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辽宁 高二 期末 2022-08-08 2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STSE、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基础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科技部提出了“科技冬奥”的理念。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或说法正确的是
A.有舵雪橇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吉祥物“冰墩墩”的制作原材料聚氯乙烯可用作食品包装膜
C.冬奥期间的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和核苷酸均为生物大分子
D.北京冬奥会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
2.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均能生成甘油
B.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C.“蜡炬成灰”中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生物大分子
2022-07-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如图分别为物质I和物质Ⅱ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I具有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B.物质I形成的固体有固定的熔、沸点
C.物质Ⅱ形成的固体物理性质有各向异性
D.二者的X-射线衍射图谱不相同
2022-07-15更新 | 41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4. 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可由两种不同单体聚合而成的是
A.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2022-07-1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5. 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B.苯酚能与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乙醇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甲醇不能
D.与反应的剧烈程度:水>乙醇
2022-07-1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6. 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紫红色褪色中含碳碳双键
B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有光亮的银镜生成淀粉已经水解
C向某样品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该样品中一定含苯酚
D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分层,水层颜色变浅苯与溴发生化学反应
A.AB.BC.CD.D
2022-07-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7. 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过程中只涉及一种配离子
B.深蓝色溶液中含铜配离子的配位数为4
C.深蓝色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极性共价键、配位键
D.若继续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乙醇,将析出深蓝色晶体
2022-07-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8. 苯并降冰片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并降冰片烯与苯互为同系物
B.该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共面
C.苯并降冰片烯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同时存在苯环和碳碳三键
D.该物质既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2022-07-15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9. 利用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可以生产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
B.X中含有酮羰基、醚键、氨基及酰胺基等官能团
C.若X→Y能一步实现,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D.与足量溶液反应,产生(标准状况)
2022-07-15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