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2750643
马铃薯一旦被病毒侵染就终身带毒。为探索马铃薯脱毒的最佳方法,研究人员开展马铃薯茎尖热处理的脱毒效果研究,实验主要流程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主要流程:①马铃薯茎尖置于液氮中30min后,解冻→②处理茎尖在恢复培养基培养,长出根芽→③取茎尖培养获得试管苗→④取低温处理的茎尖,再培养至生根,取茎尖在36、38、40℃下每天热处理4、5、6h,连续30d→⑤取茎尖进行培养获得试管苗→⑥脱毒苗病毒检测及脱毒率计算。
(1)获得脱毒马铃薯的主要技术是_______,选择茎尖作外植体的原因是_______。马铃薯薯种一般带毒,病毒能在种薯间代代相传不断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
(2)从物理形态看,植物组织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茎尖培养获得试管苗需要经过_______两个阶段。
(3)步骤4中的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共设置________个处理组。
(4)实验室采用RT-PCR技术进行马铃薯病毒检测,即先提取_______,再经_______合成cDNA,cDNA电泳结果如下图。根据实验结果,最佳处理条件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GA3是一种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与赤霉素作用类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茎伸长和种子萌发。GA3的广泛施用会导致其在土壤中残留,研究小组从长期施用GA3农田的土壤中筛选出了能降解GA3的菌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是将稀释的含有降解GA3的菌株接种到甲瓶培养液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乙培养基中含有的唯一的碳源应该是__________,所以从培养基的功能看,乙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
(3)过程③将菌种接种到乙培养基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上。接种时需要将涂布器通过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4)图中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⑤称为__________
2023-03-15更新 | 14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科研人员对四川汶川高山森林的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欲从中筛选出多种功能性降解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下表是富集培养基的配方:

马铃薯

200 g/L

蔗糖

20 g/L

pH

7.2


从物理性质判断,上述培养基为_________培养基,富集培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优先考虑从相应的土壤中获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菌落的分离纯化培养过程中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菌落的分离计数,并根据菌落的特征进行初步的分类。
(3)将分离出的菌株点到油脂培养基上,油脂水解产生的脂肪酸使培养基的pH降低,培养基中的中性指示剂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在菌落周围形成深红色的水解圈,水解圈越大,则红色斑点越多,可依据_______初步判断菌株降解油脂的能力。
(4)在无菌操作台上,使用经灭菌的牙签挑取少量菌体分别涂抹在滴有1滴3%H2O2的载玻片上,可根据肉眼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判断该菌种分解H2O2的能力。
2020-09-13更新 | 4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塑料制品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短时期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研究人员欲比较肠杆菌YT1和芽孢杆菌YP1两类细菌降解塑料(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两类细菌主要降解PE)的能力,并通过基因工程拼接黄粉虫肠道内菌株WZ的降解PVC的胞外酶基因CD3D,培育降解塑料的“超级菌”。
(1)菌株的筛选。配置固体培养基,接种菌株后表层覆盖0.1mm厚度的PE塑料。分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培养基及接种菌株

培养基1

培养基2

培养基3

单独培养并接种YT1

单独培养并接种YP1

混合培养YT1和YP1后,选取YP1接种

降解圈(直径D/mm)

3.5

1.8

4.2

①在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大小的菌株时,应将两类菌株接种到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
②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强的菌株不能直接以降解圈的大小为指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3中接种混合培养后的YP1,其降解圈直径明显加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超级菌”。对菌株WZ改造后的CD3D基因进行研究,把CD3D基因和His标签基因(His标签由6个组氨酸组成)连接起来构建融合基因,并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载体,图2为载体、CD3D基因的结构、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欲将标签基因连接在CD3D基因编码区的末端,已知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终止密码子为UAG。
   
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MunI:CAATTG; XhoI:CTCGAG; BcoRI: G↓AATTC;Sal I:G↓TCGAC
①写出His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5′______3′。
②为构建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载体,科研人员设计了一对与CD3D基因编码区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设计时需在引物______(填“A”或“B”)的5′端增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和His基因的编码序列,请写出该引物开头的12个碱基序列:5′______3′。
2023-06-02更新 | 3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