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02087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税制改革的任务。1993 年 12 月底,税制改革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陆续公布,均自 1994 年起实施。1994 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改革货物和劳务税制,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货物和劳务税制;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 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取消了盐税、烧油特别税、集市交易税等 12 个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重新划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1994 年,省以下税务机构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刘佐《中国税制改革 40 年的简要回顾(1978—201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94 年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94 年税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共和政体“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表现为哪些方面?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三: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20-07-02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役主要来源于小农经济……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中国沿海成为列强入侵的基地和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就是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促进海洋、临港、涉海产业的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维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我国打造蓝色经济与近代列强在利用中国海洋问题上有何本质区别?
2016-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环球时报》第六版转载了一篇韩国《中央日报》2月11日的文章,原题是《中国拯救资本主义?》,其中一段写道:中国网民最近热衷转载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跟帖无数,引发很大反响。文章大意如下: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 

(2)材料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但文中引述的这段网文并不完全准确,指出其中表述最不准确的一句话并加以改正。      

材料三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摘自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重申了哪些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全会提出了哪些建设性主张?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2018-09-22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