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97598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河南省郎中。

武宗,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B.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C.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D.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B.擢:与“拔擢”“加”“升”等均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如《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崩:古代帝王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班固《崩薨》曰:“崩薨纪于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与“告老”“乞骸骨”“致事”等相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明辨是非,善于察断。治理江西时,有百姓禀报发现“玉玺,一事,建议派人立即取回。但察罕制止了这种荒诞行为,认为是有人陷害仇家。
B.察罕善于政理,多被举荐。御史台奏请其为湖南省宪司事,中书省奏举其为武昌路治中。但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C.察罕为政宽容,敢于担当,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众人反对他的处理方式,他表示愿意一人。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
(2)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仁祖字寿卿,少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诏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邪?聪明无疑也。”至元六年,中书省选充蒙古掾。十六年,录囚平阳,平反冤滞免死者凡十七人。十八年,授翰林直学士。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穀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转工部侍郎,拜参议尚书省事。

时丞相桑哥秉政,威焰方炽,仁祖论议不回,屡忤桑哥,人皆危之,仁祖自若也。工部尚书,桑哥以曹务烦剧特重困之,仁祖处之甚安。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亟遣驿骑追还,就见桑哥相府中,遽命直吏拘往督工,且促其期。左右皆为之惧。仁祖退,召诸署长从容谓之曰:“丞相怒在我,不在尔也。汝等勿惧,宜力加勉。”众皆感激,昼夜倍其功,期未及而办,乃罢。已而桑哥系狱,有旨命仁祖往籍其家。明日桑哥以左右之援得释,众见骇然,目仁祖曰:“怒虎之威,可再犯邪!”悉逾垣以窜,仁祖独不为之动。桑哥竟败。

二十八年,辽阳饥,奉旨偕近侍速哥、左丞忻都往赈,忻都欲如户籍口数大小给之,仁祖曰:“不可,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忻都曰:“若要善名,而陷我于恶邪!”仁祖笑曰:“吾二人善恶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卒以大口给之。

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善书,特敕书册文。大德五年,再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疾卒,年五十三。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

(节选自《元史·唐仁祖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穀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B.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穀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C.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穀/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D.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穀/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元,是元朝皇帝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琵琶行》中“元和十年”也是年号纪年。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可以指平调,也可以指升职或遭贬谪。此处的“迁”指升职。
C.成宗,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起的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继承者称“宗”。
D.赠,指皇帝按照政绩优劣、功勋大小给在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祖等授予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仁祖少时聪颖,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勤奋读书,通晓各地多种语言,尤其精通音律,因此被朝廷录为贵胄。
B.唐仁祖坚持原则,他评论朝政是非无所顾忌,屡次违逆当权宰相桑哥,人们替他忧虑,他却表现得安然自若。
C.唐仁祖刚毅正直,桑哥入狱后,他奉命去抄其家;桑哥获援被释放,众人害怕得越墙而逃,只有他不为所动。
D.唐仁祖淡定从容,他被拘押前去督工,召集各署长打消大家的顾虑,众人受到感动日夜赶工,任务提前完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
(2)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
5.唐仁祖往赈辽阳时,为什么坚持都以成人标准发放赈灾物资?
2021-11-03更新 | 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该博,文章典雅,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遣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

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十三年秋,还,入,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盗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囚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构撰谥册。

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适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栗,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武宗即位,以暴修国史,趣召赴阙,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喜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B.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C.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D.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农历每月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指从农历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也指从天黑到天明。
B.觐:古代宾礼之一,源于周代,是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日朝,秋见为觐”,合称为朝觐。
C.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与门下省、尚书省并称“三省”。其中门下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D.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曰崩;诸侯王死,唐以后也指二品以上官员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民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构学问渊博,文才丰赡。他从小聪明,文章典雅;受贾居贞器重,被延请成为他儿子的老师;任职翰林院,多有撰写。
B.王构爱惜人才,乐当伯乐。他是三朝元老,慧眼识才并乐于推荐,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有名于当时。
C.王构为人正直,不惧权贵。执政者想同意搜刮民众的提议,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有人倚仗权贵作恶,他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D.王构富有谋略,勇于担当。他对朝廷事务多有谋划;办案能平冤昭雪;出外办事过了期限,他主动担责,最终因此被朝廷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
(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5.对于搜刮百姓的提议,“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请结合文意,推测“不可”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40个字以内。
2021-01-14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十岁能属文,再贡于乡,不,后迁至通判赣州事。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授之同知赣州事。十四年,以平广南功,迁同知吉州总管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大政。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县,兴利举弊,绩用大著。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桑哥既败,而蠹政未尽去,民不堪命。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会欲易政府大臣,以问公楠,公楠荐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又问孰可以为首相,对曰:“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童。”问其次,曰:“完泽可。”明日,拜完泽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为平章政事,固辞,改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三十年,复为大司农,得藏匿公私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岁出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千五百匹、麻丝二千七百斤。元贞元年,进河南行省右丞,厘正盐法,民便之。召入觐,成宗以公楠先帝旧臣,慰劳良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明年,迁湖广行省右丞。转运司判官唐申,家沅州,豪横夺民田;武昌县尹刘权杀主簿,诬系其妻子。悉正其罪。五年,召还朝,以卒。帝闻,甚伤悼之。赙赠有加,特命朝臣护丧南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B.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C.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D.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睡/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等。隋唐时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的一甲三人称赐进士及第,简称及第。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州,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C.大司农:古代官名,秦汉时属于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
D.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公楠很有才干,深得世祖赏识。燕公楠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后来得到了世祖的赏识,赐名“赛因囊加带”,并命他参与重要政务。
B.燕公楠兴利除弊,政绩卓著。燕公楠重视农业,通过屯田使荒田得到大量开垦,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并为民除害,罢免贪横的沙不丁。
C.燕公楠颇能识人,善举人才。恰逢要更换丞相府的大臣,世祖向他咨询,他推举了伯颜等人,世祖又问丞相人选,他推举了安童和完泽。
D.燕公楠秉公办事,一心为民。燕公楠在任湖广行省右丞时,依法惩处了唐申、刘权,同时还修正了盐法,使人民从中得到了好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
(2)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
2018-12-24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