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 氮的氧化物 > 一氧化氮 > 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题型: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0 题号:15150072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在浓硝酸中加入铜片,开始反应时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反应停止后,仍有铜剩余,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
A.还原剂                    B.氧化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2)实验小组用稀硝酸和铜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甲组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确定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因为集气瓶中无色气体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

②乙组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a.关闭活塞,打开活塞,将过量稀硝酸加入石灰石中。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b.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后,将铜丝插入过量稀硝酸中。
c.一段时间后,欲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列的无色气体是,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某些资料认为不能与反应。某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易与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氧化。
查阅资料:a.
b.
c.酸性条件下,能被氧化生成
该同学在乙组实验的基础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的反成。

①C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F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a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成味,是一种常用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已知:①2NO+Na2O2=2NaNO2
②NaNO2易被空气氧化,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③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E中盛放铜片仪器名称是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为检查E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2)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h→_______→bcdg。
(3)装置D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装置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
(5)根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方案,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两种固体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2022-10-21更新 | 131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___
___
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体积为___
2021-04-29更新 | 144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过多的排放,往往会产生污染。某研究性小组探究与炽热的铜粉反应,设计如下

已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此体系中产生的浓度较稀。
(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涉及到以下操作,给出合理的操作顺序: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
①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   ②观察F中的现象   ③用酒精灯加热A中三颈烧瓶   ④撤走酒精灯
(2)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铜粉变黑,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
(5)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都需通一段时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发现装置A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认为是该溶液溶解了生成的气体所致。设计方案来判断甲或乙哪种合理,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022-05-04更新 | 3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