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7 题号:22366654
某科研人员为增加油菜种子含油量,将酶D基因(图甲左)与叶绿体转运肽基因(图甲右)连接构建融合基因,再把融合基因导入Ti质粒(图乙)形成基因表达载体,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应用农杆菌转化法(图丙),最终获得含油量较高的转基因油菜品种。

(1)D基因和转运肽基因构建融合基因需要的限制酶是____。融合基因与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需要的限制酶是____
(2)为了获得含有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在农杆菌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填“潮霉素”“卡那霉素”或“潮霉素或卡那霉素”)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农杆菌浸泡过的油菜愈伤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从油菜外植体培养成试管苗需要用____种培养基。
(3)为研究转化过程中酶D基因插入染色体位点情况,研究者筛选出A、B、C 三类转基因植株,成熟后自花传粉、单株收种,将其种子播种于含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图丙),种子萌发率依次为3/4、15/16和63/64,请在下图细胞中画出三类转基因植株酶 D 基因(用D表示)在染色体的位置____

(4)为探究酶 D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B 类植株与____之间异花传粉,将所结种子播种于含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若萌发率为____,表明酶 D基因在转化植株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科研工作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抗虫基因导入普通品系棉花,获得了三个纯合抗虫品系甲、乙和丙。将三个抗虫品系与普通品系棉花杂交,F1均抗虫,且F2抗虫:不抗虫均为3:1。
(1)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Bt基因,则需先将Bt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上。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甲、乙,丙三个品系中Bt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的__________上,其遗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定律。
(2)将三个品系相互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下:
甲×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乙×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15:1
甲×丙→F1抗虫→F2抗虫:不抗虫=99:1
判断甲、乙、两三个品系中Bt基因所插入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后代抗虫:不抗虫=__________
(3)通过基因工程另获一对纯合抗虫基因的品系丁,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丁品系中的Bt基因插入了新的染色体上,还是和甲、乙、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写出
①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11更新 | 41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昆虫(2n=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野生型翅是无色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一只雌性个体(甲)和一只雄性个体(乙),昆虫甲的一条2号常染色体上插入了一个外源基因A,昆虫乙的“某条染色体”上插入了一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昆虫甲和乙的翅均为无色。昆虫甲与昆虫乙交配,所得F1雌雄个体中红色荧光翅与无色翅的比例均为1:3。外源基因的插入对该昆虫原有基因的表达均无影响,不考虑突变和致死等其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昆虫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染色体组。
(2)昆虫乙的“某条染色体”既不是X染色体,也不是Y染色体,理由是___________
(3)昆虫甲和乙的翅都是无色的,但昆虫甲与昆虫乙交配,所得F1中1/4的个体表现为红色荧光翅,推测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为了探究昆虫乙的“某条染色体”是否是2号常染色体,可以让F1红色荧光翅雌雄个体间交配,然后统计F2的表型及其比例。若昆虫乙的“某条染色体”不是2号常染色体,则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若昆虫乙的“某条染色体”是2号常染色体,则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在做该昆虫实验时发现1只由于单基因突变从而表现突变性状的雌虫(简称突变型),让这只雌虫与1只野生型的雄虫进行交配(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解释这个现象,并说明突变基因的类型与亲代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R、r表)
2023-11-13更新 | 6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果蝇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某实验室中保存有黑体残翅、焦刚毛两个突变品系,其野生型分别灰体长翅、直刚毛,它们均能纯种传代,且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室中还保留有杂合裂翅果蝇(Dd),能真实遗传,即后代全为杂合裂翅果蝇。回答下列问题:
(1)一只焦刚毛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雌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直刚毛,子二代直刚毛:焦刚毛=3:1.为确定刚毛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进行另一组实验,杂交方案为_____。也可不进行新实验,但需要补充_____(数据)。
(2)将一对灰体长翅、黑体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灰体长翅果蝇。用子一代雌蝇进行测交,子二代为灰体长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42:42:8:8;用子一代雄蝇进行测交,后代为灰体长翅:黑体残翅=1:1.推测雌蝇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中,能发生互换的约占_____%。若将子一代交配,子二代中灰体长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的分离比为_____
(3)为解释杂合裂翅果蝇真实遗传的原因,有人提出如下解释模型:
①D基因表现为一因多效:除决定裂翅外,还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②基因M、m不决定性状,M对m完全显性,基因型为_____时具有致死作用。
③上述两对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
(4)实验发现某对裂翅果蝇杂交后,子一代果蝇裂翅:直翅=2:1.假定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某个亲本的基因组成改变了一个基因导致的,请利用(3)中解释模型的原理,判断该果蝇的突变基因及突变类型为_____,并推测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后,子二代果蝇中D的基因频率为_____
2022-04-27更新 | 6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