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0 题号:1015230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l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的什么成果?

材料三   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确立起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3)材料三反映出英国的贸易思想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交易·交流·交往

材料一   晋商是指山西籍的商帮。新发现的民间文献山西某商人的个人积金账簿,记载了1888-1904年间他在当地与人合伙开商号,经营当铺、布庄、钱庄所立契约及股东分红情况,可以用于研究合伙的制度。

材料二   当代学者以大量明清晋商的数字化文献为对象,研究晋商经营活动的范围。下方为依据晋商在山西省外活动的地名的词频数绘制而成的可视化词云图,词在图中的位置越居中、字体越大、颜色越深,体现出在此活动越频繁。


说明:湖南常德是重要的黑茶产区;恰克图今属于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科布多今分属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归化即今天的呼和浩特。


(1)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活动的特点。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使用了民间文献和大数据文献,指出其用于史学研究所具有的优势。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开始在欧亚大陆传播,而麦、稻、甘蔗等欧亚作物也在美洲推广。西欧殖民宗主国强迫殖民地人民只生产一种或几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巨额利润的产品。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中,约3/4从事制造蔗糖。对此,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做过形象的描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理解学者所说“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材料四


1957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周恩来总理倡议这一展会简称为广交会,他说:“广交会不单要发展同外国的贸易,还要展览我国工农业新产品,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和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冲破封锁中诞生的广交会上,农副产品和新小商品是出口的主要商品,最终以成交1754万美元顺利落下帷幕。

——摘编自《逐梦世界广交会启示录》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各国应该……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3)从上述中国举办的交易会中选择一届,从举办的背景、选址、作用等三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1-19更新 | 1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注: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19-08-21更新 | 1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世界市场,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其形成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使女王在位期间取得“最显著的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9-05-0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