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魏孝文帝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3 题号:1030159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6世纪初,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   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从材料二中你获取了什么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知识点】 魏孝文帝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至少列举2点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至少列举2项措施)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019-12-25更新 | 2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在改革中都遇到了很大阻力,各自的反对势力是哪些?
(4)从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019-01-30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孝文帝(公元467年——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下来。


(1)两次改革在背景与目的上有何共同之处?
(2)从内容看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在改革中都遇到很大阻力,各自的反对势力是哪些?
(4)从两次改革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019-05-04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