨了。在疗养院他们又开始等待,然而,最后并没有等到他们表情呆板、面黄肌瘦的儿子像往常一样拖着脚步走进房间,出现的是一位他们认识而并未留意过的护士。她兴高采烈地解释说,他又尝试自杀了。没什么大碍,她说,但父母的看望可能会打搅到他。这地方人手奇缺,所以总是把东西搞混,因此他们决定把礼物带走,下次来时再带给他。

在大楼外,她等丈夫撑开伞,然后挽住了他的手臂。他一直在清嗓子,他不开心的时候总是这样。他们来到街对面的公交车站雨棚下面,他把伞收了起来。几英尺远的地方,一棵树迎风摇曳,往下滴水,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无助地在树下的水坑中抽动。

回去要坐很久的地铁,她和她的丈夫彼此并没有说一句话。

上次儿子试着自杀时,用医生的话来说,他的方法非常有创意;要不是一个病人以为他在学飞,出于嫉妒恰好及时地阻止了他,他差点就成功了。

他的妄想症病况作为研究对象,被写成了一篇考究的论文,发表在了一份科学月报上,疗养院的医生还把这篇文章给他们看过。那篇文章把他的病叫做“参照性躁狂症”。在这些非常罕见的案例中,病人想象他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参照他的人格和存在衍生出来的,只不过带有一定的伪装。无论他在哪里,异常的自然都像阴影般笼罩着他。星空中的云彩彼此变换,是在以缓慢的信号,传递关于他的极详细的信息。黄昏摇曳的树木,是在打着手势,讨论他的所思所想。卵石或污渍或太阳斑点的形成模式,都代表了他必须截获的信息,不然就将大事不妙。一切都是密码,他是一切的主题。他周围的一切都是间谍。他必须时时小心防备,在每分每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努力解读事物的波动。

当他们伴着雷声走出地铁站混浊的空气,街灯已经亮起,这难捱的一天已经快要结束。他们回到家中,彼此间仍旧长久无言。

他上床睡觉之后,她还待在客厅里,摆弄她那副脏兮兮的扑克牌和一本旧相册。她开始翻看相册。这张是那孩子四岁的时候,羞怯地,皱着脑门,在一只热情的松鼠面前转过脸去,就像他在任何陌生人面前一样。这张是罗莎阿姨,一个唠叨、瘦削、眼神粗鲁的老妇人,曾经生活在充满噩耗、火车事故、肿瘤增生的悲惨世界里,直到德国人杀死了她以及她曾担心牵挂的所有人。这张是那孩子,六岁的时候,他手脚并用地画出美丽的鸟儿,像一个大人一样被失眠所折磨。这张是他的表兄,现在是著名的象棋手。这张又是那孩子,大约八岁,已经变得难以理解,他害怕一本书里的一张插画,那只是一张田园风景画,有石头的山坡上,一个旧马车轮子挂在光秃秃的树上。这张他十岁了,这一年他们离开了欧洲。她回想起旅途中所受的侮辱和困难,以及他们抵达美国之后,他上的特殊教育学校里,那些丑陋、顽劣、瑟缩的孩子们。

所有的这一切,她都接受了。说到底,活着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幸福之事的逝去。对她来说,她所失去的甚至连幸福都算不上,只是变好的可能性而已。她想起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她和她的丈夫必须忍受的阵阵痛苦;想起那些正以无法想象的方式折磨她儿子的看不见的巨大痛楚;想起这世上存在的无数美好的事物;想起这些美好事物的命运——要么被打碎,被抛弃,要么被化为疯狂;想起在肮脏的角落里喃喃自语的无人关心的孩子们;想起无法从农夫的刀下逃离的美丽的野草。

已近午夜时,她在客厅中听到丈夫的呻吟,然后便看到他蹒跚地走出来。

“我睡不着!”他叫道。

“为什么睡不着?"她问,“又胃痛了吗?要不要叫医生?”

“不要医生,”他呻吟着,“医生都去死吧!我们要快点把他从那儿接出来。不然,我们就要为……负责,负责!”

“好的,”她轻轻地说,“我们明天早上就带他回来。”

“我想喝点茶,”她的丈夫一边说,一边向厨房走去。

她有点困难地弯下腰去,把几张滑落在地板上的扑克牌和照片捡起来。他精神亢奋地回来了,大声说道:“我想好了。我们把卧室让给他。然后每晚轮流陪他半夜,睡沙发半夜。我们让他一个礼拜至少看两次医生。”

电话铃响了。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不正常。

“我能找查理听电话吗?”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孩细声细气、沉闷的声音。

“你打的是哪个号码?……不,你打错了。”

她轻轻地把听筒放下,手按在胸前。“吓到我了。”她说。

他略略笑了一下,马上继续他亢奋的独白。他们天一亮就去接他。他们要把所有刀子都锁在抽屉里,这是为了保护他自己的安全……

电话铃第二次响了。

还是那个没有起伏的、焦急的年轻声音,要找查理。

“你拨错号了。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吧。你把零拨成字母‘o’了。”她再次挂断电话。

他们坐下来,开始这顿意外的、欢快的午夜茶点。他出声地啜饮,整张脸红光满面;时不时举起杯子绕着圈晃动,让糖溶解得更彻底一些。生日礼物还放在桌子上。当她给他倒第二杯茶时,他戴上眼镜,兴致勃勃地再次检查那些黄色、绿色和红色的小罐头。他笨拙、湿润的嘴唇拼读出上面的标签——杏子、葡萄、桃子、柑橘……当他读到山楂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1.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她兴高采烈地解释说,他又尝试自杀了。(她为何“兴高采烈”?)
(2)他们坐下来,开始这顿意外的、欢快的午夜茶点。(怎么理解茶点是“欢快的”?)
2.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表现夫妇二人的沉重心情的?
3.分析第八段叙写“她”翻看相册情节的作用。
4.文末“当他读到山楂的时候,电话又响了”可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2020-11-08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