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的特性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22771795
乳糖酶缺乏症患者体内乳糖酶的分泌量较少,导致患者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从而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工业化生产无乳糖奶粉时,需用乳糖酶将奶中的乳糖除去。为了提高乳糖酶的产量,科研人员从牧民的奶酪(一种近似固体的发酵牛奶制品)中分离纯化出了能高效生产乳糖酶的酵母菌,下图为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奶酪悬浮液接种到培养基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将培养基甲中的菌液稀释10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乙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该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对该接种工具进行的灭菌操作及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__(写出具体操作流程)。
(4)X-gal是一种无色物质,能被乳糖酶分解为半乳糖和蓝色的溴靛蓝,使菌落呈蓝色。从含X-gal的培养基中挑选目的菌时,挑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纯化能高效生产乳糖酶的酵母菌后需要检测酶的活力,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乳糖酶活性大小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牛奶中添加适量乳糖酶,以获得无乳糖牛奶,此过程并不会破坏牛奶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胰岛素基因转入细菌细胞。进行微生物培养,提取胰岛素。
方法二: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培养成转基因动物并从其乳汁中提取胰岛素。
(1)使用方法一时,在细菌细胞中合成的胰岛素原需在________(填“蛋白酶”、“DNA酶”或“脂肪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为使胰岛素基因能顺利进入细菌细胞,应用________处理细菌细胞。
(2)方法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要保人胰岛素基因只在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中表达,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在人胰岛素基因的首端加上________。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的药品,因此称为________
(3)利用PCR技术扩增胰岛素基因的前提是已知胰岛素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________,每次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三步。
2023-12-30更新 | 7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体现了酶具有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3)实验1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有限。
(5)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推荐使用淀粉酶与淀粉的原因是_____。实验3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填字母)。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
2023-12-25更新 | 15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894年,科学家提出了“锁钥”学说,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1958年,又有科学家提出“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可诱导酶出现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进行研究。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科研人员进行了4组实验,绘制出反应曲线,如图所示。

注:SCTH表示催化CTH反应后的S酶,SCU表示催化CU反应后的S酶
(1)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维持适宜的反应环境。S酶的活性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诱导契合”学说在“锁钥”学说的基础上提出:酶与底物结合时,____________会发生相应改变。
(3)为更直观的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科研人员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反应简式(P表示反应产物),则实验①可以表示为:S酶+CTH→SCTH+P。请参照实验①的写法,写出实验③的反应简式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学说内容,对比①和②两组实验结果,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该结果支持_____________学说。
(5)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请设计一个补充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23更新 | 4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